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大明-第6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抗就不许杀人。留了一个营在柳井城,又把一个营的三个连拆开了,每个连领了二千攻城战活下来的倭人义勇军老兵,征召了二万多青壮,再分配给这三个连,依旧教朝鲜兵领着,去征平筑后郡其他地方。”

“第六日,巫都干在丰后的日田郡驻下,先前派出那个团,已攻陷幕府设于日田的役所,巫都干在日田役所留了一个连驻扎,同时派出三个营,向丰前、丰后、肥后攻略。当日便带着三个团直扑丰前。”

“丰前那个团的团长和军官,大都是咱们都音部落的老人,我随着巫都干去到,他已把丰前平定了,一个营驻在下毛郡的中津城,团部和一个营驻在企救郡的小仓城,又有一个营的朝鲜兵,派出去征召倭人义勇军,六日时间,已征召了四万众!“

说到这里,信使又偷眼去望丁一。

”说吧。“丁一无奈地教他说下去。

”据了小仓的这个团,都音部落出身的团长,是个厚道性子,他说草原上,愿降的人,那颜也没有坏了他们,战场上,死了各安天命,打下来的地方,就不好乱杀人,故之也没有打算和倭人百姓过不去,更没在企救郡那边抢娘们、杀人,抢钱抢粮是有的。”

他倒是直白,在丁一面前半点不敢遮掩。

“京都郡的倭人,我军开了两个营过去,便跪地降了,又还送猪羊、娘们来,还说要派人去说降仲津郡。正好带着两个营出征的团参谋长,是警卫团出身的军官,听说还在那颜开的书斋里读过书,就和朝鲜兵说道‘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那些朝鲜兵被他约束着,在京都郡都没杀人,连娘们都没去抢,只是教京都郡的豪强,写下与倭王、幕府划清界线,并愿赔付大明出兵费用的文书。那团参谋长留了一个班在京都郡,便带着其他部队去仲津郡,”

李秉听着,不禁抚须说道:“容城书院出来的学生,总归是知明理啊!如此方是……”

没等他说完就听着丁一截了话头,冷声道:“此中有诈。”

第三章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四)

“那颜当时用着神通看了?怎生知道的?没错,就坏了!”

这信使是把那倭人恨到入骨,便是此时说起,都咬牙切齿的:“去到仲津,一声鼓响,伏兵四起!怕有二千人足轻、弓侍兵,把那缺了一连的两个营围了,团参谋长倒是留了心,步入伏击圈之前就展开了队型,马上就指挥官兵,杀出一条血路,只有十余人伤损,谁知一声鼓响,又有二千余足轻从后面兜过来,还押着留驻京都郡那个班的朝鲜兵,把他们脱得赤条条,用木桩插在粪门上挑起来!”

”团参谋长着实无法忍耐,取了步枪,打了十八发子弹,将两方倭军的领军豪强打死了五个,又下令冲锋,倭军便溃了,去看那个班的朝鲜兵,都坏了,无救了。“

“却是倭狗把京都郡、仲津郡、筑城郡三处的军马,都伏在仲津,专门来伏我们的!”

“沙场生死各有命在,若是被他伏死,我等也认了。可是那个班的朝鲜兵,这算怎么回事!”

“读过先生开的书斋的团参谋长,气得大哭要自杀,说是自家害了麾下那个班的士兵性命,死得那般的凄惨!若不是同行的团军务股股长抢了他的手枪,那兄弟就交代在那里了。”

丁一听着也是咬牙:“自杀算什么出息?”

“是,那颜说得是,老兄弟也是这劝他的。于是,京都郡、仲津郡、筑城郡,都赤了。”

“巫都干带着三个团,有许多朝鲜兵六日之内连日行军征战。都拖得失了形,大约有四成人真的不行了。巫都干便整编出还能支撑的两个团,再合上原先在小仓驻着那个营、征召倭人义勇军的那个营。共计八营朝鲜兵,以四万倭人义勇军为前驱,挥师长门。”

“长门没得仗打,巫都干把肥后杀死的神崎、佐贺豪强的人头都用石灰腌了,还有柳井城挑断了手筋、脚筋,阉了去的大名,以及丰前那些晓以大义的豪强,都派去长门丰浦郡,清未、长府两个阵屋的豪强。就全晓以大义了。”

“一路去到阿武郡的萩城,那里的大名看了,也就全晓得大义的。”

“八个营里,又有许多朝鲜兵撑不下去,整肃下来,大抵两个营,朝鲜兵当真是没用的!咱们派到各团团部充任军官的老兄弟,都是那颜的好儿郎!全没一个垮的!”

