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大明-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不会说自己赞同景帝,把英宗囚在南宫,再连门锁都灌上铅,他绝对就没说过话。

“善!”景帝听着不禁抚掌笑着点头,却还补充道,“寇已退,石太保去督广西,先生看看从九边镇军里,团营里,怎么也得给备上数万良将强兵才是啊!毕竟如晋门下那些弟子,又要监治造船,又要整治新军,哪有许多人可用?”

于谦想了想,点头道:“皇帝说得是,大明第一师,就在怀集和肇庆驻扎好了。”毕竟于大人也不想广西再出乱子,他和景帝所说的石仲玉,就是石璞,蕉菴是他的号,加了太子太保衔的,此公去了广西,若让他接手丁一的新军,只怕到时和丁某人门下弟子又要闹出什么事,可别把这刚招募的二万新军也逼反了,那就不是于大司马愿意看到的事情了。

凑出十几万军队去广西,大明现时没有这腰力,但凑出几万兵马,这硕大帝国,还是抽调得出来,如果广西能够快速平定,集中力量去平云贵的叛乱,也不失为良策。所以于谦很痛快地同意景帝的提议。

其实之所以朝廷大臣敢于弹劾丁一;皇帝、兵部尚书,会想换人督广西,最重要的就是怀集战役。此战一举吃掉了侯大苟近万兵马,要知道侯大苟纵横广西,祸及湖广、广东,所倚仗的就是那数万老底子义军,丁一以数千新军而获大捷,若以精良边军去战,安有不势如破竹之理?

第一章督广西(二十二)

没有人在意什么冷兵器和热兵器的区别,明军本身也装备了大量的火器;更没有人在意队列训练,对于士兵服从性的作用。大家只看到,训练了个把二个月的新军,丁一就带着他们,啃掉了侯大苟近万的步骑。

先前广西为何会弄成那样的局面?朝廷里的大臣都是明白人,卫所烂成什么样他们其实都很清楚,加上军饷之类的漂没,每过一手扣掉一层……看看于谦组建的团营,石亨带着,在边镇不也打过几次小胜么?想来,只要有久经战阵的好兵,加上军饷给足,广西,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总不能说丁容城就是神,训练了个把两个月的新军能打胜仗,久经战阵的老兵,反而啃不下吧?

他们自以为知兵,自以为明白,却根本就不知道现代军事操典之下,士兵的服从性已经与这个时代的士卒全然不一样,丁一的战法,也不如他们所想:领着强悍的弟子充当精兵,然后投入到战局处去厮杀,来达到扭转战局。

至于信仰的力量,就更不要提了,这年头武将还没有如明末一般的低贱,但被称为赤佬的军户,绝对是社会的底层,比起一般平民都不如。这年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都被解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了,提什么信仰?连为什么而战,都不可使知之,绝大多数的部队,反正将领就叫士兵死战就是了。

方才在与于谦商议之时,后来又加了一句:总理衙门要务繁重。该员不得擅离治所。也就是变相把丁一禁足在怀集地界了。“爷爷,何不把容城……”兴安在于谦走后,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不过这一次和刚才建议景帝向文臣妥协是不同的,他是问为什么不直接把丁一解除兵权然后解押入京问罪?毕竟丁某人是南宫那位的旧臣……不,旧友!

别说丁一没犯啥错,莫须有这玩意,宋朝就有了,岳武穆这等千古以来,一等一的忠臣。金人为之胆寒的大小眼将军,都得喊天日昭昭了,别说丁容城。何况弹劾丁一的奏折。还堆满了书桌。

景帝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他这人看着就是个不会做人的性子,心倒是善的,再说。便当是留条退路。以备万一战局有所波折。”所谓战局有所波折,明显只不过一句随口的话,别说景帝,兴安都没把这当真。

关键是“心倒是善的”,这出处是宣旨太监王毅回来禀报,关于丁一对于景帝儿子的叮嘱:吩咐着要注意通风,又说要注意安全事宜。少有父亲不喜欢别人关心自己儿子,特别这儿子还没长大到跟自己争龙椅的年纪。

而且丁一先前就说过。依他看英宗的儿子,似乎没有被废的原因。当时景帝问丁一,英宗的儿子没有被废的迹象,是不是教授丁一兵法的梦中神人所说?丁一明确表示不是,而又郑重表明自己不插手这等事。这回王毅去问,丁一也再次表示自己对这等事绝对不插手,只关心景帝儿子的健康。

