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又有衰落期的征候,比较起来,更接近衰落期。老红学家俞平伯先生认为:“有关红学考证,因历年来有关文物资料的发现不多,而且其中有许多是赝品伪作,所以困难重重,除了再有新资料发现,能做的事已经很少。”《我读红楼梦》第375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此一见解如出自一般的《红楼梦》研究者之口,考证派红学家必大不以为然,现在由俞平伯先生说出,实为甘苦之谈,自然会增加说服力。


第二部分:红学与曹学红学考证的范围及不平衡性(3)

    考证派红学家对红学考证的意义,一般都能做较客观的估计。胡适说他的考证只是做了一点扫除障碍的工作。俞平伯说:“考证正是游山的向导,地理风物志,是游人所必备的东西。”⑤俞平伯:《红楼梦辨》第21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他表示愿“做一个扫地的人,使来游者的眼,不给灰尘蒙住了”⑤。周汝昌说:“在为了给进一步的更重要的工作提供一些较为便利的条件上,在为了给那一工作打下一个比较结实的基础上,材料和考证才有它们的功用和价值。”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第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赵冈说:“从事《红楼梦》考证工作的人始终了解,他们是在为其他的研究工作整理材料,做一些铺路的工作。路不会永无止境的铺下去,路铺好了自然会通车。考证工作有了可靠的结论,其他方面的研究工作就可以利用这些成果。”见赵冈为《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论文集》所写导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这些话当然都对,态度也很公允,而且是真诚的,但就研究红学的学术兴趣而言,考证家们可情有独钟,如果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考证因客观材料的限制无法进行下去,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未必再愿意涉身红学领域,红学本身也不会像考证派盛行时期那样红火。    
    


第三部分:索隐派红学的产生与复活索隐派红学产生的内在理路

    索隐派红学的势力没有考证派红学大,但出现的时间比考证派早,虽经考证派与小说批评派的屡屡打击,影响从未断绝,且不时有东山再起之势。    
    红学索隐派的产生,有作品本身的原因,也就是学派观点的发端有其内在理路。《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即引用作者的话说: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  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阅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红楼梦》的读者,一般不大注意这段卷首引言式的叙述,甚至可能略过去,从接下去的“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读起。研究《红楼梦》的人可是不同,他们难得在作品中发现作者的自白,因而如获至宝,格外重视,很想通过解读这段话,找到最终打开《红楼梦》之谜的钥匙。特别是这段叙述中渗透出一种真真假假、若隐若显、扑朔迷离的气氛,增加了人们解读的兴趣。    
    既然作者自己说,他写这部书的时候已经“将真事隐去”,书中的两个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具有象征意义,那么,“隐去”的“真事”究竟是什么?由不得动人寻根问底之想。而“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这些带有忏悔意味的话,似乎是在回忆一个人家族中的往事,所以便有人猜测:《红楼梦》可能写的是清初某一个家庭。一般的家庭不会与“天恩”有什么关系,更谈不上“仰赖天恩”,能够和朝廷发生关系的只有那些达官显贵。于是又进一步猜想,可能是康熙末年“一勋贵家事”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补》,参见一粟编《红楼梦卷》第二册,第373页,中华书局1963年版。。这样看来,索隐派的产生倒也顺理成章。作者自己一定要那样说——隐去了“真事”,还能怪读者沿着作者所说的方向——隐去的“真事”到底是什么,去七想八想吗?


第三部分:索隐派红学的产生与复活早期索隐派猜测种种(1)

