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1客说春申君曰
92天下合从使魏加
93楚考烈王无子
第十八篇 赵策一
94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作为一个团体的领导,一定要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对身边发生的细小变化一定要有感觉。尤其是对人的相貌、气象等的观察一定要仔细,人的表情、眼神等是人内心的反映,通过表情就可以掌握人的内心活动,以此来帮助自己的决策、掌控未来的活动。
95晋毕阳之孙豫让
96腹击为室而钜
97苏秦说李兑
98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第十九篇 赵策二
99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保守只在于人们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和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大多数人愿意处在现实的安全状态之中,而对那些改变、破坏现有格局的人物必定非常的厌恶和痛恨。英雄之异于常人,在于克服了人们的这种短视和惰性,看到了未来的机遇和危机,高瞻远瞩、谋求的安全和发展。所以作为英雄,是“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类型的人物。
100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101武灵王平昼闲居
第二十篇 赵策三
102赵惠文王三十年 除非你作世处高人,在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上,如果仅有王道和仁义,而没有谋略和兵法,那么伤害侵略随之而来、国将不国、一切都会不安全。兵法谋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道义的完善。策士郑同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兵法、谋略、防人之心必须存在的道理。
103秦围赵之邯郸
104郑同北见赵王
第二十一篇 赵策四
105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 触龙深知自己的说辞得到采用,必先拉近与游说对象的关系,与之情投意合,一旦情投意合,就会变敌对、抵抗心态为接受、应允心态。所以他以老年人拉家常的方式开头,既解除了戒备,又拉近了关系。
106五国攻秦无功
107客见赵王
108赵太后新用事
第二十二篇 魏策一
109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苏秦的合纵游说,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鼓舞各国的决不屈服的斗志。当时各国摄于秦国的淫威,意志和精神都快要崩溃。鼓舞他人,首先要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实力,重估自己的价值,重新树立独立的自主、决不俯首称臣的信心。
110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111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112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113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114张仪以秦相魏
115公孙衍为魏将
第二十三篇 魏策二
116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 以“吃硬寨打死仗”著称的曾国藩不喜欢说“大言”的人,认为夸夸其谈、浮夸虚假、于事无补。然而就游说来说有时就不能不说大话。
117魏惠王死
118田需贵于魏王
119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120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第二十四篇 魏策三
121秦败魏于华 学问学多了如果不善加运用,就会变得非常的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人情伦理都忘却了。“邯郸学步”中的那人迂腐得连原来怎么走路都不知道了。现在魏王执意去秦国送死,这样迂腐的行为谁能阻止他呢?
122齐欲伐魏
123秦使赵攻魏
第二十五篇 魏策四
124献书秦王 唐雎这种由普遍到个别的说服方法在战国说客中比较少见,先由一般公理、原理、原则作大前提,再最后推出结论,这种方法就是演绎法。演绎法在西方比较流行,当代人由于西化程度已非常高,受到西方理工学科的影响也较大,所以我们在说服受众的时候应该多用演绎法。
125魏王问张旄
126秦攻韩之管
127长平之役
128魏王欲攻邯郸
129信陵君杀晋鄙
130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第二十六篇 韩策一
131申子请仕其从兄官 要现代商战中的朋友,要学习陈轸这种分化敌人的策略,以应对市场中激烈的竞争。楚国的危难在陈轸处迎刃而解。关键是他善于分化瓦解敌人,给敌方同盟中的一方施以利益诱惑,拉拢腐蚀,化敌为友,最终摧跨敌方联盟,免除灾祸、打败敌人。
132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133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134五国约而攻秦
135秦韩战于浊泽
第二十七篇 韩策二
136楚围雍氏五月 人性中的利益权衡、自私自利等否定性的东西太多,所以用求情、唤醒对方同情心的手段很难奏效,倒是采取否定的威胁的、处罚的方式以重大利益损失来胁迫,倒容易使应该帮你的人就范。
137齐令周最使郑
138公叔且杀几瑟
139史疾为韩使楚
140韩傀相韩
第二十八篇 韩策三
141或谓韩公仲 远见卓识既是谋略家的重要特点,也是一种论辩素质,远见卓识,才能晓以利害,让对方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自己的行为。论辩者做到远见卓识,便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预示事物的发展趋势,看到尚未呈现端倪的隐情。
142或谓韩王曰
143秦大国
144韩氏逐向晋于周
145安邑之御史死章
146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第二十九篇 燕策一
147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苏秦通过列举尾生、伯夷、曾参的事迹,和一个小故事,驳斥了那些道学家们对他的指责。那些诽谤苏秦的士大夫和卫道士们,标榜高行节义,却囿于教条而不能成事,甚至有的虚伪透顶,明里拿道义作攻击人的幌子,暗里玩弄权术诡计、大行尔虞我诈之本领。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害的倒是这类人。
148燕文公时
149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150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151宫他为燕魏
152燕昭王收破燕
第三十篇 燕策二
153苏代为燕说齐 政治事业的伟大就在于它充满了挫折和困苦、政治家的伟大就在于他能承受荒原一般的孤独、以及对手的折磨、同志的误解。如果没有这些曲曲折折,则政治事业和政治家就会显得平淡无奇,成功的景象和影响也不尽人意,尤如昙花一现。
154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
155燕饥赵将伐之
156昌国君乐毅
157赵且伐燕
第三十一篇 燕策三
‘58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勇者给人以精神上的依赖、依靠和信仰,使人们发觉跟着勇者,就无所谓恐惧和失败。勇者奋不顾身的气概和以身作则的先锋形象,使下属和同志焕发出如火如萘的热情,使他们象勇者一样忠诚和勇敢。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事业失败了,对志士们的素质和技术方面的错误进行检讨反省是一回事,对他们的勇气、节义和高尚品质的肯定和尊重是另外一回事。
第三十二篇 宋、卫策
159公输般为楚设机 商鞅立木行赏,终致秦国法令畅通、改革一日千里。为政者的言行是一个国家秩序和信用的源泉,如果为政者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就是一两件小事,也不仅会使为政者丧失信用,而且会把社会的风气带坏、民众道德水平下滑。
160智伯欲伐卫
161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162卫人迎新妇
第三十三篇 中山策
163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谋略的特点是在于用迂回曲折、轻松快捷的方式就可达到目的。司马喜的目的就是让阴姬当王后,为此目的如果直接上书君主要求让阴姬当王后,那么不仅阴姬当不了王后,而且会惹怒竞争者江姬,更使君王怀疑司马喜是否存有私心私利。但富有智慧的司马喜却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很快就达到了目的。
164中山君飨都士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提要】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此话的出处就在《战国策》开首的此篇。战国时代风云激荡、群雄逐鹿、弱肉强食,作为日渐衰落的东周的重臣颜率,为应对国难,在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基础上和对游说技能的熟练驾驭下,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三言两语、轻轻松松就挽救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如果换些没头脑的庸官,那么不仅兴师动众,而且会使尊严、利益丧失殆尽。一切正如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所写的:“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专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原文】
秦临兴师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悠,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醢壶酱?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译文】
秦国兴师、兵临城下威胁东周,而且向东周君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与朝中重臣颜率来商讨对策。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往东去齐国借兵求救。”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国家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一次忧心忡忡。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
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9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需要的难以计数,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九鼎运来齐国。所以臣一直在私下为大王担忧。”
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评析】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救国难。《战国策》开篇就以生动的个案显示了语言的魔力。颜率以自己的口舌完成了百万军队也难以完成的事,这完全是运用智慧和口才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