丁一听着苦笑,派下去充任军官的老兄弟是什么底?不是荣一团老兵就是警卫团悍卒。

荣一团是大明第一师最精锐的龙骑兵营中的骨干;大明第二师本就从边镇调出来的精锐。先去云南边境,之后又转北上,再驻京师的青壮兵卒,而申请退役再编入荣一团。大都是大明第一师派去的教官、关外都音部落真正百战余的优秀骑兵。

警卫团就不必说了,两本新军之中,最强劲的两支特种大队扩编出来的。

这样的底子和素质。哪里是外籍兵团训练了三个月的新兵可以相比?

要不怎么说,这些派下去充任军官的老兵。在这个时代,绝对价值比跟他们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要贵重?

“京师那官儿。也是硬朗,虽说坐车,夜夜巫都干派七八个倭女去与他大战,这么些天下来,也不见就撑不住,看着萩城下来,那官儿高兴得不行,大叫些什么‘勒石’、‘铜柱’之类听不懂的话,一个劲鼓动着挥兵石见,巫都干说是不行,得让朝鲜兵憩一天,就派了我搭着船过来报信了。”

“我来之前,肥前、肥后、筑后、丰前、丰后、日向、大隈、萨摩八处,都有信使来报,除去日向、大隈、萨摩三地,尚末占据全境,其他五处,倭人全都晓以大义,决心与倭王和幕府划清界线了!”

丁一听着点了点头,却向这信使问道:“你还撑得住么?”

“我是那颜的好儿郎!只不过坐船送个信,便是要我上阵杀敌,便是不用火器只用刀弓,我也立时便能去得!那颜,我们在草原上就立了誓,要为您抢世上最美的女人,要为您打下最华丽的宫殿!长生天为证,我们遵从着这誓言,打下来的城,最好的宫殿,都不教人居住;最美的倭女,都不教人去碰!”

丁一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只是向刘吉问道:“去巫都干军中,约束军纪,你可能行?难道一辈子,便只能做些宣传的事么?我是定要出海西征的了,两广不好留给你,你若不愿远行,也只能教你治理大员、吕宋、爪哇三地,那必定也是军事民皆要统筹。”

“弟子愿随先生前往美洲!”刘吉其实从圣旨下来,就开始在考虑这问题了,到了此时,早就考虑清楚,“弟子愿往巫都干军中,那外籍兵团,却是缺了宣传教导,才会如此兽性,弟子去了,当正本清源,与他们讲清道理,以免再铸大错。”

丁一点了点头道:“跟巫都干说,不要老是杀人,不要动不动就屠城,就算是倭人使诈,基本的人道主义还是要的。倭人确是可恶,祸害华夏海边,上来就杀死一村的百姓,但彼等是兽,我辈是人。可以除害,但不能仿效兽行,更不要无端祸及百姓,这点一定要讲清楚!”

“弟子记下了。”刘吉可能看多了厮杀,倒也没有在朝鲜打全罗道左水营时,那么怕死了,冲丁一行了礼,又领了文书印鉴等物,就带着一个班的卫兵,随那送信而来的使者上了船,往石见而去了。

但当刘吉一行辞了出去,丁一对着杨守随和李秉,却就郑重地叮嘱:“士兵死在沙场,那是军人的宿命。但要跟巫都干部那些朝鲜兵一样,这么被俘虏暗算弄死了,就不是道理了。前车之辄,后车之鉴,这节我不想再多说。”

杨守随和李秉起身应了,丁一便示意他们自去操持军务。

不过出了书房,李秉却就主动向杨守随说道:“维贞,巫都干部六个团,尚无陆战旅与舰队掠阵,九州已然征平,我等这边的战况,相较之下,却就不尽人意了。依老夫看来,不若取其精华而用之?”

