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向解放军学习-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通士兵和高级将     

    

领在内的就餐人员零用,名曰“伙食尾子”。在这种官兵一致的民主制度下,部队面貌焕然一新。红军的物质条件虽然菲薄,但个个精神饱满,作战勇敢。    

  我曾在“红一师”师史中看到了几次著名的分发“伙食尾子”的记载: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该年年末,当红军突破湘江封锁线,到达贵州境内的乌江南过新年时,部队公布了12月份伙食账,将节余下来的钱每人分给5角钱做“伙食尾子”。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城,中共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为庆祝,部队每人又分了5角钱的“伙食尾子”。同年6月,部队抵达川康边境的天全、芦山一带时,经济委员会对这一段时间的伙食进行结算,每人再次分得5角钱的“伙食尾子”。就这样,总司令朱德和全体官兵一样,半年每人共分到1元5角钱的“伙食尾子”。    

  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曾搞过一次职工调查,在“你最希望企业做的事情”选项下,90%以上的职工填写到:按时发放工资。    

  尊重并关心成员物质利益,应该从最基本处开始。    

  投资者办企业,是为赢利,员工进入企业是为获取报酬,来实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当然,这种自然、自私的目的所形成的合力,客观上又通过企业的产品服务于顾客、服务于社会,实现了提高社会生活和生存质量的结果。在这个链条中,企业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包括薪酬),员工则通过自己努力,付出体力、智力回报企业。二者的良性互动,使“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得以在不断提高中实现。    

  实际上,企业由于员工努力提高效率、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优质产品与税收,客观上完成了组织的“为人民服务”。


第四章:关心士兵生活第31节:发动群众搞土改:合理的薪酬

  解放军在成立开始的20余年历程中基本上始终在战略上处于劣势。其转折,是在东北立足、发展的1947年。从这一年开始,解放军从数量和质量上绝对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但是,有一段历史细节往往被人忽视,而这个细节,却决定了这个转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当时选派了大批人员奔赴东北。    

  当时,国民党也看中了东北。美国人也派遣飞机、轮船,急速调运去数十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部队。    

  国共双方在东北展开厮杀。由于部队装备、兵源等诸多问题,先期占领东北的解放军,很快被国民党逼到了南满一带。    

  当时,东北群众对全副美械装备武装起来的“国军”热烈欢迎,而对身着土灰布军装、武器也很旧的共产党军队,则比较冷漠。这也是解放军先期在东北失败的原因之一——缺少群众支持。    

  1946年7月,党的东北局召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由陈云起草的《东北的形势与任务》(简称“七七决议”),强调发动群众搞土改、建立根据地的必要性。    

  记得年轻时曾看过一部小说《暴风骤雨》,讲的就是东北土改的故事。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解放军喊出的口号已经是“保卫胜利果实”了。那些分到了土地、当家作主的农民,把丈夫、儿子送到了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中,成为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949年,东北解放军出关。这时的第四野战军已由3年前解放军进入东北时的10万人发展到120余万人的队伍。    

  没有土改,就不会有广大农民参与到这个组织中来。    

  企业的凝聚力,一方面来源于企业的前景,员工为了发展与梦想而工作;另一方面,则源于企业的物质待遇。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情:处于上升期的企业,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员工的报酬并不高,但由于有预期,企业对其照样有吸引力。但在市场处于低谷、企业处于困难的时候,企业反倒需要格外注意员工的物质待遇问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先生是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家。1986年,国际市场出现周期性变化,航运市场处于低谷,而东方海外公司由于在市场高潮时期造了大量高价船,此时给经营造成巨大困难。面对企业困难,董先生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按照惯例为员工加薪。这一举动,感动了员工,也为企业保留住了人才。10年后,国际航运市场再次处于低谷,董先生对来拜访的中远集团总裁深有感触地讲:企业处于顺境时倒不见得非要加薪,但企业困难时,是万万不要减薪的。    

 


第四章:关心士兵生活第32节:领6块钱的津贴让成员分享快乐

  解放军能够让组织成员分享到组织成长、成功的快乐,是其成员积极参与组织行为的重要原因。    

  这种分享,从精神方面说,是对组织成功荣誉的分享:士兵以到有荣誉的部队服役为荣     

    

,以所在部队战绩突出为荣。从物质方面说,则体现为军队这个组织对成员物质利益的关心和关怀。    

  解放军的缔造者们深知:没有一定的物质利益,是不可能聚集起来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部队的。当然,他们更知道,仅有物质利益也不能使这个部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    

  我当兵时已经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战士除去每年发的军装,再就是每月6块钱的津贴费了。6块钱人民币远高于当时中国普通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所以那时,当兵是全中国人都非常羡慕的一件事情。随着中国人生活的改善、提高,近年来,解放军的物质待遇也在不断提高。从2000年开始,在部队士兵中实行军士制度,约70%的士兵成为拿工资的职业士兵。    

  企业的成长需要员工分享。让企业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快乐,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基础。    

  世界上成功的企业莫不如此。    

  位居世界500强榜首的沃尔玛,是从一家小百货店开始创业成长历程的。为了使员工能与企业共同成长,在沃尔玛的术语中,公司员工甚至不被称为员工,而被称为“合伙人”。    

  这一概念具体化的政策体现为三个互相补充的计划:利润分享计划、雇员购股计划和损耗奖励计划。1971年,沃尔玛实施了一项由全体员工参与的利润分享计划:每个在沃尔玛工作两年以上的并且每年工作1000小时的员工都有资格分享公司当年的利润。截至20世纪90年代,利润分享计划总额已经约有18亿美元。此项计划使员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之后,沃尔玛又推出了雇员购股计划,让员工通过工资扣除的方式,以低于市值15%的价格购买股票。这样,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休戚相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伙”。    

