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椒 甘草 款冬花 荜茇
良姜 细辛 陈皮 干姜(各四两)
白术(五两)
上九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汤或温酒、米饮任下。
x【附子理中丸】x治脾胃冷弱。心腹 疼。呕吐泻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冷。心
下逆冷。满闷。腹中雷鸣。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炙) 附子(炮,各等分)
上五味为末。蜜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破。煎至七分。稍热服。食前。
x【二气丹】x助阳退阴。正气和中。治内虚里寒。冷气攻击。心胁腹满刺痛。泄利无度。呕
吐不止。自汗时出。小便不禁。阳气渐微。手足厥冷。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痢。少气羸
困。一切虚寒痼冷。
硫黄(二钱半) 肉桂(二钱半) 朱砂(为衣。二钱) 干姜(炮。二钱)
黑附子(大者一个。去皮脐。炮制。半两)
上研匀。水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煎艾盐汤送下。
x【大建中汤】x疗内虚里急少气。手足厥冷。小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
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唇口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躁酸疼。不能久立。多梦寐
。补中益气。
黄 当归 桂心 芍药(各二钱)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半夏(炮焙) 黑附(炮。去皮。各二钱半)
上八味。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二个。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卷六除寒门
下焦寒
属性:x【八味丸】x补肾气不足。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附子 官桂(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x【还少丹】x大补心肾脾胃。治一切虚损。神志俱耗。筋力顿衰。腰脚沉重。肢体倦怠。血
气羸乏。小便混浊。
山药 牛膝(酒浸) 远志(去心) 巴戟(去心)
山茱萸(去核) 白茯苓(去皮) 楮实 五味子
肉苁蓉(酒浸一宿) 杜仲(去皮。姜汁酒浸。炒去丝) 石菖蒲
舶上茴香(各一两) 枸杞 熟地黄(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同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温酒、盐汤任送下三十丸。日进三服。食前。五日后有
力。十日精神爽。半月气力颇壮。二十日目明。一月夜思饮食。冬月手足常暖。久服身体轻健。筋
骨壮盛。悦泽虽老。更看体候加减。身热。加山栀子一两。心气不宁。加麦门冬一两。少精神加五味
子一两。阳弱加续断一两。常服牢牙。永无瘴疟。妇人服之。姿容悦泽。暖子宫。去一切病。
x【天真丹】x治下焦阳虚。
沉香 穿心巴戟(酒浸) 茴香(炒) 萆 (酒浸。炒)
胡芦巴(炒香) 破故纸(炒香) 杜仲(麸炒。去丝) 琥珀
黑牵牛(盐炒。去盐。各一两) 官桂(半两)
上十味为末。用酒浸打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卷六除寒门
气分寒
属性:x【桂枝加附子汤】x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宜服之。
桂枝(去皮) 芍药(各一两半) 甘草(二两) 附子(炮。去皮。用半个)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x【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x治发汗后身疼痛。脉来迟者。此主之。
桂枝 人参(各一两半) 芍药(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
卷六除寒门
血分寒
属性:x【巴戟丸】x治肝肾俱虚。收敛精气。补真戢阳。充悦肌肤。进美饮食。
白术 五味子 川巴戟(去心) 茴香(炒)
熟地黄 肉苁蓉(酒浸) 人参 覆盆子
菟丝子(酒浸) 牡蛎 益智仁 骨碎补
白龙骨(各二两)
上十三味为末。蜜丸如桐子大。焙干。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日三服。
x【神珠丹】x治下焦元气虚弱。小腹疼痛。皮肤燥涩。小便自利。病机云。澄澈清冷。皆属
于寒。此之谓也。一名
离珠丹。
杜仲(二两。炒) 萆 (二两) 诃子(五个) 龙骨(一两)
破故纸(三两。炒) 胡桃仁(一百二十个) 巴戟(二两) 砂仁(半两)
朱砂(一两。另研)
上九味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气不化。小便
不利。湿一(作温)肌润滑。热蒸少。阴气不化。气走小便自利。皮肤燥涩。为迫津液不能停。
离珠丹主之。弦数者。阳陷于内。从外而之内也。弦则带数。甲终于甲也。紧则带洪。壬终于丙也
。若弦虚则无火。细则有水。此二脉从内之外也。不宜离珠丹。
卷六除寒门
通治三焦甚寒之气
属性:x【大已寒丸】x治脏腑虚寒。心腹 痛。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手足厥冷。
荜茇 肉桂(各六两半) 干姜 良姜(各十两)
上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汤下。食前服。
x【四逆汤】x治伤寒自利不渴。呕哕不止。或吐利俱发。小便或涩或利。或汗出过多。脉
微欲绝。腹痛胀满。手足逆冷。及一切虚寒逆冷。并宜服之。
甘草(炙。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生。去皮脐。细切。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不计时。
卷六除寒门
阴证治验
属性:至元己巳夏六月。予住于上都。佥院董彦诚。年逾四旬。因劳役过甚。烦渴不止。极饮 乳。
又伤冷物。遂自利肠鸣腹痛。四肢逆冷。冷汗自出。口鼻气亦冷。六脉如蛛丝。时发昏愦。众太医
议之。以葱熨脐下。又以四逆汤五两。生姜二十片。连须葱白九茎。水三升。煮至一升。去渣凉服
。至夜半。气温身热。思粥饮。至天明而愈。玉机真脏论云。脉细皮寒。气少泄利。饮食不入。此
谓五虚。浆粥入胃。则虚者活。信哉。鲁斋许先生闻之。叹曰。病有轻重。方有大小。治有缓急。
佥院之证。非大方从权急治则不能愈也。至真要大论云。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此之谓也
。
卷六除寒门
阴气有余多汗身寒
属性:真定府武德卿。年四十六岁。至元丙子三月间。因忧思劳役。饮食失节。得病肢体冷。口鼻气
亦凉。额上冷汗出。时发昏愦。六脉如蛛丝。一医作风证。欲以宣风散下之。予因思钱氏小儿论。
制宣风散。谓小儿内伤脾胃。或吐或泻。久则风邪陷入胃中而作飧泄。散中有结。恐传慢惊。以宣风
散导去风邪。内经云。久风为飧泄。正此谓也。今德卿形证。乃阴盛阳虚。苦寒之剂。非所宜也。