“迂斋先生拟个章程出来,学生也好观摩、学习一番,如何?”杨守随依然很温和,只不过主次位置摆得很正,再客气的说辞,那只是个性上的礼仪罢了,他压根就没有去表态,是否同意李秉的说法。

他是部队的主官,李秉是参谋长,后者有提案?那很好,拿出方案来,空口白舌想要主官表态支不支持?那是不可能的事。

李秉听着,才发觉自己这话略过了点:“如此甚好,老夫张罗好了,再请师座审阅。”

仆从军的事体,对于李秉来说,并没有多难,毕竟有朝鲜籍的外籍兵团在这里摆着。

不过他的方案里提出的训练,一拿出来就让杨守随否决掉了:“不妥,训练所需时日、粮草从何而出?虽然松江有粮,但我军这边六个外籍团,两个陆战旅,还有警卫团与荣一团,以及海军舰队官兵,若再担负起倭籍仆从军的粮草,暂时虽还应付得来,但却就窘迫了。”

李秉听着不服,粮草他是专门去查看过的,哪里会不够?七八个月的军粮是充足的!他还要再说下去,杨守随却就截住话头:“此节无须再议,驱其就食于敌便是,迂斋先生,莫要忘记巫都干所部,那些倭人如何多诈,若是授其军阵之法,何异授贼于柄?”

这回李秉算是听明白了,杨守随说军粮只是一个籍口,根本上,是他压根就不打算传授倭人正规的步兵操典之法。不过杨守随的说辞还是打动了他,的确巫都干那边,是前车可鉴的,而且杨守随接着说下去的话,让李秉放弃了争论:“此时巫都干部已挥师石见,时不我待!”

搞仆从军为什么?不就是觉得巫都干那边进度太快,这边还有陆战旅、舰队掠阵,推进得却要慢上许多么?别看陆战旅没上阵,最多就是两个旅的炊事班,帮忙做了两顿饭菜,有这么两个精锐的陆战旅摆在边上,对于指挥官来说,那差得太远了——要真的外籍兵团崩溃了,拼着被丁一训斥,陆战旅调两个营上来,迫击炮一架,随时可以不要脸啊!

更别说在舰队在的话,只要能撤上船,就绝对安全了。

“便依师座所言。”李秉没争下去,当取得松江城大捷之后,他发觉自己真的可以做,真的是未老冯唐!有那个能力,谁不渴望建功立业?他把另一份方案摆到杨守随面前,“请师座斧正。”

杨守随扫了一眼,真的被吓着了,压根不敢开口,冲着李秉一揖,然后便戴上军帽,取了那方案,匆匆往丁一书房而去。因为这不是他能斧正的事了,虽说没有超出他前线总指挥的责权,但这事太大,他只能直接禀报丁一来定夺。

第三章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五)

便是丁一看着这份方案,也是脸面一凝,向着杨守随问道:“维贞又给迂斋吃了软钉子?”

“不曾有。”杨守随苦笑着回道,又加了一句解释,“弟子持甚恭,迂斋先生怕是有些热切了。依弟子看,恐也不是为了权柄,看来是想要做出一番功业,以报先生知遇之恩。特别是巫都干部的战绩,教得迂斋先生坐不下去。”

于是李秉这方案,提出一个极为大胆的设想,他要两个团,然后由舰队输送,直抵丹后、若狭!然后直插丹波,深入摄津、山城地区。他要干什么?那是不用看下去了,目标就是倭王所在的京都御所!

他是抢在巫都干之前,把倭王和幕府将军拿下。

丁一叹了一口气,这让他有些犯难,因为李秉有个心思,是好事。这说明他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想在丁一麾下挣出点声名,立下功劳。要是李秉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腔调,那这人就用不得了。

谁会什么都不在乎?不要名声不要权柄?丁一嘛,丁一自己在大明不就这作派么?

封个郡王还封得泪流满面,感觉宗人府和朝廷大佬还得求着哄着,还得太后临死摆上一道,丁某人才觉得算了吧,不与彼等一般见识,想封就封。

李秉想要立功,想要实际的兵权,想要不受杨守随的约束,尽可能展现自己,这才是正常和良好的趋势啊,丁一不可能去劝阻他,尤其是拿下松江城。李秉绝对在临阵指挥上,有着不可抹杀的功绩。

“给他四个朝鲜团。从老曹那边调一个团,加强在魏文成旅。再从前指抽一个连,给他当贴身护卫,一旦战况不对,不要理会他意见,马上护着他撤上船。”丁一终于还是做出了决定。

“是。”杨守随应了,丁一做了决议,他自然是遵从。

丁一点了点头,又对杨守随吩咐道:“余下两个团就别交给老曹去折腾了,让他回来吧。你着手组建仆从军的事,迂斋都把章程都草拟出来了,他要去若狭,余下的事情,就得由你自己去办了。”

事实上丁一这边下了决心,执行起来是很高效的,一个是因为丁一集团现在明显是处在上升期,所有人都充满干劲,官僚的习性基本上还没有养成出来;一个是丁一的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