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5-卫生宝鉴-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又曰。夺血无汗。夺汗无血。今发汗过多。气血俱衰。筋无所养 
。其病为痉。则项强手足螈 。搐急而挛。目通于肝。肝者筋、之合也。筋既燥而无润。故目左视 
而白睛多。肌肉者、脾也。脾热则肌肉蠕动。故口唇蠕动。有时而作。经云。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脾热者、肌肉不仁。发为肉痿、痿者、痿弱无力。运动久而不仁。阳主于动。今气欲竭。热留于 
脾。故四肢不用。此伤湿过汗而成坏证明矣。当治时之热。益水之原救其逆。补上升生发之气。黄 
帝针经曰。上气不足。推而扬之。此之谓也。以人参益气汤治之。内经曰。热淫所胜。治以甘寒。 
以酸收之。人参、黄 之甘温。补其不足之气而缓其急搐。故以为君。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生 
甘草甘微寒。黄柏苦辛寒以救肾水而生津液。故以为臣。当 
归辛温和血脉。橘皮苦辛。白术苦甘。炙甘草甘温。益脾胃。进饮食。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 
芍药之酸微寒。以收耗散之气。而补肺金。故以为佐。升麻、柴胡苦平。上升生发不足之气。故以 
为使。乃从阴引阳之谓也。 
x【人参益气汤】x 
黄 (五分) 人参 黄柏(去皮) 升麻 
柴胡 白芍药(各三分) 当归 白术 
炙甘草(各二分) 陈皮(三分) 生甘草(二分) 
上十一味 咀。都为一服。水二盏半。先浸两时辰。煎至一盏。去渣热服。早食后。午饭前 
。各一服。投之三日后。语声渐出。少能行步。四肢柔和。食饮渐进。至秋而愈。 

卷二十四
用热远热从乎中治
属性:郝道宁友人刘巨源。时年六十有五。至元戊寅夏月。因劳倦饮食不节。又伤冷冻饮料。得疾。医者 
往往皆以为四时证。治之不愈。逮十日。道宁请太医罗谦甫治之。诊视曰。右手三部脉沉细而微。 
太阴证也。左手三部脉微浮而弦。虚阳在表也。大抵阴多而阳少。今所苦身体沉重。四肢逆冷。自 
利清谷。引衣自覆。气难布息。懒语言。此脾受寒湿。中气不足故也。仲景言下利清谷。急当救里 
。宜四逆汤温之。内经复有用热远热之戒。口干但欲嗽水。不欲咽。早晨身凉而肌生粟。午后烦躁 
。不欲去衣。昏昏睡而面赤。隐隐红斑见于皮肤。 
此表实里虚故也。内虚则外证随时而变。详内外之证。乃饮食劳倦。寒伤于脾胃。非四时之证明矣 
。治病必察其下。今适当大暑之时。而得内寒之病。以标本论之。时为标也。病为本也。用寒则顺 
时而违本。用热则从本而逆时。此乃寒热俱伤。必当从乎中治。中治者、温之是也。遂以钱氏白 
术散。加升麻。就本方加葛根、甘草以解其斑。少加白术、茯苓以除湿而利其小便也。人参、藿香 
、木香。安脾胃。进饮食。 咀。每服一两煎服。再服斑退而身温。利止而神出。次服异功散、治 
中汤辛温之剂。一二服。五日得平。止药主人曰。病虽少愈。勿药可乎。罗君曰。药。攻邪也。内经 
曰。治病以平为期。邪气既去。强之以药。变证随起。不若以饮食调养。待其真气来复。此不药而 
药、不治而治之理存焉。从之。旬日良愈。噫。谦甫之为医。深究内经之旨。以为据根据。不为浮议 
之所摇。胸中了然而无所滞。岂验方而用药者比也。巨源友旧。朝夕往视之。故得其详。不可不录 
之以为戒。五月二十五日郝道宁谨题。 

卷二十四
病宜早治
属性:仲景伤寒论曰。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瘥。以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时气不和 
。盒饭早言。若不早治。真气失所。邪方萌动。无惮劬劳。不避晨夜而即治之。则药饵针艾之效。 
必易为之。不然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极盛而病极。成而后施治。必难为力。内经曰。其善治 
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矣。正以谓此。昔桓侯怠 
以皮肤之微疾。以至骨髓之病。虽悔何及。戊午春。桃李始华。雨雪浓寸许。一园叟遽令举家执梃 
击树。尽堕其雪。又焚束草于其下以散其寒。使冲和之气 
未伤而复。是年他家果皆不成熟。独此园大熟。噫。果木之病。治之尚有不损。况人之有病。可不 
早治乎。故金匮玉函云。生候长存。形色未病。未入腠理。针药及时。脉浮调节。委以良医。病无 
