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那么多大臣都靠不住,何况你一个整日吃住在宫里,什么都不知道的太监。你自己出去找人吧,看看谁在,就让谁把你送出去,就说是朕的口谕。”

王烁在一旁搭话道:“臣谨遵陛下口谕,这就送杜公公出城。”说罢来抓杜勋。心说你特么还想出城,出城去出卖我?美死你!

王烁力气大,提小鸡一般就把杜勋给提起来了。

杜勋悬在空中,手脚乱踢乱抓,嘶声叫道:“皇上,不可让他送我!他不是送我,他是要杀我啊!”

崇祯仿佛根本没听到杜勋的叫喊,对王烁道:“送他走后卿再回来,朕有些事还想问卿。”

王烁口里叫声:“遵旨。”提着杜勋出了武英殿。

时已过午,建极殿以南的前宫里已很少有人。知道李自成很快就会打进来,能跑的都跑了,便如现代下午五点,故宫博物院要关门的时候一般了。

王烁出武英门,武英门外的侍卫都不见了。

他不顾杜勋一路喊叫,在一个小院的天井里找到了个深井,对杜勋道:“三百年以后,我如果在,就跟故宫博物院联系,告诉他们,宣府监军,文化殿总管太监杜勋在这里,到时候让他们把你捞上来。”说罢不待杜勋回答,将他头朝下扔了下去。

王烁将耳朵贴在井口边上听听,井里扑腾了一阵便再没有动静。他还是不放心,怕杜宣爬上来。

这小子要是出去见着李自成,他和李岩就都完了。

为保险起见,他又到四周墙角找来几块工匠修葺宫殿用的花岗岩巨石,费劲搬过来,投入井里,听听里面寂静无声,这才放心离开。

第240章 武英殿君臣拉呱 袁督师实非将才

王烁再赶回武英殿的时候,殿内冷冷清清,只有崇祯和王承恩坐在御书案旁边。看样子,两个人都十分平静,心情也不错,说话很是投机。

只听王承恩道:“奴才在家排行老小,家里实在吃不饱饭,爹娘没办法,才把奴才卖到前门外的净事坊。

奴才不恨父母,不把奴才卖到那里,奴才也是饿死。这么着,奴才得了条命,还有缘伺候皇上,奴才知足了。家里兄弟姊妹也得了条活路,这都得托皇上您的福啊。”

崇祯道:“你比朕强多了,起码你知道父母长什么样。朕自生下来就没见过母后,直到朕承袭皇位,才找过去见过母后的太监说着,让画师将母后的样子画出来。那画像不像母后,只有天知道了。”

说到这里,鼻子发酸,以龙袍袖子拭了下双目才道:“朕母后比朕还惨啊,早早就被打入冷宫,整日活在抑郁惊吓中,没有多久就死了。”叹息一声道,“这宫城深似海啊,看着庄严巍峨,辉煌壮丽,别人又哪里知道,这瑰丽恢宏之下,处处都是冤魂那!”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隆隆的炮声。大顺军等不到使节回来,开始攻城了。

王烁顾不得礼节,跑进殿里大声道:“陛下,再不走真就没有机会了!”

崇祯看看王烁,然后慢悠悠的道:“朕从来也没打算走过。成祖皇帝立都城于此,就是要告诉他的子孙,最危险的地方,就是皇帝最应该呆的地方。朕若是离开京师逃掉,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短短半天和崇祯接触下来,彻底改变了王烁原来心里那个,从史书上看来的,崇祯皇帝的形象。

说实话,到现在,他有点同情这位皇帝了,这就是一个费劲心力想改变一切的可怜人。

他不是不想做,也一点也不糊涂。他做了,尽心尽力的去做了。可是,大明的江山倾颓,不是从他手里才开始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才变成这个样子的。

腐朽的官僚体质,落后的管理办法和观念,从很久以前就在一点一点侵蚀着大明的肌体,最终这疾病由皮肤被侵蚀进内里,宛如人得了绝症,而且已到晚期,再无康复希望。纵使崇祯是旷世名医,这大明也难以起死回生了。

王烁心里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直觉上感到,崇祯这样死掉,实在是有些可惜了。大明走到今天,责任不能完全推到这个可怜而又有些可恨的皇帝身上。

他劝崇祯道:“陛下只要逃出去,避过这一时之劫难,将来光复京师,陛下还是英主,何必计较这一时之得失呢?”

