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6-素问经注节解-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也。(按∶此一段,帝问疟若不发,应验何如。 
伯以脉之静躁亦分于阴阳,而病之休复则随卫气而转也。极则阴阳俱衰者,谓病久则气血并虚,而尺寸之脉必 
衰弱无力也。相离者,谓卫气日夜一周,而邪或深入于脏腑,故有时相离也。休,暂止也。集谓邪气复与卫合也。) 
帝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而有 
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按∶相失即前相离意,相离愈远,即相间日多也。)疟者,阴阳更胜 
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阳胜阴甚则渴,阳胜阴不甚则不渴也。胜谓强盛于彼之气也。) 
帝曰∶论言夏伤于暑,秋必病疟,今疟不必应者,何也?(按∶不必应,言疟发不尽在秋也。)岐伯曰∶ 
此应四时 
者也。其病异形者,反四时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以夏病者多汗。(按∶应 
四时,谓受病原有四时之异,故疟发不尽在于秋,而四时皆有疟也。异形谓证与常异,而与四时之令不合。 
如秋气虽凉,而病则寒甚;冬时严肃,而病反不寒;春宜宣畅,而病反恶风;夏汗虽易,病则难得,而今直多 
汗,是谓病异而与时反也。要而论之,疟之形固与时反,然其发也,总不出于秋冬春夏之外,是其反四时者, 
即其应四时者也,疟不尽发于秋,宜矣。特以夏暑秋疟,其病为多,故古论言之如是耳。) 
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脏?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 
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 
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 
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按∶衰者,盛极而变也,与前病极逆极同意。注作病衰退解,是疟已愈,不当更言 
阳虚则寒矣。) 
帝曰∶瘅疟何如?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 
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 
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帝曰∶善!(按∶内本实热,外感风寒,乃 
三阳之邪热,疟之有余者。其气,病气也。病尽在阳,故云不及于阴也。按寒、温、瘅三疟,岐伯虽解于前, 
然尚有详略不同,故帝复再问,此对止有温、瘅而无寒疟,想系前已对,故后更不再言耳。) 

内篇卷之三
风论
属性:风者六淫之一,诸邪之首也。故经言风者百病之长,又言风者百病之始。妙矣哉!善行数变,其尽风之形 
容乎。篇中所论,浅深不同,要之风之为病,其义尽于此矣。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其病各异,其名不 
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 
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洒然,寒貌。闷,不爽貌。按∶此言风邪中人,病之外感者也。邪 
以汗解,内通则外达;惟内不得通,故外不得泄也。善行者无处不到,数变者证不一端,风之为邪,其厉矣哉。 
腠理开则风气外通而恶寒,闭敛则邪气内郁而热闷,是必表而发之乃安也。)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 
肉,故使人 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寒风入胃,故食饮衰。热气内藏,故消肌肉。寒热相合,故 栗而不 
能食,名曰寒热也。 栗,卒振寒貌。按∶ 音突,忽忘也。栗,战栗,谓寒热相激而不自知也。 栗全元起 
本作失味,甲乙经作解 ,并非。)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 。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 
为寒中而泣出。(人肥则腠理密致,故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腠理开疏,风得外泄,则寒中而泣 
出也。按∶ 音恣。) 
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 而有疡,卫气有所凝 
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分肉之间,卫气行处。风与卫气相搏,俱行于分肉之间,故气道涩而不利也。气 
道不利,风气内攻,卫气相持,故肉愤 而疮出也。疡,疮也。若卫气被风吹之,不得流转,所 
在偏并,凝而不行,则肉有不仁之处也。不仁谓 而不知寒热痛痒。)疠者,有荣气热 ,其气不清,故使其 
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此则风入于经脉之中也。荣行脉中,故风入 
脉中,内攻于血,与荣气合,合热而血 坏也。其气不清,言溃乱也。然血脉溃乱,荣复挟风,阳脉尽上于头, 
鼻为呼吸之所,故鼻柱坏而色恶,皮肤破而溃烂也。脉要精微论曰∶“脉风成为疠。”按∶风病惟此为厉, 
故名疠风。令人有此病者,多是父母相传。盖精血秽浊,胶固不散,一气相承,终久必毙。若如经言风入脉俞, 
卫气凝涩,便为疠风,则似疠亦从外而入,气凝血热,鼻坏肤溃,几与父子相传者无辨矣。要而论之,得于外 
感者可治,得于父母者难治,学人不可不知也。疠音利。)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 
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按∶五脏应四时,一定之例也。若夫邪之所入,必于其虚,春何必肝而心 
何必夏,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伤与中不必泥。)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按∶脏腑之系附于背,故其穴在背。俞者,背穴也。脏腑之气不固, 
则风邪由俞而入,于是风之入于脏腑者,或由脏而发于阴,或由腑而发于阳,审脉辨证,可因类而施治也。 