不愈者矣。 


补遗
属性:罗谦甫先生卫生宝鉴一书。分门别类。纤悉俱备。惟治伤寒之法。虽纪述一二而不全录。盖以 
其一门理趣幽深。未易殚举。况其玄机妙旨。已备于仲景以下历代名医书中。先生之意。欲使可医 
者究心寻绎。庶得其奥。今犹恐遐方僻壤。临病仓卒。医者欲求全书检阅。岂可得乎。故 
粗述仲景诸公治内伤外感经验方。并中暑方。附刊卷末。名曰补遗。庶免卤莽灭裂之辈。妄投匕剂。 
误伤于人耳。若欲究其极致。则仲景治外感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东垣治内伤国中末三法。 
及历代名医方论。具有全书。诚能刻意推求。以施治疗而全人生。亦仁者之用心也。兹不能尽述云 
。 

补遗外感伤寒等证
表证
属性:头疼发热。或鼻塞声重。四时俱用芎术香苏散治之。(即局方香苏散加芎术) 
川芎 香附 紫苏(各四两) 甘草(一两。炙) 
苍术 陈皮(各二两) 
上锉。每服三五钱。水煎。去渣。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 
伤风伤冷。鼻塞声重。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证重者。三拗汤治之。轻 
者金沸草散治之。 
x【局方三拗汤】x 
麻黄(不去根节) 杏仁(不去皮尖) 甘草(不炙。各等分) 
上锉。每服五钱。生姜五片。水煎。通口服。被覆取汗。 
x【局方金沸草散】x(又治时行寒疫。壮热恶风) 
旋复花(去梗) 麻黄(去节) 前胡(各三两) 荆芥穗(四两) 
甘草(炒) 半夏(汤泡。姜汁浸) 赤芍药(各一两) 
上七味。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头疼项 
强。发热恶寒。肢体拘急。骨节烦疼。腰脊强痛。胸膈烦满。四时用消风百解散治之。春初秋末。 
用葛根解肌汤治之。 
x【局方消风百解散】x 
荆芥 白芷 陈皮(去白) 苍术 
麻黄(去节。各四两) 甘草(炙。二两) 
上六味。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乌梅一枚。连须葱白三寸。煎至八分。去渣。温服 
。不拘时候。 
x【局方葛根解肌汤】x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根节) 芍药 甘草(炙) 
黄芩(各二两。冬寒可去之。如病患有郁蒸热。可斟酌用之) 肉桂(一两。天气热时可去 
之。冬寒斟酌用之) 
上六味。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一枚擘破。煎八分。去渣。稍热服。不以时候。汗出为度。 
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目睛痛。多寒壅咳嗽。鼻塞声重。春夏秋俱用败毒散治之。 
冬用十神汤治之。春秋若寒亦用。 
x【局方败毒散】x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前胡 
川芎 羌活 独活 桔梗 
柴胡 枳壳 
上十味。各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薄荷各少许。煎至八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x【局方十神汤】x 
陈皮(去白) 麻黄(去根节) 川芎 甘草(炙) 香附 
紫苏(去粗梗) 白芷 升麻 芍药(各四两) 干葛(十四两) 
上十味。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如发热头痛。 
加连须葱白三茎。 
如中满气实。加枳壳数片。同煎服。 
伤寒发热头痛。四时用十味芎苏散治之。 
川芎(七钱) 紫苏 干葛(各二钱半) 柴胡 
茯苓(各半两) 甘草(三钱) 半夏(六钱) 枳壳(炒。三钱) 
陈皮(三钱半) 桔梗(生。二钱半) 
上锉。每帖五钱。水二盏。姜三片。葱白二根。煎一盏。去渣。不拘时候服。 
伤寒热毒烦闷口燥。或干呕。用黄连解毒汤治之。春暖夏暑秋热。皆可用之。虽冬寒。若病患 
旧有郁热。亦可用也。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栀子(各半两) 
上四味。每服五钱。水煎温服。如腹满呕吐。或欲作利。加半夏三枚。浓朴二钱。茯苓四钱。生姜 
三片。煎服。 
表证不解。下证未全。或燥热沸结。心烦不得眠。烦渴。头昏唇焦。咽燥目赤。或便溺秘结。 
