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东欧文学简史(下)-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诉;《在新水上行舟》(1906)表达了诗人对新时代和革命的向往。《孔雀 

飞起来了》(1907)歌颂了劳苦大众争取解放的斗争;《在伯爵的打谷场上》 

 (1908)反映了农民的疾苦;多饶·久尔吉的孙子》(1908)表达了诗人投 

身革命的决心;《进军之路》(1908)、《在恰克·马岱的土地上》(1908) 

和《无产者儿子之歌》(1909)等,都是歌颂无产阶级伟大力量的诗篇,表 

现了他创作中的革命倾向。他的诗歌在形式上具有古典诗歌的结构严谨、词 

句洗炼、韵律和谐的特点,同时又包含着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澎湃的 

激情和梦幻般神秘的境界的描写。他是二十世纪初匈牙利文学中影响最大、 

而在创作思想上又最为复杂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的主要倾向是对现实的批 

判和对革命的向往。由于他的作品反映的是革命内容,一开始就受到保守派 

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诋毁,只有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才对他作出了公正全面 

的评价。 

     莫里兹·日格蒙德 (1879—1942),匈牙利现代文学史上最大的民主主 

义作家之一。他出身于小农家庭,曾经担任编辑工作,随“基什法鲁迪”文 

学协会到全国搜集民歌。1908年他发表了第一篇引人注目的短篇小说《七个 

铜板》,不久便成了“西方社”的重要作家。他曾经热烈拥护1918年资产阶 

级革命和1919无产阶级革命。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期,他曾担任共和国作 

家协会执委会委员。后来受过迫害。1929年他与巴比契合编《西方》杂志, 

1939年至1942年,他主编“民粹派”作家的刊物《东方人民》。他以写短 

篇小说见长,作品大都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例如: 《七个铜板》由于 

对下层人民作了真实而别开生面的描写,在文坛引起了轰动。短篇小说《悲 

剧》 (1909)以简洁的笔调着意将下层人民的似乎“微不足道”的不幸遭遇 

公之于众;小说《穷人》(1916)作为反战作品,通过一个士兵不幸遭遇揭 

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性。小说对变态心理作了细致的描写。莫理兹曾经 

受过布洛迪·山多尔的影响,后来在奥第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对 

匈牙利的封建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便产生了揭露封建社会 

黑暗的小说《污金》(1910)、《在上帝的背后》(1911)和《火炬》(1917) 

等作品。 《污金》把原想干一番大事业却被环境腐蚀成罪犯的主人公比喻为 

掉在污泥里的金子。《在上帝的背后》描写一些对庸俗环境不满却又无力加 

以改变的大小官吏。《火炬》描写一个曾经决心成为照亮社会的火炬的主人 

公终于堕落,以此揭露黑暗社会扼杀人才的罪恶。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失败 

后,莫里兹由于对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曾经产生 

过失望的情绪,在一部描写青少年生活的小说《永远做个好人》(1920)中 

有所表现。二十年代后半期,他的作品进一步加深了批判封建制度的主题。 

小说《通宵达旦》(1928)和《老爷的狂欢》(1928)都反映了贵族阶级的 

腐朽没落,表现了作者对这个没落阶级的痛恨。1930年发表的《亲戚》是对 

没落的贵族阶级的最无情的判决。此外,莫里兹在三十年代又转向新的主题 

和题材,写了一系列描写农民疾苦和反抗斗争的小说如《幸福的人》(1932)、 

 《强盗》(1936)和《罗饶·山陀尔》(1940—1942)等。在创作倾向上, 

他的作品表现了民粹派作家的许多相似之处。莫里兹晚年还写了自传体小说 

 《我的一生的小说》(1939)和描写孤儿的悲惨遭遇的《孤儿院的孩子》 

 (1941)。 

     卡夫卡·马尔吉特(1880—1918),匈牙利文学中的第一位著名的女作 


… Page 47…

家,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1908年开始长期担任《西方》杂志的编辑。她的 

作品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而招致上流社会的攻击,但得到“西方社”的支持。 

她于二十世纪初开始发表小说,大多反映匈牙利妇女解放的问题。她擅长心 

理描写和气氛的烘托。文笔富于抒情的特色。她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色彩与 

年代》 (1912)通过一个妇女的遭遇反映了匈牙利贵族阶级在资本主义变革 

中走向没落的过程。长篇小说《蚁巢》(1917)通过对修道院的生活的描写 

揭露了教会统治的黑暗。 

     莫拉·费伦茨(1879—1934),出身于社会下层。他的创作同“西方社” 

