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墨子-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于大也。何以知其然乎?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财不能杀, 
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财不能制,必索良工。当王公大人之于 
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实知其不能也, 
不使之也,是何故?恐其败财也。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则不 
失尚贤而使能。王公大人有一罢马不能治,必索良医;有一危 

… 页面 27…

墨子                                                                ·22· 

弓不能张,必索良工。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虽有骨肉之亲, 
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实知其不能也,必不使。是何故?恐 
其败财也。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逮至其 
国家则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则 
举之,则王公大人之亲其国家也,不若亲其一危弓、罢马、衣 
裳、牛羊之财与。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 
大也。此譬犹瘖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 
      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 
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是故昔者舜耕于历山, 
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 
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 
人,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昔 
者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 
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 
是故昔者尧之举舜也,汤之举伊尹也,武丁之举傅说也,岂以 
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谋, 
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推而上 
之。 
      古者圣王既审尚贤欲以为政,故书之竹帛,琢之盘盂,传 
以遗后世子孙。于先王之书吕刑之书然,王曰 :‘于!来!有 
国有士,告女讼刑,在今而安百姓,女何择言人,何敬不刑, 
何度不及 。’能择人而敬为刑,尧、舜、禹、汤、文、武之道 
可及也。是何也?则以尚贤及之,于先王之书竖年之言然,曰: 
  ‘晞夫圣、武、知人,以屏辅而身。’此言先王之治天下也, 
必选择贤者以为其群属辅佐。曰今也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 
而恶贫贱。曰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莫若为贤。为贤 
之道将柰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 

… 页面 28…

墨子                                                                ·23· 

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 
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 
      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 
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 
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 
得而知也。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然女何为而得 
富贵,而辟贫贱哉?曰莫若为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面目美好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 
非可学能者也。使不知辩,德行之厚若禹、汤、文、武不加得 
也,王公大人骨肉之亲,躄、瘖、聋,暴为桀、纣,不加失也。 
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其所赏者已无故矣,其所罚者亦 
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攸心解体,沮以为善,垂其股肱之力而不 
相劳来也;腐臭余财,而不相分资也,隐慝良道,而不相教诲 
也。若此,则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推而上 
之以。 
      是故昔者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小臣,武王有 
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而天下和,庶民阜,是以近者 
安之,远者归之。日月之所照,舟车之所及,雨露之所渐,粒 
食之所养,得此莫不劝誉。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 
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 
利,故尚贤之为说,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 
利,而政事之本也。” 

… 页面 29…

墨子                                                                ·24· 

卷三 

                            尚同上第十一 

      子墨子言曰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 
异义 ’。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 
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文相 
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 
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臭余财不 
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 
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 
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 
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 
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 
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 
言曰 :‘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 
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 
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 
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 
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 

… 页面 30…

墨子                                                                ·25· 

   ‘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 
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曰 :‘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乡 
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 
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 
?’察乡之所治何也?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也。乡 
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 :‘闻善而不善 
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之所非,必皆 
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国君之善 
行,则国何说以乱哉 。’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 
国之义,是以国治也。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 
姓,言曰 :‘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 
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 
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 。’察天下之所以治者 
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 
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 
天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 :“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 
丝缕之有纪 ,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 
也。“ 

… 页面 31…

墨子                                                                ·26· 

                            尚同中第十二 

      子墨子曰 :“方今之时,复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 
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 ’。是以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 
百义,其人数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而非 
人之义,故相交非也。内之父子兄弟作怨雠,皆有离散之心, 
不能相和合。至乎舍余力不以相劳,隐匿良道不以相教,腐臭 
余财不以相分,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 
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 
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天子既以立矣,以为唯其耳目之请,不能独一同天下之义,是 
故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置以为三公,与从事乎一 
同天下之义。天子三公既已立矣,以为天下博大,山林远土之 
民,不可得而一也,是故靡分天下,设以为万诸侯国君,使从 
事乎一同其国之义。国君既已立矣,又以为唯其耳目之请,不 
能一同其国之义,是故择其国之贤者,置以为左右将军大夫, 
以远至乎乡里之长与从事乎一同其国之义。天子诸侯之君,民 
之正长,既已定矣,天子为发政施教曰 :‘凡闻见善者,必以 
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亦是之, 
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已有善傍荐之,上有过规谏之。尚同义 
其上,而毋有下比之心,上得则赏之,万民闻则誉之。意若闻 
见善,不以告其上,闻见不善,亦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不能 

… 页面 32…

墨子                                                                ·27· 

是,上之所非不能非,己有善不能傍荐之,上有过不能规谏之, 
下比而非其上者,上得则诛罚之,万民闻则非毁之 ’。故古者 
圣王之为刑政赏誉也,甚明察以审信。 
      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欲得上之赏誉,而畏上之毁罚。是故 
里长顺天子政,而一同其里之义。里长既同其里之义,率其里 
之万民,以尚同乎乡长,曰 :‘凡里之万民,皆尚同乎乡长, 
而不敢下比。乡长之所是,必亦是之,乡长之所非,必亦非之。 
去而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乡 
长固乡之贤者也,举乡人以法乡长,夫乡何说而不治哉?’察 
乡长之所以治乡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其乡之义,是 
以乡治。 
      乡长治其乡,而乡既已治矣,有率其乡万民,以尚同乎国 
君,曰 :‘凡乡之万民,皆上同乎国君,而不敢下比。国君之 
所是,必亦是之,国君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国 
君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国君固国之贤者也, 
举国人以法国君,夫国何说而不治哉?’察国君之所以治国, 
而国治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其国之义,是以国治。 
      国君治其国,而国既已治矣,有率其国之万民,以尚同乎 
天子,曰 :‘凡国之万民上同乎天子,而不敢下比。天子之所 
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天子 
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天子者,固天下之仁人 
也,举天下之万民以法天子,夫天下何说而不治哉?’察天子 
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 
以天下治。 
      夫既尚同乎天子,而未上同乎天者,则天菑将犹未止也。 
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 
疾菑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 

… 页面 33…

墨子                                                              ·28· 

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故古者圣王,明天鬼之所欲,而避天鬼 
之所憎,以求兴天下之害。是以率天下之万民,齐戒沐浴,洁 
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其事鬼神也,酒醴粢盛不敢不蠲洁, 
牺牲不敢不模Х剩曡当也桓也恢卸攘浚呵锛漓氩桓沂薄
几,听狱不敢不中,分财不敢不均,居处不敢怠慢。曰其为正 
长若此,是故上者天鬼有厚乎其为政长也,下者万民有便利乎 
其为政长也。天鬼之所深厚而能强从事焉,则天鬼之福可得也。 
万民之所便利而能强从事焉,则万民之亲可得也。其为政若此, 
是以谋事得,举事成,入守固,出诛胜者,何故之以也?曰唯 
以尚同为政者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 
     今天下之人曰 :“方今之时 ,天下之正长犹未废乎天下 
也,而天下之所以乱者,何故之以也?”子墨子曰:“方今之 
时之以正长,则本与古者异矣,譬之若有苗之以五刑然。昔者 
圣王制为五刑,以治天下,逮至有苗之制五刑,以乱天下。则 
此岂刑不善哉?用刑则不善也。是以先王之书吕刑之道曰 :‘ 
苗民否用练折则刑,唯作五杀之刑,曰法 。’则此言善用刑者 
以治民,不善用刑者以为五杀,则此岂刑不善哉?用刑则不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