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仁堂”成了中国医药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三百多年来,虽然经历风雨沧桑,有 八国 联军入侵对“同仁堂”的掠夺,有北洋军阀时代的惨淡经营,有日寇占领北京城时几乎倒闭 的 惨状,但“同仁堂”一直生生不息,在各国医药公司逐鹿中华大地的今天仍然不断扩大自己 的经营规模。
“同仁堂”长盛不衰,同仁堂有什么奥妙使自己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呢?
仁德诚信是永葆生机的法宝,同仁堂能一以贯之地坚持诚信为本的药德思想,并随着时代的 发展,不断融入新的内涵。孔子说“仁者爱人”,同仁堂从创建开始就贯彻了这种仁爱思 想。创始人乐显扬说:“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同仁堂的堂训是 :“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三百多年来,同仁堂人都奉这样的堂训 为圭臬 ,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诚信首先表现在同仁堂的原材料购买和药品制造上。成书于康熙年间的《乐氏世代祖传丸散 膏丹下料配方》的序言中明确规定:“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从过去的手工作坊,到现在的大规模生产,质量一直是同仁堂生存的命脉。
诚信表现在同仁堂的经营中就是“以义为上,义利共生”。古人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 对同仁堂来说,这个“道”就是“义”,把顾客的需要和满意放在首位。经营者无疑都想取 得最 大利润,但没有“大义”就不可能有“大利”,只追逐眼前的蝇头小利必然会失去消费者的 信任 。如今同仁堂仍然坚持本小利微,甚至赔钱的代客加工、邮寄、代客煎药、为人送药等工作 , 不仅取得了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客源,带动了其他药品的销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经营中,同仁堂最起码的要求是不少分量,不售假劣药,无论买卖大小,都一视同仁。19 98年,一位广州顾客来电话要求买五公斤铁落花急用。这种药平时用量少,同仁堂也没有这 么多,但销售人员马上和市内其他批发部联系,凑齐了五公斤,再打长途电话告诉广州顾客 。当那位顾客来同仁堂付钱取药时,才知道只要十元钱的药,却使同仁堂人费了很多周折。 这位顾客激动地说:“我在南方问遍了大半个中国都没有找到五公斤铁落花,最后抱着一线 希望找同仁堂,没想到你们真为我这十元钱的药花了这么多的精力。”
“爱人者,人恒爱之。”孔子的这句话可以作为同仁堂三百多年长盛不衰的解释。
在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是日本企业,但今天,我们看看 ,在中国市场上,最大的赢家却是欧洲企业。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百年来亚洲国家对日本的不信任,是重要原因。有一句非常政治化的语言, “你可以欺骗一时,但不能欺骗一世”。
一个有长远发展目标的企业,一个目光远大的企业家,首先应该是诚信的。
(七)品质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企业发展的原始动力。十几年前,中国人在惊叹广东、深 圳、海南 经济发展速度和热火朝天的经济现象时,发觉上海由于政策等原因落后了。但今天,毫 无疑问,上海已经是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据说,到2002年底,上海吸引了30 万香港人和30万台湾人北上打工、生活、置业。2002年秋天的下午,朋友带我到位于淮海路 的一家咖啡馆。使我惊异的是,这家咖啡馆的主人是一个到中国淘金的英国人。朋友说, 现在在上海,来淘金的欧美人士不少。他们开时尚服装店、开酒吧、开餐馆,几乎成了一 道风景。
我想,这就是上海文化积淀的力量。我相信,上海的商业文化是中国其他地区很难在短时间 内赶上的。而这种文化,又是上海具有持久竞争力之所在。
法国的葡萄酒在世界上非常具有竞争力。1998年秋天,我到法国出差,有机会参观了位于法 国中部的葡萄园。我惊异地发现,驰名世界的法国高档葡萄酒居然还保持着手工制作传统。 离开后我一直考虑一个问题: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固然是,但企业特有的文化毫无疑问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意大利、法国的服装在世界上卖价最高,我曾问过搞服装的朋友,为什么?他们的回答很 简单——有品位。
质量构筑了品牌的基石,而品牌永远与高利润联系在一起,它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附加值 ,这也正是品牌的魅力所在。同样质量的服装,有的厂家产品卖一二百元,有的可以卖到五 六千元,而意大利的名牌产品却可以卖到上万元,靠的就是品牌的附加值。
在《人民日报》主办的一个活动上,我与中国杉杉企业集团老总李永忠先生坐在一起。李先 生谈到,杉杉西服只能卖到法国服装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价格。他们现在(1999年)的策 略是,与他们合资,用杉杉的资源生产他们的品牌。
在世界服装市场,衡量产品竞争力的主要依据不是你所依据的厂房、设备,而是你背后的设 计师。
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仅仅有质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品质。而品质给产品所注入的,是文化。 任何产品的最终消费者都是人,人性化、人文关怀,是产品品质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品质 不是物,它像一只飞舞的精灵,为企业产品传播花粉,在春华秋实中演绎商战经典。
星巴克咖啡是个著名跨国品牌。人们在分析它成功的原因时,常常引用其总裁霍华德?舒尔 茨的一个说法:“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对于咖啡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以文 化为 基础的。为营造星巴克的“咖啡之道”,星巴克分别在产品和服务上创造着自己独特的品质 和文 化价值。它使用的咖啡豆都是来自世界主要的咖啡豆产地的极品,并在西雅图烘焙。他们对 产品质量达到了发狂的程度,无论是原料豆及其运输、烘焙、配制,配料的掺加、水的滤除 ,还是最后把咖啡端给顾客的那一刻,一切都必须符合最严格的标准。在服务方面,星巴克 公司要求每个员工都掌握咖啡的知识及制作咖啡饮料的方法。除了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外 ,还 要向顾客详细介绍这些知识和方法。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对顾客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将咖啡 产品的生产系列化和组合化,根据不同的口味提供不同的产品,实现一种“专门定制式”的 “一对一”服务。