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厉,直与天地争春回。苍然老气压桃杏,笑我白发心尚孩,微风故为作妩媚,一片吹入黄金叠。
【南游寓兴】
崇国寺中梅一树,枝柯苍古似龙形。偏宜和靖来题句,却恐僧繇去点睛。月照须髯分瘦影,风吹鳞甲散余馨。不知谁是调羹手,听取春雷擘地声。
【国朝周巽泉情性集】
千年一老树,瘦骨似蟠龙。玉爪冰霜合,翠鳞苔藓封。罗浮云里见,夏禹庙中逢。乘取癯仙驾,飞光来九重。
梅仙
【国朝周巽泉情性集】
飘飘罗浮驾,皎皎劫外身。娟娟冰是骨,粲粲雪为神。持节未瀛海,嘘气为阳春。若非王乔侣,恐是赤松邻。殷勤问芳讯,未尽寰中尘。
梅兄
【国朝周巽泉情性集】
群英生有序,乃在群英先。巡檐笑木李,临浦怀水仙。根枝本同气,华萼何相偏。雁行来远塞,埙声动芳筵。彼紫荆花,辉耀春风前。
梅树
【国朝周巽泉情性集】
南昌千载树,屹立出凡尘。人想邑中尉,仙留世外身。清癯孤鸲骨,夭矫半龙鳞。拟卦一壶酒,倚歌招子真。
梅根
【国朝周巽泉情性集】
孤根培厚地,春意在东原。蟠屈龙形古,发生阳气温。冰坚凝体魄,雪净返精魂。大本深含畜,严冬花正繁。
梅梢
【宋韩涧泉集】
放步山根梅,稍一花奇甚。老去情怀触景移,意行何地不吾诗。小园雨后将飞雪。探得梅花第一枝,太极梅梢
【元朝风雅】
熊勿轩:弄条倚南枝,剥落见根柢。形容若外槁,精腴实中美。偃蹇势难屈,清风尘不滓。白怜方寸微,未发正如此。
梅枝
【宋韩涧泉集】
今年未见梅花好,竹外溪头春自早。满瓶夭矫送香来,照坐淋漓拼醉倒。琼林飞出苍精龙,朔雪未下风满空。笑指蓬莱清浅水,连云琐断最高峰。
梅蕊
【国朝周巽泉情性集】
轻冰融冻芷,点缀见仙姝。色润蓝田玉,光浮合浦珠。枝头带蟾影,花底露蜂须。此日相看处,芳容何大癯。
梅英
【国朝周巽泉情性集】
霏霏含玉齿,粲粲出琼英。春色梢头见,阳和根底生。中心守贞白,芳气得轾清。隐若飞仙佩,飘翩来上京。
梅萼
【国朝周巽泉情性集】
冻萼凝芳思,空山见美人。冰姿含翠靥,玉齿粲朱唇。结带栖香雪,缀枝迎早春。醉看开也未?微笑问花神。
梅香
【国朝周巽泉情性集】
琼树流清气,花飘晴雪香。暗凝翠云袖,微袭紫罗囊。旖旎来东阁,芬菲满洞房。酒酣三嗅醒,吟断月昏黄。
梅影
【周密浩然集】
辽时民间有女子,箫丽真十岁能诗,赋梅影云:窗间疑是李夫人,江月多情为返魂。不似丹青旧颜色,十分清瘦怯黄昏。
【郭印云溪集】
《梅影》:斜斜曾向溪边见,淡淡还从月下看。那得世间三昧手,为君写出一枝寒。
【元陈景仁诗】
《梅影》:孤标映彻香痕淡,仿佛应疑散碧霞。溪面不随流水去,稍头半被粉墙遮。月窗印出横斜态,晴槛移来三两花。旧有华光模入画,醉余想像岸乌纱。
【僧大伟竹窗小藁】
竹所席上赋梅影分韵得枝字。先自孤标有许奇,况于开处瞰清池。倒涵波底生香骨。斜界窗腰带瘦枝。和靖湖山月明夜,少陵江路雪晴时。几回松竹阴边看,松竹如何得似伊。
【何孟舒咏物诗】
《水中梅影》:澄澄寒碧印冰条,云母屏开见阿娇。春色一枝流不去,雪痕千点浸难消。临风倚镜云衣湿,带月凌波玉佩摇。最是黄昏堪画处,横斜清浅傍溪桥。
【国朝周巽泉情性集】
江碧涵疏影,飘萧不群。斜横半窗月,低转一帘云。昼扫尘无迹,阴移篆有文。常随芳质见,隐映雪缤纷。
【顾禄诗】
见窗间梅影。
瘦影一枝横,窗间弄月明。
焚香闲坐处,诗思不胜清。
【宋王质雪山集】
《清平乐》:从来清瘦更被春,瘦得花身无可有,莫放隔帘风透。
一枝相映孤灯,灯明不似花明。细看横斜影下,如闻溪水泠泠。
【强祠部集】
《渔家傲》:雪月照梅溪伴路,幽姿背立无言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
浑似玉人常淡伫,菱花相对盈清楚。谁解小图先尽取,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
【晏几道祠】
胡摇练:小春花信雪中来,陇上小梅先折。今岁东君消息,还自南枝得。
素衣染尽九天香,玉酒添成国色。一自故园疏隔,肠断长相忆。又:小亭初报一枝梅,惹起江南归兴。遥想玉溪风景,水漾横斜影。
