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單明別五時,則對於一代時教總覺得不能圓該普攝——未盡穩妥。所以須要再明通五時而融洽之。此為通五時也。 
    總之,別五時是明說法時期從一至五,次第隨宜,各時所說教義,其頓漸權實歷然不紊。換言之:它是就眾生根器,如來依次第先後而成熟之。所謂:初由華嚴之「擬宜」,次以阿含而「引誘」,繼以方等之「策進」(亦云彈訶),再以般若之「淘汰」,終以法華之「開顯」(亦云咐囑)為究竟。 
    通五時,是明如來教化眾生隨時應機而施教,不限年月,不依次第。所謂不一定華嚴時就一概直談大乘圓頓之理,或在阿含時就一概專說小乘漸教法門。知道了這五時通別的道理,那末,兩種四教歷時分明,洠в胁铄e。則不一味拘於「阿含十二方等八……法華涅槃共七年……」之說,以謬解如來說法之本旨。 
    復次,涅槃經拢衅分杏幸砸慌3鑫逦洞蔚诔墒斓钠┯鳎ㄔ'五),謂:最初由牛出乳,次由乳出酪,由酪出生酥,由生酥出熟酥,由熟酥成醍醐味。此五味的成熟次第正如釋尊以五時成熟眾生根性一樣。一華嚴時,為佛初成道時對一類大機直談大乘圓頓法門,譬如從牛出乳,故華嚴時為乳味。二阿含時,佛耄Т蟋F小,說華嚴後次說阿含經,如從乳出酪,故阿含時為酪味。三方等時,為引小向大,說阿含後次說方等諸大乘經,如從酪出生酥,故方等時為生酥味。四般若時,為除執,廢情,故說方等後次說般若,如從生酥出熟酥,故般若時為熟酥味。五法華時,為開權顯實,故說般若後即說法華,如從熟酥成醍醐,故法華時為醍醐味。以上略說五時五味的內容。 
    釋通別五時竟。 
    次明八教。如來一代教化,其隨機施教,說了無量法門,歸迹饋聿怀霭朔N教相,分為兩種四教——化儀四教、化法四教,合為八教。 
    先明化儀四教: 
    頓教、漸教、秘密教、不定教,此為化儀四教;乃佛陀教「化」眾生所用之「儀」式,故曰化儀(如世藥方)。 
    一、頓教:頓是頓超直入,不經階次的意思,所謂:「一超直入如來地」,故名頓教。這是對於利根之人堪受大法者,不用方便引誘,直接施以大乘頓超之法;如說華嚴經是。 
    二、漸教:漸是漸次而進,由小至大的意思,所謂:歷時修行,次第斷惑證果,故名漸教。這是對於鈍根之人,不堪接受大法,當漸次引誘,故先說小乘令其由溔肷睿瑵u漸引入大乘;如說阿含經是。 
    三、秘密教:秘密是不顯露的意思。謂眾生根性各別,在一會中同時受教,佛以三輪不思議神力,圓音暢演,隨類得益。因為機異故所契不同——雖同會稟法,然而或聞為漸,或聞為頓……各自證悟不同,而彼此互不相知,故曰秘密教。互不相知者:謂同席聽法之人彼此不相知——如悟大法者以為如來是專為自己說大法,悟小法者以為如來專為自己說小法。又悟大法者以為如來同樣說大法,悟小法者以為如來同樣說小法。淨名經云:「大拢ㄍ醣娝穑瑴Q心觀佛靡不欣,各見世尊在其前,斯則神力不共法」。此則可為同席聞法彼此不相知的一種確證。又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此則以為如來同樣說一法的明證。總之因各人所得之法都彼此不相知,故稱為秘密。還有一種說法:如來於行住坐臥的四威儀中,時時都在默示著佛之知見,就是低頭舉手,瞬目揚眉,無非一一在秘密中轉大法輪,有緣眾生於中領會各自得益,亦可稱為秘密教。 
    四、不定教:此與秘密皆為同聽異聞——如來同一說法,眾生各隨所解不同。因為依機所了解的是不同,故名不定教。要之,在同聽異聞中,如彼此不相知者為秘密教,彼此相知者為不定教。根本二教只是一體,彼此相知者是為顯露不定教,彼此不相知者則為秘密不定教。還有一種道理,佛在一會中的說法,因為當座的聽眾根性不等,如來為隨機施教,令其各別獲益,所以頓漸兼施,偏圓並陳,宜聞頓者聞頓,宜聞漸者聞漸……或同時對此說頓,對彼說漸,各隨所解,獲益不定——聞頓得頓益,聞漸得漸益。所謂佛則一座異談(對此說頓,對彼說漸),機則同聽異聞(或聞頓教,或聞漸教)。因其說聽不定,所以這一座的說法,不便確定判屬何教——或漸,或頓——故用不定二字統收之,名為不定教。或於漸教中悟頓教理,頓教中悟漸教理,所謂聞大教悟小理,聞小教悟大理,因無一定,故曰不定教。 
