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带着王烁一般人回沙河老营。
回到沙河自己营帐,李岩安排王烁等人休息,然后找来自己娘子红娘子,将欲投王烁的事和红娘子讲了。
那红娘子原本是李岩学艺时的师妹,对李岩早有情谊。
李岩满师归家之后,因向着穷苦百姓得罪了家乡富户,被富户串通家乡县令诬陷,关入大牢。
红娘子闻听师兄遭迫害,连夜下山,扮作表演绳技艺人,利用表演绳技的机会,向众百姓诉说李岩的冤枉,求大家和她一起去砸大牢,救李岩。
当地百姓被红娘子感动,跟着她,杀了当地县令和富户,砸开大牢,救了李岩出来。从此二人结为夫妻,拉起了反抗明朝廷的大旗。
夫妻二人原本就一条心,即看出闯王非是他们可保之人,心里早有另投他处之念,只是未遇明主,没直接说出来罢了。
红娘子没有其他意见,二人便请王烁进自己营帐相见。
王烁带着鲁小钰进了李岩大帐,李岩便给他介绍红娘子相识。
那红娘子出身江湖,武艺非凡,虽年近三十,仍是风韵犹存。只是个不高,还裹着一双小脚。
王烁就纳闷,这裹着三寸金莲,走路都费劲,还能行军打仗?纳闷归纳闷,可也不敢问。
那个时代,女孩不裹脚是嫁不出去的。王烁遇到的几个女子,只不过是因为特殊情况,才没裹脚。
阿依古丽是回鹘,回鹘没这规矩,所以没裹脚。
梁敏家没有男孩,她娘指望她下地种田,一直没给她裹,要不也不能从寨子里逃出来,早让顺军杀了。
鲁小钰怕疼,她没娘管着,小霸王一般,鲁胤昌拿她也无可奈何。且封地地处西北,本身受中原影响不大,想法没那么封建,才没逼着她裹脚。
这裹了脚的女人,王烁还真是头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
第232章 言正朔执意挟主 诉烦恼闯王训臣
红娘子虽缠着三寸金莲,为人却是豪放,丝毫没有那时代女子男女授受不亲,扭扭捏捏之态。见王烁从帐外进来,便主动过去万福施礼,王烁急忙还礼,口称嫂夫人辛苦。
李岩从外表上看比王烁要大不少,他也只能称红娘子嫂夫人了。
王烁没有独霸一方诸侯的那股傲慢,反而让红娘子觉得容易接近,亲切不少,忙请王烁和鲁小钰于军帐中坐下。
事情紧急,李岩也无法顾及太多礼节,拉着妻子一起坐下,把打听到的情况对王烁讲了,然后说道:“如此看来,恐怕等不到我们前去议和,闯王的大军就已经进城了!”
在王烁的脑子里,李自成占领北京,这是历史上有的。但有没有和崇祯议和过,他就不知道了。还有,就是李岩在李自成失败后被杀,他也知道。
既然无法去见崇祯,把他弄出北京,那就算了,本身他对这事也不以为然。
自己在西北过得好好的,弄个皇帝老儿去,还得有事没事的给他磕头行礼,多别扭!关键是不能让李自成把李岩杀掉,得好好的把李岩两口子弄回西北。
想到这里他道:“咱们只要有百姓支持,有没有皇帝,在我看来,并不重要。闯王造崇祯的反,没有皇帝支持,不也打到北京城下了么?我真正缺的,是运筹帷幄的人才!依在下之见,不如就趁着闯王攻打北京,无暇他顾这个机会,贤伉俪与我们直接返回西北,咱们共同成就一番大业!”
李岩却不赞成王烁的见解,摇头道:“那样就缓慢许多。即便无法将崇祯弄出来,咱们也须想方设法,把太子弄到西北。将来崇祯没了,咱们就拥立太子。”
与王烁接触下来,他知道这位西北守土大将军读书不多,不喜欢咬文嚼字,说话也就尽量用白话了。
王烁要是知道李岩也这样想他,非冤枉死不可。他孬好也是寒窗苦读,上了十几年学啊!
