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歌唱二郎山》原本唱的是大别山
当我在北三环外的一处部队干休所见到时乐蒙时,老先生偶感小疾,坐着轮椅,还是坚持接待我这个奇怪的不速之客。外面的音乐世界好热闹,流行歌、摇滚乐,歌手前面唱,美女后面跳,歌星台上站,台下的观众就举手来回摇。而曾为一个时代写下许多名曲,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老人,却静静地坐在这个光线略显不足的旧房里,坐在这把轮椅上,有几分孤独,几分落寞。我们一起开始了对湮没往事的钩沉。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这是一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常流行的歌。但是我万没想到,一坐下来老人就说,其实这首歌原本是写大别山的,是从歌唱大别山移植过来的。原来的歌词是:“大呀大别山,红军到了家。大别山,从此就是人民的家。”1952年7月要搞第一届全军文艺会演。5月西南军区为筹备会演节目,将时乐蒙从川东军区调到贺龙、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区,任战斗文工团团长,抓创作。他发现独唱歌曲《千里跃进大别山》很受战士欢迎。二野是从大别山过来的,山东、河南子弟多,由时乐蒙作曲的这首歌本就用了河南梆子风格,每次到筑路工地演出都要连连谢幕。当时筑路部队正大战二郎山,歌手孙战白建议重新填词,就拿它进京参赛。于是由洛水填了现在的这个词。先是在筑路工地上传唱,进京调演又一炮打响,连谢幕四次仍下不了台,第二天就在北京传唱起来。贺龙高兴得不得了。很快又流行全国,家喻户晓。再后又带到朝鲜慰问志愿军,传遍朝鲜战场。朝鲜来华演出的文工团都唱这首歌。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一个文化代表团到英国演出,一位观众提出要听《歌唱二郎山》,演员大奇,一问才知道,这位英国老兵曾是朝鲜战场的战俘。他在俘虏营里学会了这首歌,而且终生难忘。
谈到这首歌由唱大别山改编为唱二郎山,时乐蒙先生说,音乐不表现具体事物,只表现情绪,当工人在扛麻袋或拉纤时,就只“嘿呦,嘿呦”比有具体的词还丰富,还鼓劲。现在二郎山隧道已经通车。过去遇有雪雨,七八天翻不过去的山,那天我们十几分钟就通过了。隧道口前立有一块红色岩石,石面上刻着这首《歌唱二郎山》。这是筑路大军的纪念碑也是新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块丰碑。老人还不知道这件事,我将此事告诉他时,他坐在轮椅里,脸上漾出幸福的笑容。
2。艺术创作主要靠多方面长时间的生活积累
《英雄战胜了大渡河》,作者没有去过大渡河
大约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听到过一首雄壮豪迈的歌曲《英雄战胜了大渡河》,开头的歌词至今还能记起。那天沿着大渡河驱车赶路,我忽然想起这首歌,就问地方上陪同的老郭,他一听就激动,我们就一同哼起了开头一段:“万里风雪盖高原喽,大渡河水浪滔天。”就是有了这个契机,老郭才说,县里有一个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公园,公园里有一个四歌亭。于是才又特意绕路去看了那个四歌亭。
《英雄战胜了大渡河》刻在亭内四方碑的面东一侧,五线谱并词,魏风词,罗宗贤、时乐蒙曲。这是一首气势很大的合唱领唱,近半个世纪在我脑海里一直乐声如潮,大浪滔天。这次读碑才发现歌词很简单,就四段:“万里风雪盖高原,大渡河水浪滔天,进军的道路被它挡;当年红军爬铁索,大渡河上英雄多,坚决战胜大渡河;你看汽车千万辆,一辆一辆排成行,藏胞支援了牛皮船;同志们,加油干快把物资搬上船。”这词反映了那个时代简明朴素的文风,也证实了时乐蒙先生说的音乐主要是一种情绪,而不在具体内容。
访问中我亟想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过程,不想时先生又出言惊人:“我到现在也没有去过大渡河。”时老说,当时接到参加调演的任务后,我们考虑到在舞蹈方面还有几个能拿出手的,如《军民打青稞》、《筑路舞》等,音乐方面却没有有分量的节目。当时全国就两件大事,一是抗美援朝,一是解放西藏。大渡河成了进军西藏的大障碍,筑路任务十分突出。当年红军过大渡河是和阶级敌人斗,现在是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于是决定写一个七分钟的合唱,这在当时已是大型节目。再下去体验生活已来不及,只剩一个月了,就从生活积累中汲取。时老说,周总理说过嘛,文艺创作是长期积累偶尔为之。我没有到过大渡河,但我随军征战,到过黄河、长江、湘江等大江河,有生活。当时部队文艺生活很活跃,战士筑路中写了许多墙报、快板、枪杆诗,这是我们创作的又一主要来源。我们很快就写好、排好。这个节目全军会演得了二等奖。
在那次全军会演上,时乐蒙一个人有三首曲子得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曲家。后来又创作了大合唱《三套黄牛一套马》,120人的合唱团,一直唱到“文革”开始。
3。一团凄美的谜———
《康定情歌》的作者是谁?
