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智。六祖惠能說:「識本是智,更不須轉,只是悟得八識自性清淨,當體便是大圓鏡智。」識得此理,則蘊入處界,本極圓妙,根根塵塵無非自性中普光明智。奈因眾生迷昧,妄生執著,故不得不破耳。 
    總上來說:這些蘊入處界的虛妄之法,皆是迷真幻現的一種緣起假相,它的本體是空的,不過凡夫痴迷認為實法,菩薩用般若妙智觀之,了知真空實相的理體上,本無此等虛妄之法,故一一無之。當知,若就事方面,則此蘊入處界,乃迷情虛妄之法,是苦本,是無常,是無我,故當極力破除。真空實相,乃真實究竟之理,是常、樂、我、淨,故當徹底證得。所謂若不空掉諸法虛妄,何處覓得真空實相,此乃方便義也。若就理性方面,即從一切法本性中而融觀一切,則虛妄相中全體皆真,觀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實無少法可破(即一切法),亦無少法可得(離一切相),一切不壞不失,無得無證,法法即實相,法法皆真空,此乃真實義也。 
    以上是對於色心並迷者而說的,故開六根的眼、耳、鼻、舌、身五界,六塵的色、聲、香、味、樱褰纾约胺▔m中的無表色半界,為十界半,屬色法。開六識的眼識……意識六界,以及法塵中的心所法半界,並意根一界為七界半,屬心法。總共十八界,成三科法門,各隨眾生根性,任修一法,即能悟入,所謂一悟一切悟。 
    【合釋】照上面所說——「是諸法空相」的道理看來,便知道真空實相的理體上,本來清淨空寂,於中洠в猩芟胄凶R之五蘊,和眼等六根,色等六塵,以及眼識界等六識的虛妄之法,故曰無色……無意識界。 
     己三對色心並迷者破十八界竟(戊初破凡夫我相文至此完)。
 
                ┌──────────五根內色┐
十∥︵ 眼┐  │眼┐    色┐          ├色法┬迷色重開為十界及法塵中無表色之半界
 ∥色 耳│  │耳│    聲│       │  └為十界半。
八∥心 鼻├根界┘鼻├識界┐香├塵界─五塵外色┘     
 ∥俱 舌│   舌│  │味│
界∥開 身┘   身│  │樱
 ∥︶ 意 根界 意┘  │法┘塵界┬心所法
表∥           │    └無表色
                          └心王─心法┬迷心重故開心為六界及法塵中心所法之半界並意根為七
                                      └界半。
 

    戊二:破二乘法相─分二─己初 破緣覺十二因緣法。己二 破聲聞四諦法。
 
    己初:破緣覺十二因緣法
 
    【原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預釋】此空十二因緣也。何謂因緣?因是親因,如種子,為能生之種;緣是助緣,如雨露人工等,為助生之機。亦可說,事的起源為因,中間助成為緣。共有十二支: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樱摺⑹埽恕郏拧⑷。⒂校弧⑸⒗纤溃藶橐磺斜娚鏆v三界輪迴六道的一種由來。 
    二乘人雖破了我執,而法執尚存,因為實相門中若有一法未亡,都是虛妄所在,未能徹證真空圓融之理,所以亦要破之。此十二因緣乃緣覺所修之法。梵語辟支迦羅,又名辟支佛。「辟支」譯為因緣,「佛」譯為覺,合言應云因緣覺,略稱緣覺,又名獨覺。通常的解釋,說是生於佛世,聞佛說十二因緣法而悟道者謂之緣覺,其實不一定生有佛世,稟佛因緣法而悟道的才稱為緣覺,就是生無佛世,但蒙善知識的開示,或自己閱讀經典由因緣而入道的均可稱為緣覺拢撸》駝t生於佛前佛後的眾生,那就永無成就緣覺拢叩目赡芰恕H羯鸁o佛世,或在佛未傳教的地方,洠в蟹A受世尊的教法,或善知識的開示,獨宿孤峰,或隨處任緣,以宿世善根,能夠鍀物悟道,所謂:「秋觀黃葉落,春鍀百花開,看物變以悟無常,感時遷而入真道」。如是觀察因緣生滅的道理,獨自覺悟解脫者叫做獨覺——雖同為因緣悟道,唯其無受佛及善知識開示故。其實也不一定生無佛世入道者為獨覺,就是佛在世時,因洠в袡C會親聞世尊說法,而能獨自觀察因緣鍀物悟道者,何嘗不是獨覺之類,否則此類拢咴诜鹗罆r,終洠в兴牡匚涣恕K拼藢嵱羞‘背佛法平等圓融洠в袑V坪推M思想的宗旨了,同時也不能表示佛教的特長所在——人人都有自覺的可能。總之修十二因緣法,覺悟無生之理而證拢撸麨榫売X。此為小乘辟支佛果。 
    【分釋】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此文順序應云:無無明,乃至無老死為一句。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盡為一句。「無」,作空字解(謂無明空,乃至老死空)。「盡」,作滅字講。「乃至」二字是超略詞,謂於十二支但舉最初之「無明」與最後的「老死」二支,略去中間的「行、識、名色、六入、樱⑹堋邸⑷ ⒂小⑸梗А4耸蚓墸嗝壠穑爻牵G棘,十二連環,各有其義,避煩不述。按十二因緣有流轉門,和還滅門二種:流轉門是說明輪迴生死之相狀,乃由迷而成凡,是苦因苦果。還滅門是指示解脫生死的法門,乃由悟而入拢菢芬驑饭!
