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人的幻想,要不然,皇帝huā了那么多的精力弄的到辽东买地的事,岂不是要吹了?韩爌见孙、施二人都不说话,知道这是皇帝逼自己表态,没有太多的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嗯,韩卿家还是有大局观的,此事也是我大明好,也是为了百姓好,………”杨改革见搞定韩惦,放下心来。

“……说起来,这万里大战,朕其实是想让袁崇焕担任孙师傅副手的,不过想想,袁卿家实在太年轻了,骤然提到如此高位,只怕不利日后成长,还需要多磨练才好,日后自然有属于袁卿家的成就的”

杨改革见摆平了韩爌,又不妨拿出点好处,给韩爌喂个甜枣。

“陛下圣明。”韩爌不得不回了这么一句。

施凤来难得的走神了,难得心思不在皇帝这里。孙承宗貌似对那个卢象升特别的有好感,简直就把他当作自己的衣钵传人:看今日,这韩爌的衣钵传人貌似是袁崇焕了,他们是座师和门生的关系,那他的衣钵传人呢?又是谁?他也是要告老还乡的,想起今日看的这个奏本,想起那人也是靠种番薯起家的,和他管的事貌似有牵连,是不是把那人拿来当衣钵传人?(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八章利益所向

更新时间:20125141:41:34本章字数:7884

随着九边总督的任命,九边戒备的命令下达,整个大明朝,从东方频海到西方甘肃、宁夏这漫长的万里战线上,立刻开始“动”起来,肃杀的气氛立刻遍布整个大明,一场大战开始了。

普通老百姓更多的是热议这难得一见的九边总督,万里之战,街头巷尾的话题,无不是这超乎想象的事。

而达官贵人们,则讨论的不是这九边之战,也不是热议什么九边总督有多威风,更多的是说的是打完了仗之后的事,比如,辽东的地该怎么处理,又怎么享受这场大战带来的好处。

他们虽然无法参与这场战争,也无法对这场战争指手画脚,可他们都相信,大明朝一定能赢这场战争,能不能赢还轮不着他们费心思,以其为这个费心思,还不如为打赢了怎么分好处多费心思。

以英国公张唯贤为首的勋贵们,倒是聚集在一起商量着怎么应付辽东的地的事。

“国公,您看,如今这到底要怎么办啊?”朱纯臣最先忍不住问起英国公张唯贤来。

“唉”英国公张唯贤那双以往会冒精光的眼睛,如今也满是无奈。

“国公,借吧,如今这天下,也唯独陛下有银子了,不找陛下借,还能怎么办,难道看着关外的地白白的给南方那些人买去不成?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另外一个勋贵忍不住说道。他们来这里商议,实际上商议的是辽东买地的事,这件事,在任命九边总督之后就成了“定局”。辽东的地要买,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倒是没人再指望能去那边白捡便宜。

“是啊!国公。看看这邸报上说的,番薯加牛奶,草原上的上等美味佳肴,居家过日子,行军打仗的必备品……国公,有番薯的地方就能养人,这关外的地。已经是熟地无疑,如错过了这bō机会,只怕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了,咱们这一次,可一定得拿住先机啊!可再别错过这次机会了”另外一个勋贵干脆拿起邸报来说事,这邸报上介绍卢象升的时候,就说到了番薯加牛奶的事。按照邸报上说的,番薯加牛奶,也是这次九边万里之战的军粮之一,从里面透lù出来的意思已经很明显,这场大战,皇帝早有准备,赢面是相当大的,大家赶快“下注”。顺便宣布关外的地是熟地,能养人,能变成钱。

“唉”英国公张唯贤再次叹息一声,tǐng为难的,这借钱一事,他已经找过皇帝好几次了,可到现在,皇帝还是管他要利息,并且不保证勋贵们百分之百的获利。他怕折本,所以,这借款的事,也就一直拖了下来,但到了今天,他知道,只怕拖不下去了,就连以前一直坚持不借钱的人,也抗不住如今铺天盖地到辽东买地的浪潮,转而支持借钱了,当然,他们借钱,得抱团,抱团了才好跟皇帝讨价还价,否则,一个两个的去找皇帝,一来要不到最优惠的利息,也容易把皇帝搞烦躁了,所以,都来找张唯贤,让张唯贤出面跟皇帝说。