异者直到醉卿中,醉后还因香醒。好是玉容相并,人与花争莹。又:夜来江上见寒梅,自逞芳妍标格。为甚东风先折,分付春消息。
美人钗上玉樽前,朵朵浓香堪惜。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李易安词】
《梅影》:《河传》:香苞素质,天赋与倾城标格。应是晓来暗传东君消息,把孤芳回暖律。
寿阳粉面增妆饰,说与高楼,休更吹羌笛。花下醉赏,留取时倚栏干,斗清香添酒力。《七娘子》:清香浮动到黄昏,向水边疏影。梅开粉,溪伴轻蕊,有如浅杏。一枝儿喜得东君信。风吹只怕霜侵损,更欲折来,插在多情鬓。寿阳妆面雪肌玉莹,岭头别后微添粉。《忆少年》:疏疏整整斜斜淡淡,盈盈脉脉。徒怜暗香句,笑黎花颜色,羁马萧萧行又急。空回首,水寒沙白天,天涯倦牢落,忍一声羌笛。
【权无染词】
《乌夜啼》:洗净铅华污玉颜,自发轻红无言。雪月黄昏后。别是个丰容。
骨瘦难禁消瘦。香寒不并芳。与君高却看花眼,红紫谩春风。
梅实
【本草】
《神农本经·名医别录》:梅实,味酸平无毒,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不饥,去青黑志、恶疾,止下痢,好唾口干。生汉中川谷,五月采,火乾。陶隐居云:此亦是今乌梅也。用当去核,微熬之,伤寒烦热,水渍饮汁。生梅子、及白梅亦应相似,今人多用白梅,和药以点痣。蚀恶肉也服黄精,人云禁食梅实。唐本注云:别录云:梅根疗风痹,出土者杀人。梅实利筋脉,去痹。宋嘉本按《药性论》云:梅核人亦可单用,味酸无毒,能除烦热。萧炳云:今人多用烟熏为乌梅。孟诜云:乌梅多食损齿,又刺在肉中,嚼白梅封之,刺即出。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挪去核,杵为丸,如枣大,内下部,少时即通。谨按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虐方多用之。陈藏器云:梅实,本功止渴,令人膈上热。乌梅去痰,主虐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梅叶捣碎,汤洗衣,易脱也。嵩阳子云:清水揉梅叶,洗蕉葛衣,经夏不脆,余试之验。日华子云:梅子暖,止渴多啖,伤骨蚀脾胃,令人发热。根叶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又云:白梅暖无毒,能治刀箭,止血研传之。又云:乌梅暖无毒,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乾姜为丸,止休息痢大验。《图经》曰:梅实生汉中川谷,今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其生实酸,而损齿,伤骨发虚热,不宜多食之。服黄精人,尤不相宜。其叶煮浓汁服之,已休息痢根主风痹,出土者不可用。五月采其黄实,火熏乾,作乌梅,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南方疗劳虐劣弱者用乌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握,甘草三寸长,生姜一块,童子小便二升,煎七合,温服。其余药使用之尤多。又以盐杀为白梅,亦入除痰药中用。又下有杨梅条,亦生江南岭南。其木若荔枝,而叶细阴厚。其实生青,熟红肉,在核上,无皮壳。南人淹藏以为果寄至北方甚多,今医方鲜用,故附于此。政和本。圣惠方:主伤寒下部生疮。用乌梅肉三两,炒令燥,杵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以石榴根皮煎汤,食前下十丸。又方:治痰厥头痛。以十个取肉,盐二钱,酒半盏,合煎至七分去滓,非时温服,吐即佳。又方:治痢下积又不差,肠垢已出。以二十个,水一盏,煎取六分,去滓,食前分为二服,肘后方同。又方:治疮中新弩肉出。杵肉以蜜和,捻作饼子,如钱许大厚,以贴疮,差为度。外台秘要:治下部虫啮,杵梅桃叶一斛蒸之,令极热内小器中,大布上坐虫死。