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6-素问经注节解-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扶正不得不攻邪,是非毒药不可。然所谓毒药者,非必如野狼毒、人言也。凡气味俱重,质性驶利,足以辟除 
邪气者,皆是也。新校正单指下药,偏矣。)五谷为养,(按∶凡药性皆偏,所以扶正气之不逮也。若五谷之 
性味和平,充胃补脾,化生气血,人之性命实资之为养也。)五果为助,(按∶助者辅正之称,所以补五谷之 
不足也。)五畜为益,(按∶精血不充,非草木之 
类所能益,是必血气之属以补之,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也。)五菜为充,(按,充者,盈其量而实 
之也。菜质粗 ,易食易消,用以充塞虚肠而已。)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气为阳化,味为阴施,气 
味和合,则补益精气矣。) 

内篇卷之二
阴阳别论
属性:阴阳之变无穷,故其称名亦异。此篇以真脏为阴,以胃脘为阳,与诸篇之言阴阳大别,故以别论名篇焉。 
但其中所定死期,不可执泥。盖人非轩岐,其言恐难凿凿,是以并皆节略云。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按∶ 
四经即肝心肺肾,独缺脾者,以土分王于四季,脾不主时,故言四经而脾自在其中,非五脏之外别有四经也。 
从,附从也。脉之正曰经,附曰从。经专指脏,从则兼腑而言,亦犹合之为四时,分之则为十二月也。从, 
去声。)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深知则备识其变易。)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五阳谓五脏 
之阳气也。五脏应时,各形一脉,一脉之内,包总五脏之阳,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阳也。)所谓阴者,真脏也。 
见则为败,败必死也。(五脏为阴,故∶曰阴者真脏也。按∶五脏诚为阴矣,然阴何以即谓之真脏?真字之 
解,注不明言,止将真脏脉象引HT ,殊欠发挥。窃谓真者本色之谓。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凡阳必得阴而生, 
阴必得阳而化。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今脉如肝之至,中外急如循刀刃等,是止有阴急而无阳和, 
为五脏之真,本色独见,脏气已败,焉得不死。真字之解,然乎否耶?)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胃脘之阳, 
人迎之气也。人迎在结喉两旁,动脉应手。其脉之动,常左小而右大。左小常以候脏,右大常以候腑。一云胃 
胞之阳,非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 
者,知死生之期。(阳者卫外而为固,然外邪所中,别于阳则知病处;阴者藏神而内守,若考真正成败,别于 
阴则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头谓人迎,手谓气口,两者相应,俱往俱来, 
小大齐等,名曰平人,故言所谓一也。按∶所谓一,言皆可以知病之生死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按∶ 
潜心理会之谓谨,洞彻无疑之谓熟,阴阳之变不能眩吾心,则诸病迎刃而解矣。若以阴为阳,以阳为阴,是曰 
众人。众人庸庸,有败无功。无与众谋,圣贤之心,英雄之言哉。)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按∶此言脉体之 
有阴阳也。与前所言略异,当分别观之。)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二阳,谓阳明胃及大肠之脉也。隐曲,隐蔽委曲之事也。 
按∶注又谓男子则脾受之而味不化,故少精;女子则心受之而血不流,故不月。分心脾为男女各受立说,窃尝 
疑之。惟王安道论之最确,其言曰∶“二阳,阳明也。……发心脾犹言延及于心脾也。脾胃为合,胃病而及脾, 
理固宜矣。大肠与心,本非合也,今大肠而及心何哉?盖胃为受纳之腑,大肠为传化之腑。食入于胃,浊气归心, 
饮入于胃,输精于脾者,以胃之能纳,大肠之能化耳。肠胃既病,则不能受、不能化,心脾何所资乎。心脾既无 