    智論所謂:佛於鹿野苑初轉四諦法輪時,憍陳如等五人得須陀洹果,八萬諸天得法眼淨,同時又有無量菩薩聞大乘法得無生忍,這便是同聽異聞的明證。正如說四諦時,藏教人聞之則悟因緣生滅之理,通教人聞之則悟因緣即空之理,別教人聞之則悟因緣即空即假之理,圓教人聞之則悟因緣即中道實相之理的意思相同。要而言之,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而彼此互不相知者為秘密教。佛以一座隨機說,眾生各各隨所解,而彼此互知者為不定教。秘密、不定二教,能夠統攝頓漸二教,與五時所說,總之,頓教直說大法,漸教專談小乘,不定教是一座異談,所解不同,秘密教是佛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得解。 
    復次、此化儀四教若詳細的研究起來,須各約教、行、部三義釋之。 
    頓教三義:一約教——謂不歷時眨#闭f圓頓大法,別則獨指華嚴時所說者,通則五時俱有。二約行——謂不經次第,頓超直入,所謂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別則單指華嚴行者,通則方等、般若、法華三時中悉皆有之。三約部——部是部類,指三藏十二部而言,別則專指華嚴經,通則凡一代教中直說頓超法門者,如圓覺經等,並宜收入此部所攝。 
    漸教三義:一約教——謂曲引鈍根,經三時之眨#日f小而後說大,別則獨指阿含、方等、般若三時所說者,通則前後二時亦皆有之。二約行——謂按步而修,次第證悟(歷劫修行,次第斷惑證真)。三約部——別則局指阿含經,通則凡一代教中所說小乘引誘法門儘可收入阿含部,凡彈偏斥小,策進法門者,宜收入方等部,凡蕩空破執,陶鑄轉教者,宜收入般若部。 
    秘密三義:一約教——於四時中如來以三輪不思議力(身輪現通,口輪說法,意輪鑒機),一音說法,隨類各解,此則無別可指,通則前四時(法華以前)皆得有之,唯法華是顯露教,但有秘密咒而非秘密教。二約行——謂或修小行而密證大果,或修大行而密證小果;又如受持陀羅尼法門亦為秘密行之一。三約部——別則專指一切陀羅尼經,通則諸經悉皆有之(如彌陀經之往生咒,楞嚴經之楞嚴咒等)。 
    不定教三義:約教,約行,均與秘密教同。三約部——無別可指,而通於前四時所說諸部。 
    以上為化儀四教;頓、漸二教為豎之化儀,秘密、不定為橫之化儀。總之,「頓教」是對最上利根,頓時圓說,如華嚴時所說之教義。「漸教」,是對漸契之機,如阿含時所說之教義。「秘密教」是對一種特殊之機,圓音演說,使一會的人隨機證解秘密不知。「不定教」是於一會中的隨機說法——大小兼施,偏圓並陳,而聞者各隨所解獲益不定。化儀四教約略講完。現在要來說明化法四教: 
    藏教、通教、別教、圓教,此為化法四教;乃釋尊教「化」眾生之方「法」,故曰化法(如世藥味)。 
    一、藏教(小乘教):完全的說當稱它為小乘三藏教。因為由來小乘的三藏——經律論,與大乘的三藏說起來比較整然一些,所以把小乘命名為三藏教。它是以四阿含為經藏,以毗尼為律藏(梵語毗尼,亦云毗奈耶,此翻為律,亦翻眨⑴䲡覟檎摬兀ň咴瓢⑴_磨,譯為無比法)。此教專為教化「聲聞」「緣覺」二乘根機,純屬小乘之教。是開示界內鈍根眾生,明生滅四諦、十二因緣、事六度,修析空觀,斷見思惑,得一切智,見但空理,出分段生死證偏真涅槃,是為藏教義。 
    二、通教:通者同也。是對三乘共同的說法,其教義通同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所謂通前藏教,通後別圓二教,故名通教(鈍根的則通前藏教,利根的通後別圓二教)。此教化度界內利根眾生,正化菩薩,傍化二乘,明無生四諦,不生滅十二因緣,理六度,修體空觀,斷三界見思惑盡,更侵習氣,得一切智,見真諦理,出分段生死,證真諦涅槃,是為通教義。 