内经云。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又阴阳应象论云。阴盛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而厥。
调经篇亦云。阴盛生内寒。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故
寒中。东垣解云。此脾胃不足。劳役形体。中焦营气受病。末传寒
中。惟宜补阳。遂以理中汤加黑附子。每服五钱。多用葱白煎羊肉汤。取清汁一大盏。调服之。至
夕四肢渐温。汗出少。夜深再服。翌日精神出。六脉生。数服而愈。尝记李思顺云。证者证也。病
状于中。证形于外。凡学医道。不看内经。不求病源。妄意病证。又执其方。此皆背本趣末之务。
其误多矣。宜慎思之。
卷七中风门
中风论(出洁古家珍)
属性:经曰。风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数变。行者动也。风本为热。热胜则风动。宜以静胜其躁。是养
血也。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荣。汗下各得其宜。然后宜治其在经。虽
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脏中腑之分。中腑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此虽合汗下。亦不可过也。仲景
云。汗多则亡阳。下多则亡阴。亡阳则损气。亡阴则损形。故经言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
初谓表里不和须汗下之。表里已和。是宜治之在经也。其中腑者。面颜显五色。有表证而脉浮。恶
风恶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侧。皆曰中腑也。其病多易治。其中脏者
。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知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皆曰中脏也。其病则难治。
经曰。六腑不和。留结为痈。五脏不和。九窍不通。外无留结为痈。内无九窍不通。知必在经也。
初证既定。宜以大药养之。当须按时令而调阴阳。安脏腑而和荣卫。少有不愈者也。风中腑者。先
以加减续命汤随证发其表。如忽中脏。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表里证已定。别无变
端。故以大药和而治之。大抵中腑者多着四肢。中脏者多滞九窍。虽中腑者多兼中脏之证。至于舌
强失音。久服大药。能自愈也。有中风湿者。夏月多有之。其证身重如山。不能转侧。宜服除风胜
湿去热之剂。如
不可。则用针灸治之。今其六经续命汤治法。
x【小续命汤】x通治八风五痹痿厥等疾。以一岁为总。六经为别。春夏加石膏、知母、黄芩
。秋冬加官桂、附子、芍药。又于六经别药内。随证细分加减。自古名医。不能越此。
麻黄(去节) 人参(去芦) 黄芩(去腐) 芍药
甘草(炙) 川芎 杏仁(去皮尖。炒) 防己
官桂(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上十一味。除附子、杏仁外。为粗末。后入二味和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
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前。
凡治中风。不审六经之形证加减。虽治与不治无异也。内经云。腠理开则淅然寒。闭则热而闷。知
暴中风邪。宜先以加减续命汤药证治之。若中风无汗恶寒。麻黄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麻黄、防风、杏仁一倍。宜针太阳经至阴、出血、昆仑、举跷。中风有汗恶风。桂枝
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桂枝、芍药、杏仁一倍。宜针风府。以上二证。皆太阳经中风也。中风无汗。身热不
恶寒。白虎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石膏(二两)。知母(二两)。甘草(一两)。
中风有汗。身热不恶风。葛根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葛根(二两)。桂枝黄芩各一倍。宜针陷谷、刺厉兑。针陷谷者。去阳明之贼邪。刺
厉兑者。泻阳
明之实热。以上二证。皆阳明经中风也。
中风无汗身凉。附子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附子一倍。干姜加(二两)。甘草加(三两)。宜针隐白。去太阴之贼邪。此一证。
太阴经中风也。
中风有汗无热。桂枝附子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桂枝、附子、甘草一倍。宜针太溪。此一证。少阴经中风也。
凡中风无此四经六证混淆。系于少阴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仁。宜羌活连翘续命汤主之。
于本方中加羌活(四两)。连翘(六两)
上古之续命。混淆无别。今立分经治疗。又分各经针刺。无不愈也。治法厥阴之井大敦。刺以通
其经。少
阳之经绝骨。灸以引其热。此通经引热。是针灸同象。治法之大体也。
x【大秦艽汤】x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是知为血弱不能养于筋。故手
足不能运动。舌
强不能语言。宜此药养血而筋自荣也。
秦艽 石膏(各二两) 甘草 川芎
当归 芍药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白术 白芷
茯苓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一两) 细辛(半两)
上十六味。 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如遇天阴。加生姜七片
煎。如心下痞。每服一两加枳实一钱煎。此秋冬药。如春夏。加知母一两。凡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
。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三化汤导之。
x【三化汤】x
浓朴(姜制) 大黄 枳实 羌活(各等分)
上四味 咀。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日服。以微利则已。若内邪已除。外邪已
尽。当服愈风汤。以行中道。久服大风悉去。纵有微邪。只从愈风汤加减治之。然治病之法。不可
失于通塞。或一气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如此乃常治之法也。久之清浊自分。荣卫自和矣。
x【羌活愈风汤】x疗肾肝虚。筋骨弱。语言难。精神昏愦。是中风湿热内弱者。是为风热体
重也。或瘦而臂肢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或恐而健忘。喜以多思。思忘之道。皆精不足也。故心
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是以此药能安心养神。调阴阳。无偏胜。
羌活 甘草(炙) 防风 防己 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