的老一辈作家一样,开始于二十世纪初,但他没有参加“西方社”。在创作 

上,特别是在选择题材和创作风格上,曾模仿十九世纪末叶的现实主义小说 

家屠莫尔尼克。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麦田之歌》(1927)描写农村的贫困和 

农民争夺土地的斗争。历史小说《黄金棺》(1932)宣扬基督教的平等博爱 

精神战胜专制主义。小说 《汉尼拔的复活》(1924)描写一位贫苦教员的坎 

坷遭遇。他的短篇小说大多描写贫苦农民的不幸遭遇和家庭生活。前一类较 

成功的有《依附于土地的扬诺什的故事》(1927),写一个贫农如何为了争 

一块耕地而上了地主的当。后一类的有《九月的回忆》(1935),作者以感 

人的笔触回顾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纳吉·劳约什(1883—1954),早在1908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两 

个姑娘》。他出身于社会下层,较早地确立了社会主义信仰,1934年曾与伊 

叶什·久拉一道参加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他是个多产的小说家,作品多达五 

百多篇,广泛地反映了两次大战间的匈牙利社会生活。他的小说的题材来源 

主要是当时的都市生活,所描写的多为畸形的人物和生活方式,有些人物形 

象使人感觉难受。还有些小说如《一九一九年五月》(1932)、《英雄》(1929》、 

 《搜查》(1925)等,描写工人阶级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大无畏精神,成功 

地塑造了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在小说《车祸》(1921)和《狼与羊》(1922) 

中出现的是贫富对立的主题。有些作品以寓言形式针砭社会的弊端,如《母 

亲》(1931)、灵丹妙药》(1929)等。纳吉的短篇小说结构严谨,用词质 

朴,在辛辣的讽刺中包含着抒情因素,对社会的批判常含有喜剧性的夸张。 

长篇作品《基什豪洛姆》(1934)兼有小说和地方志的特点。第二次大战后 

他发表了长篇自传体小说《反抗的人》(1949)和《逃遁的人》(1954)。 

他的作品受过各种现代派手法的影响,使用过“蒙太奇”、多场面同时描写 

等技巧。 

     伊列什·贝拉 (1895—1974)是长期流亡国外的共产党员作家,身于犹 

太人家庭,在参加第一次世纪大战时接受革命思想,1919年参加过保卫苏难 

埃共和国的武装斗争,后来在莫斯科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国际革命作家联 

盟”秘书长等职。第二次大战后回国当作协领导成员,并任《文学新闻报》 

主编。在创作倾向上,早期受过表现主义的影响,后来走上现实主义道路。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蒂萨河在燃烧》(1929)和自传体长篇小说《喀尔巴 

阡山狂想曲》(1939)。前者反映了匈牙利共产党人在1918至1921年间所 

经历的斗争、胜利、失败、流亡以及在困难条件下重新组织和发展队伍的战 

斗历程,在艺术手法上受表现主义影响,对人物的塑造有简单化的缺点。后 

者通过喀尔巴阡山麓伐木工人的觉醒和斗争以及主人公巴林特·格若成长过 

程的描写,展示了二十世纪初喀尔巴阡乌克兰地区的和平生活和1919年无产 

阶级革命年代的广泛图景。伊列什在1945年以后发表的作品主要描写匈牙利 


… Page 48…

从法西斯统治下解放的过程。 

     查尔卡·马德 (1896—1937),共产党员流亡作家,其反映士兵生活的 

长篇巨著只残存第一卷,名为《多拜尔多》(1937)。 

     卡里卡什·弗里杰什(1892—1938),共产党员作家。原为匈牙利红军 

第30旅政委,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三十九旅》。 

     希达什·安道尔 (1899—1980),共产党员作家在莫斯科出版机构供职 

多年,曾任匈牙利革命作家和艺术家协会第一书记和《镰刀与锤子》杂志主 

编等职,作品有《费采克先生》(1936)和《马尔东和他的朋友们》(1963) 

