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2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契丹人,女真人,或者是蒙古人,纷纷在此立国不假,但他们却都是地地道道的胡人,可见,辽东偏远苦寒之地,对于汉人而言,与西凉,平夏,榆林等传统的汉家西北边塞之地,又有不同。

这地方山高皇帝远,一年当中,几乎有小半年处于冰雪覆盖之下,比之草原,也差不了多少,守在这里的将军,自古以来,差不多都等同于流放了,武将如此,文官更不用提,到了这儿,半条命也就没了。

张锋聚想了想便摇头道:“辽东宣抚使,听着不错,不过,即使是朝廷给个节度使出来,小弟也是不会来的,大哥还是另选高明吧。”

他这里直言不讳,段从文却只能选择默然不语,张锋聚和大帅是结义兄弟,他不是,所以只能用沉默来代替拒绝。

看着两人神色。赵石抿了抿嘴唇。心道。胡人屡屡以辽东为立业之基,却也不是没有道理。

什么皇者之气云云,大多都属无稽之谈,看来啊,原因只有一个,大家谁也不愿来此罢了。

久而久之,这里难免就成了化外之地,和草原也没什么两样了。

而在他看来。辽东,实际上是个大有可为的地方,有着出海口,高丽等小国近在咫尺,不愁没有功勋战绩,辽东的物产,也算丰饶。

中原是好,但辽东也不差,在这里天高海阔,不用受那么多的拘束。谁要是能据守于此,其实是难得的福气。

不过他也承认。若非这些年在京师呆的百无聊赖,这样的一些想法,断不会出现在他脑海之中。

像张锋聚,段从文这样的封疆大吏,定然不会。

本来,想着挤兑两人一句也就完了,这时两个人的样子,却让他略有气闷,不由回首笑谓众将道:“辽东地远山高,今日一战,蒙古诸部,已是穷途末路,我问你们一句,之后,谁愿据守于此,再不让东北诸胡,在此兴风作浪,使之归于秦土?”

众将讶然,张锋聚和段从文对视一眼,都有了些尴尬。

畏艰怀难,这是让大哥(大帅)失望了?

站在城墙上的秦军将领们,意愿最为分明的,其实只能是河北降将张柔,辽东这样的地方,对于秦军众将而言,都差不多,都需要琢磨一下,但张柔不会,他很愿意在辽东扎下根基,说不定,日后就能出个辽东张氏呢。

但世事就是这般,旁人开口没什么,只他张柔,就算说干了嘴巴,辽东也不会归于他张柔治下。

以河北降人之身,而治辽东之地,那是想也不用想了,除非大秦君臣上下,一起犯了糊涂,不然的话,谁也不会让一个河北降将,再次握有这样的权柄,难道再让辽东出个李任权这样的地方诸侯不成?

不过,也不用张柔纠结太多,片刻之后,便有人大声道:“大帅,末将不才,愿领此重任。”

说这话的人,想都不用想,能巴望上宣抚使的位置,又能理直气壮的说出来,只能是兴武军指挥副使王胜保,其他人,无论战功,还是资历,离着宣抚使的位置,还要差上。

如果身后的大军到了,也许这样的人还能出现几个,不过现在嘛,这里只有王胜保一人而已。

而实际上,赵石问出这句话,也有些不妥,他是大将军不假,但辽东宣抚使这样的职位,也不是他能一个人说了算的。

但此时此刻,城墙之上的众人,却都没当回事儿。

私授官职,这样的忌讳,在大将军江善那里,就能掀起滔天波澜,且人家江善还没有将朝廷抛在脑后的意思,而出自大将军赵石之口,众人却都深信不疑,这就是所谓的军中威望,也同样就是两位大将军之间的差距。

赵石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好,有这样的志气,将来必定有一番作为,现在嘛,既然有志于此,那就是花费气力的时候了,下去点兵,所有骑军所部,休整一日,明早拔营,随我过燕山,去辽东走一趟。”

“末将遵令。”

“大哥,已经入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下雪,一旦大雪封途。。。。。。”

张锋聚急急相劝,北上辽东,已成定局,但在他看来,今年怕是不成了,却不成想,大哥却还要急急进兵。。。。。。

段从文也有着意外,不过他比张锋聚想的要多的多,大帅要进兵,不定就是事出有因。

要知道,大帅率兵北来,整个将大军从中原之战中拉了出来,其间,恐怕花费了不知多少唇舌,许给了朝廷重臣们不知多少好处,又在皇帝陛下面前,许下了怎样的承诺,才能让朝廷上下点头。

