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欧阳平和郭老对这个发现还是有一些疑问的,陈家的青花瓷应该是出于东门镇的黄窑岗,而中国的瓷都是江西景德镇,景德镇的青花瓷工艺怎么会出现在黄窑岗这样一个江南小镇呢?欧阳平有理由相信:他们在市博物院肯定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开眼界
二月十四号下午三点五十分左右,欧阳一行四人驱车去了市博物院——市博物院就是原来的市博物馆,以前,荆南市只有一个文物单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适应新的形势,荆南市成立了一个博物馆,作为市级博物单位,而原来的市博物馆则变成了省级博物单位。
四点四十分左右,吉普车停在了市博物院的大门口。
四个人走下汽车,李文化的手上拎着一个木匣子——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装着那件青花瓷盘的木匣子。
在博物院后面的办公楼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面,四个人见到欧教授,在第一部作品《古刹蛇踪》中,这个欧教授曾经帮欧阳平鉴定过高德顺的几幅画。
一阵寒暄和客套之后,欧阳平说明了来意,欧教授派人喊来了宁副院长,宁副院长是专门研究陶瓷的老教授,在陶瓷方面,宁教授是最有发言权的。
宁教授的年龄在六十五岁左右,他头顶上没有头发,两边有一些稀疏的头发,但两鬓已经斑白,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
宁教授和四个人一一握手。
双方坐定。
水队长从李文化的手中接过木匣子,放在欧教授的办公桌上。
欧阳平打开木匣的盖子,掀开棉花:“两位教授,请看——”
两位专家走到木匣子跟前。
宁教授用双手拿起青花瓷盘,他的眼睛里面放着光:“元代青花瓷。”宁教授将青花瓷盘翻过来,掉过去,看了好几遍,嘴里面总是重复着一句话:“太不可思议了。”
欧阳平和郭老从宁教授的眼神和语气之中听出了青花瓷盘的份量。
“郭老,欧阳科长,这个元代青花瓷盘,你们是从哪里弄来的。”
“宁教授,这件青花瓷盘上没有一个和元代有关的字,您是怎么知道它就是元代青花瓷的呢?”
“来,我们坐下来谈。”
看来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的清的。
“郭老。欧阳科长,宁教授是专门研究陶瓷的,让他慢慢跟你们说。”
“我们这次来找你们,就是想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这么说吧!一个人是由**和灵魂组成的,其它陶瓷是瓷器中的**,而青花瓷则是瓷器中的灵魂,它集中代表了中国陶瓷的最高成就——是中国无数代陶瓷艺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同志们算是长了见识。
“青花瓷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宋——元——明——清,宋只是一个铺垫和准备的阶段,青花瓷最辉煌的时期是‘元——明——清’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元代青花瓷的图案主要是龙、凤、云、花,而花又以菊花、牡丹花、莲花为主。你们看,这个青花瓷盘除了中间的龙凤图形以外,其它地方都市牡丹花的造型。元代青花瓷另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案的层次繁多,留白很少,从整体看上去,显得富丽堂皇。�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并非巧合
“元代青花瓷还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两个什么特点?”
“元代青花瓷没有款识。”
“什么叫款识?”汪小引插嘴道。
“‘款识’是不是‘落款’啊?”李文化道。
“这个小同志说的大差不离,‘款识’又叫‘题款’或‘落款’;‘款’就是作品完成之后,写上作者的姓名、字号、时间、地点,还包括印;‘识’是对作品进一步的解释。”
水队长拿起木匣中的青花瓷盘看了看:“果然没有款识。”
“宁院长,请您接着说,元代青花瓷另一一个特点呢?”欧阳平这这个很感兴趣——这也是欧阳平的一大特点,只要是生活常识,他都会特别留意。
“元代青花瓷的造型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
“那么,明清青花瓷呢?”欧阳平想多知道一点东西。
“明代青花瓷开始有款识,从永乐开始,以宣德款识最多。清代青花瓷的款识,历代都有;明代青花瓷造型纯朴敦厚,线条圆浑柔和,构图大多以弧线为主;清代的青花瓷造型轻巧灵秀,线条挺直生硬,构图大多以直线为主。”
同志们到博物院来有两件事情。
“宁院长,徐在道是不是在你们这里工作?”
