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问答-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解脱:心完全离开贪等烦恼是心解脱
有为法解脱分二:   (有学位心未全离烦恼,故非正解脱。)
慧解脱:以慧断除三有根本之无明是慧解脱

659、 以三时中哪一时无学道的心解脱障碍?三时中圣道于何时断除所断?并以因明的观点来加以说明?
答:将生无学道的心于未来时解脱障碍。(生、住、衰、灭四相,生在未来,住衰灭皆在现在。其中生,正生位即将生未生在未来时,已生位在现在。)
趋向灭尽(即住于灭位)的现在圣道于现在时断除所断之障碍。过去道已灭,故不能断障;未来道未生,故亦不能断障。
因明中关于断障之说法:
现在心能断障,于现在位中,智慧生起,现行烦恼已灭尽,而其烦恼种子与智慧同时存在,智慧于现在一刹那中摧毁烦恼种子,第二刹那,种子已灭尽,尽智(烦恼已尽之智)生起。
《量理宝藏论》中说,外境光明与黑暗之相违,与心相续中智慧与烦恼之相违是不相同的。外境光明与黑暗之相违,光明生、黑暗灭同时产生;而心相续中之相违则不同,心相续中何时智慧生起,而于彼时烦恼已经断尽,从此刹那始乃至以后,烦恼障碍不复再生,即智慧已生,烦恼已灭,并不同时。于正断障时,智慧与烦恼种子同时存在,智慧对治烦恼种子令其马上就要灭尽,但尚未灭尽,下一刹那,种子已灭尽,智慧继续存在并相续下去。

660、 什么是经中所说的离贪界、断界和灭界?这些与无为解脱有什么差别?
答:离贪界:断灭了三界的一切贪欲,因而称为离贪界。
断界:断除贪心以外的嗔等烦恼是断界。
灭界:断除了色等有漏事是灭界。
无为解脱即是以上所说之三种界。

661、 缘诸谛生厌离贪的四种类别是什么?
答:厌:缘苦集二谛所起的忍智是厌,苦集二谛是有漏,是低劣对境,故忍智视其为过患而生厌。
离贪:缘四谛而起的任何道(忍、智)能断除烦恼的即是离贪。因为此道是直接对治所断的无间道。(见道位之无间道是忍;修道位之无间道是智。)
四种类别:
一、有厌而无离贪:除直接断除所断的无间道以外,缘苦集谛的加行道、解脱道与胜进道;(这些道视苦集为过患故为有厌,非无间道故无离贪。)
二、有离贪而无厌:指缘灭道谛的无间道;(视灭道谛为功德故无厌,是无间道而有离贪。)
三、有厌有离贪:缘苦集谛直接断除所断的无间道;(缘苦集谛故有厌,是无间道而有离贪。)
四、无厌无离贪:缘灭道谛的加行道、解脱道与胜进道。(缘灭道谛而无厌,非无间道故无离贪。)
 
第七品分别智品问答题
662、 请宣说是忍不是智,是正智不是正见,是智亦是见的各种差别。
答:是忍不是智:无垢圣道八忍(四法忍、四类忍)。
因为无垢见道八种忍均不是决定自境之智(即不能于境有决定不疑之认识),尚未断除取自境之怀疑,而是能断除取自境之怀疑的无间道。
是正智不是正见:尽智、无生智。
此二是正智,但不是正见,因为它们不是真实断定对境的计度分别。只是觉知所作与无所作的智能。
是智亦是见:
(1)圣者无漏慧中,除去圣道八忍及尽智无生智,所余无漏是智亦是正见。所余无漏慧指苦法智至道类智之间。
(2)有漏慧中的六见是智亦是见(六见是坏聚见等五见与世间正见),有漏慧都是智,但其中之六见是智亦是见。

663、 佛经中所说的十种智是哪些?请说明这十智大体上的分类及归摄法。
答:经中说:“智有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与无生智十种。”
十种智可分类为两种:有漏智,无漏智。
有漏智:世俗智,指缘于普通瓶子、氆氇等世俗对境的智慧;
无漏智:总可分为法智、类智二种。
法智、类智以缘苦集灭道不同,各自可分为四种。
苦集灭道四智及法智、类智,若在无学道又非正见,则安立为尽智、无生智。
他心智可以是有漏智,亦可以是无漏智。

