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7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高震主的后果。贾吉涵是非常清楚的,皇太极做出来的简短的分析,令贾吉涵深有同感,若是大清国能够在这个时候,与大明朝廷讲和,拿出更加实际的行动来,向大明朝廷俯首称臣,打动大明朝廷。就一定能够取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而且还有很大可能性是。大明朝廷的重点目标很有可能转向苏天成。

大明朝廷官员的变动,大清国是掌握的,朱审烜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继续做事情,鹿善继、徐尔一等人,都致仕了。而这些人与苏天成的关系是非同一般的,从这些情报来分析,也可以认定,大明朝廷或者是皇上,对苏天成恐怕是开始防范了。

有了这样的情报支撑。大清国与大明朝廷之间的谈判,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来到京城的时候,贾吉涵已经想好了,他要直接找到的人就是周延儒。

周延儒以前是大明朝廷的内阁首辅,后来被罢免了,但前不久成为了大明的内阁次辅,取代了朱审烜的地位,这说明大明皇上对周延儒是非常信任的,只要找到了周延儒,打动了周延儒,贾吉涵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使命。

贾吉涵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刚刚抵达京城的时候,大明朝廷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原内阁大臣傅冠、薛国观被赐封为太子太师,免去了内阁大学士的职务,等同于致仕了,原辽东巡抚陈新甲、右都御使钱谦益,进入了内阁,成为了内阁大臣,可谓是一步登天。

若是贾吉涵知道了这样的消息,恐怕会有更大的信心了。

来到了京城,如何的见到周延儒,这对于贾吉涵来说,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他携带的珠宝,足以帮助达到目的。

利用一颗价值十余万两白银的夜明珠,贾吉涵如愿以偿的见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这人就是周延儒的管家周康。

周康一直都是跟随在周延儒左右的,不管周延儒风光的时候,还是落魄的时候,而且周康出面帮助周延儒做了很多的事情,所以是最得周延儒信任的。

周延儒成为了内阁次辅,拜访的人还是不少的,不过大部分都有试探的意思,毕竟朝中大臣变动不是很多,有些人在周延儒落魄的时候,起过不好的作用,这些事情周延儒清楚,周康更是清楚,所以在接待前来拜访的人员的时候,周康态度是比较明确的,也是能够表露出来周延儒意思的。

贾吉涵送来了夜明珠,这令周康大为吃惊,能够送出来这等礼物的,绝非一般人,所以周康马上就做出来决定,要亲自见一见这个人。

第一眼看见贾吉涵,周康的感觉就不一般,接的眼前的这个“和尚”,肯定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身份怕是有些玄机。

见到了周康,贾吉涵的感觉也不一般,周康那种饱经风霜的沉稳,不是一般人能够表现出来的,所以说,贾吉涵没有丝毫的隐瞒,很快说出来了自己的身份,而且用三寸不烂之舌,让周康相信,自己这是送给周延儒大人一份绝好的礼物。

周延儒成为了内阁次辅,作为管家和主要的参谋,周康当然要掌握朝廷里面的情况,而且周延儒与苏天成之间,还是有矛盾的,因为周顺清的事情,也是因为周顺清的事情,周延儒吃亏了,在内阁首辅职位的争夺与保护之中,败给了温体仁。

朝廷和皇上最大的忧虑是什么,周康当然知道,所以在验明了贾吉涵的身份之后,他迅速做出来了决定,将贾吉涵留在了府邸之内,派出专人看守,接着迅速禀报周延儒。

周延儒的年纪还不大,曾经是内阁首辅,如今成为内阁次辅,很幸运了,按说经历了政治上的风暴,吃过了很多亏,周延儒应该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分内的事情,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周延儒的想法是不同的,他还是希望成为内阁首辅,手握重权,呼风唤雨,体现自身的价值。

赋闲的这些年,周延儒思虑很多,总结了担任内阁首辅时候的一切失误,也思考今后该如何做,但丰富的从政经验,让他更多的分析了再朝中的斗争,如何的通过斗争掌握权力,温体仁为什么能够成功,自己为什么失败等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想法,成为了内阁次辅之后,周延儒非常注意,掌握皇上的心思,知道皇上的一言一行,从中做出来分析,期望通过这些分析,做出来正确的决定,取得皇上最大的信任。