所以此番叮嘱,倒教景帝觉得丁某人是出自真心的关怀。

丁一绝对没有想到,景帝和于谦会才几个月就变卦,要换人来督广西。

不过当时王毅奉旨问他易储的事,丁某人是觉得一个小孩,无论如何,也不应为了政治而置这小小的生命不顾,明知景帝的儿子是夭折,又看着那张画满了横杠的纸,他禁不住提醒了一声,那全是出于真心,倒没想到这关节,教自己少受了许多波折。

“随他去吧。”景帝是这么对兴安说的。

兴安笑着应道:“爷爷说得是,毕竟这年纪,就做到三品,朝廷也算对得起丁容城了。”

景帝笑了起来,:“不要这么说,无人敢出镇广西之时,却是如晋挺身而出。无论如何,他算是正人,这世间,只怕也唯有丁如晋,敢跟朕说,皇帝吃的菜,其实很难吃了……待到西南事平,就如他所愿,出海去吧。”景帝不无感叹地这么说,不是他念旧,之所以没有把丁一押解进京,就是因为他不想在史书上,留下一个骂名,毕竟丁某人在大面上,还是守规矩的,至少没有跟那些英宗死忠一样,当着景帝的面,自称下官而不称臣。

所以他不想给后世留下大明天子容不得一个丁如晋的记录,其实类如杨善,也是差不多的原因而留存着的。这年头出海不是件荣耀的事,华夏大地基本上就是全世界最文明的地方,欧洲现如今还轮不到它们来炫先进性或是炫富。【至于美洲和非洲?这年代的华夏细说起来,难免很有一种祖辈也阔过的嫌疑,所以就说一件事好了,美国还得再过几百年才建国。】

故之丁一想出海去就让他出海去好了。

于是那些御史和大臣总算消停了,只要丁一不是总督广西,那他被圈禁在怀集,爱怎么折腾就折腾去吧,一个南边的小县,连个县令都没有的地方,等广西战事一停,到时朝廷再派员下去,把丁某人那些无稽的东西都废除掉,也就是知县衙门一纸公文的事。

李贤和商辂很是为丁一说了些话的,但是利益所在,就算他们是士林中有名望的人物,也是挽不住大势,士林可不是会“见着哥哥,纳头就拜”的江湖汉子;也不是那些国子监里,能被丁一煽得血热的举监生;大伙精得很,谁动自己的利益就咬谁,那是门清的事。

身处广西的丁一,在收到旨意的时候,是初夏的时节。

这回的宣旨太监可就不比上回那膝行抱腿的王毅了,虽然对于丁一还维持着基本的礼仪,但那鼻孔朝天的架势,却是任谁都看得出,这旨意怕是对丁一不太有利。文胖子低声向丁一问道:“侄少爷,那内侍说要把丁君玥、吴全义等人,也都通传过来,才好宣旨。”

“随他去嘛。”丁一笑了笑,只是随意地这么说道。

大明第一师严格来说,就算参战部队也连新训都没完成,所以架构都没搭起来;不过例如丁君玥现时身上也是有着广西承宣布政使司衙门的从七品都事职务,同样也是授了从仕郎的,大致是有着丁如玉的先例,虽是女儿身,倒也是没怎么为难——当时为了恳丁某人总督广西的时节,景帝连恩科都敢开了,别说这等从七品的职勋。

至于吴全义、肥球等人,也是同样挂了职衔的,所以这回宣旨,要派人通传过来,也不算过份,毕竟都是大明吏部发了告身文书的官,随圣旨而来兵部公文,也有要求这些官员都到场。

丁一虽然有点意料不到,但他并不慌张。

不过当杜子腾从梧州府过来之后,向丁一问道:“先生,有贼人冒充天使,怕是要来赚城,弟子以为,应当拿下审问,若是贼人反抗,为维天使尊严,当格杀勿论!”座间的一众门下弟子,情绪就开始有点不太对劲的亢奋了。

他说的天使,可不是长着翅膀的鸟人,而是天子使出的派者。

这么说,就是在问丁一,要不要现时就撕开面皮造反了。

现时已有八千新军通过三个月的新训之后,包括攀岩、战场适应等等的科目,通过了新训结业的考核。这其中三千多人是在新训期就经历了战事的,而还有一万五千新军会在一个月到二个月之后,也同样将完成新训并进行考核。

而如果把涌入怀集工场、矿场的苍梧县、藤县、岑溪、容县诸地丁壮一并算上,再动员上三万人都不成问题。那些报名从军不得的丁壮,被丁一培训了之后,回到工场、矿场里做工,也发展了不少忠义社的成员,这个名为“忠义社”的半公开组织,入社宣誓第一句就是: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若岳武穆以此为道,则华夏无亡国百年之耻!

