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第3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明白他的意思,禁不住感慨道:“是啊,确实该怪天命,如果你早生十年,当年的汗位之争,你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还未经较量,就已经败下阵来。海东青的翅膀没有长硬之前,如果贸然在暴风雨里飞翔,必然会遭遇极大的挫折,所以也只有暂时隐藏在悬崖上的洞穴里,等待机会成熟之后,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嗯,你说得不错,我虽然一时想不开,想不明白,但是渐渐长大之后,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我反倒要感谢皇太极,如果不是他,我肯定活不到今日。要知道阿敏和莽古尔泰他们,可是一直看我们兄弟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了。所以说,当年我没有坐上那个烫屁股的位置,还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我倒也没有多尔衮想得那么宽,而是不忿道:“虽然是这么说,可这不证明他皇太极就应该获得你的感激——如果不是母妃在临死前恳求他恩养你们兄弟俩,他也因此而当众立誓,否则他早就对你们开刀了。再说了,如果不是你们三兄弟全部都是军事奇才,是年轻贝勒们之间的翘楚,他需要靠你们帮他开疆拓土,那么你们怎能有惊无险地活到现在?要说不再恨他,只能说是你心雄宽广,以德报怨;可是说要感激他,我看还是算了吧。”

多尔衮侧脸看了看我,终于有了表情,却很难说这究竟是在笑还是另外什么,“我这人,总是把恩情记得牢固。却任由仇恨渐渐淡忘,这说好听了算是宽和,说难听了,不知道算是什么。我这种性情,兴许将来会妨害到我自己呢,这就是我最大的弱点。可我明明心里面很清楚,却难以避免得了。所以呢,以后还要靠你经常提醒。以免我再犯类似地毛病才是。”

我点了点头。心中却又不免失笑。这个男人还真是有趣,按理说他应该很要面子才是,又怎么会像今天这样主动地自暴其短?还是他对于这个弱点,是真的没有信心?“嗯,我尽力而为吧,只不过希望你别当皇帝当久了就脾气渐长,再也听不进我的逆耳忠言呢?”

“你放心好了。我这个脾气,估计是永远也变不了了。既做不到彻底冷酷无情,也不至于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多尔衮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回答道。

接着,他的视线转移到北方,虽然看不到,可我也知那是昭陵的方向。“八哥比我幸运,他可以一直留在这里。陪伴在父汗身边;而我。将来也只能在关内修建自己的陵墓,完全没有回到这里来,与他们相能了。”

“你现在就说这话。未免太早了些吧?毕竟你现在正是春秋鼎盛,说这样地话,似乎不太吉利啊。”我不希望听到这个话题。

他浅浅一笑,不以为意:“生老病死,谁也避免不了,与其刻意回避,还不如坦然面对。所以你也不必紧张。你有什么想法,但讲无妨。”

我知道,本来满人地坟墓都比较简单,一般都是死后才开始修建地,比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墓都是如此——先在奉先殿里停留数月,等待地宫挖好之后就将梓宫迁移过去,然后继续修建地面建筑,所以才会出现十余年还没有竣工的现状。而多尔衮接受汉化较深,自然会选择提前修墓的方式。对于汉人的帝王来说,在壮年之时就选择好自己将来的“龙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其实这选择关内关外,还不是你自己地意愿?如果你留恋这里,也不必非要在关内选址。”我问道:“莫非你是怕这千里迢迢,一路上会劳民伤财?”

“倒也不是这个,我这是要做给天下人看的,我大清的皇帝,打我这代入关开始,就要生在关内,死在关内,永远做中原的主人,而不是区区辽东一隅的小邦之主。所以,无论如何,我都必须留在关内。”

我不禁感慨,多尔衮这人,还真是为政治而生,也注定一辈子当政治人物的。他可以不在乎钱财挥霍,他可以不关心百姓疾苦,然而他表面上却很在乎,很关心这些。所以说,他具备了政治家的狡黠天赋,就是善于做秀和伪装,以至于连自己日后的陵墓地址,都要违心而择,人这样地活着,究竟是不是带着讽刺性地悲哀呢?

