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嫣儿姑娘果然聪明,只是不知你是从什么时候知道的?”

杨林微笑着询问,他的笑容,更加令嫣儿不知所措。

但是嫣儿也并非胆小之人,既然杨林问了,自己也并不遮掩,说道:“上次杨大人命嫣儿去观察主公饮食动作,在嫣儿禀告之后,杨大人的表情就变了,嫣儿起初还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经过多日来的观察,才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杨林沉默不语,嫣儿顿时觉得无话可说。

自己费尽心思去揭穿杨林和孙仁之间的秘密,究竟是为了什么?是想吓吓他,还是想让他失态?

嫣儿觉得自己有一些迷茫了,既然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自己又为什么兴致勃勃的去做呢?

“嫣儿姑娘,我命吴先生准备的东西,可准备好了?”

杨林的一句话,打破了两人之间的尴尬。

嫣儿这才缓过神来,她终于明白,自己只是杨林的丫鬟而已,既然是丫鬟,那又何必去胡思乱想呢?

嫣儿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道:“义父已经托人带话了,杨大人所要的东西,他已悉数准备好了,现在,已经送到了水军军营外了。”

吴湘这位大财主,虽在才智上逊于杨林,但是他的执行力却是非常强的,只要是杨林交代下来的事情,吴湘便能够毫无差错的完成。

嫣儿又道:“虽然嫣儿并不知道义父送来的是什么,但是义父在将东西送来的时候,还特别嘱咐嫣儿:千万别动里面的东西,嫣儿倒想问问杨大人,那究竟是何物,令义父如此胆战心惊?”

嫣儿以为,义父送来的是用来毒杀孙权以及刘表后妻蔡夫人的**,但是转念一想,杨林怎么可能去准备那么多的**,好几箱子的东西,并不像是**。

杨林娓娓说道:“嫣儿姑娘,你义父送来的究竟是何物,日后你自然能够知晓,只不过,你须陪着我走一趟。”

“去哪里?”

嫣儿感到诧异,如今大敌当前,主公又特别的信任杨林,那杨林究竟要到哪里去?

不过杨林却缄口不言,既是如此,嫣儿也不好再问。

第二日,杨林便向孙仁辞行,说自己有要事,要离开几日。

孙仁先是吃惊,但是她也很清楚,杨林的所作所为,从来都不是毫无意义的。

于是孙仁问道:“你要去几日?”

杨林道:“七日便回。”

孙仁道:“杨林,你且记住,凡事小心为上,若事可为,便为之,若不可为,不要勉强。”

孙仁的话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是却令杨林感觉到难以言表的温暖,若不是嫣儿也在场,杨林定会将孙仁轻轻的搂在怀里的。

杨林又道:“主公,此次微臣外出,除了带几位家人之外,还想带上一个人。”

孙仁问:“是谁?”

杨林又道:“诸葛孔明。”

孙仁奇道:“他是刘备的人,你带上他是什么缘由?”

杨林如实说道:“诸葛先生久居荆襄,对于此地的地形颇为熟悉,微臣带上诸葛先生,定能起到莫大的作用。”

孙仁道:“既如此,你就将孔明带上吧。”

虽说诸葛亮在博望坡及新野之战中表现出色,但是他毕竟才初出茅庐,孙仁对诸葛亮的兴趣并不大,在孙仁的心目中,诸葛亮的价值,根本不及杨林的万分之一。

虽然诸葛瑾曾建议孙仁将诸葛亮留在东吴纳为己用,但是孙仁却对于这个提议不感兴趣,一是她已有杨林这位谋臣,二则是诸葛亮自己也不愿意为东吴所用。

这位刘备一方送来的人质,虽随军出征,却从未为吴军出谋划策,与其如此,倒不如让他陪着杨林一起行动,一路上方便照应。

杨林道:“多谢主公,请主公放心,微臣必定按时返回。”

杨林向孙仁一拜,而孙仁看杨林的眼神,早已不是主公看臣下,而像是女子看情郎一般,含情脉脉。

第二十八章水源

曹操下令将战船用锁链锁住,号称连锁战船。

连锁战船在江面上如履平地,如同移动的堡垒一般,曹操觉得此计甚妙,便命张允加紧操练水军,待时机成熟,再一次领军出击,将东吴击溃。

“孤才不管东吴的水军用的是何等战术,只消将连锁战船冲入东吴水军军营,东吴水军必定会被我军连根拔起!”