所资,则无所运化而生精血矣。故肠胃有病,心脾受之,则男为少精,女为不月矣。心脾当总言男女,不当分 
说,至隐曲不月,方可分说耳。若如王氏之言,则男之精独资于脾而不资于心,女之血独资于心而不资于脾, 
有是理乎!……经本曰男女皆有心脾之病,但在男子则隐曲不利,女子则月事不来尔。”安道此论,精确不易。 
余初阅原注正欲改定,读溯洄集见之,无以易也,因仍之。)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言其深 
久者也。胃病深久,传入于脾,故为风热以消削。大肠病甚,传入于肺,为喘息而上贲。然肠胃脾肺, 
兼及于心,三脏二腑,互相克薄,故死不治。按∶自此以下六段,阴阳经发病,王注俱兼手足经脉言。而 
马玄台以为单指足经,盖泥于传足不传手之说,误矣。当以注言为正。)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 。(三阳,谓太阳小肠及膀胱之脉也。小肠之脉起于手, 
循臂绕肩 ,上头。膀胱之脉,从头别下背,贯臀,入 中,循 。故在上为病,则发寒热;在下为病,则为 
痈肿 及为痿厥。 , 疼也。痿,无力也。厥,足冷,即气逆也。按∶ 音善,足肚也。 音渊,酸疼也。) 
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按,索,消索也。泽,润泽也。热久则肌肤枯燥而无润泽之气,膀胱主表故也。 
颓疝,睾丸重坠,俗名小肠气是也。疝者寒气不行之病,小肠主火,病久则经虚而寒壅于其中,故传为颓疝也。)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一阳,谓少阳胆及三焦之脉也。胆气乘胃故善泄,三焦内病故少气, 
阳上熏肺故善咳。何故?心火内应也。)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按∶胆者木也,胆病不已,木郁火闭,心 
气厄塞,若以手掣之者然。隔,闭塞不通也,三焦主气,灌注一身,循环上下,病久不愈,则上下之气闭塞 
不通矣。)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一阴,谓厥阴心主及肝之脉也。按∶二阳胃与 
大肠,一阴肝与心主,其云发病,盖合四经而皆病,故见证有此四端。注单解肝与心主而不及二阳,且解善欠 
作肾气乘之,偏矣。夫肝病则惊,心病则背痛而噫,胃病则噫而欠。又肝,木也。大肠,金也。金气凌木,则惊 
且骇矣。惊骇则风动,木金火土,四气逆乱,是为风厥也。)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二阴,谓少阴心肾之脉也。按∶二阴心与肾,一阳胆与三焦。三焦 
主气,气治则上下周流,气病则壅闭不通。今四经之病,胀满善气,似专属于三焦。而不知三焦者,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上通气于心,下泄气于肾,而中则取决于胆。故四者皆病,则为胀为满,上壅下滞,气聚不行,而 
有似于三焦一经 
之病也。注言胆肾同逆,三焦不行,同逆二字既无着落,单说三焦亦偏。) 
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按∶三阴,注不明指何经,而且以偏枯属三阴不足,痿易属三 
阳有余。偏枯固不足矣,痿弱而至变易无常,是又岂有余者,真可怪也。夫三阴者,太阴脾与肺也。脾统血, 
脾病则血少而偏枯;肺主气,肺病则气虚而痿弱。易者变易不定,或手已而足,或足已而手,故云四肢不举也。 
然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太阳小肠膀胱为阳经之一,小肠主受化物,膀胱主藏津液。二者同病,则一身乏灌 
溉之资,而筋络干槁,此皆足以致偏枯痿废之病者也。余谓此节之注,视二阳发病之注,其误更甚。夫以安道 
之贤,但知解分发之非,而又不能纠三阳有余之谬,此中缺陷,可胜补哉!)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按∶此盖言阴阳为病之邪脉也。 
然钩为心脉,毛为肺脉,弦为肝脉,石为肾脉,而溜则义无可考。今取鼓一阳等语观之,既非状其脉之形似, 
又非指其病之因由,实无意义,故注与诸家虽曲为之解,终未见其明确也。余谓素问中如此之类,不必强解, 
存之可也。)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按∶此言阴阳纷扰, 
以致气逆而为喘急之病者,肺病之一端也。阴主内,阳主外,内外争扰,则气乱而汗大泄,汗愈泄则气愈乱。 