崇祯笑笑道:“大明若是命不该绝,即便朕没了,太祖子孙封王者遍及各地,终会有一人继承大统,故江山社稷存亡,不在于朕生死。若天要灭亡大明,朕逃出去又有何益?”

接着便转了话题对王烁道,“你也去找个座,坐下来,朕还有话问你。今日没有皇帝,也没有臣子,咱们就算都是普通人,一起坐在这里说说话。”

崇祯毕竟带着一国之君的威严,王烁可以切身感受到这威严的存在。他躬身插手答道:“臣不累,就这样站着聆训吧。”

崇祯也不坚持,问王烁道:“你在西北,又与闯贼有接触。外面的百姓和闯贼是如何评价朕的?你可如实讲与朕听听。”

到了这时候,王烁也只能讲实话了,他道:“其实,依附李自成者,多为饥饿的百姓,还有一部分是投降的明军。李自成自己的直属军队,不超过十万。在百姓看来,陛下不顾他们生死,一味狂征暴敛,是暴君。”

崇祯听了并不生气,微微一笑道:“谁坐在朕这个位置上,谁都会是暴君。朕岂有不知天下百姓艰难?然仅辽饷每年就须花费上千万两!朕不能坐以待毙,看着建州奴日益做大而无动于衷。说实话,即便李自成不打到京师来,这偌大的江山,朕也支撑不下去了。”

这个王烁还真没有想到,他的军队是自筹粮饷,为何辽东会需要这么多粮饷?

他不由说道:“辽东土地肥沃,军队完全可以自筹粮饷,不必朝廷接济。”

崇祯哼一声道:“知道朕为何要杀袁崇焕了吗?每年从朕这里要走那么多粮饷,还不够,还要将毛文龙的粮饷也归他调遣,不给就杀!还去和蒙古人做买卖,拿我给的粮饷换他需要的东西!

蒙古人是受建州奴指使的,他这等于是间接资敌!即便如此,朕也没有说什么。

你袁崇焕只要能做到将建州奴控制在辽东,让朕缓口气对付李自成,朕绝不会有怨言。

至于五年复辽,朕想都没想过!可袁崇焕呢?耗费如山,却还是让皇太极关内关外往来自如,进朕中原跟进他自己家一样!你说,这袁崇焕该不该杀?”

王烁不由呆在当地。历史上只说袁崇焕死的冤,千里驰援还换来个磔刑,谁也没说他到底犯了怎样的错误。

原来,在崇祯眼里,这位袁督师错误犯大了!如此说来,袁崇焕死的也不是太冤。

只听崇祯继续说道:“当然,磔刑是狠了些,朕当时怒气未消。按他的罪,该诛灭九族!朕后来并没有牵连他的家族,就是朕懊悔对他过于残酷了。”

看来,崇祯一直没有后悔杀掉袁崇焕,一直认为他该杀,只是后悔用刑过重了。

但这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呢?

在王烁看来,崇祯杀袁崇焕固然不对,但袁崇焕在辽东的军事指挥,也有值得商椎的地方。

皇太极并没有多少兵力,如果袁崇焕不一味死守几个堡垒,而是象他在西北一样,与皇太极争夺人口,建立根据地,采取机动作战的方法,让并不输于满洲八旗的关宁铁骑深入到皇太极的地盘里去作战,让他不得安宁,便如刘邓进军大别山一般,皇太极如何可以腾出手来进攻关内?

况且,辽东还是汉人多,汉人是向着明军的。他如和王烁在西北一样,学习伟人思想,组织村寨,鼓励耕种,多点开花,与皇太极争夺资源、人口,皇太极如何可以发展那么快?

皇太极之所以进攻关内,就是生活和补给缺乏到极限,才冒险进关,这个历史上有完整的记录,其惨到连贝勒们都吃不饱穿不暖了。

再说,皇太极进关的时候,你袁崇焕干什么去了?你为什么不进攻他的根据地,把他的老巢端了?就冲这一点,崇祯怀疑他通敌也一点不为过!

当然,关内明军太弱,组织抵抗不力,这不能怪袁崇焕。

当年范汉杰就是书生意气,和袁崇焕一样,死守几个城市,才造成了自己的逐步被动,被东北军各个击破。

由此看来,这位袁督师实在不能称为将才。

第241章 话天下君臣论得失 说后事死志早已蒙

王烁将自己对袁崇焕的想法,原原本本和崇祯说了,然后又说道:“袁督师一介书生,于战略上缺乏远见,这也在预料之中。然凭其一介书生之力,能够组织关宁铁骑,和满清对抗,并屡胜之,已经很不错了。

我朝历来重文轻武,边兵戍卒得不到很好的训练,打起仗来战力低下,稍触即溃,这才是失败之根本。”

崇祯摇摇头道:“失败之根本,在于无钱无粮。中原天灾,百姓需钱粮救济;辽东边患,亦需钱粮;关内匪患,还需钱粮!到处都要钱粮,朕去哪里弄这么多钱粮?