等,所描写的为平凡人物,但个性鲜明突出。 

     盖尔盖依·山多尔 (1896—1966),共产党员作家,代表作有历史小说 

三卷集《多饶·久尔吉》(1936—1945),描写1514年匈牙利农民起义。 

     连捷尔·尤若夫(1896—1975),共产党员作家,曾协助孔·贝拉工作, 

编辑过《青年无产者》和《红色新闻报》。代表作有《维赛格拉德街》(1938), 

描写1918至1919年的匈牙利革命。 

     哈依·久拉(1900—1975),共产党员作家,代表作有历史剧《上帝, 

皇上、农民》 (1932),描写日格蒙德皇帝和胡斯·杨诺什的个人生活及其 

阶级对立。 

     内迈特·拉斯洛(1901—1975),民粹派作家,但从作品来看又不能把 

他简单地看作民粹派作家。他提出过“优质社会主义”纲领。他的小说结构 

严谨,擅长心理描写,著名的有长篇小说《罪》(1936),小说《丧事》(1935)、 

小说《厌恶》(1947)、小说《人间喜剧》(1929)、自传体小说《九月的 

马车》(1937),《南城的离别》(1938)、《星期三接待日》(1939)。 

第二次大战后发表过长篇小说《艾盖克·艾丝苔尔》(1956)。作为戏剧家, 

他的剧作如同他的小说一样遵循现实主义传统,代表作有 《闪电光下》 

 (1936)、切莱什涅什》(1939)、《盖尔盖依七世》(1939)、《塞切尼》 

 (1946)、《胡斯·扬诺什》(1948), (两个波尧伊》(1961)、《伽利 

略》(1953)、《甘地之死》(1963)等。 

     维雷什·彼得 (1897—1970),出身于贫苦家庭,属于民粹派的左翼。 

代表作有 《大平原上的农民》(1936)、《清算》(1936)、诗歌《村边》 

 (1940)、小说《荒年》(1942)等,大都描写贫苦农民生活。 

     沙波·巴尔 (1893—1970),出身于雇农。三十年代参加民粹派。代表 

作有短篇小说 《号手》、《塞基·安娜的亲吻》、《雇农妇传奇》等,描写 

下层穷苦农民的命运和向往,充满了激情和幽默感。他的长篇小说大多描写 

大地产对小农经济的压迫,如《鸿沟》(1939)。在长篇小说《婚礼、喜礼、 

摇蓝》 (1941—1942)中,他描写了大庄园与贫苦农民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 

盾。 

     陶玛西·阿尤(1897—1966),是民粹派中在艺术上独具一格的作家。 

他的创作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他的短篇小说以亲切的笔调描写塞凯依人民 

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和特兰西瓦尼亚的美丽景色,在匈牙利文学中占有 

重要地位,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心灵的起点》(1925)、《徽号拥有 

者》 (1931),长篇小说《亚伯三部曲》包括《亚伯在密林中》(1932)、 

 《亚伯在国内》(1933)、《亚伯在美洲》(1934)。 

     二十世纪上半叶匈牙利文学在诗歌方面颇有自己的特色。第一次世界大 

战前在“西方社”的推动下诗歌得到蓬勃发展,第一次大战后又出现了民粹 


… Page 49…

派诗歌、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和反法西斯的诗歌。除奥第外,有代表性的诗人 

有以下一些。 

     巴比契·米哈依(1883— 1941)是“西方社”的第一代诗人。他出身于 

职员家庭,苏维动作共和国时期曾任大学教授和作协领导成员,1929年曾与 

莫里兹共同主编《西方》杂志。他的代表作有诗集《伊里斯花圈上的叶子》 

 (1909)、诗集《约拿书》(1938)、《五月十三日在拉科什帕洛塔》(1912)、 

 《复活节前》(1916)、《最强音》(1917—1918)、《裴多菲花圈》(192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