    何謂流轉門?這是一種譬喻:凡夫生死無盡,猶如水的「流」動不息,車輪的旋「轉」無停一樣,故以流轉門稱之;此乃六道凡夫生死之法。何謂還滅門?即「滅」除煩惱生死,「還」歸涅槃真性,故以還滅門稱之;此為三乘拢呓饷撝ā!
    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有緣生,生緣老死;此為流轉門,是順觀十二因緣,屬染緣起。無明滅(盡)則行滅,行滅則識滅,乃至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此為還滅門,是逆觀十二因緣,屬淨緣起。在要講流轉門以前,當先把十二因緣的名義略釋一下: 
    無明,就是不明(體即是痴,迷昧為性),乃一切煩惱的總稱。由最初一念妄動障蔽本覺妙明,於真空實相理無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執著,此謂無明。要之無明就是迷惑心,到底迷個什麼?迷了我法二種空理。眾生不了五蘊幻化不實,妄執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是為我執無明;不了諸法緣生無性之理,妄執萬有現象為實法,是為法執無明。所謂內執根身以為我,外執器界以為法。迷了我法二空的真理所以叫做無明;此為迷真所起的一念不覺。【按無明有根本無明和枝末無明兩種:不明理性之空謂之迷理無明(不知真空實相離相之理)—根本。不明事相之假謂之迷事無明(妄見萬法為實有)—枝末。迷理無明,指一念妄覺障於中道實相之理,使之不能顯發;迷事無明,指見思煩惱障生死之事,使之不能出離。凡夫不明真諦理,著於邪見名為見思無明;二乘不明俗諦理,著於空寂名為塵沙無明;權教菩薩不明中諦理,著於二邊名為根本無明。總之迷真謂之根本無明,起妄謂之枝末無明。】 
    行是造作義,指一切行為,即依無明所造的善惡業。 
    識就是業識——第八識(是人生的總報主)。此識隨業受報,為過去業力所驅,挾持所造善惡種子而來投胎,於有緣父母,當其交媾時,四週黑暗,唯見一幕淫劇,於明相(淫光)發現處,神識聰利,剎那即到父母身邊,那時昏昏迷迷,忽起一念愛心(男的則愛母憎父,女的則愛父憎母),流愛為種,迹R為胎(流一念愛慾心為受生種子,於父精母血之中而成胞胎,將此神識處於臭穢胎獄之中)。啊!慘了!生死的禍根將此演成,一切眾苦跟在後面而來!此為投胎最初第一念(止觀云:初托胎時名歌羅邏,此時即具三事:一命,二煖,三識。是中以報風為命,精血不臭不爛為煖,活動為識。此時便隨母氣息上下出入,名為識位)。 
    名色,名指心識(即神識初投胎時之謂),色指形體(即父精母血混成之肉團)。由於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攬父母赤白二渧而成胎為色。所謂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此為胎中精神物伲鮽渲啵R驗槌跬短r,六根未成,識心不能顯發其了別功能,但有心的名稱,洠в行牡淖饔茫圆环Q為心,只稱為「名」;初投胎時,形體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稱身,故但稱「色」。此為嬰胎初凝還洠в型瓿闪囊粋階段(人生在胎內生育之次第分為五位:第一七日名羯羅耍唬衷聘枇_邏,譯為凝滑,或云雜穢——父母之精血初和合而成的一團凝滑之穢物。第二七日為頞部曇位,譯為皰,經二七日漸漸增長而成為瘡疤之形。第三七日名椋唬g為軟肉,經三七日漸成軟肉之伲5谒钠呷彰麨轸赡衔唬g為堅肉,經四七日漸成堅固之肉。第五七日名缽羅奢位,譯為肢節,又名形位,自神識投胎後至五個七日生諸根形,四肢差別,以上皆屬名色位所攝。自此以往,乃至出胎後亦有五位:一、嬰兒位,二、童子位,三、少年位,四、中年位,五、老年位)。 
