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料刚迷迷糊糊一下,就听得外面一阵响动,他赶紧挑开车帘一看,就见三个大汉被五花大绑堵着布团捉了来,正在巷子里面。后面的士卒还牵着马拿着一些兵器和杂物。当前一个被绑的大汉,脸上有道口子,好像是被刚划伤的,脸上血迹斑斑。
京娘道:“本来不想拔剑的,这厮不老实。”
郭绍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说道:“带上马车,走了。”
不一会儿京娘上了郭绍这辆马车,外面传来了轮子叽咕叽咕的响声,微微颠簸起来。郭绍对京娘说道:“刑讯逼供,叫他们招供出其他人的名字。怕他记漏了,便拿铁骑军的都头(军使)、指挥使、副指挥使三级武将的名单一个个念。
明天早上另外想个法子、再选一个捉来,还是逼供。如果指认的名单不一样,断手断脚、敲牙酷刑都可以用……不行的话还可以拿他们的家眷威胁。”
京娘道:“我们太狠了……”
郭绍道:“这不是狠,只是输赢的问题……输了就要付出代价。赵匡胤党和太后争权,大权事关无数人的生死前程;既然那些人想荣华富贵,有胆子参与,就应该有胆子承担失败后输光一切的准备;哪有赌博连本钱都没有,空手套白狼的道理?”
京娘沉吟道:“反正都要死,叫他们吃点苦头也没什么。”
郭绍笑道:“就得这么想。本来就应该干的事,怎么想都要干,为何不想通了、非要与自己过不去?”
一向都爱冷冰冰的京娘看了他一眼,似乎对郭绍越来越有兴趣了。
郭绍道:“我早就想通了,既然做梦都想出人头地,就该面对这样的惨烈竞争……这边把赵匡胤的班底摸清楚;过两天大朝,我叫黄炳廉上奏赵三奸杀他兄嫂的案子,在文武百官面前给他宣扬宣扬;然后在城中各处张贴一下案情,把势造起来。”
“那件黄袍有什么用?”京娘问道。
郭绍道:“黄袍和活口赵普就能定赵匡胤的罪,暂时别动,咱们太凶了可能会叫别人意识到危险狗急跳墙……现在只是说赵三道德败坏无恶不作,并没有拿赵匡胤说事,赵三案就像先把水烧到温热的火;最后的杀手锏才在釜底添一把大火,真正把水给烧得沸腾起来!”
京娘皱眉思索了一会儿,说道:“上次主人兵变,也是到最后一刻别人还不知道你要干嘛。我看这回同样如此。”
郭绍嘿嘿笑道:“这等事我干过一回,便有经验了,再干起来简直得心应手……咦,你一说我真觉得自己很熟练的样子。”
第二百六十五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招了?那便暂时别折腾他们了,好生对待。我们只是为了办事,不是存心想折磨人。”郭绍在西华门营署内一本正经地对京娘说。
京娘又递上来一封信,“抓到的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家丁,另外两个都是名单上的人,一个指挥使、一个都头。这信是李二根按照我的意思写的,还要不要继续抓人?”
郭绍阅读这种书信仍旧有点吃力,前世二十几年的阅读习惯,不是现在几年时间随便看看书就能完全改变的;每次看到竖着写的字心里都有点犯嘀咕。但他还是拿过来逐字逐句亲自读了一遍。
这是李二根约一个同僚出来“商议要事”的亲笔信。按这种方式抓人,风险更低、做得更加不动声色。郭绍当即道:“抓吧,多一个人核对,能把名单做得更清楚完善,以免有疏漏。”
他发现酷刑通常都很好用,完全颠覆了在电视上看到的怎么用刑都不招的见识,或许后世道听途说的事要么是杜撰、要么是那些人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反间谍训练。不过在这里,有些昏庸的州官县官断案,断不下去就屈打成招,犯人明知道承认了自己要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受不了酷刑仍要招供;何况被郭绍逮捕的武将只是出卖别人。
……开封府的黄炳廉已经把赵三案做成了铁案。上朝时,卷宗拿到朝里传视,无人能够反驳。这世道像黄炳廉这么专业的断案官员很稀缺,大部分朝臣对这等事都稀里糊涂。
文武百官束手无策,纷纷面向高高在上的人,等待上位者的态度。
高高的台阶上,宝座上坐着一个穿孝服的小孩子,他没什么话说,说什么也没用、谁会理会一个几岁的孩子说的话,只要没哭就好了。一旁半透明的帷幔里,还有个女子。
这时传来了威严又清幽的声音:“既然死者浑身有伤,那是谁隐瞒了她的死因,谁把她从枯井内打捞上来,谁称死者是病故、包庇凶犯?”