泸定四歌亭里的三首歌,前两首词曲作者都明明白白刻在碑上,唯《康定情歌》没有作者。现在我们都说它是一首民歌,但记谱、整理者又是谁?应该有一个人,就像王洛宾整理新疆民歌那样。
《红色经典》 上篇大渡河上三首歌(2)
我提出这个问题,老郭更来了精神。老郭是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曾在报社工作过,遍采当地风土掌故。他说,这首名曲的收集者叫吴文季。
吴文季是福建泉州惠安人。抗战时期在重庆上学,学音乐,当时国民党在甘孜有一支准备出征缅甸的部队,他被调来任文化教员,主要是教歌。康定地处通往西域的咽喉地带,内地物资经此流往西藏印度,日军侵华期间曾是仅次于上海、天津的第三口岸,藏汉文化交流多,音乐积淀多。吴文季在军旅中事情不多,就常到寨子里,到集市上,到骡马会上收集民歌。《康定情歌》就是这样收集到的。歌中唱的跑马山,我原以为是如兴安岭、祁连山一样连绵的大山,原来就是康定城里的一个小山包,站在街上就能望见山顶,当年藏汉民在山头斜坡上跑马取乐。可以想见那时货物满街,骡马满山,藏汉杂处,山歌互答的情景。吴文季在康定的短暂服役结束后,回重庆,抗战胜利后又回南京继续学音乐。1947年南京音乐学院举办师生联欢会,他将这首歌拿出来,请江定仙老师配器,首次由武正谦老师演唱。1948年,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将这首歌带到巴黎,《康定情歌》开始走向世界。直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发射太空飞船选择地球人的文化符号到外层空间去觅知音,也带有这首歌。《康定情歌》成了人类的标志,为全球所共享。如果有一天,外星人真的听懂了这首歌,它就成了沟通宇宙间的情歌。不是“跑马溜溜的山上”,而是“银光闪闪的星空”了。不幸的是吴文季以后的生活道路十分坎坷。解放后他调到总政文工团,任男高音领唱,曾领唱过《英雄战胜大渡河》。听到这个说法我很兴奋,大渡河的三首歌相互间真的有扯不断的缘分,前两者和时乐蒙有关,后两首又和吴文季有关,两个人串起了三首歌。
但是好景不长,解放后肃反,吴文季因为在国民党部队的那一段历史问题被取消了领唱资格,后来又被下放到家乡泉州的文工团。“文化大革命”中背着历史问题又遭批斗,他一直是孤身一人,最后死在惠安的一个破庙里。“文革”结束后,决定为他平反,但遍查档案,却没有一份正式处分决定。泉州文化局为他重新修墓立碑,碑上刻着“他终生为自由而歌唱”。我听后想到另一句碑文也许更合适:“他终生为爱情而歌唱,却没有得到过爱。”
(2005年1月20日)
《红色经典》 下篇爱国的理由(1)
——关于爱国的几个问题
受命为出版社选一本爱国文选,接手之后才知道这绝非易事。既为爱国文选,起码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容必须能涵盖爱国的主旨;二是形式必须是散文,最好还是美文。这时我才发现在散文领域,爱国题材的作品比之山水景物、生死爱恨、新事旧情等,确实少得多。选家们编的各种选本中,也很少将爱国单列一类。平时我们印象较深的爱国事件、人物大都是从历史书上或者小说、诗歌、电影中得来的。以美文来诠释爱国大义、品评人物原来是这样的难。
编选本身不仅是搜集和整理,而且也是专题学习。编选过程中,我脑海里不断思考这几个问题:一是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二是爱国的内容和表现有哪些?三是爱国的文章是怎样写成的?
(一)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入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一国既处于世界各国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强盛都是靠它的全体人民万众一心、竭力奉献换来的,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义务。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如果哪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义。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汉奸,有败类,但这些人总是被人所唾弃。
(二)
理由既立,便是爱什么?怎么爱?即爱国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依内容而论大致有三:一爱祖国河山;二爱祖国人民;三爱祖国文化。
一要爱祖国河山。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土地都享受至尊、至敬的荣誉。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村里必为土地神换一次春联:“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我们的一切一切都是祖国这片土地所承载,所养育。主权、人民、事业、财富等都因国土而存在。希腊神话,大力士安泰其力量只源于土地,只要他不离开大地,任何人都不可能将他战胜。中国古代皇城里专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每年要祭坛拜土。土即代表社稷。国土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基,是它的第一物质形态,是硬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土不存,国将不再。历来的侵略战争都是先侵城掠地,犯人国土。而战败国最大的屈辱就是割地赔款,是去国逃亡或在已沦陷的国土上做亡国奴。“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曲”,何其凄凉。1937年起,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掠我大半个国土长达八年。抗日烈士吉鸿昌临刑前赋诗曰:“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祖国的土地岂容外人蹂躏?“还我河山”,这是古往今来一切爱国志士泣血而呼的口号;“爱我家乡”是一切爱国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共同呼唤。爱国首先就要爱河山,爱国土。要保卫她,维护她,让她更富饶,更美丽。许多游子,去国之时身边带一把祖国的土,阔别归来,不由得跪吻祖国的热土。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要热爱祖国的土地,这是我们生存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