命人锁战船,是曹操自己的主意,虽然如贾诩这样的谋臣,并不同意曹操如此做,还说,当务之急,是找出吴军的作战方式,并非是耍小聪明。

但是曹操却不听,程昱等人又使劲的派曹操的马屁,使得曹操飘飘然,更是坚定了操练兵马,半月之后便再次进攻东吴水寨的决心!

不过曹操却并不知道,东吴水军的实际指挥者杨林,此时却并不在东吴军中。

杨林换上便装,带着嫣儿、诸葛孔明,以及十几位奴仆,沿江而上。

几辆马车上,装着十几只大箱子,这些大箱子封得极为严实,从外面看,根本就看不出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负责搬运的奴仆自然是不敢询问,而和杨林一同前行的嫣儿也是好奇连连,她对箱中之物甚感兴趣,只是杨林刻意卖关子,不肯告诉她。

至于诸葛亮,一路上却不闻不问,似乎对此事毫不关心一般。

诸葛亮对杨林,颇为忌讳,认为此人心机重重,犹胜于曹操手下的毒士贾诩,与杨林为伍,必定要颇为小心。

不过自己既然身为人质,杨林邀他一同行动,诸葛亮也不好推脱,便答应了。

起初诸葛亮想,杨林是想让自己当一个带路人,但是一见到杨林运来的十几只大箱子,他才知道事情并没那么简单。

虽诸葛亮不冷不热,但杨林却有意接近孔明,道:“诸葛先生,此次在下让你来,就是为了想你揭示谜底的。”

这句话,倒是引起了诸葛亮的兴趣,诸葛亮道:“杨大人是说你在手上写的那个‘毒’字?”

杨林道:“正是。”

原来那晚,杨林和诸葛亮共商破曹之策,一人在手上写上一个字,随即摊开,诸葛亮在手掌心里写的是一个“火”字,他预料到曹操知北军不习水站,定将战船用锁链锁住,如用火攻,便能将曹军全歼。

但是杨林写在手心里的字,却并非“火”字,而是一个“毒”字,诸葛亮询问杨林“毒”字的意思,杨林却不答,只是说日后便可知晓。

一行人悄悄前行,虽曹操占据荆州,但江南一带,却并非全是曹操领地,诸葛亮久在荆州居住,对此地地形甚熟,于是众人能掩人耳目。

快行至三江交汇处,杨林便让大家渡江了。

一艘客船静静的停在岸边,这是杨林早已准备好的,杨林道:“诸位,我们现在此地安心等待,等入夜之后,才乘船渡江,江北已全是曹操的领地,还请各位小心为妙。”

在杨林的提点下,众人趁着夜色渡江,前线战事紧急,于是江北一带的防御松懈,杨林一行人,将十几箱大箱子也搬到了江北。

客船在江边停靠,杨林等人不再骑马,而是步行,而那十几箱大箱子,也由奴仆挑着前进。

众人进入到密林之中,杨林靠司南辨别方向,在他的手中,还有一份地图,他将这份地图拿给诸葛亮看,两人在商议后,才能拟定前行的方向。

又过了一日,众人终于来到了一处水潭前,这处水潭没甚稀奇的,不过杨林却说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

杨林问诸葛亮道:“诸葛先生,在下认为就是此处,不知你意下如何?”

诸葛亮道:“亮也认为就是此处,此处水潭以下数里,便是乌林,曹操大军所饮用之水,此处便是水源。”

杨林道:“那样最好。”

曹操大军虽然在江边扎寨,但是多数兵士却是在密林中安营,因此饮用之水,并非是江水,而是顺流而下的溪水,杨林等人所来到的地方,便是曹军饮水的水源之处。

既然已经到达了目的地,杨林便命令奴仆们打开了其中的一只箱子,只这只箱子里的东西,却是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诸葛亮道:“这些东西,亮只在医者那里见过。”

杨林解释道:“诸位,这些事口罩和手套,请在打开其它的箱子之前,将口罩和手套戴上,以免中毒。”

众人一听,连忙戴上口罩和手套,将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随即,杨林便命人打开了其余的十几只箱子,当箱子里的东西出现在众人的眼前的时候,众人都非常吃惊。

先是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若不是众人戴着口罩,只怕会被当场熏晕。

在这箱子里的,全是腐臭已久的牛马猪羊,尸体均已腐烂,肉上便是蛆虫,看上去格外的恶心。

嫣儿差点吐了,杨林道:“嫣儿姑娘,若是这点也忍耐不了,还怎么当我杨林的丫鬟?”

