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传记集。已佚。元陶宗仪《说郛》,清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
《经籍佚文》中各有辑本一卷。清任兆麟有辑本3 卷,收入《心斋十种》。

(袁坤)


杨佺期(?~399)东晋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沉勇果劲,少仕
军府。宁康中,屡击败前秦军,官龙骧将军。历新野大守,堂邑太守。为荆
州刺史殷仲堪引为司马,擢雍州刺史。隆安中,与广州刺史桓玄交战,兵败
自杀。撰《洛阳图》一书,已具方志之雏形。

(李建春)


王隐东晋陈郡陈(今河南淮阳)人。字处叔。出身寒素,博学多闻。
太兴初召为著作郎,奉诏撰《晋史》。时著作郎虞预亦私撰《晋书》,数咨
访于隐。后疾隐胜己,隐竟以谤讪免归。往依庚亮,得资助,始成《晋书》
39 卷,虽励精著述,然混淆诬舛,良不足观。

(李建春)


常宽晋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人。字泰恭。举秀才,历官侍御
史、武阳太守等职。博学多闻,治学涉及经、史。著有《典言》及地方志多
种,如《续益部耆旧传》、《蜀志》、《蜀后贤传》等。

(李建春)


常璩东晋吏学家。字道将,蜀郡江源(今四川崇庆)入,曾在成汉任
散骑常侍。永和二年(347 年),桓温平蜀,他劝李势降晋,被表为参军,
入晋后居建康。著有《华阳国志》,《汉义书》等。

(许修仲)


《华阳国志》晋常璩。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志。
它记载了公元四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甘肃、陕西、湖
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全书共12 卷,约11 万字。
其内容大体由三部分组成:一至四卷主要记载梁、益、宁三洲的历史、地理,
而以地理为主。五至九卷以编年体的形式叙述公孙述、刘焉、刘璋父子、蜀
汉、成汉四个割据政权以及西晋统一时期的历史。十至十二卷记载三州自西
汉至东晋初年的贤士列女传。从内容上说,是历史、地理、人物三结合,从
体载上讲是地理志、编年史、人物列传三结合。这是中国方志编纂史上的一
个创举。

(廉慧)


朱凤东晋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以学行清修为秘书监华潭荐为著作
佐郎,后任中书郎。有《晋书》14 卷。

(李建春)


法显(337~422)山西襄垣县人,是东晋功德卓著的高僧,也是一位远
途旅行家、翻译家,是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之间沟通佛教文化,传播友好情
谊的第一个中国人。为了寻求“汉土所无”的佛教典籍,他以六十多岁的高
龄,从长安出发,越过葱岭,历尽艰险,于公元410 年到达狮子国斯里兰卡,
法显在古都阿努拉特普拉城到处参学,于412 年从海路绕道爪洼回国,带回
多部梵本典籍,并著有《佛国记》又名(《法显传》)一书,是今日研究古
代中亚和南亚各国历史、地理、风俗和佛教情况的重要资料,深受中外学者
重视,己被译为英、法等多种文字。回国后,他与佛驮跋陀罗合译经、律、
论六部24 卷,为佛教重要译著。

(范海沛)


《佛国记》原名《历游天竺记传》,东晋法显著,是古代著名的旅行传
记,是作者往天竺求佛经直到归国的行程之作。对所经历约三十国的山川风
物,都有扼要记载。不但是四世纪时亚洲的佛教史料,也是中国与印度、巴
基斯但、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的交通史料,而且是中国现存史料中有关陆
海交通的最早详细记录,受到中外学术界重视。

(廉慧)