众臣听罢,纷纷弯下腰,满朝无人能奏对。黄炳廉跪伏道:“启禀太后,臣未能查实,不知。”
一桩命案捅出去后就没了下文,也没人追究责任,只是在东京被人说三道四。特别是那些市井间的姑、婆,对这等坏事特别有兴趣,少不得到处说;正因有了她们的无偿传播,才有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常言。
……国丧一月终于结束,内外无大事。据各地边境奏报,辽国毫无动静、上京似乎又发生了内乱,北汉蠢蠢欲动但没有辽国支持、又被河东几路周朝地方军监视,也没敢轻举妄动;南唐国发生了政变,现在自顾不暇。
这阵子周朝发生变故,天下各国也不轻松。
宫中脱下丧服的当天,太后下诏,要校检在京的各禁军兵马。为了不惊扰京城,并不调集禁军全部主力,而是在各军的军营就地巡视;以三天为期,半月内对四大主力、诸班直一共五股禁军分别校检。枢密院进行了部署,以铁骑军是大周最精锐的部队、最先安排。
铁骑军总兵力三万余,一半处于解散状态,值守人马一万五千人;但无论是否当值,都头以上武将被要求全部参与。内城东北部“左一防区”校场能布下一两万人,三日内铁骑军一万余众将调动至校场等候宫中校检。
铁骑军军都虞候以上武将到殿前司衙署议事,查验了枢密院的军令。
散伙后,军都指挥使杨光义觉得右眼不断在跳,心里隐隐发慌。正看到控鹤左厢厢都指挥使赵晁骑马要走,杨光义和赵晁私交不错,当下便带着随从策马上前一路。
“我觉得事儿有点不对劲哩。”杨光义上前小声道。
赵晁却冷笑道:“妇人就是小家子气,既然要校检大军,还瞻前顾后搞得那么麻烦。弄这种场面无非就是图个好大喜功,场面越大越威风,我就没见过皇帝检阅禁军要分成五次的。”
杨光义沉声道:“我又想起,昨日发现部下有个指挥使已经好几天没到军营值守了……总感觉这风头很怪,赵兄您得想想,那帮人究竟要干什么?”
“你没病吧?”赵晁皱眉道,“一个指挥使没来值守,你派人去他家问问干嘛去了,东猜西猜什么意思!”
“罢了罢了!”杨光义摇头道。他抬起头,只见空中大量的枯叶在长街上乱飘,路边的树光秃秃的,还剩一些阔叶挂在枝头说不出的萧杀、枯败之气。
……此时郭绍正从皇城走进枢密院衙署,王朴和魏仁溥一并到大堂迎见。郭绍抱拳作拜,相互见礼,说道:“我带了太后的手令,可否换个地方说话?”
“请。”王朴伸手道。
于是三人前后进了旁边的书房,又看茶。
郭绍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双手呈上去:“太后亲笔懿旨,不过没有用印玺,不知管用不管用?”
王朴看了一眼,只有两行字,不动声色又递给魏仁溥。魏仁溥看罢道:“太后真是写得一手好字。”郭绍与王朴面面相觑,气氛有些尴尬。
魏仁溥转头道:“王使君以为如何?”
王朴将纸条放在桌案上,拿镇纸压住,开口道:“老夫想起了汉朝的一段事儿,觉得挺有意思的,郭将军可有兴致一听?”
“王使君请讲。”郭绍淡定道。
王朴道:“汉武帝早年没有亲政,成年后朝政仍操太后之手。帝派人去军营成功调兵,没有兵符;于是汉太后终于准帝亲政,将大权让了出来。”
汉代有那事?郭绍搞不清楚,但他立刻想到一个月前,自己“奉懿旨”成功调动大军的事;完全没有枢密院的军令……那件事是不合法的,就算是皇帝调兵也会经过枢密院、各司衙署,何况那时候皇帝还没驾崩。
但成功后便没人提起那茬,王朴却堂而皇之地揶揄,郭绍顿时感到有点压力。他沉吟不能成句,无法接王朴的话,简直是无言以对。
“王使君意思……这手令还是管用的?”郭绍问。
王朴道:“太后懿旨就能调兵,枢密院不顺着台阶听从,处境岂不尴尬?”