四逆非四肢厥逆,言诸经之气,奔迸逼肺,致令喘急叫呼也。注谓金鼓不已,以致肺病,是顶上文,误矣。 
魄汗,解已见前。未藏,谓汗出不止也。喘鸣者,气急则喘,喘急则有呼吸之声也。)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 
阴气乃消亡。(……刚谓阳也,盛极不久存,而阳气自散,阳已破败,阴不独存,故阳气破散,阴气亦消亡。 
按∶注解精矣,但前节言阴阳争扰则病肺,而此节则言两阳相并,为纯阳而无阴也。然刚即阳也,不言阳与阳, 
而言刚与刚者,两阳相并,暴悍之气,阳之亢也,是一说也。若其人已病阳强之症,而医 
复补其阳,或轻投参术,或误用姜附,是亦谓之刚与刚,保无破散消亡之患乎。)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按∶原本作四日而死,详上下文义,误矣。全元 
起注本作四日而已,今从之。)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母来亲子,故曰生阳,非惟以木生火, 
亦自阳气主生尔。)心之肺谓之死阴,(阴主刑杀,火复乘金,金得火亡,故云死。)肺之肾谓之重阴,(亦 
母子也,以俱为阴气,故曰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按∶辟阴解,注不明快。辟犹僻也。肾,少 
阴也。脾,太阴也。肾病并脾,偏僻于阴矣,与肺之肾谓之重阴同意。夫人生于阳而死于阴,故其为病也, 
得阳则轻,得阴则重。木火之病何以生?阳也。心之肺,肺之肾,肾之脾,何以死?皆阴之属也。知阳之所以 
生,则知阴之所以死矣。) 
结阳者,肿四肢。(以四肢为诸阳之本故。)结阴者,便血一升,(阴主血故。)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按,结者,聚而不散之谓。阳主气,阴主血。热结阳分,则气壅于四肢而浮肿;热结阴分,则血动下行而见 
于二便,且视其结之深浅而血异焉。)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按∶同一结也,此何以言结 
斜?斜字之解,注不明言。夫斜犹偏也,偏于阳则热,偏于阴则寒。既阴阳并结矣,而其气之所结,或偏于阴, 
是多阴而少阳,为阴寒凝结,名曰石水。石水者,水气凝结如石,少腹股足肿硬之类是也。)二阳结,谓之消。 
胃及大肠俱热结也。肠胃藏热则喜消水谷。三阳结,谓之隔。(小肠膀胱俱热结也。小肠结热则血脉燥,膀 
胱热则津液涸,故隔塞而不便泻。)三阴结,谓之水。(脾肺之脉俱寒结也。脾肺寒结则气化为水。)一阴一 
阳结,谓之喉痹。(三焦心主,脉并络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按,子者,男女 
之通称。阴谓尺脉,阳谓寸脉也。阴脉滑数,搏击独异,是为女子;阳脉滑动,与众相别,是为男子。阴阳宜 
分发男女,若如注所言,则混沦而无辨矣。据云尺脉搏击,与寸口殊别,阳气挺然,则为有子。既知尺为阴矣, 
尺脉搏击,何云阳气挺然?!若阳气挺然,则当是男子,而女子竟无诊法。启玄为先医宗匠,其误乃至于此。) 
阴阳虚,肠辟死。(按∶阴阳虚者,气血两亏之人也。如病他证,犹可平补。若犯下利脓血之证,则阴更乏竭, 
阳必耗散无余,未有不死者也。辟音 。)阳加于阴,谓之汗。(按∶谓寸关浮大,加倍于尺脉,是邪气外达, 
其人必发汗。所以然者,凡邪得阴则内伏,得阳则外出也。注云“阳上搏,阴固之”等语,殊不可解。)阴虚 
阳搏,谓之崩。(……阴脉不足,阳脉盛搏,则内崩而血流下。按∶阴虚则水涸不能制火,阳愈躁动,内扰其 
阴,而血为之不宁,其人必有崩漏之患矣。) 

内篇卷之二
五脏别论
属性:五脏各有专司,如五行五色五味等,论之常也。然有常必有变,轩岐为之旁搜而曲尽其义。亦如阴阳之理, 
有正有变,并以别论名篇焉。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 
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 
名曰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虽名为府,不正与神脏为表里。胆与肝合,而不同六腑之传泻。胞虽出纳,纳则 
受纳精气,出则化出形容,然出纳之用有殊于六腑,故言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也。)夫胃、大肠、小肠、 
三焦、膀胱,此五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