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9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纪渐长的皇帝陛下眼中,可是不可多得的呢。

朝中风潮一起,落井下石之人也不会少了,这些年他们叔侄二人可没少得罪了人,不定有人便会借此机会,结党与叔父争权,可以想见的,若是南边秦人再没有动静,朝堂一番争斗下来,不知又要掉上几颗脑袋。。。。。。

丰州麟州接连失陷,这个消息还没传回去,若是到了京师,还不知闹出什么样的风波出来呢。

这就是如今西夏的情势,让人愤懑之余,却又满心的无奈,若非这些朝臣,丰州,麟州怎么会这么快就没了,若非后方掣肘,他也不会耽搁这些时日,才北上应援。

如今左厢军司坐拥大军,却眼瞅着北方门户尽失,当真是他李元翰不能当机立断之过吗?

所以,对于李元翰来说,圣旨如果早到几天,也许还有所效力,但到了此时,丰州麟州已失,圣旨也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朝廷反应之迟缓以及草原部族进兵之快,都已让事态无法挽回。

他更明白,先机已失,即便他只率一万五千人马驻在天狼原上,敌人还是选择停下进兵之脚步,定然不会是敌人真的畏惧于左厢军司,而是在等,等秦人挥兵北进的那一刻。

但他何尝又不是在等,等秦人进兵之势一露,他便可以掌握西夏东南诸部兵马,放开手脚施为到了那个时候,可供他腾挪的余地又能剩几何?

驻足于军营大帐之前,李元翰深深吸了一口天狼原上带着草腥气的温润空气,遥望远方横山黑沉沉的身影,直想纵声长啸,以舒心中郁气。

适时今日,大厦将倾,难道只有他李元翰才有力挽狂澜之心不成?

他李元翰大好男儿,生于天地之间,南征北战十数载,却意气难舒至此,难道。。。。。西夏真的要亡了吗?

不详的预感一起,便被他马上抛却,嘴角微微翘起,身子立的笔直,峥嵘孤傲之气。

这些年来,秦人英雄辈出,拓地千里,可惜,一直未曾用兵于西北,也是李元翰心中一桩憾事,那么此役,便让他李元翰来会上一会秦川豪杰,看是你秦川英雄勇烈,还是我党项男儿刚强。

这般想着,胸中豪情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良”吟罢,李元翰哈哈大笑,颓意尽去,豪气飞扬。

“大哥,你说的啥?”

李元翰身后,站着的一个身形雄壮,满脸络腮胡子的年轻人见他高兴,不由憨憨的问了一句出来。

李元翰回身,这个粗豪的年轻人,是他的堂弟,勇猛无畏,勇力过人,自小,便对他最是崇敬,大了之后,便跟在了他身边。

当然,最让他喜欢的是,在这个堂弟身上,他可以看见当年表兄的影子,因这些年屡次遇刺,明枪暗箭之下,他也需要这样一个人跟在自己身边。

“大哥说的是,只有天下大乱,才能显出咱们的本事,不然的话,要咱们这些带兵之人有何用处?”

年轻人是个直肠子,听的懵懵懂懂,只是惯性的呵呵笑着点头,“大哥是说丰州麟州什么的要是守住了,咱们也就没用了吗?”

李元翰摇头失笑,却是拍了年轻人强壮的肩膀一下,“阿弟说的不错,可敢跟大哥等在这里,与那些草原蛮子好好打上一仗?”

年轻人一听打仗,眼睛便放出异样的光芒,就像是一头野兽闻到了血腥味一样,张开大嘴就笑,“我一定砍下些大个儿的脑袋来给大哥,可惜,那些草原蛮子竟然不敢过一定是怕了大哥。。。。。。不如大哥退后些,诱他们过来?”

浑人混话,李元翰听着却是高兴,这个堂弟心思不太够用,但也正因如此,才全心全意为他所用,更能震慑心怀叵测之徒。

“你就不怕?底下的人说的话我可听说了,草原蛮子兵力不少,咱们才一万五千人,在这里跟草原蛮子打起来,咱们不定就要吃亏呢。”

“他们胆小怕死,我可。那些草原蛮子来了,一定让他们见识一下我的厉害。”

“好,勇气可嘉,若我党项男儿都像阿弟一般,何愁大业不成?可惜,如今我党项人中,像阿弟这样的勇士太少了些,一个个早没了他们祖上的勇气,不然的话,谁人还敢窥我山河一眼?”