  沃尔玛公司还推行了许多奖金计划,最为成功的就是损耗奖励计划。如果某家商店能够将损耗维持在公司的既定目标之内,该店每个员工均可获得奖金,最多可达200美元。这一计划很好地体现了合伙原则,也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损耗率,节约了经营开支。    

  在沃尔玛,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也是良好的合伙关系。公司经理人员的纽扣上刻着“我们关心我们的员工”字样;管理者必须亲切对待员工,必须尊重和赞赏他们,对他们关心,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总之,合伙关系在沃尔玛公司内部处处体现出来,它使沃尔玛凝聚为一个整体。    

  一个只讲物质利益不讲使命的企业,肯定走不远;但一个只讲奉献不讲物质利益的企业,在现实生活中也生存不下去。    

  成员与组织共赢,是组织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


第五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第33节:激励机制让人人成为先进

  我参军到部队后,遇到的第一件事是争夺“小红旗”。班长为了鼓励我们11名新战士能整理好内务,用红纸制作了3面小红旗。每天早晨,大家评比,谁的被子叠得规范,就把小红旗放到谁的床头。为夺得这面小旗,我们11名新兵展开了竞赛。现在想起来,我们正是从争取获得各种“小红旗”开始成为一名真正军人的。    

  我直接到过数百个解放军团以下的作战部队,感到解放军是个英雄辈出的武装集团,各     

    

部队都因为有自己的英雄而感到自豪。这使整个组织具有了一种“争夺小红旗”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组织的成长需要两种武器:“胡萝卜”和“大棒”。孰优孰劣是个很难有结果的话题。但毫无疑问,任何组织成员更愿意接受“胡萝卜”。解放军组织在使用管理的“大棒”和“胡萝卜”这两种武器时,更多的是以“胡萝卜”为主的激励。这使所有参加过这个组织的人都有极大的成就感,也使他们对解放军这个组织具有心灵的依恋:那里是他们曾经取得成就的地方。    

  而在激励作用的发挥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在解放军组织中具有现实意义。在解放军基层连队俱乐部,按照规定,要悬挂张思德、雷锋、黄继光、董存瑞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模范的照片。解放军这个组织深信,只要有了模范,就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有了规范——这是组织最有效、最好的激励。    

  在解放军中没有超级明星,而是由一群普通人组成的优秀的组织;红军长征中抢渡大渡河的18勇士,张思德、雷锋以及这个组织中的外国友人白求恩,等等。但正是这些普通人成为了这个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可以学习、效仿的榜样。而且,他们用自己的行为为后来的士兵们营造了梦想:他们能行,我也行。于是,整个组织具有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树立榜样,不是树立一个高不可攀的“神”,绝对不是造神,实际上是在成员身边树立一个可以感觉、可以学习,也可以达到的榜样、标杆。    

 


第五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第34节:立功和提拔:让80%的人受嘉奖

  我到部队时年龄比较小,不到16岁。记得最让我激动的是,每天训练完后,连长在队列前讲评,对当天表现突出的战士提出表扬,尤其是对特别优秀的战士进行“口头嘉奖”。班长在班务会上也会对表现好的战士提出“口头嘉奖”。实际上,在所有参军人员的档案中,都有立功受奖的记录。    

  部队中有严格的纪律,有严格的包括“关禁闭”、“军事法庭审判”等惩戒、刑罚措施,但更多的是从口头嘉奖开始到不同等级立功和提拔等在内的奖励。对大多数军人来讲,因为工作出色而披红戴花,为此他们可以不惜牺牲生命而换取这种荣誉。    

  激励应用得好,对组织是正效应;应用得不好,则可能损坏组织的健康。在军队的激励中,精神激励占有主要地位,物质激励只起辅助作用。精神激励是针对军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其积极性的活动。在战争年代广泛开展的杀敌立功运动,它有效地激发了指战员勇敢战斗、前赴后继地去夺取胜利。在现代军队管理中,精神激励还包括满足官兵的情感需要,鼓励他们参与管理,增加他们的工作兴趣等内容。    

  工作目标是工作激励的主要源泉。工作目标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作出多大的努力。具体化的工作目标可以使员工预期自己行为的目的和结果,减少行为的盲目性,提高员工自我控制的程度。如果工作目标的设定超出了员工个人的能力水平,则会令员工产生挫折感,丧失信心;如果过于简单,又会缺乏挑战性。    

  奖励如同是挂在树上的果子。果子的高度只有让摘果子的人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时候,才具有吸引力。换句话说,我们应当让大多数人都能摘到具有激励作用的果子。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现在理论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般企业员工的潜能只发挥了20%~30%左右,如果开发策略与方法得当的话,大多数人可以提高到60%~70%,甚至更高,基本是原来的2~3倍。从这两对数字的比较,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实现企业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大多数”人身上。假设占企业人数90%的员工每个人的潜能平均提高10%的话,其结果也要远远大于只占10%的“精英”们每人平均提高30%的潜能总值。    

  事实上,IBM早在几十年前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