“不错,他是我们博物院的研究员。”
“他研究什么?”
“研究陶瓷。”
这恐怕不是一句“无巧不成书”所能表述的。
欧阳平和郭老互相对视片刻。
“宁院长,你们博物院经常安排职工值夜班吗?”
“安排职工值班?”宁副院长望了望欧教授,“我们博物院有部队派人专门负责安保工作。欧阳科长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
“徐在道经常不回家,他跟他老婆说‘在单位值夜班’。”
“原来是这么回事情,这是没有的事情——我们从来不安排职工值班,我们博物院有一个保卫科,专门负责安保工作,他们的工作也就是夜间巡逻,我们在个展馆都安排的报警系统。”
这就说明,徐在道在单位值班之事纯属子虚乌有。他经常夜不归宿,肯定另有隐情。
“郭老,欧阳科长,你们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你们怎么会有这么精美的元代青花瓷盘的呢?”
欧阳平把案子的大致情形跟宁副院长和欧教授说了。
之后,宁副院长和欧教授领着同志们参观了青花瓷展览区。
这个展览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宋元时期,第二个部分为明时期,第三个部分为清时期。”
在宋元展区,四个人看到了和同志们带来的元代青花瓷盘一模一样的青花瓷盘。大家还看到了徐在道常看的那本画报上的两件青花瓷——器型差不多,图案有所不同。
在参观的过程中,欧阳平就黄窑岗青花瓷和景德镇青花瓷的地域关系请教了宁副院长。
宁副院长的回答驱散了欧阳平和郭老心中的疑惑。�
正文 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审刘湘
元朝是异族在中华大地上建立的政权,这个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为躲避战乱,江西景德镇一部分陶瓷艺人选择南下,一些人滞留在长江北岸的黄窑岗,他们带来了同样的工艺和技术。关于黄窑岗,史料里面是有记载的。
回到东门镇的时间是六点半钟,天已经黑了。吃过晚饭之后,欧阳平仍然没有审讯徐在道。
既然徐在道是杀害陈耀祖的凶手,那么,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九号的晚上,徐在道就不可能和刘湘在一起厮混,由此推断,刘湘和徐在道串通一气,和同志们说了假话——一定是徐在道和刘湘订立了攻守同盟。
有错必纠吗?欧阳平立即派李文化和小曹到吴公祠小学请来了刘湘。
半个小时以后,刘湘被李文化个小曹带进了办公室。
刘湘穿着一件红色的毛线外套,下身穿一条黑蓝相间方格毛呢筒裤,脚上穿着一双粉红色皮鞋,手上戴着一副毛线手套。脸上还摸了一点粉,整个人看上去,很精神,很打眼。
“刘湘,我们再给你一次机会。”
“再给我一次机会?这是什么意思?”
“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和我们说呢?”
“哦,你们是说徐再道的事情吗,关于徐在道,该说的,我已经说过了,我确实和他有那种关系,我也没有瞒你们啊!”
徐在道和刘湘的扣咬得比较死。
“刘湘,你看看这是什么——水队长,拿给他看。”
水队长将铁锤、酒精瓶和酒精棉球一一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你们想说什么?”
“这是一把铁锤,这是一个酒精瓶子,这些东西是在土里面放了五六年的酒精棉球。”酒精棉球摊在一张报纸里面。
“你们跟我说这个——我不明白你们的意思——你们能不能直截了当一些呢?”
“刘湘,你耐着性子听我说,凶手就是用这把铁锤将铁钉砸进了陈耀祖的头颅,之后,又用酒精棉球将流出了的血擦洗干净,离开作案现场的时候,凶手把这些东西藏在了陈家后的陶窑遗址的土里面,你听明白了吗?”
“我还是不明白,这和我有没有关系呢?”刘湘是巷子里面扛木头——一条道走到底啊。
“你知道这把铁锤是谁的吗?”
“我怎么会知道呢?我又不是神仙。”
“这是徐在道家的铁锤。徐在道的老婆陈菊说,这把铁锤就是在陈耀祖出事之后突然不见的。你现在还不明白吗?”