“大哥又不高兴了,阿弟早就说,朝里面的那些废物,连刀子都握不紧,听他们的干嘛?不如杀光了事,推了大哥来做主,岂不痛快?”

李元翰扬了扬眉头,罕见的没有训斥什么,而是回头望向远方,半晌,才又低沉一笑,“这次,若是咱们兄弟活下来,未尝不能试上”

当晚,李元翰修书一封于叔父,信中将丰州,麟州失陷之事,都说了个清楚,而其后,却是言曰延州颇有异动,恐乃秦人出兵之先兆,不得不察之语。

实际上,这个时候,他并没有得到延州方向有何动静的消息,而李元翰领兵至今,也一直恪尽职守,不曾逾越半分。

但当此之时,这个谎撒的却好似没有半分顾忌,心态之转变,可见

(求月票,求赞。)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蛮王

而在麟州的木华黎,其实也在犹豫,是不是现在南下,在天狼原上,跟西夏左相神武军司战上一场,以彻底完成对大帅的承诺。

但与李刑等人商议了一番,无论李刑,还是越来越为木华黎看重的鲁乌尔阿拔,都觉得,留在麟州,威慑左厢军司,比挥兵南下,与左厢军司决战来的妥当。

这里面当然存在着一些保存兵力的意思,但最重要的,两人都认为,既然约定为夏末进兵,那么就应该等一等。

若冒然决战,重创左厢军司还好说,但如果一战之下,左厢军司大军云集天狼原虽然开阔,但毕竟不是草原,就那么点大的地方,容不得草原骑兵尽情闪展腾挪,若是战事失利,多数会被逼回麟州。

而草原部族战士,又不善守城,决战失利,士气大损之下,能不能守得住麟州还真不好说。

加之一路南来,看似轻易,却途经千里,又在胜州,丰州经历两场激战,人马都很疲惫,不如借此机会,修整一番,等待南边动静,来的妥当一些,毕竟,数万草原铁骑陈兵在侧,又有麟州在手,实际上,已经牵制住了左厢军司。

战于不战,尽皆在我,先机既然在手,又着急个什么呢?

两人的话,木华黎深以为然。

而脱黑脱阿,不鲁黑台两人都没什么话说,忽难到是急于建功,不过有木华黎。李刑两个人在。却都能死死的将他

木华黎遂决定。驻军于麟州,观望时机,之后,令人传书于河东种怀玉,报之军情。

种怀玉领河东宣抚副使,掌河东兵权,本来这人就没有多大志向,几年间。却宦途顺遂,身居要职至此,也算是个异数。

听得这个消息,除了为同窗高兴之外,却也没什么争功之意,现如今,国武监出来的三个人,之后同入猛虎武胜军为官,一起随大将军赵石征战至今,却已都各居显位。被人称之为国武三雄,是大秦年轻一代中拔尖的人物了。

不说这些。种怀玉并没有任何出兵参战的念头,接信之后,只是按照约定,准备往麟州运送粮草辎重,一边则派人,将消息急报京师。

不过离着京师太远,从京师再到西北军前,这一圈绕下来,估摸着早已时过境迁,没什么用处了。

但他也不管这些,觉着只做好份内之事便罢。

实际上,这个时候赵石已经到了庆阳,这也预示着,大秦已然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比赵石料想中的要快的多。

这不但因为大秦早有准备,而且还在于大秦国库充盈,加上从景兴年间开始,西北道路就是不停的修缮,到了如今,也未曾停止过,这般一来,粮草辎重转运之事,远不如当年那般艰难辛苦。

但就算如此,民夫聚集之下,今年的春耕也算是耽搁了不少,只是相比于覆灭西夏之功,这些也就都不算什么了。

在平凉耽搁了一段时日,聚集人马,整顿军纪,在大秦成武五年五月初的时候,赵石已经启程往庆阳。

他走的时候,平凉已经彻底成为了一座大兵营,城中内外,联营密布,旌旗招展,伐夏大军,渐渐成型。

在他走的时候,平凉大军,兵力已经突破十五万。

除了平凉守军,猛虎武胜军之外,其余大部皆是殿前司禁军辖下,其中还有六千汉中府蛮兵。

等他到了庆阳,平凉方向传来消息,蜀中南蛮诸蛮王,派了五万蛮兵出蜀,助大秦攻夏,可以说,只这一下,大军便已超过了二十万众。

这就有点超乎预料之外了,按照赵石的盘算,大军应该保持在二十余万到三十万之间,最好是二十万出头便可,多了途耗粮草罢了。

多了五万蛮兵,加上陆续到来的殿前司禁军,还有庆阳镇军,延州镇军,兵力已然超出三十万。

这当然怪不到蛮族身上,还是得说对蛮族无法控制如意而已,蛮族出兵多寡,都要各洞蛮王商议决出,大秦并无法指定。

派出五万战士来,对于南蛮来说,已经是差不多将蛮族战士派出来了一半,可谓是尽心竭力,只能赞许,无法加以苛责。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成都府知府宁向岳的功劳。

顺带着,宁知府还让赵飞燕密报于赵石,蛮王博萨年纪渐老,有意传蛮王之位于幼子,请问于大将军意下如何?