“唉,何必如此?连这个都委屈自己,你究竟还有什么事情还能快乐一些地?”我叹息道。

多尔衮的目光缥缈地越过重重远峦,一直到了天的尽头。他幽幽道:“青山处处埋骸骨,其实不论我最终地归所在何地,这白山黑水,始终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会祈祷蒙克恩都里神,请他帮我完成这个夙愿的。”

接着,他双膝跪地,朝着东南方向拜了几拜,然后用满语说了一段祈祷的话,一脸虔诚之色。在萨满的诸神中,蒙克恩都里是掌管灵魂的神,据说他背着一只“拘魂葫芦”,人死之后,死灵离开躯壳,他是通往冥界的引导之神,如果谁迷了路,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他就会用这个葫芦将那个死灵带回来的。满人深信灵魂栖息之说,所以对这位神很是恭敬。

拜完之后,他并没有立即起身,而是伸手向我:“你把帕子给我。”

我不明就里,却没有发问,取下前襟上的帕子,默默地递到他的手中。只见多尔拔出随身的蒙古小刀,在脚下的泥土上挖掘了几下,然后收刀还鞘。他用双手捧起一捧干冷的,散发着塞外气息的黑土,小心翼翼地放在帕子里,最后郑重其事地包好,这才站起身来。

“不论我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这片养育我的土地,不能忘记我也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洒下过自己的热血,种下过年少时的梦想和雄心。”说着,他便将这包土交给了我,“熙贞,你暂时替我收着,好好地保存着,如果以后没有机会回我父汗母妃的陵前祭拜,那么也只能看看这包泥土,聊以为慰了。”

我接过来,郑重地点了点头:“你放心好了,这不会是一个容易忘却的纪念,我会替你收好的。”

……

九月三十日,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终于抵达盛京。除了官员和军队外,还有部分满洲家眷也一道进入了山海关,比半年之前吴三桂迁移宁远军民时的规模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在满人本身也不多,总共加起来也不超40万人口,况且也只是随在军中或是衙门任职的入,所以数量上也不至于太过惊人上。然而即便如此,如何安顿这些百姓的谋生问题,也足够让多尔衮大伤脑筋的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最紧要的,因为接下来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尽快举行登基大典。这段时间多尔不在燕京,中央枢纽在几位内院大臣的共同支撑下,还是照旧正常运转着。与此同时,黄河以北的许多地区,军事推进的速度都不算慢,李自成已经退缩到西安,而山东等地,也在投降过来的汉臣招抚下,许多州县纷纷改旗易帜,归顺了大清。而勉强守着江南半壁江山的南明,却很快陷入了内讧之中。朝内大臣与四镇总兵不合,争权夺利,几乎斗个面红耳赤,根本没有精力和能力来北上收复河山。

眼见形势如此,那么大举进攻的时机快要到来了,多尔衮准备在入冬以后开始正式部署大规模的围剿和追击战略,所以眼下必须要尽快解决登基的这个问题。

抵达燕京的当天中午,多尔衮就在武英殿宝座上受了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群臣的朝贺。从此以后,宫里宫外都忙于他的登基大典。最忙碌的是他本人,一切军国大事集于一身,简直忙得不可开交。登基大典,牵涉的问题很多;登基之后,还有许许多多事情等着完成,这都需要准备;各种祭文、祝文,经内院大学士拟定,用满、汉文字缮写清楚后,也要呈到他的面前,由他再斟酌一遍,才能决定。最费斟酌的是,皇帝登基,要向全国臣民下一道诏书,这更是无比的重要,几乎是每一段文字都需要他召集几位大臣,反复讨论,才能最后决定。

因此,这一段时间,他和几个内院大学士们几乎夜夜议事到很晚,直到蜡烛的剪影透映在窗纸上;同时也忙坏了秘书院的那些启心郎和满汉章京们,也个个陪着他们几个熬夜。

还有一个被殃及池鱼的就是我了。由于多尔衮埋首于这类首要事务,所以那些次要的奏折和贺表之类的,就统统交给我来替他处理了。这期间,多半是关于安抚民生,或者是刑讼土木之类的杂事,这类奏折上面的批示往往也很简单,无非就是“知道了”或者是“交该部核准”,“依议”之类的套话,所以我也不必去专门请示根本无暇分身的多尔,就直接批示了。