裁了驿站,闹出个李自成。有人说当日不裁驿站,李自成不失业,就不会造反。

呵呵,不裁驿站,朕上哪儿弄钱粮供驿站消耗?即便李自成不造反,那些饿极了的百姓就不造反吗?不出李自成还会有张自成,王自成!

朕躬反思,朕之过失,在于无处弄到更多的钱粮。”

崇祯说的有一定道理。这就与现在年轻人玩的一些战争游戏一般,没有了资源,游戏也就结束了。

可是为何会没有钱粮?崇祯把责任推给了老天爷,说是连年天灾,中原绝收,是天要灭亡大明,这就不对了。

王烁反驳他道:“天灾只是其次,关键还在人为。我朝之法制,不重视土地如何使用。特别是到近百年以来,土地兼并严重,多集中于大户之手。而一般百姓,往往被迫失去土地,成为佃户。

地主剥削佃户无度,又无任何朝廷法制加以约束,致佃户辛苦一年毫无积蓄,还要缴纳国家各种税饷,生活日渐艰苦。而那些大户,吃穿不愁,坐食而肥,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臣于陇中,就是被迫变法,限制大户收取地租,纳税也由大户承担。如此百姓种地可获得收益,积极性大为提高,地里出产亦好于以往数倍。

是以,臣的军队有饭吃,不必操心钱粮。若陛下早于根本上重视土地这个最根本问题,变法图存,国家恐不至如此。”

崇祯许久没有言语,想半天笑道:“可惜卿来的晚了,若早来几年,兴许咱们君臣能做一番大事!朕用的这些人,都是一帮白拿朕的俸禄的蠢货,害朕至此!”

王烁心说,几年以前我还在炒股呢,那有时间和你玩这治国游戏?

再说,我就是来了,跟你说这个,那时候你信吗?最好的结果就是骂我句荒谬,把我轰出去。闹不好,我脑袋就没了。

但听崇祯话里的意思,他似乎还有要逃出去重整河山的念头,于是趁机道:“陛下,此时并不晚,咱们还有时间逃出去。

陛下只要知道原来错在哪里,逃出去之后,痛定思痛,变法维新,用不了多久,即可剿灭流寇,恢复辽东。”

崇祯笑了,笑完了道:“当日袁崇焕被朕从家中宣来,建极殿平台应对,他也是让我充满了希望!

可是,这才几年?当日之事历历在目,袁崇焕已经作古,朕也很快如此了。”

叹息一声道:“事情总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那!朕岂可再犯轻易信人之错?

如今朕只要一死,必定天下大乱。以后,到底谁会坐在朕这把椅子上,朕在阴间里看着。

兴许,你这位西北守土大将军也有机会。但朕相信,坐这把椅子的,绝不会是李自成!”

看来,这位崇祯帝还是有些远见的,他也看出李自成成不了大气。

不过,如果王烁进了北京,就不会再有皇帝了。这里,也不会再有人居住,将会变为展览馆,和现代一样,皇帝制度将永远成为历史。

王烁正要再说些什么,远处传来“腾腾”的脚步声。

接着,一个全身铠甲的军官闯进来,顾不得礼仪,大声对崇祯道:“陛下,张晋彦献了正阳门,贼军已经进城!目下贼军大批涌入内城,正在向承天门推进。请陛下立刻走,臣手里还有两千锦衣卫,臣誓死守在午门,不过也拖不过一个时辰,陛下赶紧走!”

崇祯恍若不闻,缓缓道:“骆卿,不必徒害士卒性命了。卿送这位西北王烁将军出宫,然后就回家吧。”

那人闻听是王烁,显然吃了一惊,上下打量他。

王烁知道,这一定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了。崇祯之所以能知道他,多半是这位骆指挥使的功劳。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场上拼杀,情报有多么重要,王烁再清楚不过了。他让胡琏器组织情报系统,正是为此。

骆养性,应该是这时候最大情报系统的总头目,而且此人和他爹一样,为人正直。

王烁当下就有笼络骆养性的意思。

他认为,骆养性既然可以知道西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