所以,赵石的急切,在他看来,乃是理所当然之事,劝不劝的,没多大用处。

说不定,今年若不北上辽东,那明年的时候,大军也只能顿兵河北,再无北上的机会了呢。

而刚才的话题,说不定就是大帅在借题发挥罢了。

思索片刻,段从文咬了咬牙,张培贤,江善等的前车之鉴,让他对朝廷中事,有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若是搁在以前,他会一言不发,更改不了的事情,劝一句两句,又有什么用呢?但现在,他却只是想了想,便道:“末将愿随大帅只是大帅,朝廷是不是定下了收兵的时日,又定在什么时候,您也得让末将心里有底不是?”

这就是自甘为心腹的意思了,这也是他在这些年的军中动荡中,得到的唯一感悟。

不管朝廷上的那些重臣有多少主张,但大将军赵石,一直荣宠不衰,在军中诸事上,也总是能一言九鼎。

张培贤,江善,杜山虎这些大将军,看着不含糊,但去留之间,也许只在大帅一念之间罢了。

他段从文,也堪堪走到了大将军的位置上,自不能再像以前般,对此视而不见,只是埋头于军务当中了。

那边儿的张锋聚一听,也立马醒悟了过来,因一直在外领兵,对朝野中事的敏感,不如有个做了多年的兵部侍郎的老子的段从文那么敏感。

但他也算是家传渊博,三叔张承,又在枢密使的位置上,不会对朝中之事太过陌生。

其实,也正是有张承,赵石这两位在朝中主事,张锋聚才不用想的太多。

这样的因果,很难说的明白,但有着深厚根脚的人,总是想的少一些,却是真理。

张锋聚无疑就属于想的比较少,但绝对不傻的那些幸运儿中的一员。

不用多,只段从文一句话,他也就明白了过来,不由扬眉吐气,恨恨一拍城墙,“朝廷大哥,大雪一旦下起来,冒然进兵,便多有凶险,嘿,不多说了,小弟可不愿在此担惊受怕,也愿随大哥走这一遭,大不了,咱们兄弟在雪窝子里跟蒙古人比比,看谁能耐寒罢了,谅那些王八蛋也没那个本事,能奈何得了咱们。”

两人虽都说的是一件事,都有着随赵石北上的心思。

但听在赵石耳朵里,自然是张锋聚说的更贴心,在朝中呆的久了,这揣摩人心的本事,已非是当年可比了,段从文那点小心思,哪里能逃得过他的眼睛。

不过,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人心这东西,他现在已经看的分外明白。

内外有别,亲疏分明,才是常理,身为上位者,只需要看到,在某一件事上,谁更值得信任,值得重用,也就是了,没必要纠结于人心难测,谁跟你更贴心,谁又居心叵测。

那只会让你一事无成,最终将事情办砸了而已。

赵石大笑,状甚欢欣,抬头望着远方道:“朝廷上的事情,你们不用多管,我心里有数,只是,这一战,能今年结束,便不能等到明年,也不用担心天气,燕山道路崎岖不假,但咱们有向导,蒙古人的大队骑兵,能翻山而过,咱们又有什么不能的?”

“木华黎也不会将蒙古人堵在燕山之中,逼他们东去,咱们率兵北上,正好合围其于燕山之北,一战而定辽东,嘿,若非与陛下有约在先,这辽东大地,在我看来,到是个不错的地方,还用你们来争,我自己就想在这白山黑水之间,图个逍遥痛快了。”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不安

张锋聚和段从文悄悄对视了一眼,都是目光闪动,心中多有所想。

张锋聚向后摆了摆手,众将会意,纷纷告辞离去,留下三位大将军单独叙话。

张锋聚又瞅了段从文一眼,目光沉沉,似有警告之意,段从文微微笑了笑,敛下眸子,算是稍稍示弱,但心里也也有些恼火,你张佩官就算官大一级,但给他使威风,却还差着一些。

若非看在大帅面子上,不然的话,到是要跟其人理论理论。

张锋聚不管那么多,在他眼中,天大地大,能让他张佩官忠心效命的,不是什么朝廷,只有眼前这位大哥。

这个时候,他怎么会听不出来,大哥话中虽有激昂之意,却也隐约透出了些退隐之心。

这肯定是在朝堂上受了委屈,想想也知道,朝廷上那些人,定然都红着眼珠子盯着前方将士们浴血满身得来的那点子功劳呢。

而这些年,大哥在京师肯定也没少受了委屈。。。。。。他们也不想想,大秦若没有了大哥,能有今日之局面?