而且,蛮王博萨除了想取得赵石的支持之外,还想让幼子娶一皇家

赵石一听,差点就恼了,他现在军务缠身,不知道多少事在等着,哪里顾得上这个,再有,蜀中蛮族王者传位,却要听他这个大将军的,实在是有些不妥。

要知道,南蛮这里和吐蕃低地以及草原部族完全就是两码事,归义王与他多年相交,天下皆知,而草原部族,克烈部桑昆是他的安达,鞑靼诸部的汗王不颜惜班是他的妻侄,以此等事情相询,还说的过去。

但。可真没那个交情。

而且,要娶皇室贵女,怎么还问到他这里来了?难道真当他这个大将军没事干,尽是给人当红娘了不成?

本待训斥来人,将话传回去,却为孙文通所阻。

赵石这里军务繁忙,顾不得细想,但孙文通旁观者清,与蜀中很是熟悉,又多有往来,知道这事怪不得蛮族那边。

要知道,大将军赵石当年率军伐蜀,在成都城下,一场大战,不但击溃了乱匪无数,而且,连蛮族兵马,也被杀的落花流水,遗尸处处,连蛮族的蛮王,都被他砍了好几个。

蛮族惊惧之下,根本没用秦军怎么征伐,就臣服在秦军战旗之下。

那一战,不但铸就了大将军赵石西秦名将之威名,而且,也让蛮族上下,惧之如虎。

南蛮说起来很怪,也许是当年诸葛武侯那会儿留下的习惯,越是畏惧之人,反而越能得其崇敬。

赵石威名震于蜀中,蛮族各部族闻之,知道汉人又出了一位大英雄,也正是他们所畏之人,反而额手相庆,皆道难怪能战胜蛮族勇士,博萨未升任蛮族蛮王那会儿,就已经有蛮人村寨,将大将军画像一挂,焚香祷告,当做了神仙来拜了。

等到博萨当了蛮王,却只有更甚从前,与其他蛮王相比,他可是亲眼见到过秦人装备之精良,作战之勇猛的,所以,如今赵石名声越显,在蛮族中,得人信奉越多,到得如今,蛮族从蛮王博萨以下,已经没有人再敢起什么反心了。

可以说,也许大将军赵石以及他的子孙只要在一天,蜀中南蛮便再无起兵之日,若是出了什么事故,赵石只要修书一封,立即便能消弭祸患,比朝廷的圣旨或者蛮王的命令都要好使的多。。。。。。

如此这般,传位这样的蛮族重事,可不就要问问赵石的意思。

其要求娶皇室贵女,也是蛮族中了不得的大事,不问计于大将军,才怪了呢。

而选在这个时候,也不奇怪,一来,蛮族派出如此众多的兵马,算是送上了一份礼物,二来,领兵的,可都是博萨成年的几个儿子和心腹洞主,估摸着,他也怕几个儿子在赵石麾下日久,一旦有谁得了大将军喜欢,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在如今的蛮族,传位于谁,若是大将军赵石不知道也就罢了,若是传入大将军耳朵中,立谁不立谁,也只是大将军赵石的一句话罢了。

可以说,大将军赵石威严最盛的地方,既不是在汉人这里,也非是草原部族之中,而是在蜀中蛮族,那里有着众多的年轻强壮的战士,是拜着大将军赵石的神像长大的。

大将军赵石一句话,就足以让蛮族多数的战士为之效死,比佛祖现身都管用。

所以说,世事之奇,莫过于此,也可以说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了。

这样的情形,赵石不甚了了,但孙文通却很清楚。。。。。。

他在心里琢磨了一圈,抽空便向赵石建言,蛮王博萨向来对朝廷忠心有加,不能寒了其人之心。

而蛮族战士凶悍善战,强于攀援,乃攻城之首选,可为大帅臂助,不如答应下来,以收其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