刘湘第一次语塞。
“你再看看这份画报——”欧阳平将画报翻到有青花瓷的那一页,然后走到刘湘跟前。
刘湘接过画报看了看,然后木然地望着欧阳平的脸,那意思似乎是在说,画报上的内容和陈耀祖的死有什么关系呢?
“徐在道在市博物院工作,他专门研究陶瓷,他对青花瓷非常感兴趣,而陈耀祖就是死于青花瓷。�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章 动之以情
“陈耀祖死于青花瓷?”
“对,凶手杀害陈耀祖就是为了青花瓷。”
“为了青花瓷?”
“对,青花瓷就是陈家的‘镇宅之宝’。”
“这——”
“水队长,你把木匣子里面的东西拿给他看。”
水队长打开了木匣子。将木匣子端到刘湘的面前。
“这是我们在罗开良的姘头殷香君家的楼阁上搜出来的。你仔细看看。”
刘湘突然打了一个寒颤,郭老注意到,刘湘的右下颌骨蠕动了几下,右眼角也跳了几下,本来抄在外套袖筒里面的右手也从袖筒里面拿了出来,好像是没有地方放,就在头发上随便摸了几下——她的头发很整齐,根本就用不着整理——因为刘湘是一头齐耳短发。
“刘湘,罗开良,你应该认识吗?”
“认——我认识。”
“我们已经把罗开良抓起来了。至于他的姘头殷香君,因为她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没有抓她。你是一个人民教师,如果殷香君刻意隐瞒事实,包庇犯罪分子,我们应该怎么给她定罪呢?”
“我们还要告诉你,我们已经把徐在道抓起来了,我们找你谈,只是想再给你一个机会,惩恶扬善,这是我们刑侦工作者的职责,我们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罪犯,也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拯救那些无辜的受牵连的人。当然,如果你参与了这起谋杀案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刘湘双手突然颤抖起来,一滴眼泪从有眼角上滚落而下。
“你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
“扑通”一声,刘湘突然身体下垂,双膝着地,两只手放在地板上,整个身体的重量,几乎全放在两只手上:“这个案子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还没有糊涂到这种地步。”
“小曹,把刘老师扶起来。”
小曹放下钢笔,站起身,保住刘湘的右胳膊,将她扶到椅子上坐下。
刘湘泪如雨下,几缕头发贴在左脸颊上。
翟所长倒了一杯水递给了刘湘。
刘湘接过茶杯,用衣袖抹去了眼袋和鼻沟上的泪水。
“我——”
“刘老师,不要着急,先缓一缓,你先喝几口水再说。”
先前,欧阳平是晓之以理,现在,欧阳平则是动之以情。两声“刘老师”可不是随便喊的——有些人是要往好人堆里面赶的——至少能唤醒对方的向善之心。
刘湘突然哽咽啜泣起来,很伤心的样子。
小曹从脸盘架上取下毛巾,塞在刘湘的手中。
刘湘低下头,用毛巾捂住了自己的脸。
欧阳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郭老眯着眼睛抽香烟。
“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九号的晚上,徐在道确实不在我家。上一次,我没有说实话,我有罪。”刘湘用毛巾擦了擦眼泪,然后抬起头,“其实,那天晚上,徐在道到底有没有和我在一起,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刘湘的话有点自相矛盾,思维有些紊乱。
“怎么讲'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件瓷器
“前几天,徐在道突然跑到我家来,——就在你们到我家来的前一天的晚上。他跟我说,如果有人来问我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九号的晚上的事情,就说他和我在一起呆了一个小时左右。”
“临走的时候,他说他会照顾我一辈子。我就迷了心窍。”
“除此以外,他还说了什么?”
“他说他会照顾我一辈子。其实,他用不着说这句话。”
“为什么?”
“他这些年,对我一直很好,他早些年也给我介绍过几个男人,我都没有同意。”
“这是为什么?”
“我想跟他就这么过一辈子。”
天下太多痴情女人。
“他在经济上经常接济你吗?”
“虽然他的工资收入比较高,但我的收入也不低,我不需要他的钱,不过,她倒是经常买东西给我。作为一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