事实上,那些入社的人,或者是有些混混沌沌,但也不是完全的盲从,如果跟他们讲什么主义,大约是听不懂的,但十三道金牌召回岳飞的故事,大家都是知晓的,茶余饭后消遣古人,说说若当年岳爷爷不听昏君的话,便如何、如何,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大家都觉得这话没啥,他们也不是读书人,不知道因着“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朱洪武当年还把孟子他老人家的配享牌位赶出孔庙;也不知道于谦于大司马,在安慰景帝时,说出了君为轻的话。

总之,岳爷爷是忠臣,宋高宗是昏君,大伙都这么认定的了。

所以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至于秘密的社群“天地会”,就更直白些,开门见山第一句:华夏图强,无君者可,无先生者不可,吾愿效死追随先生以振华夏,纵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而入会者的严密推荐制度和保密制度,对于丁某人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单就天地会这个已极接近现代政党或者说邪教的组织,新军之中便有七千余人。

这就是杜子腾敢这么问丁一的根本所在。

丁君玥在边上听着,一脸的热切,望向丁一。

第一章督广西(二十三)

总督广西之后丁一便在新军里立了规矩,基本都按着操典来规范的,于座间的众人都是分腿而坐,两手按在膝上,哪怕在此时问着丁某人要不要造反?也是一样严正的姿态。于是便教这座间,肃杀之气颇为深重,真的要是丁某人做了大家都热切的那个决定,几乎可以确定,各人便将杀气腾领命而去,大抵那钦差,是回不了京师的。

这个时候一直当着锯嘴葫芦的胡山,却是开了口,缓缓说道:“展之,你也不小了,怎的还这般胡闹?你当师兄的,怎么能这样?君玥也好,全义、剑南都好,都看着你的榜样,把他们带坏了,如何是好?”

然后胡山站了起来,用力一并脚后跟,冲着丁一行了一个举手礼:“报告先生,在座的师弟师妹,久未考校,山想看看彼等平日可有精于学业,请求先生允许,报告完毕。”丁一端着茶杯,微笑地点了点头,示意胡山放手去做便是。

胡山再次行了举手礼,然后一个标准地向后转,跨立于堂中,冷冷开口道:“都有了,起立!稍息,立正,以杜子腾为基准,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整理作装!”下达的口令是整理作装,但他做的是把自己身上的官袍,一个扣子、一个扣子解了下来,然后把它脱下甩在地上,露出了一身黑色笔挺的现代制式军服。

本来丁君玥对胡山是不太感冒的,不过在丁一面前。胡山要拿出大师兄的架子,她也不敢作怪,只是见着胡山甩下官袍之后露出那身军服。她脸上却就有着欢快的表情,因为扯下官袍之后,她也一样身着黑色军服——在场列队人等,莫不如是。

“都有了,听口令,验枪。”胡山下达口令之后,拔出腰侧的左轮手枪。打开轮巢,取下子弹,拔动弹巢。再合上轮巢,空枪击发,然后再次装上子弹,收枪。不论杜子腾还是丁君玥等人。这些动作做起来。全无半点拖滞。

胡山点了点头,其实从大家官袍下那条子弹带和那身军服,已足够说明问题了,他再次下达口令:“立正,解散。”然后一个向后转的队列动作,向丁一举手行礼,禀报道:“先生,考校完毕。诸位师弟师妹,皆不敢有松懈之念。完毕!”

丁一放下茶碗。笑着摇了摇头道:“把官袍捡起来。”又对杜子腾他们说道,“你们也一样,穿好,成什么体统?让人见到了,岂不是要笑话为师教导无方,斯文扫地么?怎么?为师的话,你们也不听了么?”

众人无奈,只好听从丁一的话,把那扔在地上的官袍捡起穿了回去,却听丁一又说道:“都坐下吧,站着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