“国公,咱们借吧,陛下不是说了,也有**成的把握吗?咱们这次要是再错过了,可就不是给南方那些人压一头了,起码是压三四头了,昨日听到一个消息,那些南方人也准备找皇帝借钱了,咱们要是慢一步了,就怕陛下手里的钱给他们借光了,咱们可就什么都借不到了……………”有人急急忙忙的把消息托出。

听了这个消息,张唯贤又是一阵急躁。如今“南方人”北上,依靠手里强大的银弹,已经在气势上和他们不相上下了,他们这地头蛇当得实在不称职,在自己的地头上被别人压着,实在是没脸皮得很,捡不起脸,要是又在辽东买地这个事上再输他们一筹,只怕他们“北方人”夹捡不起脸了。

“国公,如今已经是腊月了,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这明年一开年,大战就要开始了,谁知道这仗会怎么打啊!万一几天就结束了,那我等岂不是又要抓瞎了”更多的勋贵催促着张唯贤,一致同意借钱,一致要求尽快借鼻。

“唉”张唯贤再次叹息着,今天,他都不知道这样叹息多少回了,倒是后悔得很,要知道这样,他老早就找皇帝借钱了,靠着皇帝借的钱做买卖,如今都不知道要多赚多少,可惜,他的胆子还是小了些,后悔,后悔,相当的后悔。

“国公,可是担心我大明会输了这一仗?”有人见张唯贤还是不吭声,又说起这个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来,以为张唯贤是担心这个。

“那里……本国公怎么会担心这个……”张唯贤总算不“唉”了,总算说了句话。打仗这事,实际皇帝也并不太瞒大家,很多信息和细节也瞒不了,大臣里也不全都是白痴,根据各种信息,得出的结论就是会赢,不然,也不会如此疯狂的商议到辽东买地了。这事,前一两个月观望的人还蛮多的,到了九边总督一任命,在众人的眼里,这件事已经成了,可以买地了。张唯贤自然是相信皇帝能摆平东虏,对于这个,他比大多数人更知内情,自然知道自己该相信什么。

“那国公还担心什么呢?如今天下银根吃紧,也就陛下那里还有银子,不找陛下借,只怕是没人能借了……”

“是啊!国公,如今南北数得上号的人家都齐聚在京城里,这京城里每日动用的银子,实在是个吓人的数字,咱们那点家当,真的拿不出手,在那些人眼里,不值一提,不找陛下借个一二百万银子,咱们也就别出来丢人了……”更有勋贵直言借不到一二百万两银子就不错的言语。

张唯贤听了咂咂嘴,这也是他一直唉声叹气不表态的原因,他们这些勋贵的家底真的是都耗空了不少人更是连棺材本也掏出来了岂知又遇到了辽东买地这千载难逢的好事,如今要钱没钱,眼看着就要错过时机了只能咬牙借了,这借的数目还不小,一二百万银子,张唯贤即便是身为勋贵第一人,也有些心虚,不知道自己的脸面有没有那么大,这可是一二百万两银子啊!要放在以前大明朝一年的岁入也比这多不了多少,如今他却要找皇帝借去,让皇帝一手把钱拿出来,还得让皇帝给他优惠些,少收些利息钱。张唯贤是唉声叹气这个,想到这两年的变化,张唯贤又咂咂嘴。

“也罢既然诸位都如此说,那本国公也就勉强试一试吧,陛下说过,这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让我等不要错过了既然陛下吩咐过了,那肯定是赚钱的买卖,那咱们就拼上棺材本试一试,不过,本国公可事先声明,估计借好借但大家都得把这抵押的东西准备好,本国公能做的也就是给大家要个好利息,让大家少出一点钱诸位可有问题?…”张唯贤感叹这两年的时局变化之快,也就答应了诸人的求情他们勋贵,如今却是逐渐没落了,做事经常需要抱团才行。

“国公放心,早就准备好了。”朱纯臣第一个就说道,他刚开始也是极力反对借钱抵押的,但如今,他确是顾不得那么多了,却是借钱的急先锋,无他,眼看着肥肉就要溜进别人的嘴里了,如何不急。

“国公放心……”

“国公放心……”