这王朴说话还真不留情面的。
魏仁溥便开口道:“既然是太后的懿旨,稍后咱们下一道军令给郭将军便是了。”
“郭将军要作甚?咱们枢密院都一点不知情哩。”王朴那犀利的小眼睛在郭绍脸上瞧来瞧去。郭绍沉声道:“我本来进言太后先与枢密使、副使一并商议的,太后以为只是件小事,不必大张旗鼓了。”
王朴捋了一把下颔的胡须,点点头不再言语,当下便去书写军令,魏仁溥帮着拿印章等东西出来。
郭绍在边上说道:“下次有任何事,我愿与王使君共议。”
王朴听罢回头皮笑肉不笑道:“老夫十分期待。”
郭绍感觉到有点不自在……心里确实是敬重王朴之才的,但此人的脾气有点难捉摸,可能给人的感觉实在太聪明了。面目老迈,偏偏一双小眼睛十分明亮、犀利,好像能看穿一切事似的。
与聪明外露的人相与,确实会忍不住提着小心,没那么随意。相比之下,魏仁溥就经常看起来糊里糊涂的,还很装风度,与他在一起就有趣多了。
郭绍拿着军令走出枢密院时,有种松一口气的感觉。
他回到东部虎捷军左厢大营,这时军都虞候以上武将已经召集到了这里。大伙儿和平常一样,拜见郭绍后就吵吵闹闹,各自说各自的话。
郭绍没理会他们,拿出一张东京平面图犹自在上面再次琢磨。虎捷军左厢两万人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分驻皇城东西两边,兵力比较集中;两股兵力分别靠近东华门、西华门。虎捷军右厢在皇城西南部,动员兵力一万人,同样是以密集部署。
他收起了图,回头道:“李将军,二弟,随我进来。”
二人领命跟着进了里面的一间房间。郭绍默默地掏出两道枢密院军令递了过去,说道:“不一定会出动,但要提前动员组织起兵力,三天后……记住时间,八月初五上午。东华门的钟声,三缓五急,反复三次,听到信号就立刻出动,直奔左一防区校场!”
二人脸色一凝,抱拳应答。
郭绍道:“东营离得近,直接以步军跑步前进;马匹都在西营,西营骑马过来。一早就要准备好兵马,以防万一。”
李处耘等抱拳道:“末将等领命。”
郭绍手里还有一份军令,是给韩通、高怀德的,作为能持续动员的兵力波次。
这时郭绍见李处耘和杨彪俩脸色凝重,当下抬起双手,走上前拍在他们的肩膀上,笑道:“这次是正式奉枢密院令、准备妥善,几乎是稳操胜券,你们不必过于紧张。”
他沉吟道:“我是帮太后部署好了,准备完全没问题,关键还是看她的做法和表现。”
第二百六十六章霸道的妇人(一)
八月初五一大早,内城东北的校场上尘雾腾腾,风沙乱飞。名为校场,就是一大片夯实的泥地空地,一下雨照样又滑又泥泞。再北边有一片跑马的草场,但这个时节已是枯草遍地,十分荒凉。
郭绍奉命带着数百骑从南部营门先入校场,控制了东部藩篱;东北口子,史彦超率东西班精骑也陆续来了。郭绍向校场上望去,只见人马铁甲刀枪如林,方阵如一片片人工培植的林子,这等场面他见得多了……一般从前面看过去要好看得多,要是到大军的后面,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国库没有能力打造出十几万副全身环锁甲,就连禁军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士卒能装备朝廷分配的甲胄,还有一些家境比较富裕的是自备。这些衣甲整肃完备的将士无论在校检还是作战时都在前面,是为最精锐;所以在校场上和战场上,看上去都是一片铁甲,十分有气势。后面太远的地方一般看不太清楚。
但禁军将士几乎每个人都有点甲,因为大伙儿多少都有军饷,上阵是玩命的事,没分到甲胄的也会想办法自己弄一些护心镜、头盔、肩甲护住要害部位;其他地方也会有简陋的硬皮甲、铁片……看起来就没那么好看。
张永德等殿前司大将早已到了正前方,不过郭绍部作为护卫部队没有上前搭话。
只见张永德在团团重骑将士的簇拥之下,背上披着大红色的斗篷,在风中飘荡十分醒目,周围几面旗帜在风中“噼啪”直响。人马方阵中间的间隙,许多骑马的将领一面吆喝一面奔出,纷纷聚拢到张永德身边,嚷嚷着禀报着军务。
这副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