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⑥爇 (ruò)— — 点燃。
⑦戛 (jiá)然— — 形容雁叫的声音。
⑧遽 (jù)— — 急忙。沉— — 没入水中。
⑨绐 (dài)——欺骗。
⑩未几——没有多久。
(11)寐 (mèi)——睡着。
… Page 7…
杯弓蛇影
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yuè)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
来聊天儿。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有露面。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
望。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
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
“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怀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
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就闭着眼睛喝了下去。从此以后,
就老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总想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到现在
病了快半个月了。”乐广心想,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
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回到家中,他在客厅里踱(duó)来踱去,分析
原因。他看见墙上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心里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
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位置,终于看见那张
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怀中,随着酒液的晃动,真象一条青皮红花的小
蛇在游动。
乐广马上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
上次的酒怀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怀中有什么东西?”
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
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您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
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提示'
乐广的朋友被假象所迷惑,疑神疑鬼,差点儿送了命。乐广喜欢追根问
底,注重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杯弓蛇影”这个谜。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
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
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原文'
(乐广)尝有亲客①,久阔不复来②,广问其故③。答曰:“前在坐④,
蒙赐酒⑤,方欲饮⑥,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听事壁上有角⑩,漆画作蛇(11),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12)。”
广乃告其所以 (13),客豁然意解(14),沈疴顿愈(15)。
—— 《晋书》
'注释'
①尝——曾经。亲客——关系亲密的客人、朋友。
②久阔——久别。
③其故——这里指久别不来的原因。
④坐——同“座”。
⑤蒙——承蒙。
⑥方——正要。
⑦意——心里感到。恶 (Wù)— — 厌恶。
… Page 8…
⑧疾——得病。
⑨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⑩河南——晋朝郡名。听事——官府办事的厅堂。乐广当时为河南尹。
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11)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画成蛇的花纹。
(12)如初——如同上次一样。初,起初(的),第一次(的)。
(13)告其所以——告诉他(杯中有蛇影的)原因。所以,表示“……
的原因”。
(14)豁然——心情开朗的样子(豁,huò)。意解— — 怀疑解除。
(15)沈疴(chén kē)顿愈——重病立刻痊愈了。沈疴,积久难治的病。
… Page 9…
卞庄子刺虎
卞庄子看见两只老虎在撕咬一头牛,便想挺身与虎搏斗。他的同伴把他
按住,说:“别忙。牛肉味道鲜美,两只老虎分食不匀,会争斗起来的。结
果必然是,力气小的老虎被咬死,力气大的老虎被咬伤。到那个时候,你再
去刺杀伤虎,岂不是事半功倍!”卞庄子听从了同伴的劝告。不一会儿,两
只老虎果然为争枪一条牛腿咬起架来。结果,一只老虎被咬死了,另一只老
虎也被咬得一瘸(qué)一拐的。这时候,卞庄子纵身一跃,举剑就向伤虎刺
去。没有几个回合,就把老虎刺死了。这样,卞庄子等于一举杀死了两只老
虎。
'提示'
同样一件事情,由于掌握的时机、处理的方法不同,会得到完全不同的
结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时机,有智
有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文'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①,曰:“两虎方且食牛②,食甘必争
③,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④,立须之⑤。有顷③,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
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 《史记》
'注释'
①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②方且——正要。