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正朔观念还是比较强的。红娘子也赞成丈夫的意见,就连鲁小钰都觉得李岩的主意对。
见李岩意志坚决,王烁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在闯王的老营里待着,随时等待机会了。
李岩嘱咐红娘子安排王烁一般人住下。他则顾不得休息,要赶到闯王那里去见机行事。
王烁怕万一有事,李岩来不及赶回来通知他,也要跟着李岩回北京。
李岩不好拦阻,但王烁的人都跟着,全是陌生脸孔怕引起别人怀疑。况且王烁的卫队里有李达一班辛思忠和党守素的旧部下,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人已经投靠了王烁,万一这些旧部下被人认出来就会有麻烦。
李岩又从自己营里挑选十几个可信之人,由王烁带着充当亲兵,就说王烁是他新找来的亲兵掌旅。
其余人则全部留在沙河营里,由红娘子安排休息。
唯独鲁小钰,嫌大营里没事做,闷的慌,非要跟着王烁去北京,被王烁训斥一顿,撅着嘴,十分不高兴。
王烁下令,鲁小钰就跟着红娘子,没有他的亲口准许,不许出辕门一步!
尽管鲁小钰不高兴那也没办法。这是在京师,在闯王的百万大军里,可不能让鲁小钰出去瞎作。
可是,这个胆大的丫头,根本就没拿他的命令当一回事,心里已经在打主意,我自己长着腿,你还能管的住我?你不带我去,我自己去!
这个王烁和李岩夫妇又哪里能猜得到?还以为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呢。
李岩带着十几个亲兵和王烁,匆匆返回北京北城郊外。
就在这天深夜,牛金星找了一个和太监曹化淳长相极像的人,在广宁门外冒充曹化淳,招徕守城官兵投降,答应投诚者不仅可任原职,还奖赏黄金百两。
广宁门监军太监开门投降,大顺军兵一拥而入,京师南城失陷。
李自成得到南城已破的消息,立刻召集众臣下于他的行营中议事。
牛金星和刘宗敏主张借破城之势,即刻向内城发起进攻,可一鼓作气,拿下京师。
宋献策和李岩则认为应该在南城先安抚民众,接纳官吏。按照约定,善待投降官吏。内城守军见南城稳定,投降无碍,或可不战而降,兵不血刃。
两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李自成听不下去,打断他们道:“诸卿少安毋躁。京师就在眼前,无论怎样,它都是孤的了,再也不属于崇祯,不属于大明!”
众人见闯王发话,便不再争论。
只听李自成道:“咱们起兵造反的时候,谁能想到咱们会有一天来到这京师,来到这天子脚下?孤当初想的,只是这官府太恶,孤不要这官府管着,孤要自己说了算!
说实话,就是在去年咱们大破孙传庭,给老闯王报了仇的时候,孤也没有想要自己当皇帝。
可是,孤不当皇帝,就会有别人来当这个皇帝。谁来当皇帝能让孤放心?能让这天下的百姓不再受官老爷欺负?
崇祯那是不行,他朱家的子孙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让张献忠来吗?这家伙除了知道杀人,他还知道什么?在凤阳,为朱家留下的那点破玩艺就要和我动刀子,这种小人,当不得皇帝!
这天下乱的跟一锅粥一般,北面鞑子又厉害,这皇帝,老子也不愿意当!孤是被你们推到了这个位子上,不能不当,不能不把他朱家赶下去!”
此言一出,大家全都安静了。
这是李自成第一次说自己当皇帝的感受,原来,他不愿意当这个皇帝。
为啥呢?当皇帝管着别人,没人敢管皇帝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吃啥吃啥,想穿啥穿啥,想怎样就怎样。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神仙都过不上的日子啊,他咋不愿意当呢?
就听李自成往下说道:“诸位想过没有,赶走了朱家的子孙,咱们怎么办?像你神仙军师说的那样,善待朱家那些官老爷,善待百姓,这天下就安稳了?哪有那么容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北面鞑子得防;南面张献忠,朱家的那些孝子贤孙不会轻易服软,咱们还得接着跟他们干!这就得养兵,就得有粮,有钱,有辎重。这些东西天上不往下掉,从哪儿来?
操心呢!这心操的我呀,自坐到这个位子上起,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你李大公子一句三年免赋,话说出去了,看着挺轻巧,结果也不错。可你知道孤要承受多大负担吗?中原已经没有粮食了,咱们这几十万军队,你让孤拿什么养?
你宋军师老神仙,让我善待明朝这些官吏,孤可以抛开个人恩怨,不计前嫌,给他们个好结果。
可是,钱、粮,都让这帮家伙给贪了,搂到自己家里去了,不去问这帮家伙要,孤这些军队,你们,吃什么,喝什么?