664、 怎样安立无生智、尽智和他心智?
答:苦集灭道四智、法智、类智,即此六智若在无学道位,也不是正见性,那么则可以安立为尽智与无生智。
尽智:即所谓的了知苦谛断除集谛、现前灭谛、修行道谛的有境。
无生智:即所谓的无所了知、无所断除、无所现前、无所修行的有境。
他心智:由法智、类智、道智、世俗智四者而安立为他心智。缘有漏的他心智是世俗智;缘无漏的他心智是道智,根据对治差别也是法智与类智。

665、 他心智不能了知的五种境界是哪些?
答:一、越地:下地他心智不能了知上地的心,如下禅他心智不能了知上禅;
二、越根:信解钝根他心智不能了知见至利根者的心;
三、越补特伽罗:不来者的他心智不能了知阿罗汉的心;
四、越时:他心智不能了知已灭之过去之心,与未生之未来之心,因其唯是现在心的有境;
五、越类:法智他心智与类智他心智相互不能了知。

666、 声闻、缘觉、佛陀以他心智了知见道有何不同?
答:声闻他心智:只能了知对方见道十五刹那之苦法忍苦法智二刹那;(其欲了知后心起加行需十三刹那,然加行后则已过见道。)
缘觉他心智:了知前二刹那与第八刹那三心;(其由五刹那加行后便了知第八刹那,法、类智皆已知,故不再起加行了知后刹那。)
佛陀他心智:无需加行便知十五刹那。
667、 尽智、无生智究竟有什么差别?
答:尽智:于定中自知我已遍知苦,我已断除集,我已现前灭,我已修持道。对于定中如是的证悟及认知是依靠后得智来确定的。
无生智:对于一切谛,于定中自知我已遍知苦更无所知,乃至我已修持道更无所修。对于定中如是的证悟及认知是依靠后得智来确定的。
二者之差别:尽智是指由此智已清楚明白,对于苦应该知道的已全部知道;无生智则是指由此智已清楚明白不但对于苦应该知道的已全部知道,而且更没有可知道的。

668、 安立十智的七种理由是哪些?
答:一、从智之自性角度安立世俗智。(世俗智自性即为有漏法。)
二、从下上界的对治方面安立了法智与类智。
三、从无常等行相的角度而安立了苦智与集智。(苦智集智所缘境相同,都是有漏法,但能缘行相不同,由因集生缘四行相而立集智。)
四、从行相与所缘两个方面而安立了灭智与道智:
(1)行相:灭智、道智各有四种行相。
(2)所缘境:灭智缘无为法灭谛;道智缘有为法道谛。
五、从加行的角度安立了他心智,因为发心是要了知他心而修行。
六、从所作的侧面而安立了尽智,因为于无学相续中首先生起之故。(所作是指于无学位所作皆已成办,而此尽智最初生起。)
七、以同类因圆满而安立无生智,因为它是以一切无漏智为因所生的果。(无生智以及见道、修道、无学道之无漏智为因,故说因圆满;而尽智仅以见道、修道无漏智为因故不说因圆满。)
669、 法智对治上界惑,类智对治欲界烦恼的情况有吗?
答:一、灭道法智可以对治上界修断,灭道法智断除欲界修断后,可以通过熟练修道而断除上界修断。即灭道法智会是三界的对治;苦集法智不是上界苦集谛的对治,因为欲界苦集低劣,上界苦集胜,缘低劣之苦集法智不能治上界之修断。
二、类智不能作为欲界所断的对治,原因是未生起类智之前,以法智已断除欲界的所断。

670、 十智是以什么样的法作为对境而产生的?
答:法智类智:缘无常等十六行相。
世俗智:缘加行道中的十六行相,及其他不净观、慈心等自相与共相。
四谛之四智:缘自谛之四行相。
他心智:无漏他心智:即道智,缘道谛的四行相。
有漏他心智:缘所知心心所自相的行相。
且分开而缘心与心所,缘心王不缘心所,缘心所不缘心王。

