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6-素问经注节解-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甲乙经手心主之正,上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如是则安得不刺中冲而疑为少冲也。”)其不时 
闻者,不可刺也。(不时闻者,络气已绝,故不可刺。)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按∶ 
生风谓耳中自响,如闻风声也。其刺法亦如上。)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 
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 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 
复刺之如法。(言所以约月死生为数者何,以随气之盛衰也。)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渐多之;十五日十 
五,十六日十四 ,渐少之。(如是刺之,则无 
过数,无不及也。)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以其脉起于鼻交额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 
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故病令人鼽衄,上齿寒也。复以其脉左 
右交于面部,故举经脉之病,以明缪处之类,故下文云。按∶新校正云∶“全元起本与甲乙经,阳明之经作阳 
明之络。”)刺足中趾次趾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左刺右,右刺左。(中当为大,传写误也。据灵枢经、孔 
穴图经,中趾次趾爪甲上无穴,当言大趾次趾爪甲上,乃厉兑穴,阳明之井。刺一分,留一呼,灸一壮。)邪 
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以其脉支别者,从目锐 ,下大迎,合手少阳于 ,下加颊车, 
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胆,故令人胁痛,咳而汗出。)刺足小趾次趾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 
(谓窍阴穴,少阳之井也。刺一分,留一呼,灸三壮。按∶窍阴在足小趾次趾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不得 
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邪客于足少阴之络, 
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以其经支别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又其正经,从肾上贯肝膈, 
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故病令人嗌干,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也。贲谓气奔也。按∶新校正 
云∶“详王氏以贲上为气奔者非。杨玄操云∶‘贲,膈也。’是气上走膈上也。经既云气上走,安得又以贲为 
气奔耶。”)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 ,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谓涌泉穴,少阴之井也。在足心陷者 
中。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 
左。(亦足少阴之络也。以其络并大经循喉咙,故尔刺之。此二十九字,本错简在邪客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 
络前,今迁于此。按∶新校正云∶“详王注以其络并大经循喉咙差互。甲乙经足少阴之络,并经上走心包。少 
阴之经,循喉咙。今王 
氏之注,经与络交互,当以甲乙经为正也。”)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息。 
(足太阴之络,从髀合阳明,上贯尻骨中,与厥阴少阳结于下 ,而循尻骨内入腹,上络嗌,贯舌中,故腰痛 
则引少腹,控于 中也。 谓季胁之空软处也。受邪气则络拘急,故不可以仰伸而喘息也。刺腰痛篇中无息字。 
按∶新校正云∶“详王氏注云足太阴之络,甲乙经乃太阴之正,非络也。王氏谓之络者,未详其旨。”) 
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 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腰尻骨间曰解,当中有腰 
俞,刺二寸,留七呼。中诰孔穴图经云∶“左取右,右取左。”穴当中,不应尔也。次腰下挟尻有骨空各四, 
皆主腰痛,下 主与经同,是足太阴厥阴少阳所结。刺二寸,留十呼,灸三壮。HT 谓两踝胂也。腰俞髁胂,皆 
当取之也。按∶新校正云∶“此邪客足太阴之络并刺法一项,已见刺腰痛篇中,彼注甚详,此特多是腰俞三字 
耳。别按全元起本,原无此三字。王氏颇知腰俞无左右取之理而注之,而不知全元起本旧无也。”)邪客于足 
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以其经从踝内左右,别下贯胂,合 中,故病令人拘挛背急,引胁 
而痛。按∶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甲乙经,引胁而痛下,更云内引心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挟脊疾 
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 ,立已。(从项始数脊椎者,谓从大椎数之,至第二椎两旁各一寸五分,内循脊 
两旁,按之有痛应手,即邪客之处也。随痛应手深浅,即而刺之。邪客在脊骨两旁,故言刺之旁也。)邪客于 
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以其经出气街,绕髦际,横入髀厌中,故痛,令人留于髀枢,后痛 
解不可举也。枢谓髀枢也。)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髀枢之后,则环跳穴 
也,以在髀枢后,故言刺髀枢后也。环跳者,足少阳脉气所发,刺一寸,留二十呼,灸三壮。毫针者,第七针 
也。按∶新校正云∶“甲乙经云环跳穴在髀枢中,气穴论云在两髀厌 
分中,此经云刺枢中,而王氏以谓在髀枢之后者,误也。”)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手 
阳明前,谓手大指次指去端如韭叶者也,是谓商阳。据中诰孔穴图经,手阳明脉中,商阳、合谷、阳溪、偏 
历四穴并主耳聋,今经所指谓前商阳,不谓此合谷等穴也。耳前通脉,手阳明脉正当听会之分。刺四分,灸三 
壮。)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据甲乙、流注图经,手阳明脉中,商阳、二间、三间、 
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七穴并主齿痛,手阳明贯颊,入下齿中,足阳明脉循鼻外,入上齿中也。按∶龋音渠, 
齿腐也。)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各刺其井,左取 
右,右取左。)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有血脉者,则刺之如此数。)缪传引上齿, 
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若病缪传而引上齿,齿唇寒痛者,刺手背阳明络也。)足阳明中指爪甲上 
