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对于有志向而又有选择余地的人来说,多数不会选择这些地方,显不出自己的本事嘛。

河洛其实不错,空缺也不少。

但作为大将军赵石的儿子,到河洛任职,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大同那里也还成,不过,那是晋国公府封地,更不合适。

这么挑选下来,银夏路的优势也就出来了,虽说银夏一路的宣抚使是折沐,但他与折家其他人不同,乃赵石旧部,他的任职经历,处处都有着赵石的影子,断不会无缘无故为难赵石的儿子。

而宁胡县,又是银夏路通往延州的必经之路上。

这个地方,和西北其他地方比起来,人口一样不怎么多,也残留着些战争的痕迹,这也为任职之后的政绩,有了一些铺垫。

这里不但可以施展拳脚,最重要的是,没那么多的危险。

可以在政事上有所建树,武事上,也可以剿除匪患,立下功勋,由此可见,选择此处,着实没少花费了心思。

相比其他人,晋国公的长子,可谓是占尽了优势。

乍一看,大将军赵石的长子,本该如此,但只要细想一下,大将军赵石的儿子,出任地方知县,怎么听都有些。

父子两个,这会儿谁也没想那么多,这么多年过去,赵石对这个儿子的前程,已经不抱太多的希望。

这个儿子在他眼中,既没有多大的野心,也没有多大的魄力,在仕途上,一步步往上挪其实挺适合这小子的。

而在赵君玉这里,也满心的无奈,这和他想象中,走上仕途的那一刻,差距也太大了。

大考没参加也就算了,选个地方为官,他插嘴的余地都不多,怎么着都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

实际上,父子两人的心底深处,都有着那么几分不满意。

这几分不满意此时其实已经稍稍显露了出来,书房中很安静,赵君玉肃手而立,微微垂着头,赵石则看着一封信笺。

父子两人都没说话,气氛稍稍有些异样,或无心或有意,谁说的清楚呢。

信笺是剑南路布政使宁向岳亲手所书,比朝廷文书早到了一些时候。

蛮王博萨病故了,南蛮诸部有了些骚动,不过,早有准备之下,南蛮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

在大秦成武八年初夏,蜀中南蛮开始割裂开来。

此时朝廷旨意没下,甚至于,朝廷还不知道蛮王博萨病故的消息。

但布政使宁向岳为了此事,却已经准备多时了。

此次蛮人入京报丧的队伍,会由蛮王幼子亲自率领,实际上,也预示着蛮王之位的归属大致已经定下。

由博萨幼子继承蛮王之位。

而其长子,会被封为土王,成为蛮族平地各土司之主。

所以,之后山蛮和平地蛮的界限,也就清晰了起来。

蛮王博萨的儿子们,一定不会很满意,但有着蛮王博萨的遗言,以及大秦的支持,这事也不会闹出什么风波。

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蛮族各洞洞主以及土司领主们,安享太平很久了,很多人不愿意蛮族之间再有纷争。

秦人很强盛,大将军赵石也还活着,各部日子也越来越好过,所以蛮族诸部就乱不起来。。。。。。

赵石终于放下信笺,这事对他而言,不算什么大事,枢密院之后要做的,其实就是略略向成都方向增兵,给南蛮诸部施加一下压力罢了。

有了之前的诸般准备,蛮族突然大乱的可能性,几近于无。

看着老老实实站在那里的赵君玉,赵石缓缓开了口,“是不是觉着有些委屈?”

即便有了些准备,赵君玉身子还是僵直了一下,稍稍抬头,在父亲的注视下,他立马垂下了脑袋,“儿子。。。。。。不敢。。。。。。”

(又断更一天,阿草也是无奈了,这个星期有个大推荐,这么下去,很可能会让编辑不满,让给别人,啊,这个月怎么这么倒霉啊,对了阿草月底要回家看看,可能还要断更几天,唉,除了事先跟大家请假之外,阿草也只能说,下个月好好努力了。)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零三章为父

“要说呢,你应该觉着委屈,有志气的年轻人,总不愿旁人过多的指手画脚,为父也年轻过,哪里会不知道这个?”

“真的不敢做此想,只是觉得,父亲殚精竭虑,操劳国事,还要为儿子的事费心至此,让儿子情何以堪?”