671、 尽智和无生智为什么只缘十四行相?关于十六行相,克什米尔与西方论师有什么不同观点?
答:一、尽智无生智只缘十四行相,不包括空性、无我二行相。
因为在后得位出现了所谓 “我已了知苦谛……”,以及“我已了知苦谛亦无所知……”,这样的话,名言中出现了“我”,由此可知其入定观中一定没有以“无我”之行相而缘于苦谛;名言中出现了“了知苦谛”等,由此可知其中一定没有以“空性”之行相而缘于苦谛,因为入定与后得成立因果关系。
(婆沙二十九云:我生已尽者,是缘集四行相。梵行已立者,是缘道四行相。所作已办者,是缘灭四行相。不受后有者,是缘苦二行相,谓苦,非常。)
二、关于无漏道十六行相外有无余行相:
有部:无漏道十六行相外,别无余行相。
西方论师:十六行相外,有余二行相,即此乃处、此乃基二行相。

672、 关于十六行相实体数目上经部与有部有何分歧?十六行相是指哪些?
答:有部承许行相是十六种,即名称与行相实体皆为十六;
经部承许七种:苦谛有四种行相,集灭道各一行相,共七行相。因为,集谛名称虽四个,但皆是苦之因;灭体皆是抉择灭;道谛体皆是说修行所依之方便,故三者体是一。虽然总的名称亦为十六,然而行相之实体总为七种。
苦谛:无常、苦、空、无我
集谛:因、集、生、缘
灭谛:灭、寂、妙、离
道谛:道、如、修、出

673、 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各宗的不同分析,说明行相的本体是什么?有部宗关于行相与其他万法的不同是什么?
答:有部:行相的本体是智慧。
经部及《大乘阿毗达磨》:行相本体是智之执相,并非是真正的智慧,即行相是智慧取外境时的一种相。
麦彭仁波切亦以此比喻说明,镜子如智慧;镜子中的像如行相;外境即如所取的一切法。由此可知,行相并非如有部所说其体是智慧,而是智的一种执相。
有部关于行相与其他万法的不同:
智慧:行相、能取、所取;
余心心所:能取、所取,非行相;
余一切法:唯所取,非行相、能取。

674、 思考并分析十种智的本体(善等),身依和心依。
答:一、善等三性:
世俗智:通善、不善、无记;
余九智:皆善性。其中他心智指修所生他心智,非业所感。
二、心依:
世俗智:依三界九地,因为三界一切有漏智皆世俗智;
法智:依静虑六地,不依后三禅之未至定,不起无漏故;也不依无色定,因无色不缘欲界故不起法智;
类智、四谛智、尽智、无生智:依无漏九地;
他心智:依四禅正行。他心智须依赖易道而生起。
三、身依:
他心智:欲界、色界,不依无色界;
法智:依欲界,不依上界。因为法智是欲界对治的无漏道,而生于上二界不会起法智而缘欲界四谛;
余八智:依三界身份。
世俗智为有漏,依三界身份皆可起;
余类智及四谛智、尽智、无生智皆是无漏智,依无漏九地而生,无漏九地三界所摄,所依身份亦可以是三界。

675、 十智分别属于何念住?
答:灭智:唯法念住。
他心智:后三念住,他心智不缘身体唯缘相应法。
余八智:四念住。

676、 十智每一智缘多少智?
答:法智:缘九智,除类智
道法智:缘无漏七智
苦法智、集法智:缘世俗智,有漏他心智,所缘皆有漏法故
道智:缘九种无漏法,不缘世俗智
类智:缘九智,除法智;
苦智与集智:缘世俗智、有漏他心智;
世俗智、他心智、尽智、无生智:缘十智。
世俗智:缘十智
无漏:缘九智
有漏:缘世俗智,有漏他心智
尽智、无生智:四谛智本性,故缘十智
灭智:对境非智,唯抉择灭。

677、 一切万法分为哪几种法?十智怎样缘这十种法?
答:一切万法分为十种法:
三界法
无漏法
善法
无记法
相应法:心心所法
非相应法:色法、不相应法,如命根等
无色界:相应法为心心所法;非相应法为命根等。
无漏法:相应法为心心所法;非相应法为无漏戒等。
十智如何缘十法:
世俗智:缘十法;
法智:缘五法,欲界二法、无漏有二法、无为善法;
类智:缘七法,上二界四法、无漏二法、无为善法;
苦智、集智:缘六法,三界各二法;
灭智:缘一法,无为善法;
道智:缘二法,无漏、有为二法;
他心智:缘三法,欲、色、无漏三相应法;
尽智、无生智:缘九法,不包括无为无记法。

678、 世俗智怎样了知一切万法?有部宗为什么承许一刹那不能见自己及自己群体中的法?
答:世俗智以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