肘后方:治心腹俱胀痛短气欲死,或已绝。乌梅二十七枚,水五升,煮一沸,内大钱二十枚煮,取二升半。强人可顿服,羸人可分之再服。又方:治手指忽肿痛,名为伐指。以乌梅仁杵,苦酒和,以指渍之,须臾差。又方:治伤寒。以三十枚去核,以豉一升,若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服。葛氏方:治赤白痢。下部疼重,以二十乌梅打碎,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又方:折伤,以五斤去核,饴五升合煮,稍食之。经验方:治马汗入肉。用乌梅和核烂杵为末,以头醋和为膏,先将疮口以针刺破,但出紫血,有红血出,用帛拭干,以膏敷上,以帛缚定。梅师方:治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胸中烦痛。乌梅十四个,盐五合,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简要济众:治消渴,止烦恼。以为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盏,去滓,临卧时服。鬼遗方:治一切疮肉出。以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极妙。《吴氏本草》:梅核,明目益气,不饥。《毛诗疏》云:梅暴乾为腊羹齑中。又含可以香口,魏文帝与军士失道,大渴而无水。遂下令曰:前有梅林,结子甘酸,可以止渴。寇宗衍义曰:梅实食梅,则津液泄,水生木也。液泄故伤齿,肾属水,外为齿故也。王叔和曰:膀胱肾合为津庆,此云虽鄙,然理存焉。熏之为乌梅,曝干,藏蜜器中,名曰梅。《绍兴本》云:梅实性味主治,已载本经,然种类不一。其性无异,唯一种黄大梅,以火熏之令干,今乌梅是也。温州等处多造之,治虫断痢,诸方多用。又盐干之为白梅。主治虽异,亦入于方。其梅或以生,或以干,亦世之果品。然伤肺作痰颇验。当云味酸温无毒为定。又根叶核,人虽各分主疗,皆未闻验。据江南多产之。
【陈衍宝庆本草折衷】
梅实味酸平暖无毒,核仁味酸无毒,除烦热,明目,益气。乌梅一名黑梅,味酸平暖无毒。白梅味酸咸平暖无毒。《续说》云:尝谓白梅主伤寒,痰厥,头疼,折伤,下痢肠垢。今呕者服之,尤验。《金刘智经验普济方》:干乌梅法,先泥一炉,高约四尺,内安铁柱五重,或木杖子。取合熟带生乌梅杏,重重排炉隔上,遍也,炉下用谷糠灭火熏,至热盆合炉口灭火熏干。未黑,用黑豆皮煎浓汁,入白矾末搅匀,染过乌梅熏之至黑,再熏干,不住翻转,勿令焦过。
【刘守真保命集】
乌梅,助脾收肾进食。
【李东垣试效方】
药象:乌梅酸温,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调中治痢,止渴,以盐为白梅,亦入除痰药中用。心法:气寒酸温,收肺气阳也。
【山居备用】
乌梅,先净洗捶碎,去核取净肉,微炒入茶用。
【尚从善本草元命苞】
乌梅,味暖性暖无毒,疗偏枯,及肤麻痹,治骨蒸劳热虚烦,止赤白痢不息,去青黑志恶疾,除烦满安心,医口干好唾,定霍乱吐利,收肺气喘息,手指肿痛。杵梅仁苦酒渍之消渴烦闷,炒梅肉入豉煎服痰嗽药中为引瘴方内,宜加。生食伤齿骨,又令人发虚热。产汉中川谷,今淮岭江湖五月采火乾,多用烟熏黑。
【胡仕可本草歌括】
乌梅本草名梅实,下气调中,止口干,治产治痰,仍治痢,骨蒸劳热用之安。
【周礼】
笾人馈食之笾,其实干。注。梅干也。
【诗义疏】
梅杏类也,树及叶皆如杏煮干为苏,置羹齑中。又可含以香口。
【广志】
蜀名梅为疏,大如雁子。梅疏皆可以为油脯,黄梅以熟作之。
【淮南子】
百梅足以为百人酸,一梅不足以为百人酸。
【陈毕万集句】
茅屋西山曲,孙仲益风面忽报晴。东坡古来和鼎实,山谷虽老未忘情。吕居仁南园已如,左纬怅望隔春烟。祖可把酒来相就,吕居仁令人忆去年。郑谷醉到江南久未还,吕居仁东风入树舞残寒。方干青春独养和羹味,毛泽民试荐冰盘一点酸。于湖
浓香吹尽有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