“在为父面前,就不要说这些兜圈子的话了,朝廷上那些大人们比你说的周全,听的人都腻了,这么其实从你拜陈先生为师,路就已经在你脚下了,这些年,为父也没强求你什么,你说是不是?”

到底是自己儿子,临行之际,赵石也不愿苛责,实际上,赵君玉在他面前,就像透明的一样,他想的什么,赵石都能看的出来。

若是平日,心中有事的话,也就懒得跟他计较,置之不理了,赶到兴头上,定然就是一顿教训。

但今日嘛,赵石只准备跟儿子说几句。

为人父母者,总归逃不掉为子女担忧着想,赵石心肠硬朗,却也非是真正的无情之人,在儿子临行之际,自是不会再给儿子添堵。

反而是赵君玉有点不适应,讷讷的瞅了父亲一眼,不安的道:“父亲,儿子从来不敢心存怨尤,圣人云。。。。。。父为子纲,儿子自小就明白这个”

赵石笑了一声,“圣呵呵,不说这些,为父今天叫你过来。不是跟你纠缠这些无谓之事的。你呢。也已长大成人,说起来,为父常年在外,也没怎么管过你,不过,为父屡屡教导于你的一些话,你应该还记得吧?”

赵君玉毫不犹豫的点头,道:“父亲的教诲。儿子一直谨记在心,不敢或忘,不管儿子今后身在何方,又做的什么,都会惦记着家中之事,也会做好弟弟妹妹的表率。”

赵石满意的点了点头,“嗯,说的好,我赵石的儿子,可以没出息。但不会出个跟家里人呲牙咧嘴的狂悖之徒,记得这个就好。”

“如今你要出外为官。应该准备的差不多了吧?”

“是,一切都已妥当,就等启程了。”

“到了任上,可有打算?”

“按照父亲的意思,儿子向老师以及几位先生细心讨教,获益良多,不过,要说打算,却还得到任之后,看看情形再说。”

“嗯,这是正理,瞧你这个样子,我到是放心不少,不过临行之际,为父还有几句话告诫于你,你要记在心里,应该有些用处才对。”

赵君玉躬身静听,心里却有着激动,因为他们父子能这么说话的时候,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为父呢,领兵征战多年,说起来在地方上为官的经历,却不多,勉勉强强有那么几次,也都是以军中主帅的身份,辖制地方,也没怎么真正理会过地方政务。”

“但见的地方官吏多了,到也有些心得,今天就都告知于你,至于灵不灵,还要看你自己把握。”

“第一个,地方上官员升转,都说看的是政绩,为父却不怎么看,尤其是一地在为父看来,一旦主政一地,首先要做的,其实就是握紧权柄,谁说的算,谁才能顺顺当当的做出政绩来。。。。。。”

“说到底,其实就是争权,作为主官,这个权不争不成,在这个上面,不能轻忽视之,你要做好准备,别存着什么与人为善,你好我好的心思,不然的话,必定是一事无成。”

“要我看,你到了任上,看谁不顺眼,先就把他的气焰打下去,杀鸡儆猴也好,立威也罢,断不能心慈手软,让别人以为你是可欺之人。”

“在宦途上,不可能没有敌人,其实这和大军征战差不多,没有敌人的话,还要为父这样的人干什么?所以,立威之后,最好给自己寻个看的过去的敌手,激励自身之余,在宦途上可能也有好处。”

赵君玉听的都呆住了,这和老师他们所说的,可是有点南辕北辙,不过听着却。。。。。。好像有着道理。

不过想到到任之后若是这么折腾,这个知县能当多久?还真的不太好说。

若是之前听了这么一番话,他一定听不出话中隐藏的意思,但现在嘛,跟老师以及孙文通等人讨教之后,他便能隐约琢磨出点什么了。

晋国公长子到任地方,肯定有莫大优势不用多说,但也正因为是晋国公长子,他宦途之上,肯定也不会一帆风顺就是了。

到底是文武殊途,父亲的政敌,奈何不了父亲,却还能在他身上来寻麻烦。。。。。。

所以,父亲所说,到底对不对,有没有用,他说不准,因为毕竟他是宦途新人,没那么多经历可以借鉴反思。

他在书上到是读过很多,但还有那么一句老话,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己经历的,和书本上读到的,终归是两码事,在这一点上,已经治府有几年的他,体会尤为深刻。

