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乱的经济学-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
  
  美国模式蜕变的第二个表现是美国政府开始悄悄地推行“产业政策”。
  
  市场经济国家的产业政策是政府利用其政策杠杆有计划地促进某些特定产业的发展。实行特定的产业政策是法国式的行政市场体制和日本式的集体协调体制的特征,美国人传统上是反对由政府出面推行产业政策的。
  
  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历届美国政府都在悄悄地推行某些产业政策,力图通过促进某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一些美国学者的研究报告指出,90年代以来美国某些产业恢复了相对的竞争力,这是美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奏效的表现。而90年代末美国信息产业的强劲领先地位,更与美国政府的政策扶持分不开。但是这样一来,美国就在争夺经济霸权的斗争中靠向了别的市场经济模式。
  
  人们都把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业改革看作是一种“金融自由化”,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允许同一个银行同时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而在30年代的大萧条之后,美国实行的一直是金融业的“分业管理”,要求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经营,不允许同一个银行同时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当时美国这样作,是为了便于政府部门对金融业的监管,降低银行业的风险。
  
  但是,联邦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仍然一直实行“混合银行”或“万能银行”的制度,同一个银行可以同时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德国这样作并不意味着减少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而是要求政府机构有更高的监管水平,对单个银行的监管更细更严密。因此,德国的混合银行制度是它实行法律规制和集体协调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的体现。
  
  美国90年代的金融业改革转向实行混合银行制度,这其实是在向法律规制或集体协调的市场经济看齐。当然,美国政府机构对金融业的监管可能不会一下子达到德国的水平,但正是这一点造成了90年代西方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而2001年开始的经济衰退势必会迫使美国政府将其对金融业的监管提高到联邦德国的水平。转向实行法律规制和集体协调的市场经济的联邦德国式的银行体制,这是美国经济模式蜕变的第三个表现。
  
  在德国和日本式的“集体协调的市场经济”中,通行着大企业之间、大企业与大银行之间的相互持股。而典型的美国式大股份公司是由大批分散的小股东个人持有公司的绝大部分股票,形成了“大公司、小股东”的股权持有格局。股权持有结构上的这种重大差异,是造成美国式大公司与德日式的大公司在治理结构上很不相同的原因之一。
  
  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大公司股份中个人持有的份额大幅度下降,而机构持有的比例则显著上升。而持有大公司股份的这些美国机构,有很多都有可能发展为股票上市的股份公司。这样的趋势再发展下去,就会破坏美国大公司由分散的小股东个人持股的传统股权结构,转向相互持股的德日式公司的股权结构。如果真是那样,美国的大股份公司就有可能改变其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向德日式的公司治理结构蜕变。
  
  但是,美国式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美国“自由的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而德日式的公司治理结构则是“集体协调的市场经济”的产物。美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是美国模式蜕变的又一个表现。
  
  90年代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明显复苏,恢复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相对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的大汽车制造公司学习和掌握了日本汽车制造公司的管理方法,特别是所谓的“丰田生产方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管理注重科学地控制生产流程,通过使零件供给及时化而尽量降低库存,同时强调按顾客要求调整汽车型号,实行小批量生产。但是这种小批量的汽车生产要求在流水线上作业的工人经常调换工装夹具和机件;为了提高效率,工人调换机件就必须要快,而这又要求工厂的作业人员长年训练以积累经验。这样,为了实行丰田生产方式,就必须稳定企业的职工队伍,建立一种长期雇佣关系。可是长期雇佣又恰恰是“集体协调的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这样,美国的大汽车制造企业实行日本式的企业管理,实际上意味着美国的企业在向“集体协调的市场经济”学习。这也是美国模式蜕变的表现之一。
  
  深入了解了美国历史和美国人之后,我们就会知道,美国的自由,包括它的“自由的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建美国的那几代人的特点。创建美国的那几代人,主要是欧洲移居的自由的农民。他们虽然有敏锐地探究的意愿,但是性格直爽,头脑简单,既看重个人的自由又讲究诚实和相互信任。美国地广人稀的地理特点,给每个美国人留下了极大的自由的空间,也要求每个美国人都有保卫自己的较高能力,因为在早期的美国不太容易得到政府的保护。这就造成了美国社会的两大特点:一方面,美国的公民享有极大的个人自由,美国宪法甚至规定公民有持枪的自由权利,持枪的自由成了美国自由的象征;另一方面,美国社会中的个人之间有高度的相互信任感。本章第四节已经指出,个人自由和相互信任的这种结合,是美国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的基础。
  
  但是,现代技术的发展使美国变成了一个高度城市化的社会,这种社会中人们的交往极其密切,但是又往往无法知道相互的底细。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美国的那几代农民所具有的那些个人自由和相互信任可能会给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本书已经多次指出,现实当中的“追求自由者”往往会力图利用任何自由主义的政策和宣传而为所欲为;在现代的技术条件下,这种为所欲为很容易造成巨大的灾祸,严重地伤害许多人的自由以致生命。
  
  ?例证之一是美国人的持枪自由。美国人的持枪自由确实是美国式的自由主义的象征,但是这种自由也确实在美国造成了越来越大的伤害。最近几年,我们已经习惯于不断听到美国传来的报道,这些报道告诉我们,美国的那些自由的持枪者如何在肆意开枪射杀无辜。特别是频频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更是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震动。这些枪击案本身已经足以说明,美国式的自由正在成为社会祸害——持抢的自由造成的是社会的不幸。不断发生的枪击案也激发了美国人的反思,使美国出现了一个日益强大的运动,要求限制私人持有枪支。美国的右翼分子指责这种要求是反对美国个人自由的基本价值。其实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美国传统的那种极大的个人自由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了。
  