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文化品质的品牌正在日益从它们的原产地脱离出来,以国际化的面孔 面对消费者。有谁知道7…11的主人是Chevron,而Chevron又是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属下的 一家炼油、加油公司?IBM正在努力减少自己身上的美国色彩,麦当劳也在努力不让身上的 美国味儿影响自己在其他国家的拓展。一个具有文化含量的品牌固然要靠产品质量来支撑, 但 这个品牌是独立于产品产地的。耐克很多是在中国制造的,但它那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品牌风 格和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并没有关系。Hugo Boss在中国做衬衫,它们的衬衫照样深受美国 职 业阶层的青睐,Hugo Boss品牌也没有沾染一丝中国色彩。
这就是品牌固有的文化品质。
抛开偏见和意气,我们发现一种文化现象:日本的大和民族是很难让人相信的一个民族。从 另一个角 度看,日本是世界上最讲究礼仪的民族之一。与日本人接触,感受最深的是他们几近烦琐的 礼仪。但是,不仅在亚洲,就是在欧美,日本民族也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民族。我以为在这点 上,我们中国人也应该好好反思。
穷,要有志气;富,要有道德。而日本民族的弱点,正是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日本经济高速 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人自己写的《丑陋的日本人》一书对这种民族劣根性有非常 深刻、全面的描述。
做个有品质的企业家、做个有品质的企业、做有品质的产品、做有品质的品牌,没有文化含 量是不行的。
(八)品质是品牌的基础经济学者艾丰先生是中国产品名牌战略的倡导者。2002年9月他在中国第一届名牌大会上说 :“中国有可能很快就成为制造大国,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难以摆脱品牌小国的地位。 “
为什么?
一个成功卓越的企业,肯定有一个成功的品牌;而一个成功的品牌,又将成为企业发展的 引领者。
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一些著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人们普遍对品牌的感觉只有一个 字——贵。
对于相同用途的物品,为什么要多花几倍的钱来消费呢?时间很快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因为 在品牌背后,还代表了品质。这种品质,是货真价实,是一种文化,当然也代表了身份。我 感到,身边的人先是把领带换成有品牌的,然后是服装,再往后是配饰。
许多企业家和企业已经认识到,一个没有品牌的产品是很难被消费者认同的。
香港华润集团是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华润产品很多,但在中国市场 上缺少一个品牌。对此,华润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宁高宁先生这样告诫部属:有人说品牌是信任、是创造、是质量、是品位、是竞争力、是生活方式、是一群人的努力 ,我看这都对。其实品牌是综合的东西,它是一种内部综合的努力,这里边包括了企业管理 中所有的内容,再加上一种适当的外部表达。这两者必须平衡,否则企业没有持久的活力。 过去我们努力做了很多有形的、物质的、内部的事情,我们对外表达得不够,我们的公司形 象、产品品牌对外表达得不完整、不精确、不鲜明,企业由此创造的价值也不大。我不再 需要说品牌的重要性,因为这些只要你走进商店里你就看到了。我们退一步,只说品牌的实 用性,形象的实用性。
华润这些年的发展使我们感到,有一个真实的发展企业、推动进步、造福社会的企业形 象对我们未来的成长是很有利的。我们经营的商品从食品到地产,到物流和零售;我们在建 立规模、建立组织团队的同时也要表达我们的价值、文化、对客户和消费者的承诺;我们所 要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这就是品牌。品牌是一种由内到外的东西,是一种自 然 的散发,是深厚的认知基础上的创造,而不是沿街叫卖。我觉得,我们自身的准备已到了这 一 步,外部的环境也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建立形象和品牌系统。这对我们来讲是一次再升华的过 程,也是一次价值创造的过程。我们必须问一句:你今天做的工作对企业的形象建立、产品 品牌的建立是有利的吗?
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品牌,是目前许多中国企业家打造企业的目标。
事实上,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最珍贵的资产是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任何公司都不可能最 终成功。
塑造品牌已经成为全球化趋势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IBM、麦当劳、耐克、联合利华、索尼、通用电气等,这些公司的品牌,已经成为他们驰骋 市场的力量。在中国企业中,顶新企业的康师傅、顶益,以及鄂尔多斯、长虹 、联想、捷安特、半亩园等等,也已成为他们所在企业市场成功的先锋。而且年复一年,这 些公司还在花费很大经历精心管理和投资品牌,让它变得更加强大。因为他们都知道,品牌 是他们今天在市场上成功的最佳保障,品牌决定着他们生意的结果。
但品牌与产品不一样。产品是在工厂里面生产出来、在实验室里研发出来的,消费者在货架 上可以看到、买到。而品牌是无形的,是在消费者心里的东西,品牌是有感觉、有个性的, 它可以强烈地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有品质,才有品牌。但凡成功的国际品牌,无不将品质建设视为重中之重。
品质的建设,仿佛大树生根,根不深,树不茂盛。品质与品牌的关系仿佛皮与毛,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违背这一规律,必将受到惩罚。国内的很多曾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产品 ,往往是通过独特的营销手段,短期内树立起一定的品牌影响,一度成为同类产品的领头羊 ,但后来总是因为品质的问题,招致大量的客户投诉,并最终销声匿迹于市场。而反观一些 国际品牌,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它们无不将品质建设视为重中之重,如日本的索 尼、松下,几乎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
通过改善品质达到客人的要求,才能在市场上立足。一个没有品质的品牌是没有市场竞争力 和长远市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