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这一切都属于李家的极端机密,不可能对外人宣扬。李家早有祖训,谁要是泄露了这一套规则,将被逐出李家。刘子秋也只能胡乱猜想,却难明其中奥妙。

很快,丝竹声响起,一队艳装女子在堂下翩翩起舞。宾主之间觥筹交错,气氛渐渐融洽起来。酒过三巡,李长风捋须笑道:“刘大人能够力挽狂澜于西陲,想必也是出身名门?”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些世家大族最讲究的就是出生门第。但作为李长风这样人老成精的家伙,他们看重的更多是利益,而不会过多地纠缠于门第之争。李长风此时问起刘子秋的出身,显然对李坚担任陇西太守仍然心存不满,在他心中,更属意的还是他自己的孙子、李蓦庆的儿子李松。

刘子秋明白李长风的意思,却没放在心上,呵呵笑道:“说来惭愧,刘某只是江南一介渔夫,哪是什么名门。”

李长山害怕刘子秋发怒,慌忙举起酒杯道:“英雄何问出处?刘大人乃当世豪杰,老夫敬大人一杯!”

刘子秋举杯回敬,却待说话,只见李蓦庆却站了起来,拱手道:“刘大人,太公,父亲,还有诸位将军,今天难得有此聚会,在下欲请小女出来献上一曲,不知可否?”

李蓦庆的女儿也就是李长风的孙女,因生于中秋之夜,小名便叫做明月,现今正当妙龄,生得如花似玉,又抚得一手好琴,最得李长风宠爱。见李蓦庆忽然提出让七七献曲,李长风微微有些不悦,可是当着众人的面又不好反对。

却听李长山已经笑道:“如此雅事,正该有仙曲相和。”

李长山也明白李蓦庆的用意,但他是一家之主,却不好表现得太过偏袒哪一方,只得顺着李蓦庆的话说。

李蓦然却明白父亲的意思,拱手说道:“既是雅事,当有佳作相和。坚儿,你可愿赋诗一首?”

其实,让李坚担任陇西太守,同样不符合李蓦然这一支的利益,只是刘子秋点了李坚的将,李蓦然也不敢违拗。他知道诗赋并非李坚所长,因此专拣李坚的弱处下手。

李蓦云父亲早亡,他这一支也随之没落。如果不是因为缺少支持,以他的才华必将取代李蓦庆成为下一任家主的人选。李坚的资质比他当年差远了,但作为父亲,总要尽力维护自己的儿子。不等李坚说话,李蓦云已经抢先道:“刘大人和诸位将军是李家的贵客,哪有主人在客人面前卖弄的道理?还不如请刘大人或者哪位将军赋诗一首,也好让我李家流传百世。”

吉仁泰和达愣是游牧部落的勇士,叫他们赋诗比绣花还要难上百倍。文昊也是军户出身,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听到李蓦云有意刁难,文昊等人不觉动怒。刘子秋慌忙摆手止住他们,笑道:“刘某才学有限,那就班门弄斧一回吧。”

刘子秋今天来这里是为了搞好和李家的关系,并不想过多地介入李家内部的勾心斗角,也就抱了息事宁人的心态。他好歹也读过几年书,唐诗三百首记不住,三十首总是有的,只是急切间居然想不出一首能够切合今日场景的诗来。

看到刘子秋眉头紧蹙,低头深思的样子,李长山有意替他解围,摆了摆手,说道:“还是叫明月先弹奏一曲吧。”

“不!”刘子秋忽然手一伸,道,“有了!画屏深掩瑞云光,罗绮花飞白玉堂。银槪魄阌阄驳梗鹇衣夹南恪G嵋÷趟喽炅玻掖ズ焖筐┩罂瘛=袢斩魅傩硗淮巧蜃硪磺!�

这是一首《宴李家宅》,正切合了此刻的情景,是唐代无名氏所作,收录在《全唐诗》中。刘子秋原本也接触不到这首诗,只是他有一个师兄叫做卢向东,唐诗三百首能够倒背如流,学习成绩也是出类拔萃。刘子秋的老爹常拿卢向东的事情来说教他,他心中郁闷,就决定找一首诗难住卢向东,结果就在《全唐诗》中翻出这一首无名氏的诗来。原本他也已经记不清这首诗的内容了,只是情急之下,居然脱口而出,有如神助。

等他说完,众人都默不作声,半晌之后,李长山方才带头抚掌道:“好诗!好诗!”