裴松之(372~451)南朝史学家。字世期。祖籍河东闻喜具(今山西省
闻喜县),西晋来年移居江南。自幼刻苦攻读,8 岁时已学通《论语》和《毛
诗》。后博读典籍,学识益进。20 岁入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
郎等职。晋安帝义熙12 年(416 年)刘裕领司州刺史,以松之为州主簿。后
刘裕代晋称帝,颇受重任。任中书侍郎,司冀二州大中正,又封为西乡侯。
宋文帝以《三国志》过于简略,命松之作注。松之广搜材料,于元嘉6 年(429
年)写成《三国志注》。宋文帝阅后称赞说:“裴世期为不朽也!”(《南
史·裴松之传》)后又历任永嘉太守、中散大夫,大中大夫,兼领国子博士。
元嘉28 年(451 年)奉命继何承天撰本朝史,未及动笔而卒。另著有《晋纪》、
《宋元嘉起居注》、《裴氏家传》、《集注丧服经传》、《裴松之集》。皆
亡佚。

(袁坤)


《三国志注》南朝裴松之著。宋文帝以《三国志》记事过于简略,命松
之作补注。松之“鸠集传记,增广见闻”,写成《三国志注》。裴著不限于
一般的音义训诂、解释名物、注释典故,而是作了大量的增补和考订工作:
补充缺漏,备载异说,矫正谬误,辨明是非,并对史家和著作予以评论。裴
注广征博引,引用文籍达200 余种,注文几为原文之三倍。极大地丰富了原
书内容。裴注的主要价值在于提供了大量资料,使史实愈益详明。另外,他
注中所引书,大多亡佚。赖裴注得以保存一部分,使裴注显得更加可贵。历
代学者认为,读《三国志》,不可不读裴松之注。注文与《三国志》同具重
要价值。

(袁坤)


范晔(398~445)南朝史学家。字蔚宗,宋顺阳(今河南渐川东南)人。
出身于官宦世家,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17,州刺史征
召他为主簿,不就。历任高祖相国掾、彭城王刘义康冠军参军、新蔡太守、
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9 年(432 年),35 岁的范晔因触犯封建礼度,被刘
义康贬为宣城太守,郁郁不得志,开始撰写《后汉书》。在宣城任职后,迁
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最后累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
部分禁军,参与朝廷机要。元嘉22 年(445 年)徐湛之告发他与孔熙先等谋
立刘义康为帝,被宋文帝处以死刑,时年48 岁。所撰《后汉书》,原计划有
10 纪、10 志、80 列传,但他只完成了纪、传部分,便离世了。志的部分为
晋司马彪所撰。他还著有《汉书缵》、《百官阶次》等书。

(蒋经魁)


《后汉书》是继《汉书》之后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计120 卷。其
中,本纪10 卷,列传80 卷,由南朝宋范晔撰;志30 卷,晋司马彪撰。在范
晔之前,记录东汉历史的著作很多,共有20 余部,但他认为都不令人满意,
便以东汉官修的《东观汉纪》为蓝本,博采众家之长,斟酌删补,著成是书。
其文笔流畅,叙事简明周详,结构严密,书中很少重复与疏漏,但范氏未来
得及完成志便被杀。南朝粱人刘昭以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析为30
卷,补入范书,并为之作注;但二书仍单行,直至宋真宗时,由孙寔提议将
二书合而为一,成为今本。该书记事,上起公元25 年光武帝刘秀即位下至汉
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 年)整个东汉一代196 年的历史;其体例承继了《史
记》纪传体风格,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有些篇目的内容增益不少,如《南蛮
传》为以前史书所不载,记人叙事喜欢以类相从,并不按照时代先后的顺序,
即多类传等。该书又新创《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
《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等七个新类传。纪传之后都有传论,
往往以此借古喻今,讽喻指正时政,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特别是对黑暗面的
揭露,对正直廉洁的中下层人物的同情,表现了强烈鲜明的进步思想性。唐
代以该书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其他各家东汉纪传体史书渐
湮没,研究、注释者亦很多,尤以清人为最多,其中以惠栋著《后汉书补注》
为最好。清末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可谓集前人注释之大成之作,最便参
考。

(朱玉婷)