俞音输。) 
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随俞左右而偏中之,则为偏风。按∶偏风,偏枯证也。人身之有穴俞也, 
犹室之有门户,风邪中人,必由穴俞,故云入其门户也。若所入偏于一,则病在一偏矣,今之瘫痪者是也。)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按∶风府穴在项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脑风者,风入于脑,触风则头 
晕微痛,时流清涕,与鼻渊相似也。)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按∶系头眼寒,殊不可解,古本恐有误也。) 
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按∶酒性辛温,开郁行气,更感风邪,则汗液外泄而令真气疏漏也。)入房汗出 
中风,则为内风。(内耗其精,外开腠理,因内风袭,故曰内风。) 
新沐中风,则为首风。(按∶人身之窍,惟发最疏,热水沐之,则腠开而风易入。故凡病感风,其头必痛, 
似不独新沐为然也。) 
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按∶中者,脾胃也。脾胃者,土也。风久则木胜,木胜则入而伤土。是故风 
居肠脏,而令水谷不分也。飧音孙。) 
外在腠理,则为泄风。(风居腠理,则玄府开通,风薄汗泄,故云泄风。) 
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长,先也。先百病而有也。 
按∶风有声而无形,有气而无质,乘间袭虚,人被中而猝不觉,诸邪病患,故当以风为长也。及其既入经络, 
则千变万化,随虚而入,无一定之所,几无风之可泥矣。然病本于风,虽无风之形,必有风之气。善诊者,察 
色按脉,自能辨之于微也。元起本及甲乙经,致字作故攻解,反觉支离。) 
帝曰∶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 然白,时咳短气, 
昼日则瘥,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按∶肺合皮毛,风入之则腠理疏泄,故多汗恶风也。肺色白, 者 
白色,肺病则色见于外也。肺变动为咳,肺受风故咳。惟咳故短气,短气者,喘促也。气恶闭而喜舒,昼阳气 
舒故瘥,夜阴气闭故甚也。眉上,阙庭也,肺之部,见白色则知肺病也。 ,烹上声,浅白色。瘥音虿,病瘳 
也。) 
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按∶液入心为汗,故 
风入心亦多汗恶风也。火灼物则焦,焦绝者,心主火,心病则火炽而焦急。惟火炽 
焦急,故又善怒而吓人也。舌为心苗,心病则舌不便利,故言不快也。赤为心色,心病故赤见于口也。注以 
焦绝属唇皮,谓热剥唇皮,误矣。) 
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按∶肝虽主风,然 
更感风,则内外相通而气大泄,故亦多汗恶风也。悲者肺志,肝何以悲?盖肝病则木虚而受制于金,故善悲。苍 
者,木病色也。肝脉循喉咙之后,入颃颡,风动火炽,故嗌干。肝志怒,木气急也,木急则气阳志亢,故不欲 
近女子也。注以善悲为心虚,误矣。嗌音抑,喉塞也。)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按∶风为木化, 
脾所畏也,风木刑脾,肉腠不固,故脾亦多汗恶风也。脾病则气弱,故怠惰。脾主四肢,故不欲动。脾无力, 
故色薄而微黄。不嗜食,脾病不知五味也。鼻居面中,属土,故验脾病者,其鼻必黄也。注引心脉解怠惰,误矣。)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 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然,肿 
起也。 ,黑色也。隐曲,隐蔽委曲之处也。肾藏精,外应交接,今脏被风薄,故隐蔽委曲之事,不利所为也。 
黑,肾色也。按∶汗者水也,肾之液也,肾被风则肾水外泄而为汗,故肾亦多汗恶风也。肾病则水泛,故面浮。 
肾入风则腰无力,故不能正立。色 者,肾病而黑色形于外也。风入肾则宗筋痿,故不利于交接也。 音忙。 
音台,烟煤也。)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 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按∶ 
胃者土也,风木乘之,则胃液外泄,胃脉诊于人迎,人迎在颈,故风入胃而颈独多汗恶风也。胃主饮食,其治上 
连膈,下连腹,故病则不下不通而满也。胃喜暖而恶寒,故 胀而泄也。凡若此者,土被木刑,肌肉消削,中 
气不运,形瘦腹大,是其诊也。)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 
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头者诸阳之会,风客之则皮腠疏,故头面多汗也。按∶先风一日,谓 
风初入首而证尚未见之时也。风之感人,人不即觉,忽然头痛。及至汗出面浮,方识是风,而痛旋缓。所以然 
者,风内入则甚,外达则衰,自然之理也。) 
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按∶ 
此脾肺虚症也。肺虚则腠理疏泄,故多汗。肺虚畏寒,故不可单衣。喘息则风入,故令口干也。脾虚则中气 
馁弱,故食则汗出,不能劳事也。脾虚则内不固,肺虚则外不密,故曰漏风也。) 
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帝曰∶善!(汗多则津液涸, 
故口中干。形劳则汗出甚,故不能劳事。身体尽痛,以其汗多。汗多则亡阳,故寒也。按∶新校正云∶“孙思 
邈云∶‘新房室竟取风为内风,其状恶风,流汗沾衣。’疑此泄风,乃内风也。本论前文,先云漏风、内风、 
首风,次言入中为肠风,在外为泄风。今有泄风而无内风,孙思邈载内风,乃此泄风之状,故疑此泄字,乃 
内字之误也。”) 

内篇卷之三
痹论
属性:痹者,顽木不仁,不知痛痒之病也。其病之因,多起于风寒湿,有浅深之殊,有难易之分。始知不知痛痒 
之痹,乃痹之一端,而其义为未全也。然味经中所言,痹之在脏腑者,如心痹脉不通,肝痹引如怀,肾痹善 
胀,脾痹大塞,肠痹饮出不得,胞痹内痛,涩于小便,以至痹聚在肺在心等,皆有壅塞不通之意,是痹又以闭 
而得名也。(篇中更出“阴气者静则神藏”四句,文义甚精,但实与痹无涉,必错简也。)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虽合而为痹,发起亦殊矣。风则 
阳受之,故为痹行,寒则阴受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