还有你牛大丞相,你整天问孤要钱要粮,孤不会变戏法,上哪给你淘弄?你刘大将军打仗,我一再嘱咐你,要你省着点省着点,可是你哪回剩下个毛回来?”
嘿,事儿没商议成,这些个肱骨之臣,挨个让李自成数落一顿。
第233章 说感受觉前景不妙 谈条件狮子大开口
这些大臣里最冤枉的,恐怕就是李岩了。
免赋免瑶役是不假,你闯王紧着点花,别大手大脚,逮着明朝的粮仓就给分个底儿朝天,咱们至于没粮没钱吗?
现在跟他争这个,已经毫无意义了,李岩干脆不说话,闷声发大财了。
李自成也觉得自己这话说重了,得往回拉拉,于是接着说道:
“孤说这些,不是怪罪诸位。孤也知道,诸位都是旷世名臣,已经尽心尽力了。主要是中原这些年承受了太多的战乱,跟人一样,穷困潦倒,再也供不起咱们折腾了!
稳固大局,善待官吏,善待黎庶,这些大道理,孤自起兵就开始琢磨,心里都明白,即便你们不在孤跟前,把孤的脑袋吵的生疼,能办,孤也会尽心尽力去那么办。”
噢,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陛下是让他们吵的心烦了,那大家干脆闭嘴吧。
就听李自成接着往下感慨道:
“有一天,你们都挨个到孤这个位置上坐坐,你们就明白了。好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实难!
这把椅子,虽然铺着厚厚的棉褥子,可这棉褥子下面,生着无数钢针,无时无刻不在扎孤的屁股!
大道理,以后诸位就不要讲了,孤才三十八岁,还没糊涂。诸位有闲暇的时候,多多想些实际可行的法子,怎么弄来钱粮,怎么养活这几十万军队,这就是孤最需要的!”
这番话讲出来,底下大家更是哑口无言了。
他们议论的这些,在崇祯的朝廷上,恐怕也不例外在议论。
可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些大道理就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崇祯和李自成的境遇,其实没什么两样。从这个方面讲,崇祯也是可怜的。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崇祯走到今天,大部分责任,还是他决策失误,自己造成的。
由于崇祯的弱智和无能,导致中原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也正是李自成的崛起,才造就了中原的赤地千里,正如李自成所说的,乱成了一锅粥,成了一个压的崇祯喘不过气来的大包袱。
到现在,局面就变成了谁灭了崇祯,就得接过他肩上那个大包袱来背着。
李自成正是突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心绪烦乱。
见大家都不出声了,李自成心里才好受一些。他打到北京,到现在,心里感受到更多的,不再是喜悦、激动,而是更多的责任和更多的压力。
要不然,他也不会同意李岩去和崇祯讲和。
他让身边的书办拟旨,给进南城的前军指挥,制将军袁宗第,让他务必约束军队,不得扰民,违犯军纪者斩立决!又让人骑快马去催正在路上的杜勋,令他天亮务必赶到这里。
然后,他对李岩道:“议和这事还要办。朕心里明白,你是对的,咱们来京师来的早了。可是,当时之势,不来京师,恐难服众。”
李岩只能称是。心里却明白,是他闯王过于骄傲了,以为天下可伿ざǎ咎唤ト魏尾煌饧
待他一路征战,头脑渐渐冷静,军需物资,粮食,开始渐渐困扰他,越发感到责任重大,开始思考进京之后的事情,才发现事情不是他当初想的那样简单。
他不愿承认是他自己失误,反而以“恐难服众”来推脱了。
如果李自成意识到错误,能够接着改正,李岩是不会有三心二意的。关键就在于,他明知道自己错了,仍旧会执着的错下去,直到不可收拾,将老本都搭进去。
好在他的词典里没有认输这两个字,他仍旧会找机会东山再起。
孙传庭“柿园之败”,正是李自成这种性格的最好体现。
那时,孙传庭连施诡计,打的李自成十分被动,处处受制。局势对李自成十分不利,李岩是不主张与孙传庭决战的,建议大军暂时转移,跳出明军包围之后,寻机再战。
李自成明知胜算不大,仍执意决战。若不是明军缺乏粮草,跑到柿园里摘柿子,自乱了阵脚,李自成必败无疑!
李岩事后分析李自成的性格,结合他历次战败的事实,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完全就是一种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