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圣彼得的伞》、《匈牙利的两次选举》。代
表作《奇婚记》、《黑色的城市》。早期创作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后期转向
现实主义。他的小说幽默、诙谐,饱含讽刺力。他善于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
养,熟悉人民生活与民间风俗,通晓人民口语,使作品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吴根成)


《奇婚记》长篇小说,分为两部,共39 章。匈牙利作家米克沙特作于
1900 年。是作家揭露性最强的作品。它描写裘里男爵使用各种卑劣手段,强
迫过路留宿的青年泊爵亚诺什与已怀孕的女儿玛丽亚结婚。而主持婚礼的苏
青卡神父,本是玛丽亚的家庭教师。正是他用欺骗手段诱奸了玛丽亚。可是
亚诺什早已和邻居的女儿比罗什卡相爱,并且准备不久成婚。由裘里一手导
演的这出“拉郎配”的丑剧,破坏了亚诺什和比罗什卡的幸福。亚诺什愤然
向教会法庭提出控告。可是打了十多年的离婚官司,无论教会法庭、主教法
庭,还是教皇法庭,仍判决亚诺什和玛丽亚的婚姻有效。至此亚诺什和比罗
什卡的恋爱成了一幕悲剧。亚诺什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他沉溺于玩乐赌博
之中,挥霍尽家产,最后宣称心脏病发作,客死异国他乡。但作品暗示亚诺
什并未死,他带着比罗什卡到一个人所不知的地方隐居去了。《奇婚记》揭
露了贵族的荒淫无耻、专横凶残以及教会的贪赃在法、腐朽黑暗,抨击官府、
教会、贵族地主相互勾结,以维护封建统治的罪行。作家善于运用对比、衬
托手法,使揭露更为有力;独具匠心的巧妙结局,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巧
妙地揉合在一起,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根据小说《奇婚记》和《圣彼得的
伞》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是我国观众熟悉并喜爱的外国影片。

(吴根成)


奥地利

茨戚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1881 年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
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 年后任《新自
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
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
反战剧本《那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
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28 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 年流亡英国,
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 年到达巴西。1942 年2 月23 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
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有传记文学《三位大师》、
《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
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和《象棋的故事》。唯一的
一部长篇小说是《爱与同情》。中短篇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强烈的艺
术魅力。

(刘欣)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篇小说。茨威格著。作于1927
年。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名的赌城摩纳哥的里维埃拉的一所公
寓里,来此度假的各国的有产阶级在餐桌上发生了一场不愉快的争论,由此
而引出C 太太一生奇特而又荒诞的24 小时的生活。C 太太中年丧夫,为了排
谴痛苦和烦恼,经常到赌馆怀旧,观察每一赌徒的手式,一天她突然发现一
双超群出众的手,那赌徒手上所表现出的激情是一种狂热的、如痴如醉的。
最后,这个赌徒全部输光了,心身崩溃的失望感笼罩着他,使他万念俱灭,
想要自杀,C 太太一直跟踪他,并且想挽救这个陌生青年人的生命,由于本
能的驱使使C 太太慒慒懂懂地跟那个陌生人独处一夜,后又给钱让他离开赌
场,赎回偷的东西,回家去重新做人,而年青的赌徒拿着C 太太的钱又一次
上了赌场,重蹈复辙。此时的C 太太大失所望,倒在了长凳上。茨威格用细
腻的心理分析的手法,表现了中产阶级妇女的思想感情及其意识的流动过
程。

(刘欣)