    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個月的中間,由名色漸漸成長到六根完備,於出胎後對六塵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自第五七日形位後,漸具根相,至第六七日名髮毛爪齒位,第七七日名具根位,六根初成。從名色,六入至出胎,中間總有三十八個七日皆屬胎中位)。此為有情一生自用之自體。 
    樱唇佑|。根、塵、和合而成樱V赋鎏メ崃c一切外境之接樱.斝『⒍龤q時,天真純樸,六根對境但起單純之知覺,洠в性鲪鄣姆謩e。此為六根交際一切外境的一種作用。 
    受即領受(領受所樱常8诚鄬哆‘順二種境界上,生起苦樂二種感覺謂之受。當四五歲至十歲時年紀稍長,知識漸開,知道接受一切境界,對於飲食衣服玩具等,都有所求,且能分別好醜,唯不生貪愛之心耳。此為對境所起的一種情緒。 
    愛即貪愛。於所對境,能起貪愛。當十一二歲至十八九歲時,年將成人欲望既開,對於五塵欲境,心生貪著,唯尚未廣遍追求(文中雖單舉愛字,其實亦含有憎字在內,所謂遇順境時則起貪戀之心,遇逆境時則起憎惡之心)。此為對境所起的一種貪染心。 
    取即妄取,追取。二十歲後貪欲轉盛,於一切境,廣為追取(文中雖單舉取字,實則亦含有捨字在內,所謂:遇可愛之樂境則念念貪求,必盡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後已,遇所憎之苦境則念念厭離,必千方百計以圖捨之而後已)。此為愛染欲境的一種趨求(前之無明是過去惑,今愛取二支為現在惑,同時又為未來因)。 
    有即業。有因有果之謂,由前際因(愛取),生後際果(生老死),業力牽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輪迴的事實來。換句話說:由愛取二者所驅使,而去造作種種有漏之業,以感未來生死之果報。果報的範圍雖廣,要之不出「依正」二報。「依報」即是欲有(欲界),色有(色界),無色有(無色界)。「正報」即是本有(現在之身),中有(中陰身,此身已死,後身未成,於此中間所受化身謂之中陰身),後有(後世受生之身)。「欲」等三有為受生處之依報,「本」等三有為所受身之正報(前「行」指過去業,今「有」指現在業,雖屬現在卻為未來生死苦果之因)。此為所作業力感報的一種規定。 
    生即受生。以現在所造之業為因,依因感果,必招來世受生——在四生六道中受生(此「生」之一支通因通果,若對前之愛取有三支而言,則屬未來受生之果,若對後之老死一支而言,則屬未來感果之因)。此為未來受報的一種活動。 
    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諸根衰敗叫做老,身壞命終謂之死。既有生就不能不死,則四大幻埽匀粡纳僦晾希瑹o常轉變必至於死,如燃香相似的漸漸消殞;要想永生不死,常壯不老是絕對不可能的!(老死本來二事,何故合為一支?因為老不一定有的,如一般夭殤者則不歷此階段,故與死合為一支。)此為未來受報的一種結果。 
    總之無明是無始一念不覺障蔽真心的一種虛妄(過去惑);行是依無明妄惑所造的一切業因(過去業);識是依所造業而受現世投胎之第八阿賴耶識(業報主);名色是神識依父母精血,心身漸次發育的一種狀態(約初受胎時言);六入是在母胎中六根初成的名稱(約住胎言);樱橇c六境接樱黄鹪鲪鄣囊环N作用(約出胎後言);受是對境分別苦樂的一種感覺(五六歲後的作用);愛是對境生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