这一日,我将高高的一大摞折子批完,剩下最后一本,懒洋洋地翻开来看。起先还没有在意,没想到刚看了两行,就立即瞪大了眼睛,猛地一下,倦意全无。

原来这折子,是请求将京畿周围方圆百里的“无主荒地”圈给诸位有功将士们的,也就是“奏请圈地折”。

第二节吴尔库霓

又重新将这份折子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这奏请圈地很充分,大致意思是:由于此次迁都,从辽东来的官员、将士、旗丁等诸色人等都需要得到一个可靠的安置,起码要先有住所,再每人分上几亩地,有身份的雇佣些佃农替他们耕种,普通旗丁也可以将地出租赚点银子聊作营生。再者,这次诸多将士勋臣跟随多尔衮入关征战立有战功,按照昔日在辽东占领土地时的规矩,也理应将那些田主跑了之后留下来的无主荒地给圈了,用来作为赏赐。

这圈地的明细,我再熟悉不过的了,所谓“圈地”,就是每个旗都派出几个代表来,骑上快马,在规定时间内绕着田地跑上一个大***,马跑过的地方,就划为界限,***里面的土地自然就成了该旗旗下的财产了。这种方法在这些仍未脱尽野蛮习俗的满人看来,是最公平合理,也不容易引发纠纷的瓜分土地方式。只要谁的马跑得最快,那么谁圈到的地就最多。

当然,土地的肥沃程度也不能忽略,这中间就有学问了。比如天聪年间,凡是新得到明朝的城池土地,那么在圈地时,两黄旗总是会受到最大的照顾,分到最好的土地。至于其他各旗,虽然心中不满,却也不敢多嘴多舌,也只得退而求其次了。

这样圈来的地,领到各个旗后,再令牛录章京、甲喇章京等分配给旗下的旗丁和将士们。之后,再依样画葫芦。靠再一次地圈地来分配。于是乎,马是否能跑得比人的快,就成了关键。于是为了圈到更多的土地,人们都努力将马养到最好,训练到最快,所以,这在无形中提高了满人的骑术和军马的速度,也算是额外收获吧。

其实。这说到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土地兼并。属于奴隶社会末期的生产关系状态。圈地之后必然会发生大规模的“投充”,土地被满人霸占为私有庄园,而失去土地地农民不得不继续在这里当佃户,不但要受到和明朝时一样地残酷剥削,甚至在地位关系上要更加卑微,就相当于农奴。

圈地,投充。是清朝入关之初地六大弊政之一,两者关系相辅相成,如果没有了前者,后者自然不会发生;如果批准了圈地奏请,那么必然就等于默认投充。这可是至关紧要的问题,我该怎么办?也就是说,我该如何把这事儿搅和黄?

存了这个心思后,我赶忙看了看该折子的署名。原来不过是一个官位并不算高的满臣罢了。看了这么久的折子。我对于这类官场的“潜规则”已经颇为熟谙了。看来这不是那些个王公贝勒们想要圈地却不好意思出面,所以找了个一般大臣来替他们上折罢了;或是该大臣揣摩这些王爷们的心意,为了拍马奉承。所以特地上了这个折子用来献媚。也亏了这个折子是我发现,如果直接呈到多尔衮眼前,他肯定会不假思索地照准,对于他地想法,我非常清楚。

怎么办?多尔衮虽然平时从善如流,然而涉及到他们满人的利益时,是绝对不会妥协退让的,我还自认没有这个把握来说服他来否决这项在他看来理所应当的政策。

其实,这事儿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办法来,只有先实行缓兵之计再说。况且多尔正忙碌于登基方面的事务,根本无暇顾及这里,我完全可以将这个折子“留中。”所谓“留中”,就是待议的意思,至于“议”多久,就没有限制了,这也算是一种变相“淹折”的方式。如果多尔问起,我大可以巧言令色。

我刚刚准备将折子收起,却犹豫住了。此事非同小可,虽然现在并不起眼,然而背后很可能那帮子王公们正盯得紧呢,如果过了几日多尔还没有任何回应的话,他们完全有可能自己出面来问询,到那时我可就里外不是人了。

为了避免多尔衮地猜忌,我还是不得不亲自前往武英殿一趟。自从前几日返回燕京之后,由于多尔衮这次身份不同,已经正式成为紫禁城地主人,所以在寝殿方面要特别讲究,我不能再像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