《象棋的故事》中篇小说。茨威格著。作于1941 年。故事发生在从纽
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远洋客轮上。世界象棋冠军琴多维奇以傲慢无理和
不可一世的态度对待船上的象棋爱好者,结果经B 博士的几个指点,给了琴
多维奇一个下马威,对奕成和局。由此引出B 博士的故事。B 博士是奥地利
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人员,掌握着皇室和教皇的秘密,在希稀勒上台后就被捕
囚禁起来,给以特殊的优遇,独人独间,完全孤立起来,饱受孤寂和精神的
折磨。有一次审讯之前,他冒死偷了军官的书,却是一棋谱,于是他在禁的
时间里潜心研究,精通每一棋谱,并经常变成两个人在空格子上下棋,达到
了一种烂于胸的执着狂的程序,患了“象棋中毒症”。最后精神被象棋的狂
热激情冲垮了。住进了医院,医生嘱咐他不要再靠近棋盘。于是他答应和琴
多维奇只下一盘。结果,这位名不见经传的B 博士击败了世界冠军,再一次
陷入象棋的狂热之中。作者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分析了B 博士的象棋狂热,以
及他在孤独的境遇中的奇特遭遇。

(刘欣)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对西方现代文学有很大影
响,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卡夫卡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
的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艰苦创业,造就了坚强的性格。父亲对
儿子实行家长式的管制。卡夫卡从小受德语教育,1901 年中学毕业后,入布
拉格大学,初学文学,后迫于父命,改学法律,获法学博士学位。1906 年大
学毕业后,先后在法律事物所和法院见习,次年10 月进入一家私人保险公司
工作,1908 年又受聘于半官方的工伤保险公司,直到1922 年7 月因病离职。
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大多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主要有短篇小说《判决》、
《变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和长篇小说
《美国》、《诉讼》和《城堡》。作品具有浓厚的象征、荒诞和抽象的色彩,
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卡夫卡特色”。

(刘欣)


《审判》长篇小说。卡大卡著。作于1914~1918 年。l925 年出版。写
银行的一名高级职员约瑟夫·K 在30 岁生日的早晨,突然被法院逮捕了。奇
怪的是K 的被捕仅仅限于法院看守的一声通知,但从来没有公布他的罪行和
罪名。而K 依然行动自由,同过去一样,照常上下班,过自己的生活。第一
次开庭时,他严厉谴责司法制度的腐败,揭露官吏的贪赃枉法,决定不予理
睬。但事实上,他总忘不掉,内心压力越来越大,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负罪感,
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对银行的职务感到厌恶,为自己的案子到处奔忙,
最后在教堂里碰见一位神父,神父讲了一个寓言,告诉K 说,要找到法律是
不可能的,人只能低头服从。一天夜里,两个穿黑衣、带礼帽的人把他架到
郊外采石场上用屠刀把他戳死。K 最后的想法是:“象狗一样死去”。作者
通过K 的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司法制度的腐败和反人民的本质。在艺术上
作者把虚妄的离奇荒诞的现象与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加上不带任何感
情色彩的纯客观的叙述方式,构成独特的“卡夫卡式的”艺术风格。

(刘欣)


《变形记》短篇小说。卡夫卡作于1915 年。作品通过一个小职员由人
变为“虫”的悲惨遭遇,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严重的异化现象,反映了一
般小人物的灾难感和孤独感。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一
个安分守已的旅行推销员,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挣钱养活家人,有一天突然
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内心十分恐慌,担心失去工作,无法见人。父亲
不理他,母亲很悲伤,妹妹开始怜悯他,给他送饭、打扫房间,后来厌倦了,
格里高尔的饮食无保证,房里也很肮脏,由于少了收入,家里出租房屋以增
加收益。一天,格里高尔被妹妹的小提琴声吸引出来,吓跑了房客,妹妹也
无法忍受,决意弄走他,格里高尔就在当晚悄然死去。这个故事,表面上荒
诞不经,却揭示了一个真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创造的物,作为异己的、
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它操纵着人,把人变成奴隶,最终把人变成“非
人”。寓真实于荒诞之中,寓客观于主观之中,是《变形记》最突出的艺术
特点。

(刘欣)