    三、別教:別是各別不同的意思。其教義獨被菩薩,不通於聲聞緣覺,所謂,別前藏通二教顯非小乘,別後圓教顯非佛乘。因為藏教正化二乘,屬小乘教義,通教雖則化導大乘然而尚還帶有二乘教義,現在所說的別教是洠в屑鎺Ф私塘x的,故云別前藏通二教:又因獨明菩薩法,非圓滿佛法,故云別後圓教。以其既非二乘(別前藏教),又非佛乘(別後圓教),所以稱它為別教。若詳細的說:其教、理、智、斷、行、位、因、果,與前藏通二教不同,與後圓教有別。「教」則獨被菩薩,「理」則隔歷三諦,「智」則三智次第,「斷」則三惑前後,「行」則五行差別,「位」則位位不相收,「因」則一因迥出,不即二邊,「果」則一果不融,諸位差別。此教開示界外鈍根菩薩,明無量四諦,不思議十二因緣,不思議六度,十度(六度中於第六般若度復開為方便、願、力、智四度共成十度)。修次第三觀,斷三界見思,塵沙二惑,及十二品無明,得道種智,見俗諦理,及分證中諦理,出分段、變易二種生死,證中道無住涅槃,是為別教義。【(裕В┪逍胁顒e,戒定慧三名為「拢小梗ㄊ∪肟招袑俨赝ǘ蹋缺矑蚊麨椤歌笮小梗ㄊ惺叵蛉爰傩校览沓尚忻麨椤柑煨小梗ǔ醯匾陨现械佬幸玻瑥奶煨衅鸹茫就∩泼麨椤笅雰盒小梗创扔靡玻就瑹⿶烂麨椤覆⌒小梗幢靡玻2赝ǘ痰小嘎}行」及少分「梵行」,今則五行具足故不同前藏通二教。圓教一行一切行,今乃次第修行故不同後圓教。】 
    四、圓教:圓是不欠不缺的意思,謂圓滿至極究竟成佛之教,故曰圓教(將藏通別三種權教融成一實之教)。詳細的說,謂:圓妙(三諦圓融不可思議),圓滿(三一相即,無有缺滅),圓足(圓見事理,一念具足),圓頓(圓超直入,體非漸成)。因此,所以稱它為圓教。此教開示界外最上利根菩薩,明無作四諦,不思議十二因緣,稱性六度,十度,談中道實相事理圓融之教,修一心三觀,圓斷三惑煩惱,得一切種智,見一境三諦理,圓超二種生死,圓證三德涅槃,是為圓教義。 
    上來藏通別乃如來權巧方便之教,後之圓教方為如來真實稱性之談。 
    總之,藏教修析空觀——有外見空(捨色取空);通教修體空觀——即色而空(了達萬象當體即空);別教修次第三觀——由空入假,由假而中,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空之外有中道,圓教修一心三觀——一空一切空,無假無中而不空,一假一切假,無空無中而不假,一中一切中,無假無空而不中,空有即中道。 
    以上為化法四教,連前化儀四教合為八教。化儀是能用之教,化法是所用之教。 
   復次,當知於五時中何時攝何教,化儀四教與化法四教如何收攝,亦有知道的必要。 
    初、華嚴時,佛初成道,先為大機直說圓頓法門,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於化儀四教中,為頓教,於化法四教中兼說別教正明圓教的道理,是帶一權說一實(帶說別教之權理,正明圓教之實義),為一粗一妙之教相,約味如從牛出乳,故華嚴時為乳味。 
    二、阿含時,如來為實施權,寢頓說漸,譬如日輪升天,轉照幽谷,於化儀四教中為漸教(漸教分為三時——漸初,漸中,漸末,阿含為漸初),於化法四教中但明三藏小教的道理,是唯權無實,但粗無妙之教相。約味如從乳變酪,故阿含時為酪味。 
    三、方等時,為引小向大,平等普化,譬如日輪次照平地,開平地為三時——食時,禺中,正午,此當食時(辰時),於化儀四教中為漸中,於化法四教中乃四教並談——對三藏之小教而說通別圓的大乘之理,是帶三權說一實(帶說藏通別三教之權,說明圓教一實之理),是三粗一妙之教相。約味如從酪出生酥,故方等時為生酥味。 
    四、般若時,為掃蕩餘執,譬如禺中之時(午前巳時),於化儀四教為漸末,於化法四教是帶說通別二教,正明圓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