有了这样的前提,在听到了周康的禀报之后,稍作思索的周延儒,决定马上见到贾吉涵,掌握皇太极的真实意思,他非常清楚,只要后金能够真正的俯首称臣,皇上肯定是高兴的,朝廷里面最大的危机,已经不是后金鞑子,而是苏天成了。

见到贾吉涵的时候,周延儒摆足了架子,甚至连贾吉涵拿出来皇太极亲笔信的时候,他的脸上也没有多少的表情。

这个时候的贾吉涵,非常的谦逊,一直都是低着头的,善于察言观色的贾吉涵,早就清楚,自己的机会来了,若是周延儒没有其他的想法,自己是不可能见到的,既然得到了周延儒的召见,那就一定要把握机会。

“在下非常佩服大人,早就听说过大人的威名了,这是在下的一点心意,请大人笑纳。”

贾吉涵从怀里掏出来了檀香盒子,盒子里面有五颗夜明珠,这是非常重的一份礼物了。

不过周延儒没有用正眼看这些夜明珠。

贾吉涵注意到的是,周延儒没有拒绝,所以他更加的有信心了。

“大人,在下以为,大清国是诚心诚意俯首称臣的,皇太极的来信,恳请大人仔细看看,大清国决定取消建国的计划,如今已经停止使用崇德的纪元年份,恢复辽东为建州卫的建制,愿意让皇子进入大明京城,成为人质。。。”

周延儒的眼睛眨了一下,这些条件,足够打动他了。

当然,还有一些关键的问题,但那是进一步谈判的事宜了,而且这一次不能够算是真正的谈判,而是朝廷提出来要求,后金照办的问题了。

周延儒认为自己真的是很幸运的,将这件事情禀报皇上,皇上一定是非常高兴的,而且也一定是支持这样的谈判的,那样朝廷就可以腾出手来,专门对付苏天成了,自从圣旨和邸报发出去之后,朝廷内外已经引发了很多议论,早朝的时候,诸多的文武大臣都表态了,有些大臣甚至很直接的表示效忠皇上和朝廷,这是很好的情况。

内阁的调整,也是皇上转移重点目标的动作,恐怕今后一段时间,皇上心里主要想到的,还是对付苏天成,这个时候,后金真正的俯首称臣,岂不是大好事。

一个时辰之后,贾吉涵离开了书房,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他终于成功了。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廷辩(1)

朱由检得到了后金鞑子俯首称臣的消息,是非常高兴的,这一次的情况不同了,后金的皇太极愿意去帝号,愿意恢复建州卫的建制,甚至愿意派出皇子为质,这些条件,与上一次的谈判,有着天地之别了,当然,为什么会出现此等的情况,他也是清楚的,后金在盖州和辽东遭遇到了沉重的打击,沈阳、辽阳、海州和耀州等地,遭遇巨大的威胁,难以支撑了,皇太极害怕朝廷再次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所以想着保全目前的实力。

后金皇太极的要求,换做以前的条件下,朱由检根本就不会理睬的,人不能够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那就不仅仅是失误的说法了,简直就是愚蠢了,堂堂大明帝国的皇帝,岂能出现此等的错误,但如今的情况不同了,在朱由检的内心,苏天成已经成为了最大的威胁,朝廷必须要首先解决苏天成的问题。

朱由检想法还是成立的,他记得苏天成曾经说过,攘外必先安内,内部不能够稳定,是最大的问题,就算是对外征伐取得看胜利,也难以彻底巩固,所以当年苏天成首先花费气力,剿灭了流寇,接着才开始对后金鞑子动手,朱由检是赞成此等看法的,如今的情况是一样的,他必须首先解决内部的问题。

当然,后金鞑子言而无信,曾经令朱由检蒙羞,所以说这次后金鞑子前来求和,付出巨大的代价恳请俯首称臣,朱由检也是需要仔细思量的,不能够轻易做出来决定,若是这件事情遭遇到朝中文武大臣的反对,后果一定严重。

不得不说皇太极睿智。通过只言片语的情报,分析到了大明朝廷的情况,所以做出来这样的决定,也不得不说朱由检内心的无奈,明明这次的谈判,有可能是后金鞑子想着休养生息。却还是要支持这样的做法,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牵涉到权力和利益。