一,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 ,立已,左取右,右取左。(谓第二指厉兑穴也。于大指次指谓商阳穴,手阳明 
井也。针经曰∶“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按∶新校正云∶“详前文邪客足阳明,刺 
中指次指爪甲上,是误剩次指二字,当如此只言中指爪甲上,乃是也。”)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 
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手少阴真心脉,足少阴肾脉,手太阴肺脉,足太阴脾脉,足阳明胃脉,此 
五络皆会于耳中,而出络左额角也。)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言其卒 
冒闷而如死尸,身脉犹如常人而动也,然阴气盛于上,则下气熏上而邪气逆,邪气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五络 
结而不通,故其状若尸也。以其从厥而生,故或曰尸厥。)刺其足大趾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谓隐白 
穴,足太阴之井也。刺一分,留三呼,灸三壮。)后刺足心,(谓涌泉 
穴,足少阴之井也。刺同取涌泉法。)后刺足中趾爪甲上各一 ,(谓第二指足阳明之井也,刺同取厉兑法。) 
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谓少商穴,手太阴之井也。刺一分,留三呼,灸三壮。)后刺手心主,(谓 
中冲穴,手心主之井也。刺一分,留三呼,灸一壮。按∶新校正云∶“甲乙经不刺手心主,详此五络之数亦不 
及手心主,而此刺之,是有六络,王冰相随注之,不为明辨之语,殊可异也。”)少阴锐骨之端各一 ,立已。 
(谓神门穴,在掌后锐骨之端,陷者中,手少阴之俞也。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 
(言使气入耳中,内助五络,令气复通也。当内管入耳,以手密 之,勿令气泄而极吹之,气蹙然后络脉通也。 
按∶新校正云∶“陶隐居云∶吹其左耳极三度,复吹其右耳极三度。”乃救厥良法。) 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 
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左角之发,是五络血之余,故 之燔治,饮之以美酒也。酒者 
所以行药势,又炎上而内走于心,心主脉,故以美酒服之。按∶ 与 同,以刀削发也。)凡刺之数,先视其 
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 
此缪刺之数也。 

外篇卷之八
刺热篇
属性:篇中所言,皆真热也。热蓄于内,则证见于外,故首言五脏之证。证见则色自异,故次言五脏之色。既验 
其色,又辨其证,则知病之所在,而可以刺而去之矣,故又次言五十九刺及诸应刺之穴,乃以刺热名篇焉。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肝之脉环阴器,抵少腹而上,故小便不通先黄,腹痛多卧也。 
寒薄生热,身故热焉。)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经络虽已受热,而神藏犹未纳邪, 
邪正相薄,故云争也。肝之脉,从少腹上挟胃,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络舌本,故狂言胁满痛也。肝性 
静而主惊骇,故病则惊,手足躁,卧不得安。)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肝主木,庚辛为金,金 
克木,故甚于庚辛也。甲乙为木,故大汗于甲乙。)刺足厥阴少阳。(厥阴肝脉,少阳胆脉。)其逆则头痛员 
员,脉引冲头也。(肝之脉,自舌本循喉咙之后,上出额,会于巅,故头员员然,脉引冲于头中也。员员谓 
似急也。按∶本篇所言热病,皆实证也,与诸篇之兼虚实者不同。气逆非喘逆,谓病甚而气溃乱也。)心热病 
者,先不乐,数日乃热。(按∶不乐者,谓起居不适意也。心为火脏,其气本热,心病则火不安其位而热形 
焉。故心之见热病,其热未遽见也,必先有所苦,而后病乃见于数日之后。)热争则心卒痛,烦闷善呕,头痛 
面赤,无汗。(心手少阴脉,起于心中。其支别者,从心系上挟咽。小肠之脉,直行者,循咽下膈抵胃。其支 
别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 。故卒心痛,烦闷善 
呕,头痛面赤也。心在液为汗,今病热,故无汗以出。)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按∶火畏水, 
故甚而死。自得其位,故大汗。)刺手少阴太阳。(少阴,心脉;太阳,小肠脉。)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 
烦心,颜青,欲呕,身热。(胃之脉起于鼻交 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 
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故先头重颊痛颜青也。脾之脉,支别者, 
复从胃,上膈注心中。其直行者,上膈挟咽。故烦心欲呕而身热也。按∶新校正云∶“甲乙经、太素云脾热病 
者先头重颜痛,无颜青二字。”)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胃之脉,支别者,起胃下口, 
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气街者,腰之前,故腰痛也。脾之脉,入腹属脾络胃。又胃之脉,自交承浆, 
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故腹满泄而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按∶木伐土, 
故甚而死。土得气,故大汗。)刺足太阴阳明。(太阴,脾脉;阳明,胃脉。)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 
恶风寒,舌上黄,身热。(肺主皮肤,外养于毛,故热中之,则淅然恶风寒,起毫毛也。肺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今肺热入胃,胃热上升,故舌上黄而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 
痛不堪,汗出而寒。(肺居膈上,气主胸膺,在变动为咳,又藏气而主呼吸,复为胸中之府,故喘咳,痛走胸 
膺背,不得太息也。肺之络脉,上会耳中,今热气上熏,故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 
则丙丁死。(按∶火烁金,故甚而死。金得气,故大汗。)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太阴,肺脉; 
阳明,大肠脉。其络脉盛者,乃刺而出之。)肾热病者,先腰痛, ,苦渴,数饮,身热。(膀胱之脉,从 
肩内,挟脊抵腰中,又腰为肾之府,故先腰痛也。又肾之脉,自循内踝之后,上 内,出 内廉。又直行者, 
从肾上贯肝膈,入肺 
中,循喉咙,挟舌本。故 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 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膀胱之脉,从脑出 
别下项。又肾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趋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 内。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