勋贵们倒是都说没问题。

其实,借钱抵押的事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商量了,以前都是不同意,觉得划不来,不过如今,却是给逼到墙角了,倒是一致的要借钱,至于抵押,如今也不敢再跟皇帝较劲了,只能按照皇帝的圈圈满。

英国公和勋贵们商议过了,急匆匆地进宫,准备跟皇帝借钱。

到了宫里,却没有得到皇帝直接的召见,宫里的太监们让他稍待,一问才知道,原来,银行的李若涟已经先到了,正在和皇帝谈事情呢,英国公一听,更急了,果然,那些“南方人”走在了他们的前面,已经在找皇帝谈了,幸亏他决断做得早,来的还算及时。

暖阁。

杨改革正在见李若涟,谈得也正是借钱的事。

“卿家说的是,如今很多人要找银行借钱?那里的?”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是的,如今京城里都在谈辽东买地的事,不少人都准备大举买地,他们多是南方人,家当产业银钱多在南方,银钱一时也筹集困难,有不少人希望从臣这里借些钱,做些周转,奈何数目太大,臣不敢独断,还请陛下明示。”李若涟说道。

“卿家说他们多是南方的人吗?”杨改革问道,借多少不成问题,杨改革刚抄过盐商的家,弄了几千万银子,又集资吸储了不少银子,银行里的储备金多得是,发行个一两倍的纸币根本不成一点问题,也就是说,杨改革在极限情况下,可以动用一亿两以上的银子来,对于有人找自己借钱,杨改革还真的不怕他借,相信也没那个一开口找自己借几千万两。杨改革更在乎的是谁借,杨改革记得以前找自己借钱的是勋贵们“南方人”找自己借钱可还没有过,听到南方人借钱的消息,杨改革是来了精神了,心中对北方战事剩余的担忧,也彻底没了。“南方人”借钱了,如不出意外“北方人”也要借钱,这南北方的人都借钱了,也就是说,北方的战事,实际已经和大明朝南北方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有了利益捆绑在一起,大家都自然希望北方的万里之战赢,如果输了,那可是大家亏本。听到这个消息,杨改革觉得,万里之战已经可以下定论的。东虏再厉害,méng古人再厉害,但在一个被jī发出真正实力的明朝面前,根本不够看,明朝之所以对上东虏和méng古人屡屡失利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明朝虽大,却使不出本该拥有的力量原因就在内部内斗、内耗的厉害组织涣散无力,互相不配合协调,如今南北有了共同的利益都希望战争打赢,实际上,利益所向,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明朝的力量,一个巨人发出了自己的力量,可不是区区几十万人的东虏可以抵接的。

“回禀陛下,是的找臣借钱的,多是南方人进京做娄意,找门路的,他们多是周转不灵,或是一时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在南方,也都是有头有脸有信誉的人家”李若涟继续解释道。

“哦,是吗?有头有脸?有信誉借钱是好事啊!他们要借多少?”杨改革问道。说到这个问题,杨改革才开始有些精神,不似这些日子的无聊。

“回禀陛下,他们之中多的有借二三十万银币的,少的也有借五六万银币的,加起来,至少也要借二三百万银币,这个还只是目前的,日后可能还有此数目实在太大,臣不敢独断……”李若涟回答道。

“哦,两三百万银币啊!不算少了。

行可以借,不过需严格遵守银行的章程,必须严格验证抵押物,利息方面也必须严格对待,不可马虎,另外,发出去的只能是纸币,不可直接给白银,这是底线”杨改革稍稍的来了些精神,说到。

“臣遵旨!”李若涟得了皇帝的准信,立刻答应道。

今日遇到这么一桩美事,杨改革觉得光线都明亮不少,借出去的不过是纸币,实际银行没有从自己兜里掏一分钱出去,实际拐个弯,钱又回到银行里了,没有什么比经营一家银行,特别是一家有发币权的银行更有意思的事了,这金融杠杆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开个银行,发个纸币,一个银币变成两个,两个银币变三个,实在是没比这个更有意思的事了。

“对了,李卿家,如今这辽东即将大开发,你银行方面也要及时跟进,参与辽东的开发,借贷方面,要给予支持,除了扶植那些有头有脸的大商家,大家族,也要跟进扶植一批有潜力,有希望的小人物,平明之家,知道为什么吗?”杨改革想了想,又说道。

“回禀陛下,臣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