证轻者用凉膈散治之。夏宜用之。如春秋久病患旧有郁热者。亦宜用之。 
x【洁古凉膈散】x(出医学启源。与局方分两不同) 
连翘(一两) 山栀 大黄 黄芩 
薄荷叶(各半两) 甘草(一两半) 朴硝(二钱半) 
上七味。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八分。去渣。食后。温服。○如或咽痛涎嗽。加桔梗一两、荆 
芥穗半两。○或咳而呕。加半夏半两。生姜三片。○或鼻衄呕血。加当归、芍药各半两。生地黄一两。○或淋者。加滑 
石四两。茯苓一两。○或风眩头痛。加川芎、防风各半两。石膏三两。○或有酒毒。加葛根一两。○或斑疹。加葛根、 
荆芥穗、赤芍药。川芎、防风、桔梗各半两。○凡言加减者。皆自本方中加减也。 
x【宣明双解散】x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 麻黄(不去节) 连翘 芒硝(各半两) 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 
滑石 甘草(各三两) 荆芥 栀子 白术(各一钱) 生姜(三片○以上即防风通圣散)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以上即益无散) 
上二十味。每服五钱。葱白五寸。生姜三片。水煎服。 
伤寒七八日。邪毒不解。表里俱热。心胸大烦。头痛自汗。大渴饮水。燥干。脉滑数而实。或长而实。用启源白虎 
汤治之。夏热时用。如上证脉洪大。可加人参。○如鼻中气短促上喘。脉洪大而虚无力。或微迟。则内伤治。○ 
知母(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粳米(一两) 石膏(四两。乱纹者。另为末。 
) 
上四味。每服五钱。水煎温服。如或烦渴口干。脉洪大。加人参半两。名人参白虎汤。此药立 
夏后。立秋前。天气热时。可服。立夏前。立秋后。天气不热时。不可服。内伤气虚、血虚、脉虚 
之人。并不可服。此方与仲景方。分两不同。 
伤寒四五六日。蒸热发作。身热或恶风。或筋脉拘急。身体疼痛。寒热往来。或胸满胁痛。或 
自汗。四时俱用仲景小柴胡汤治之。 
柴胡(八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半夏(三两半) 
上五味。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补遗外感伤寒等证
里证
属性:伤寒四五日。或十余日。邪结在里。大便秘涩腹满。或胀痛。或绕脐刺痛。或谵语。或心下痞 
硬。脉长。脉沉实。或下利心下坚硬。或已经下。其脉浮沉尚有力。用仲景大柴胡汤治之。 
柴胡(八两) 黄芩 赤芍药(各三两) 大黄(二两) 
半夏(二两半) 枳实(半两。麸炒) 
上六味。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恶热不恶寒。手心腋下 汗出。胃中干涸。燥粪结聚。潮热。大便硬。小便如常。或腹满而喘 
。或谵语。脉沉而滑。用仲景调胃承气汤治之。 
硝(一斤) 甘草(炙。二两) 大黄(四两。去皮。酒洗) 
上锉。每服临期斟酌多少。先煮二味熟。去渣。下硝。上火煮二三沸。顿服之。 
始初发热恶寒。今汗后不恶寒。但大热发而躁。始初脉浮大。今脉洪实。或沉细数。始初惺惺 
。今狂语。用调胃承气汤治之。(方见前) 
心胸连脐腹大闷。腹中疼。坐卧不安。胃闷喘急。或腹中微满不大便。用仲景小承气汤治之。 
大黄(四两) 浓朴(二两。姜炒) 枳实(大者三个。炒) 
上锉碎二味。大黄切如棋子大。临证斟酌多少用之。 
胸腹胀满。按之痛。日久不大便。小便赤涩。表里俱热。或烦渴谵妄。或狂妄不识人。或潮热 
懊。又如疟状。 
或大渴反不能饮。或喘急胃闷。或微喘直视。脉实数而沉。用大承气汤、或三一承气汤治之。 
x【仲景大承气汤】x 
大黄(四两。如棋子大。酒洗) 浓朴(八两。姜炒) 枳实(大者五枚。炒) 
芒硝(二合) 
上四味。每服看证斟酌多少。用水三盏。先煮二物取一盏半。去渣。纳大黄。煮取八分。去渣 
。纳芒硝。微煎 
一两沸。温服。得下。余勿服。 
x【启源三一承气汤】x 
大黄(酒洗) 芒硝 浓朴(姜炒) 枳实(炒。各半两) 
甘草(炙。一两) 
上五味。每服斟酌多少。用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八分。热服。得利则止。未利再服。 
伤寒手足温。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