凭他们那点子能耐,有谁能率兵平灭诸国,在短短二十余年间,让大秦走到今日之地步?

不过,虽说他心里面好像有团火在烧着,但还是琢磨了一下措辞,这才道:“大哥,小弟今天跟您说几句心里话,您听了可别着恼。”

赵石微微侧头,蹙了蹙眉头,哼了一声摆手道:“有些话。就不用说了。今日之功。惠及千载,你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别想那些没用的,知道吗?”

张锋聚噎了噎,不过不管是为大哥不值,还是因为这怨气由来已久,这些话都堵在他心里多时了,此时可谓是不吐不快。

“大哥。有些话,不管你愿不愿听,小弟都得说上一说,朝廷不公。。。。。不说景兴年间种种,就说这些年,前有张培贤,几番挥军东进,都是丧师辱国,错漏百出,却还一直安安稳稳的做了那么多年的河洛宣抚使。凭什么?”

“再说后来的江善江君慈,他算个什么东西?还定鼎第一功?精兵强将。归于麾下,只打下了个开封,朝中就是谄词如涌,咱们兄弟,打下蜀中,攻克河中河东,平灭西夏,朝中哪次不是攻讦不休?这凭的是什么?”

“江君慈已死,小弟本不应该再说什么,但朝中传来消息,听说要给他晋一等公位,呸,领着数十万大军,占尽功劳,也才将将打下河南,就要封公?那小弟等人,南征北战这些年,谁的功劳比他江君慈少了?小弟还算好的,才是个三等侯,他也配封开国公?”

“小弟不是为自己不值,而是觉得朝廷待大哥太苛,这次大哥带兵,举手间,便定河北辽东,何其易也,回京之后,朝中又该如何封赏?”

“容小弟猜猜,肯定又有人拿中原来说事儿,或者嘀咕什么功高盖主的话,赏赐也定然不尽人意,这都不新鲜了。。。。。。”

“说不定,还要把江君慈抬出来,给大哥添恶心,也不想想,凭他江君慈,也配跟大哥同列?”

“所以,不管其他人如何,反正小弟以为,忍了这许多年,这次却不必再忍了,朝中若有人再敢对大哥不敬,小弟可不答应。。。。。”

这样激烈的反应,有点出乎赵石意料之外,段从文听的也是心肝直颤。

实际上,这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张锋聚率兵镇守大同边塞多年,但自成武五年灭夏之役后,河东军便再无用武之地。

好不容易,两次中原之战,第一次,张培贤领兵,还不算什么,但第二次,江善领兵东出,便引起了张锋聚极大不满。

河东军之精锐,冠于秦军,他不相信,朝中众位大人,甚或是陛下,不知道河东军的战力。

但最后怎么着,河东军最精锐的一部分,动也未动,只抽调了些禁军南下,同在大同的兴武军都比他张锋聚占的便宜要大的多。

而攻取开封一战,更有意思,大功全在河洛军一边儿,其他诸部,喝口汤都被烫的呲牙咧嘴。

这是朝廷的意思,还是江善的意思?

定鼎第一功?呸,朝中那些狗屁官员真好意思说的

这样的怨气,其实已经积聚到了一定的程度,今日才爆发了出来,因为大哥赵石就在眼

这样的因果,种因于何时,其实连他自己都不太清楚,实际上,骄兵悍将,征战沙场,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这种情绪,其中种种,不需赘述。

文臣为什么如此提防武人,就是这个原因了,功劳稍有赏罚不明之嫌,手握兵权的大将,就容易失去控制。

这是极为可怕的一种情形,却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局面。

而延及开来,张锋聚直吼吼的能说出朝廷不公这样的话来,其他人呢?大将军赵石的旧部,如今遍布军中,是不是同做此想?

段从文感觉有些不寒而栗,他可也是大将军旧部之一,扪心自问,午夜辗转之间,是不是也曾怨怪过朝廷不公?答案是肯定的。

大将军张培贤去后,江善把持河洛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