  美国人的相互信任也在逐渐消失。典型的例证是美国的电影对总统的描绘。传统的美国电影总是以极为尊重的笔调来描绘美国自己的总统,用种种的艺术处理把他描绘成圣人式的人物。电影中对总统的这种尊重反映了美国人相互信任的传统。但是,20世纪下半期不断揭出的有关总统的丑闻已经极大地损害了美国总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最近几年的美国电影界出现了一股丑化美国总统的潮流,有的电影还把总统描绘成一个精于玩弄阴谋诡计以损人利己的坏人。总统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变化是一个明显的迹象,表明美国公民之间的相互信任正在消失。这与限制个人自由的趋势结合在一起,势将逐步改变美国传统的自由生活方式,并且使美国经济日益脱离“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
  
  2001年9月11日对美国的恐怖主义袭击,戏剧性地一下子把限制个人自由的需要提上了美国人的议事日程。本书第四章第四节已经反复说明,对于这场伤亡惨重的袭击来说,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自由主义政策:它给予了个人过多的行动自由,以致于进行恐怖袭击的人可以如此容易地造成巨大的伤亡。无论美国对这次恐怖袭击采取什么样的报复措施,也无论美国的反恐怖主义行动会有多大的收效,“911”恐怖袭击的最终后果都只能是自由主义政策的覆灭。即使美国的反恐怖主义行动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它也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最主要的代价就是放弃自由主义政策:从此以后,它必须加强对社会的思想控制,必须加强机场的安全检查,必须加强航空管制——一言以敝之,必须大大地限制每个人的个人自由。
  
  上述这段话,是在袭击后的最初几天写下的。现在已经到了10月3日,不到20天的事态发展,已经完全证明了笔者的预见。美国航空业的安全检查——同时也就是对旅客个人自由的限制已经显著加强。而美国政府的各个部门加紧了对美国舆论的控制,正在侵害着美国人的言论自由。
  
  “911”恐怖袭击之后,一方面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等美国政府部门频频举行新闻发布会,引导新闻媒体按政府的口径进行报道;另一方面美国政府施加了各种影响,限制发出不同的声音:
  
  ——向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美国之音”想播报对阿富汉“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的专访,而美国政府一直指责塔利班庇护这次恐怖袭击的策划者本。拉登。美国政府先是由副国务卿出面与“美国之音”负责人会谈,要该电台取消这次播报;9月25日“美国之音”播报了4分钟这次专访,26日美国国务院的发言人就指责该台的这种作法,并且暗示政府有可能对“美国之音”进行惩罚。
  
  ——9月11日以后,已有多名媒体从业人员因批评布什总统或发表不同意见而遭到白宫或国务院发言人批评,《得克萨斯城太阳报》的专栏作家汤姆。卡廷、俄勒冈州《每日信使报》的丹尼斯。马克还因为批评布什的活动这样的小事而丢了饭碗,上述两家报纸也在各种压力之下而不得不公开道歉。
  
  ——美国西南部某学院一位教授因对世贸中心遇袭发表不当评论而受到校方警告。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对世贸中心双楼的倒塌无心说了句不恰当的话,尽管他自知失言,马上道歉,但是美国方面还是取消了原定11月7日邀请他到美国举行的音乐会。
  
  总的来说,“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国各地燃起了一股强大的爱国热情。在这股爱国情绪之中,不同的意见几乎没有容身之地。在这样的事态发展下,真正感到悲哀和沮丧的只应该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连自由主义的天堂美国都不再容许不同的声音,不再允许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自由主义的末日难道真的来临了吗?
  
  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专门研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专家弗洛伊德。亚伯拉罕说:“当我们受到威胁,或是处于险境的时候,宪法第一修正案或第一修正案认定的价值有时就得让位于其它利益了。”这是对美国人的深层思想再精确不过的概括:其实在美国人心目中,还有比个人的自由、特别是个别人的言论自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或者全国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实际上是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美国的民主政体保证了这大多数人的意见的支配地位,这正是我们指出的民主与个人自由的冲突之处。这次的恐怖袭击进一步激发了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它在造成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压制,并将支持美国政府对整个社会和人们的思想的干预和控制。
  
  这样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压制和政府干预再进一步发展下去,势必要改变美国人传统的自由生活方式,动摇美国的“自由的市场经济”的社会基础,在美国经济中大大增加法律规制和行政干预的成分。这将是美国经济模式的巨大蜕变。
  
  在这些可能的前景中,进一步向“法律规制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其原因在于,法律规制对于其居民在信仰上严重分裂的国家是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本章第五节已经提到了这一点。而据美国政府的说法,“911”恐怖袭击正是信伊斯兰教的极端主义者组织策划的,这场恐怖袭击是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信仰冲突的反映。
  
  到此为止,本章已经很清楚地阐明了这一基本思想:美国的“自由的市场经济”不是对任何地方都最好的、唯一最优的经济体制;在别的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下,不同于美国的“自由的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可能更好;现代的技术和社会条件使美国自己的经济体制也不得不发生蜕变,它的“自由的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