李长风虽然因为李坚的事情,多少对刘子秋有点意见,但并不认死理,听了刘子秋的这首七律,也暗暗点头,赞叹道:“刘大人文武全力,老夫佩服,佩服。蓦庆,还不快把明月请出来!”

大户人家未出阁的小姐极少在人前露面,刘子秋也知道这个规矩,更怕他们再要自己来一首诗,那就彻底露馅了,慌忙说道:“老太公,诸位,刘某酒也喝了,歌舞也欣赏了,接下来该谈谈正事了。还请太公让她们都退下吧。”

此言其实也正合李长山的意思,挥了挥手。那些献舞和侍酒的少女躬身退出了大厅。

刘子秋这才说道:“诸位也知道,如今天下大乱,四分五裂我。刘某今日前来,是有一事相托!”

李长山神色一敛,拱手说道:“刘大人但请吩咐,出钱出粮,我李家在所不辞!”

这位李老太爷确实非常精明,李家家大业大,出点钱粮不成问题,但他绝口不提出人的事。只要有人在,钱和粮的事情终归容易解决。如果人没了,就是有座金山银山也无济于事。”

刘子秋摆了摆手,说道:“李家只要按章纳粮上税,刘某绝对不会多取李家一个铜板。”

李长山为难地说道:“可我李家子弟都是读书人,上战场恐怕……”

刘子秋笑道:“刘某麾下有勇士数万,哪里需要李家的子弟上阵杀敌。刘某的意思是,希望李家能够保证陇西一年的中立。这一年内,不要投靠任何一方,也不要让杨玄感或者李渊的兵马通过陇西!”

李长山不明白刘子秋的意思,慌忙说道:“我们李家唯刘大人马首是瞻,绝不敢暗生二心!”

李家势力虽大,但有利也有弊,李家大宅就竖在这里,陇西也尽是李家的田地。李家的人可以逃亡四野,这些东西去带不去。如果失去了土地和大宅,那李家还凭什么继续充任世家?因此,李长山不得不小心谨慎,以免刘子秋是试探之语。

刘子秋却正色说道:“你们李家对朝廷的忠心,刘某相信。刘某让你们保持中立,也是有理由的。”

牵涉到重大问题,李长风也有决定权,连忙拱手道:“愿闻其详!”

刘子秋点了点头,说道:“正值秋收,关陇的百姓再也经不起战乱了,否则接下来的这一个冬天,他们的日子如何过得下去?所以,刘某打算罢兵息战,收兵回西海。”

李长山大惊道:“刘大人的兵马一走,杨玄感必定趁虚而入!再说,杨玄感肯定会知道我们李家帮助大人的事情,又怎么会放过我们?”

第42章双赢

刘子秋笑道:“刘某治军甚严,部下没有人敢乱说一个字!放心吧,只要李家自己不说,谁又知道刘某与你们李家之间有什么联系?从现在起,你们就对外宣称,刘某的军队忽然攻进襄武城,杀了宇文化及兄弟,将宇文化及手下的文武官吏、杨侑还有一干宫女、太监都掳去西边了。陇西郡一时无主,你们才让李大人担任了太守之职。”

宇文化及占据陇西宫的时候,就严密封锁了萧皇后仍然活着的消息,就连陇西宫中的绝大数宫女太监都不知道这件事,刘子秋自然更会保密,不可能告诉李家。

李长山沉吟道:“这样倒也能够搪塞过去。但是如果杨玄感的大军一路西进,李家又如何能够做到中立?”

“哈哈,哈哈。刘某相信,这点小事对李家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刘子秋笑着摆了摆手,“而且,杨玄感的目标现在也不会盯着西边,想必老太公也清楚吧。”

大世家能够伫立千年而不倒,自有他的过人之处。对于天下大势的判断,更是这些大世家的必修之课。如果不是能够确信宇文化及难成大器,李家绝对不会选择和刘子秋合作,这一点刘子秋非常清楚。刘子秋更清楚,自己一个起自微末的小人物,恐怕也很难进入这些千年世家的法眼,在他们眼中,自己或许只是暂时的替代品,他们心目中真正的明主说不定就是杨玄感或者李渊。不过刘子秋并不在乎李家的真实想法,这只是一场利益交换,利用李家牵制住杨玄感,为自己打稳根基赢得时间,而李家也可以借此机会彻底控制陇西。这样的结果,刘子秋、李家甚至杨玄感应该都能接受。如果李家不能够做到让陇西保持中立,在河西与关陇之间形成一个缓冲,那李家也就没有资格称作一大世家了。

果然,李老太爷闻言哈哈笑道:“既然刘大人如此看得起我们李家,老夫敢不从命!”