    这种关于《红楼梦》写的是哪一家的家事的猜测,开始比较分散,有的说明珠家,有的说傅恒家,有的说和坤家,有的说张侯家。所谓张侯家,是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中提出来的,叙述得很详尽,其中写道:    
    相传此书为纳兰太傅而作。余细观之,乃知非纳兰太傅,而序金陵张侯家事也。忆少时见《爵帙便览》,江宁有一等侯张谦,上元县人。癸亥、甲子间,余读书家塾,听父老谈张侯事,虽不能尽记,约略与此书相符,然犹不敢臆断。再证以《曝书亭集》、《池北偶谈》、《江南通志》、《随园诗话》、《张侯行述》诸书,遂决其无疑义矣。案靖逆襄壮侯勇长子恪定侯云翼,幼子宁国府知府云翰,此宁国、荣国之名所由起也。襄壮祖籍辽左,父通,流寓汉中之洋县,既贵,迁于长安,恪定开阃云间,复移家金陵,遂占籍焉。其曰代善者,即恪定之子宗仁也,由孝廉官中翰,袭侯十年,结客好施,废家资百万而卒。其曰史太君者,即宗仁妻高氏也,建昌太守琦女,能诗,有《红雪轩集》,宗仁在时,预埋三十万于后园,交其子谦,方得袭爵。其曰林如海者,即曹雪芹之父楝亭也。楝亭名寅,字子清,号荔轩,满洲人,官江宁织造,四任巡盐。曹则何以廋词曰林?盖曹本作,与林并为双木。作者于张字曰挂弓,显而易见;于林字曰双木,隐而难知也。嗟呼!贾假甄真,镜花水月,本不必求其人以实之,但此书以双玉为关键,若不溯二姓之源流,又焉知作者之命意乎?故特详书之,庶使将来阅《红楼梦》者有所考信云。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参见《红楼梦卷》第66至第67页。    
    周春这篇随笔写于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此程伟元、高鹗印行程乙本只晚一年多,正是抄本《红楼梦》广为流行的时候,是早期索隐派最详尽的一篇记载。文中不仅把张侯家与《红楼梦》的有关人物一一对应起来,而且融入作者的阅读经验和理解过程,实证与书证相结合,终于由“不敢臆断”发展到决信无疑。在方法上,分解“曹”字和“林”字俱为双木,犹“挂弓”而为“张”,用拆字法加以比附,已开索隐派红学基本方法之先河。也许因为《阅红楼梦随笔》系一抄本,局限了流传范围,周春提出的张侯家事说没有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辗转相传而为很多人所接受的是明珠家事说。明珠是康熙朝的宰相,权倾朝野,比他的前任索额图更贪酷,四方货贿,日进斗金,家资累万;并与余国柱、李之芳、科尔坤、佛伦、熊一潇等权贵结党,又有徐乾学、高士奇、王鸿绪等儒臣出入左右,因此有好士之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十五岁中举,十六岁中进士,聪明颖慧,博学多才,是清代有名的抒情词人,著有《饮水集》,传诵一时。康熙二十七年,受御史郭绣弹劾,明珠被褫职,籍没家产,一败涂地。明珠家世说得以流传,一则因为《红楼梦》里贾府的遭遇与大学士明珠一家的荣枯不无相似之处,都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二则是纳兰公子的性格才情,使人联想到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陈康祺在《燕下乡脞录》里引述徐柳泉的话说:“小说《红楼梦》一书,即记故明珠家事。金钗十二,皆纳兰侍御所奉为上客者也。宝钗影高澹人,妙五即影姜西溟先生。妙为少女,姜亦妇人之美称,如玉如英,义可通假。妙玉以看经入园,犹先生以借观藏书,就馆相府。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以先生之贞廉而瘐死圜扉,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五,参见一粟编《红楼梦卷》第386至第387页。《松轩随笔》的作者张维屏说:“容若,原名成德,大学士明珠之子,世所传《红楼梦》贾宝玉,盖即其人也。《红楼梦》所云,乃其髫龄时事。”参见《红楼梦卷》第363页。甲戌本《石头记》墨笔批书人孙桐生说得尤其肯定:“予闻之故老云,贾政指明珠而言,雨村指高江村,盖江村未遇时,因明珠之仆以进身,旋膺奇福,擢显秩,及纳兰势败,反推井而下石焉。玩此光景,则宝玉之为容若无疑。”见甲戌本《石头记》第三回墨笔眉批。这些记载都把纳兰性德和贾宝玉联系起来,虽无实据,终究事出有因。离奇的是,何以《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所指竟是高澹人、姜西溟等明府西宾。光是“义可通假”或“玩此光景”,是不足为凭的。当然也有说“以宝玉隐明珠之名的”。梁恭辰:《北东园笔录》卷四,参见《红楼梦卷》第366页。一人而二指,暴露出索隐派的自相矛盾。    
    明珠家事说的广为流传,还和乾隆帝对《红楼梦》的看法有一定关系。据《能静居笔记》的作者赵烈文回忆,他曾听宋翔凤说过:“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末年,和猿噬希徊恢浮8呙碓亩恢唬骸烁俏髦榧沂乱病!保渭逗炻ッ尉怼返378页。这条记载的可靠性如何,很难确定。如果可靠,乾隆的这一看法也不见得是自己的创见,不排除事先对明珠家事说已有耳闻。不管是哪种情况吧,皇帝的判断总非等闲之事,流传出去,引起盲从,扩大影响,完全可能。即使是误传,影响照样存在。持否定态度的不是没有,如李慈铭即认为明珠家事说“按之事迹,皆不相合”。参见《红楼梦卷》第374页。谢锡勋在《红楼梦分咏绝句题词》中也说:“裘马翩翩浊世姿,纳兰情事半传疑。”参见《红楼梦卷》第403页。不过在时间上,这已是后来的事情了。早一些的,如前引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是在否定了“为纳兰太傅而作”之后,提出的张侯家事说。只是比较起来,早期索隐派中还是以明珠家事说影响最大。


第三部分:索隐派红学的产生与复活早期索隐派猜测种种(2)

    早期索隐派的特点是起于猜测,止于猜测,辗转相传,缺乏论证。张侯家事说和明珠家事说记载最详尽,但也只是提出《红楼梦》中哪个人物影射张侯家或明珠家某一个人,理由揭示得很不充分,甚至只提出观点,不做任何说明。开始传说的时间,大约在乾隆末年左右,当时附有程、高补作的百二十回本已问世,《红楼梦》流传范围扩大,对这部书的本事和宗旨自然会有各种说法。把这些说法进一步加以引申,形诸更多的文字记载,是清末民初索隐派真正盛行的时候。所以,严格地说,以耳食之谈为其特征的早期索隐,还不能说已经形成了一个红学派别,我们称它为早期索隐派主要是为了叙述的方便。研究红学索隐派,必须从清末民初几位索隐大家谈起。    
    清末民初三大索隐派之一:明珠家事说    
    清末民初索隐派盛行之时,明珠家事说仍具有影响力,因此被胡适列为晚清索隐三派之一。王国维反对一一去坐实书中人物,认为艺术是“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如“对人类之全体,而必规规焉求个人以实之”②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第五章“余论”部分。,对艺术的本性的认识就会失之肤浅。只是,明珠家事说他认为还是有所本的,至少纳兰公子的《饮水集》与《红楼梦》在文字上稍有关系②。当然,从根本上他不赞成这种比附。连主张用近代的美学观点研究《红楼梦》的王静庵先生都如是说,可见明珠家事说影响之大。    
    但此派的弱点是,自最初传闻到后来,始终只有零星记载,没有人加以系统化,比之新兴起的另外两大派别——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和康熙朝政治状态说,显得后力不接,相形见绌。钱静方的《红楼梦考》虽提出“《红楼》一书,写美人实写名士,特化雄为雌”参见《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