崔浩(?~450)北魏大臣。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
少好学,博览经史。年二十,任直郎。得明元帝信任,官至相州刺史,加光
禄大夫。太武帝年间,参与策划西灭赫连、北凉,北破柔然,东取北燕,南
击刘宋等,深得太武帝宠信,言听计从,累迁至司徒、秘书监。长天文历学,
制订了五寅元历。清河崔氏为北方士族之首,浩极力援引并发展其势力,遭
到鲜卑贵族的忌恨。太平真君十一年(450 年)以修史暴露“国恶”为罪名,
被灭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其姻亲大族都遭到灭门之祸。

(许修仲)


王俭(452~489)南朝文学家。字仲宝,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幼有才思,专心笃学。后佐齐高帝即位,历任侍中、尚书令、中书监等职。
封南昌县公,卒谥文宪。曾校勘古籍,依刘歆《七略》撰《七志》,又撰《宋
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录》,均失传。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王文宪集》。

(赵百世)


裴骃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字龙驹。仕至南中郎参军。尝
采五经诸史并《汉书》音义,撰《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

(李建春)


《史记集解》南朝宋裴骃撰,八十卷。是一部注解《史记》之作。作者
以徐广《史记音义》为本,兼采经、传、诸史及孔安国、郑玄、贾逵等人之
说而成此作,是《史记》诸注本中最早的一本,它利用了封建经典和各种史
书来注文义,吸收了前人成果。原书单行,北宋时与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为一编,并把三家注文散列于《史记》正文之
下,便利了阅读。现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就是采用的三家注。目前,集
大成的新注本《史记》尚未问世。

(朱玉婷)


刘谦之南朝宋彭城吕(今江苏徐州东南)人。世居京口。义熙末,为
始兴相,官广州刺史,后任太中大夫、中散大夫。好学,有《晋纪》二十卷。

(李建春)


沈约(441~513)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宋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武
康)人。青少年时期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
宋做过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做过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
曾在萧子良“西邸”与诸文士交游。为竟陵八友之一。20 余岁时开始著述,
历时20 余年、撰成《晋书》120 卷。永明5 年(487 年),奉诏修《宋书》。
他继前人之绪,一年完成。齐梁之际,参于萧衍的代机密,深得萧衍信任。
被封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后渐为萧衍嫉忌,
被遣,忧惧而卒。另著有《齐纪》、《梁武纪》、《迩言》、《谥例》、《宋
文章志》、《四声谱》等。皆散佚。

(袁坤)


《宋书》纪传体史书。南朝梁沈约撰,修于永明5 年至6 年(487—488)
间。因有何承天、徐爱的旧本为据,所以成书只用一年两个月时间。《宋书》
100 卷。其中本纪10 卷、志30 卷、列传60 卷。上起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年),下迄南朝宋顺帝升明3 年(479 年),记载了刘宋王朝70 年的历史。
本书以资料繁富著称。除记事外,收载了许多当时人的奏议、书札和文章。
“八志”取材不限于刘宋。关于典章制度,上溯至三代,尤详于魏晋,具有
完整的体系。《州郡志》详记南方自三国以来的地理沿革以及东晋侨置州郡
的分布情况。《律历志》收录了《景初历》、《元嘉历》及《大明历》全文。
《乐志》收录了许多汉魏乐府诗篇,均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惜缺“食货”、
“艺文”二志。原书北宋时已散失,后人取李延寿的《南史》等书,补足卷
数。

(袁坤)


江淹(444~505)南朝梁文学家,字文通,河南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少年孤贫,但勤思好学,早年便以文章著名,晚年所作诗文不如前期,人谓
“江郎才尽”,先后在宋、齐、梁三朝为官,曾任御史中丞、秘书监、侍中,
梁武帝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他的诗作幽丽精工,赋以《恨赋》、
《别赋》为传诵名篇。后人辑有《江文通辑》。

(范海沛)


范缜(约450~515)字子真。南朝齐梁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
者,顺阳南乡(河南浙川县)人。他“性质直,好危言高论”,先后在齐、
梁两朝作官。曾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齐竟陵王萧子良笃信佛教,
范缜目睹“浮屠害政”,坚决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