刘子秋拱了拱手,说道:“诸位,刘某还有一事相托。”

如果刘子秋不肯撤离陇西,甚至还继续发兵攻打陇西周边诸郡,那么李家就和刘子秋彻底绑在了一起,就如当初李家相助宇文化及的情形一样。现在刘子秋主动提出撤军,等于给了李家自由,也给了李家二次选择的余地。可以选择继续和刘子秋合作,也可以选择投靠杨玄感,操作的空间顿时大增。当然,以李老太爷的精明,只怕选择作壁上观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不过,所有的前提都建立在刘子秋撤军的基础上。

吃到嘴里的肥肉谁肯吐出来?过去,李家不敢有这个奢望。如今,刘子秋主动给了李家希望,李老太爷倒巴不得刘子秋早点走了,对他提出的事情自然满口应允:“刘大人请讲,李家定然不遗余力!”

刘子秋笑道:“先帝在的时候,曾经派了十几支商队请往西方,如今这些商队已经回来了,此时已在西平到金城的路上,不日便要进入陇西。自陇西到西海这一段,自有刘某保证他们的安全,只是从陇西往东,沿途恐怕多有阻碍,免不了还请老太公多多疏通,行个方便!”

“商队回来了?”李老太爷脸上惊喜的神情一闪而过,马上又恢复了平静,颔首道,“年初确实有十几家商队在陇西集结,几百辆大车,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没想到今日终于回来了。”

商人属于末流,在世家眼中尤其如此。事实上,绝大多数重要的商路都掌握在世家手里。毕竟以这个年代的条件,要组织一支商队涉及到货源、车辆、通关文书等等很多事项,还必须和各地官府打交道,防备可能出现的山贼盗匪。如果没有强大的世家做后盾,任何一支商队都将举步维艰。

而对于世家来说,别人往往只看到他们表面的风光,却不知道他们要维持这样的风光需要多大的开支。就比如今天这场酒宴,所用的金银酒器就价值不菲,那些陪酒、歌舞的少女也都是自幼养在家中,千挑万选,百般调教,这才能在客人面前拿得出手。还有这么大的家业,也要防止别人惦记,必要有护卫更是必不可少,那同样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还打点各地官府的费用,同样不在少数。至于一大家子几百号人的吃喝用度却在其次了。

李家每天过的也是挥金如土的生活,单靠土地上的收入已经不能满足家族的运转了,李家自然也有好几支自己的商队,而且最大的一支就在年初前往西方的十几支商队之中。当初派遣最大有一支商队前往西方,在整个李家都是存在争议的,但李长山、李长风两个老兄弟在这件事上却出奇地保持了一致,因此才动用了李家大量的资源。谁知整支商队一去大半年,从此杳无音信,李长山和李长风急在心里,表面上却还要强自镇定。如今商队回来了,不仅是李长山,就连李长风都喜上眉梢,只不过李长山不想让刘子秋看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不错,他们都回来了。虽然折损了不少人手,但总归一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溢,那些西方的货物如果运回地方,只怕价值还要翻着个地往上涨。”刘子秋仿佛没有注意到李长山的喜悦,淡淡地说道,“这条商路赚了钱,以后会有更多的商队来往于东西方之间,老太公如果做好了这件事,功德无量,对于李家的未来也将益处良多。”

李长山眼睛一亮。过去,西海被吐谷浑控制,西去的商路因此断绝多年,陇西也就看不出重要性来。事实上,陇西同样是商队必经之路,现在陇西又将全部归于李家掌控,如果善加经营,巧妙运用,李家在七大世家中的地位将会明显上升,不由点头道:“刘大人放心,老夫必定在明天夏天之前,协调各方,确保商路畅通!”

他当然明白,这条商路对西海同样重要。

刘子秋却摆了摆手,说道:“不用等到明年夏天,刘某已经在威定城开设集市和商铺,许多生意今冬明春就可以做了。诸位如果有什么门路,可想帮着介绍些商队到西海去,不然,刘某辛辛苦苦弄出来的集市场面上可就不好看了。”

世家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就如李蓦然这几个堂兄弟恐怕也各有各的生意。只不过他们各自生意的规模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