所以,他觉着,父亲所言虽多与他人相悖,却并非没有道理,只是自己能不能做到的问题。

赵石这里也没管儿子听没听进去,自己说的这些有没有用,自顾自的一直说了下去,实际上,他说的这些也确实是他的心里话,在他看来,做官,就是给人斗,至于说什么政治主张,斗着斗着也就出来了。

“第二要跟你说的呢,就是不管你自己怎么想,你都是为父的儿子,这个变不了,所以,也就不用想那么多了,你现在该考量的是,如何用好这个身份,银夏地处偏远,地方官说话的声音肯定不高,看的还是宣抚使衙门。”

“在这个上面,你有旁人不可企及之优势,宣抚使折沐,乃为父旧部,各处军将,多数也是如此,所以,若有难处,大可不必多虑,以力破巧便是,若是心存侥幸,又顾忌人言可畏,拉不下这个脸,为父也只能劝你莫要在官场上厮混下去了。。。。。。”

“再有,你还年轻,年轻人,听不得的除了逆耳之言外,恐怕就是奉承巴结的谄媚之语了,遇到往你身边凑,却又满嘴没一句真话的家伙,你要小心些,坏事儿的,往往都是这样的人,反而是那些硬着脖子跟你呲牙瞪眼的人,多数还有可取之处。”

“地方政务上,没什么可说的,作为主官,只要能用好人,政绩自然而然也就不用发愁,可能你老师还有其他人都跟你说了,银夏路,大有可为,为父呢,多一句嘴,银夏乃产粮之地,所以当以耕种之事为本,这个不能丢。”

“若是你本分些,农耕上下功夫也就完了,但若你有其他想法,为父这里,劝你在剿匪和商税上着手。”

“这个要看大局,延州乃秦川旧地,如今银夏等地才刚刚划入版图,所以延州还是粮草聚集之所在,但做官嘛,要看长远,在长远看来,延州已经没什么优势了,最多也就是将来银夏,以及榆林等处税赋要走一下延州,这个上面,你明白为父要说的是什么吗?”

赵君玉躬身道:“儿子。。。。。明白。。。。。您是说,将来银夏或可代延州而为西北。”

“嗯,就是这个意思,将来西北战事还多,凉州路不论,他靠近吐蕃,还可从蜀中运粮过去,但西北其他诸路,多数要从银夏调拨粮草,延州,庆阳几处地方太靠后了些,早晚要被灵州,银夏等地取代。”

“所以啊,今后几年,你那个地方,大有”

“至于其他的。。。。。。嗯,对了,带上你媳妇一起上任,有些规矩,咱们不用去理会,读了你许多圣贤书,在女色上你应该知道,要有节制,但也不用顾忌太多,只要别弄的自己内宅乱七八糟便成。”

“为父能为你想到的也就这么多了,其实,为父管的再多,你出了京城,能依靠的还是你自己,干出什么像样的事业来,为父为你高兴,即便狼狈而归,那也没什么,回到京师,咱们照样有清闲显贵的职位在等着,没必要弄的。。。。。。太艰难,知道吗?”

说到这里,赵石摆了摆手,“好了,太过唠叨了些,为父也烦了,这几日,好好陪陪你母亲,去吧。”

赵君玉此时已经红了眼眶,一直以来,他在父亲身上体会不到多少亲情,反而被父亲的光芒压的有些不堪其苦。

但是这会儿,他却从父亲的话语当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添犊之情,也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一撩下摆,郑重的跪倒在地,叩首道:“父亲,儿子此去,山高水远,还请父亲自己也请父亲放心,儿子定会量力而为,尽我所能,不给父亲丢脸。”

赵石摆了摆手,赵君玉抽泣几声,他知道,父亲最看不得这样软弱的模样,所以也没再说什么,默默的退出了书房。

书房中,隐隐传来一声。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范本

赵君玉四月初启程西去,送行的人着实不少,这个不用细说,晋国公府长子,即便是庶出,也不会缺了友人。

送走了赵君玉,晋国公府这里便清净了下来,只是府中唯一的成年少爷走了,而这个时代,最让人感伤的就是离别,所以府中上下,就都感觉出了那么几分凄清的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