于是嫣儿打起了精神,好令自己不至于昏倒。

杨林命奴仆们将腐臭的牛马猪羊全都投入水潭之中,奴仆们小心翼翼,生怕被这些腐肉所腐蚀,忙活了好一阵子,牛马猪羊以及装上了石头的十几只大箱子,全都被沉入到水潭之中。

杨林又命众人折返,众人向回走了一里多路,杨林又命众人将口罩、手套摘下,并且挖了一个坑,将口罩和手套都埋进土里。

这时嫣儿才问道:“杨大人,你这样做是何意?”

杨林反问道:“嫣儿姑娘,你可知道冠军侯霍去病是怎么死的?”

嫣儿道:“他不是病死的吗?”

杨林又问:“他是得何病死的?”

嫣儿道:“史书中无从得知。”

杨林便道:“实际上霍去病是死于瘟疫,匈奴人用心狠毒,知霍去病率军攻来,便将病死的猪样投入水中,污染了汉军的水源,待霍去病喝了被污染的水后,便染病身亡,我这么做,只不过是效仿匈奴人的做法而已。”

诸葛亮叹道:“可是,杨大人这么做,实在是太过狠毒了。”

杨林却道:“诸葛先生,这就是战争,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只有傻子才会对战争渴求人道!”

第二十九章华佗

乌林,曹军驻扎地。

正在曹军仔细操练,正准备再一次对东吴用兵的时候,疫病却悄然的袭击了曹营。

起初只是一小队的士兵染病,出现的症状不过是头痛和发烧,便找来了军医来治疗,不过可惜的是,军医不但没有将士兵们的病治好,还将疫病传播了出去。

疫病传播得极快,水、空气都能成为传播的途径,只要一个军营的士兵染上了疫病,第二天,隔壁军营的士兵也会感染上疫病。

当曹操意识到失态的严重性的时候已经太迟了,足足有上万名士兵感染上了疫病,而且这种疫病,军医束手无策。

如此一来,原本要对东吴进行的军事打击,也只能暂且搁浅了。

曹操很清楚疫病的来临对己方意味着什么,他立即下达了紧急命令,第一,将所有的染上疫病的士兵隔离起来,除了军医之外,旁人不许探视,第二,对外界封锁消息,继续操兵练马,不能让东吴水军看出破绽。

虽然在曹操的严命下,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曹军却怎么也找不出疫病产生的原因,于是也根本无法根治疫病,每天都有健康的士兵患上疾病,并被送到隔离区里去。

眼看着己方的战力在一天天损耗,曹操也焦急如焚。

有人建议曹操,既然疫病横生,此处定然不能久留,倒不如退兵南郡,以作休养。

虽然是有用的建议,但是曹操却被不可认同,东吴之地就在眼前,只要拿下,便能一统天下,又怎么简简单单就放弃的?

此外,曹操也不甘心,那位东吴的弓腰姬出尔反尔,戏弄了自己,自己又怎能忍下这口气,在曹操看来,战争的胜负是小,而自己的面子却是最重要的!

于是曹操并没有退兵,而是就这样耗着,曹军的将士们都知道军队中疫病横生,便人心惶惶,都害怕有一天,自己也会染上疫病,在如此状况下,谁又能安心操练呢?

疫病难治,曹操被迫八百里加急,将名医华佗请来了曹营。

曹操想借着华佗的能力,使病兵起死回生。

华佗满头白发,已年过六旬,不过他的眼神却还矍铄,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位老人。

在来到曹营之后,华佗便去病兵的隔离地去,他不顾被传染的危险,尽心为病兵诊治,但是可惜的是,纵然是神医华佗,也没有办法想出良方。

华佗回禀曹操,道:“丞相,但凡疫病,可治愈者少,老夫只能开些药方,为患者服用,但能否治愈,只能看自身的造化,老夫实在无能为力。”

纵然是神医华佗,也对突发的瘟疫一筹莫展,治病讲求对症下药,可是华佗并不知道士兵们是如何患病的,再加上感染疫病者数不胜数,要系数治疗,根本就是空谈。

听了华佗的回复,曹操又道:“华佗先生能否查找疫病的缘由,也好防范防范。”

华佗领命而去,便去查找瘟疫爆发的源头。

华佗毕竟是当世神医,对于疫病的缘起非常了解,于是,他便从最容易感染疫病的水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