内阁所有的大臣都来到了养心殿。

朱由检决定,还是首先在内阁统一意见,这样后面的事情才好进行,否则朝廷里面的大臣,冒死进谏,就是不同意后金鞑子俯首称臣,他也不能够强行推进和谈的。

当然了。朱由检对周延儒的看法是有着很大改变的,认为周延儒不愧是前任的内阁首辅,明白朝廷里面什么事情是最为重要的,能够抓住时机,促成机会的形成。

内阁的组成,也是有些意思的,陈新甲是不用说了,绝对忠于皇权。钱谦益说不定,内心肯定是有小九九的。因为以前的一些事情,钱谦益与周延儒和温体仁之间,早就存在矛盾,如今也不可能完全缓和关系,杨嗣昌与周延儒更是不可能亲密无间,刘宇亮历来都是独来独往。苏天成就不用说了,仅仅是挂名,这就令内阁不可能齐心协力,谁也不要想着独大,如此的局面。保证了大权握在朱由检的手里,对于这样的内阁,朱由检是完全放心的。

皇太极的亲笔信,所有的内阁大臣都看过了。

朱由检终于开口了。

“诸位爱卿,你们是内阁大学士,决定朝廷大事,朕今日召集你们,就是想着商议一下后金求和的事宜,朕不想做过多的解释,以前的事情,不要提及了,你们就本着信函里面说到的事情,商议一下,拿出来意见。”

朱由检的意思,很是明确了,其实就是赞成后金的求和,不要提上一次的求和,不要根据上一次求和的后果来否定这一次的求和。

朱由检的话刚刚说完,周延儒就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这次可以应允后金鞑子的求和,皇太极在信函里面明确了诚意,愿意恢复建州卫的设置,愿意去掉帝号,愿意让儿子到京城来为质,这说明后金鞑子的确是俯首称臣了,有了具体的动作了,臣还有建议,恢复建州卫的建制,朝廷要派出大臣,到建州卫去管辖事宜,这样才是真正的控制建州。臣也知道,后金鞑子野心不死,不过他们既然俯首称臣,朝廷就可以利用一切的有利条件,打压后金鞑子的实力,后金鞑子若是不服气,朝廷就再次进剿,令后金鞑子不敢随意动弹。”

周延儒说话的声音本来就很大,声音也是很洪亮的,此番话语说出来,冠冕堂皇,不过他还没有说完,想要让诸多的内阁大臣服气,仅仅是这样一些理由,那是不行的。

“臣也是为我大明子民考虑的,加征辽饷,增加了百姓的很多负担,这些年的征伐,更是另老百姓苦不堪言,臣多次见到皇上担忧,焦虑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如今后金鞑子臣服了,朝廷的消耗自然减少了,皇上也可以更加的关注百姓的生活,让我大明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啊,臣是不赞成征伐的,故而臣坚决支持议和。”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周延儒说的很好,简直是无懈可击,看来这次的和谈,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可惜朱由检没有注意到杨嗣昌的神情。

杨嗣昌很清楚,皇上是想着和谈的,那样就能够转移注意力,全力对付苏天成了,可杨嗣昌更加的明白,这其实就是后金鞑子愿意达到的目标,这只能够说明皇太极的老谋深算,说明苏天成看清楚了一切,说明皇上的迫不及待和不成熟。

身为内阁首辅,有些话杨嗣昌必须要说出来,否则一旦和谈的事情开始了,形成了严重后果了,他就是千古罪人,责任还是由他主要承担的。而且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自己背负了罪名,灰溜溜离开,甚至是关进了大牢里面,周延儒很有可能摘桃子,成为内阁首辅。

哪怕是不做这个内阁首辅了,杨嗣昌也要说出来自身的认识。

就在皇上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杨嗣昌开口了。

“皇上,臣不同意周大人的观点,臣认为这次的和谈,同样是皇太极的阴谋。”

朱由检皱着眉头,硬生生的将准备说的话压回去了,但内心是很不爽的,脸色也变了。

杨嗣昌没有顾及到皇上脸色的变化,他对着周延儒开口了。

“既然周大人认为这次的和谈是可行的,后金鞑子是真正臣服的,就算是皇太极有什么阴谋,朝廷也是能够想办法破解的,那本官有几个问题,想着请周大人回答,若是周大人有了令本官心服口服的回答,本官也就赞成与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