《城堡》长篇小说。卡夫卡著。作于1922 年。1926 年出版。写主人公
K 为了进入城堡谒见城堡的长官CC 伯爵而徒然努力的故事。一个冬日的早
晨,K 踏雪向城堡走去,走啊走,“一步也没有靠近它”。于是,他冒称是
城堡的土地测量员,先在城堡附近的一个村子住下,却遭到村民的敌视,还
莫名其妙地受到监视。K 为自己的生存进行不懈的斗争,到处申诉,要求面
见城堡当局,要求工作权和居住权,但历尽艰辛始终不能进入。小说只写到
20 章,没有结尾。据布罗德回忆,卡夫卡原定的结局足K 将“奋斗至精疲力
竭而死”,在他临终时,城堡才批准他的要求。这个城堡象征着整个国家反
动的官僚机构。在艺术上,情节离奇怪诞,具有强烈的虚幻色彩。象征手法
和慢画式的描写也是作品的突出特点。

(刘欣)


瑞士

凯勒(1819~1890)瑞士德语作家,生于苏黎世一个镟工家庭。1833 年,
入州立工业学校学习。后从事文学创作。1846 年出版《凯勒诗歌集》。1848
年,赴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聆听费尔巴哈授课,接受无神论和唯物主义。
从此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凯勒的创作是与19 世纪40~70 年代瑞士的
社会生活及民主运动分不开的。他的代表作是自传体长篇小说《绿衣亨利》,
中、短篇小说有两卷集《塞尔特维拉的人们》、《七个传说》、《苏黎世中
篇小说集》等。短篇小说集《塞尔特维拉的人们》中,最为胯炙人口的作品
是《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三个正直的制梳匠》和《人靠衣装》等。
1884 年出版的《诗歌集》,汇集了他毕生的全部诗作。长篇小说《马了·萨
兰特》,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凯勒是19 世纪下半叶德语文学中最伟大的现
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继承了德国古典现实主义传统,反映现实深刻,有浓
郁的抒情和生活气息,形象优美,语言幽默而富有深刻哲理。

(吴根成)


《绿衣亨利》自传体长篇小说。瑞士德语作家凯勒作于1855 年。是一
部叙述石匠之子亨利的思想发展和成长过程的教育小说。享利幼年丧父,由
母教养成人。他常穿由父亲外衣改制的绿衣,故人们称他绿衣亨利。他从小
喜爱绘画,立志当一名乡村画师。20 岁到慕尼黑学画,后因生活陷入困境,
便徒步还乡。途中病倒在城堡旁。他在伯爵的养女多罗苔娅的影响下,接受
了唯物主义,认识到必须参加实际工作,才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献给祖国。
于是他在共和政府中任小吏。当他发现瑞士民主制的弊端而悲观失望时,又
是昔日女友尤蒂特帮助他摆脱了精神上的危机,坚定了为社会服务的信心。
最后,在与人民的结合中,在为社会服务中,他尽到公民的责任,找到生活
的意义。《绿衣亨利》是继歌德的《威廉·迈斯特》后,德语文学中又一部
伟大的教育小说。主题是阐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描写亨利如何在社会上受
到教育而成长为真正的国家公民。献身于艺术是他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美
好的爱情是他受教育的第二个阶段,他钟爱多罗苔娅,在她的影响下,接受
唯物论;真诚的友情是他受教育的第三个阶段,在女友尤蒂特的帮助下,他
摆脱了精神危机;在乡间同人民共同劳动,是他受教育的第四个阶段,成为
国家的真正公民。

(吴根成)


荷兰

马尔兰特(约1235~1300)荷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人,13 世纪后半叶
荷兰荷兰城市文学的代表。生于布吕赫,曾任马尔兰特地方教堂住持。1257
年开始写骑士诗歌,大部分诗用佛兰芒文写成。主要作品有训诫性长诗《秘
密中的秘密》、阐述自然发展史的《自然之花》、叙述圣经故事的《韵文圣
经》,以世界史为题材的《历史之镜》和抒情长诗《哎呀!马丁》等。《哎
呀!马丁》以雅科布(作者)和朋友马丁对话的形式表达他对社会的不满,
主张人人有饭吃、有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