③食甘——这里指吃得有味。食,吃。甘,甜。
④以为然——认为 (他的话)是对的。
⑤立——站立。须——等待。
⑥有顷——过了一会儿,不一会儿。
… Page 10…
伯乐和千里马
有一匹千里马老了,被人用来拉脚。主人让它拖着沉重的盐车在太行山
道上攀登。
老马低头负重,一步一步在坎坷 (kǎnkě)的山道上挪移(挪,nuó)。
它被烈日晒得汗水淋淋,四条瘦腿战战兢兢 (jīng),一个打滑,就倒了下
去。它使尽全力,刚挣扎着站立起来,又一个前失,趴到地上,摔得蹄溃膝
烂,尾巴无力地搭拉着,鲜血混着汗水一滴一滴洒在山路上。来到一道陡坡
前,老马跌着滚着,怎么也拉不上去了,赶车人的皮鞭象雨点一样落在它瘦
骨嶙峋 (línlún)的背上。
这时候,相马专家伯乐乘车迎面而来。他仔细地看了看老马,连忙跳下
车来,抚摸着伤痕累累的马背大哭起来。他解下身上的麻布袍子披到老马的
背上。老马泪水汪汪地看着伯乐,忽然打了一个响鼻,仰天长啸起来。那啸
声既苍劲又悲凉,在山谷中久久回响。它是在告诉人们,伯乐才是千里马的
知己啊!'提示'
伯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最最著名的相马专家,首要的一条是他对千里
马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从心底里爱惜千里马。这则寓言中的千里马尽管已经
老朽,但是伯乐仍是那样爱护、珍惜它,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感动。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必须拥有千百万杰出的人才。而要形成人才辈出、群
星灿烂的局面,首先就要重视人才,爱护人才。
'原文'
夫骥之齿至矣①,服盐车而上太行②,蹄申膝折③,尾湛胕溃④,漉汁
洒地⑤,白汗交流,中阪迁延⑥,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⑦,下车攀而哭之,
解紵衣以幂之⑧。骥于是俛而喷⑨,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⑩,
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 《战国策》
'注释'
①夫——句首语气词。骥 (jì)— — 骏马,好马。齿— — 岁数,年龄。
②服——驾,拉马。太行——太行山。
③蹄申膝折——伸着蹄子弯着膝盖。申,同“伸”。
④湛 (zhàn)——下垂。胕——同“肤”。
⑤漉 (lù)汁— — 流出的口水。漉,渗出。汁,这里指口水。
⑥中阪 (bǎn)——半山腰。阪,山坡。迁延——拖延不进的样子。
⑦遭——遇。
⑧紵 (zhù)— — 麻布。幂 (mì)— — 覆盖。
⑨俛 (fǔ)——同”俯”,低头。
⑩金石——指钟磬 (qìng)之类的乐器。
… Page 11…
不听忠告
有户人家的烟囱砌得太直,一烧火就直冒火星儿。烟囱旁边还堆着一大
堆柴禾。有位客人看见这种情况就提醒主人:“这样太危险了,会失火的。
您把烟囱改造一下,砌个弯道;柴禾也不要放得那么近才好。”主人只是随
便地应着,耳朵里根本没有听进去。
没过几天,由于火星儿落进柴堆,果然失火了。幸亏众乡邻来得及时,
奋力扑救,才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
第二天,主人杀猪宰羊,大摆宴席,答谢救火的乡邻。他把被火烧得焦
头烂额的邻居请入上座,其他人也按出力大小依次入座。但是那位最早提出
忠告的客人呢,主人压根儿没想到应该请他来入席。
'提示'
救火的人固然应该感谢,事前提出防火忠告的人更应该感谢。如果能虚
心听取意见,善于采纳建议,防患于未然,那么,很多不幸的事情就可以避
免。失火人家的主人最可悲的,不仅在于事先不听忠告,还在于事后依然没
有认识到忠告的价值。
'原文'
客有过主人者①,见灶直突②,傍有积薪③。客谓主人曰:“曲其突④,
远其积薪⑤;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⑥。
居无几何⑦,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⑧,火幸息⑨。
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⑩,余各用功次坐 (11),而反不录
言曲突者 (12)。
—— 《说苑》
'注释'
①过——访,探望。
②直突——直的烟囱。突,烟囱。
③傍——旁边。薪——柴。
④曲其突——使烟囱拐弯。
⑤远其积薪——使堆积的柴禾远离烟囱。
⑥嘿 (mò)— — 同“默”。
⑦居无几何——没过几天。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几何,多少,若干。
⑧乡聚里中人——这里泛指乡里邻居。乡,古代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
聚,村落、居民点。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即二十五家为里。
⑨息——同“熄”。
⑩燔 (fán)发灼(zhuó)烂者在上行(háng)——燎了头发、烧伤的坐
在上席。燔,烧。灼,烤、烧。上行,上席。
(11)用功次坐——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
(12)录——这里指计算功绩。
… Page 12…
蚕和蜘蛛的对话
有一天,蜘蛛对蚕说:“你每天吃饱桑叶,一天天长大,然后从嫩黄的
嘴里吐出纵横交叉的长丝,织成茧壳,把自己牢牢地封裹起来。蚕妇把你放
进开水中,抽出长丝,最后毁了你的身躯和茧壳。你口吐银丝的绝技恰恰成
了杀死自己的手段,这样做不是太愚蠢了吗?”蚕回答:“我固然是杀死了
自己,但是,我吐出的银丝可以织成精美的绸缎,皇帝穿的龙袍,百官穿的
朝服,哪一件不是用我吐出的长丝织成的?你也有吐丝织网的绝技。你张开
罗网,坐镇中央,蝴蝶、蜜蜂、蚊子、小虫,只要撞入你的罗网,就统统成
了你口中的美餐,没有一个能够幸免。你的技术是够高超的了,但专门用来
捕杀别的动物,是不是太残忍了呢?”蜘蛛很不以为然:“为别人打算,说
得多好听!我宁愿为自己!”
但愿世界上多一些象蚕一样的人。
'提示'
这则寓言通过蚕和蜘蛛的对话,反映了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为大家还是
为自己。“春蚕到死丝方尽”,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千百年来,为人们所
称颂。让我们发扬“春蚕精神”,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的人。
'原文'
蛛语蚕曰①:“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②,口吐经纬③,黄口灿然④,固
之自裹⑤。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⑥。然则其巧也,适以
自杀⑦,不亦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