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起点13-05-19完结)-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信吧,以后还怎么打交道。”

  “这……”听他这么一说,刘军浩倒不好拒绝,有些迟疑起来。跟着开口问,“你要不找找其他养殖户。这个季节,很多人都储存有泥鳅。百十斤对他们来说不成问题。”

  现在什么东西都讲究反季节,水产养殖也是如此。

  “关键是人家点名要野生的。家养的不放心,不是激素,就是这药那药催肥。老哥不想做一锤子买卖。”

  那啥……王胜利也算老主顾,虽然这人遇事儿有点小气,但信誉倒不错。人家既然遇到难处,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要上。

  “放心,价格好商量,绝对不会让你吃亏!”王胜利在电话那端承诺。

  “好吧,你什么时候要”刘军浩想了想,点头答应下来。他已经想到一个地方,前几天去的时候发现早没水了,那里挖百十斤泥鳅应该没多大问题。

  “王胜利又要干啥?”见老公挂断电话,张倩随口问道。

  “让我给他弄百十斤泥鳅,急等着要。”刘军浩简单把事情解释一下。

  一听老公答应下来,张倩没口子抱怨:“现在?你答应下来了,往哪里给他弄?”

  “放心,咱们院墙外边那个水洼里多得是,挖上百十斤应该没有问题。”

  自家院墙外有片将近一亩地大小的水洼,夏天后院积水都排在这里边。最初刘军浩还担心因此造成泥鳅黄鳝流失,后来才发现担心多余,由于泉水对鱼类的吸引力极强,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反倒是感应到泉水气息,不少鱼类顺着沟渠游进水洼,进而窜入后院,也算是为刘军浩的养殖黄鳝增加了一个来源。

  如果不是想到水洼,刘军浩刚才还真不敢打包票呢。

  两口子正说着话,电话声再次响起,这次是张倩大哥打的,已经到村口了。

  ***

  “姑父,这里,这里!”刘军浩离村口还有老远,小泽宇哥俩就开始叫嚷起来。

  到家后他们更是闹腾不已,先将老大小二逗得哇哇直哭,随后又跑到鸡窝前,四只眼睛直勾勾盯着下蛋的母鸡……比赛看谁收到的鸡蛋多。

  其中一只母鸡大概被看的不耐烦了,伸着脖子冲小哥俩猛啄起来,这才把他们赶走。

  之后两人守在桃树下,拿根木棍胡乱敲打,直到洞中的水獭一家子被惊动,吭哧吭哧全跳上岸来。

  “走,走,建辉、泽宇,姑父带着你们去挖泥鳅。”刘军浩看的头疼,主动邀请两个小家伙出去玩。

  “挖泥鳅,去哪里?”没想到张倩大哥来了兴致。

  “就在院子后面”

  “等等,我也去。”闲着也是闲着,张宏斌索性拎把铁锹跟上来。

  泽宇小哥俩不甘落后,也闹腾着要拎铁锨。无奈,刘军浩只得把自家刨花生用的小钉耙翻腾出来,让他们当武器。

  挖泥鳅是个力气活,等下绝对出一身汗。

  来到院墙外,刘军浩选好位置,接着开始脱上衣。

  趁刘军浩脱衣服的功夫,张宏斌在那边已经忙乎起来。

  “大哥,别在那里挖,没有泥鳅”刘军浩开口说了句,接着戴上手套蹲身在洼地边清理干枯的水草。

  “怎么可能没有,”张倩大哥有些不相信的反问。

  “你挖几铁锨试试就知道了。”见他不相信,刘军浩也不再劝说。那啥……说再多没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别说,还真像刘军浩说的那样,张宏斌在水洼中央挥动铁锨,一连挖了十几下,半只泥鳅也没有见到。

  “小浩,这水洼里不会没有泥鳅吧?”他疑惑的问。

  “不是没有,而是你找的方向不对,看我的”水草清理完毕,刘军浩拎起铁锨在沟边铲了两下,一个泥鳅洞就在铁锨下显现出来。

  接下来他动作飞快,连挖四五铁锨,然后蹲身停下,用手指仔细清理铁锨下那光滑的小泥洞。伸手扣了两下,一条肥硕的大泥鳅就显出踪迹,蜷缩着一动不动,仿佛早就在等人将它捉回去。

  “泥鳅,泥鳅”小建辉这个时候也看到了,急忙伸出小手去拽脑袋。

  “别拽,你拽不出来”刘军浩忙把这小家伙拉到旁边,“没听过洞里拔不出来蛇吗?泥鳅也一样。这种东西你越拽它们越往洞里边缩,容易把泥鳅捏死。”

  说完,他从旁边拽了一根草茎,往泥洞里边一塞。那只肥硕的泥鳅立刻扭动身体,从洞中滚出。

  旁边早迫不及待的小建辉伸出双手捉住,扔到水桶中。

  “到底怎么回事儿?”见人家几铁锨就挖到泥鳅,张倩大哥困惑起来。

  “呵呵,挖泥鳅讲究‘秋挖淤泥冬挖边,春夏须笼一整天’。现在天寒地冻,即使这沟里边有水,泥鳅也没在水中呆着。泥鳅冬季不需要水,一般都在岸边水草下打洞,水草保温,地下温度高,更适宜泥鳅生存。另外你没有注意水洼的地形吗,这地方中间凹起,存不住水的。”刘军浩说的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一般人挖泥鳅像张倩大哥这样,认为泥鳅肯定在中间呆着,其实有些想当然了。那啥……这里边也有着大学问呢。

  领会到经验,张宏斌也在水洼边选个位置忙乎起来。这地方泥鳅洞的确很多,刚挖了一铁锨土就有收获。

  有目标,人干劲儿自然十足。

  张宏斌连连挥动铁锨,“咔嚓”只听到泥土中一声清脆的响动……泥鳅挖成两节!

  “姑父,爸爸把泥鳅挖死了,还要不要。”小泽宇在旁边叫起来。

  “怎么不要,弄回去喂白鹭吃,它们不挑食。”刘军浩回了句,接着埋头苦干,一会儿功夫,已经有四只泥鳅进账。

  全是大家伙,最大那只有一元硬币那么粗。这样的泥鳅,二十来只就能凑一斤。其实也有小泥鳅,只是刘军浩看过洞穴粗细,就会主动停下来。

  咔嚓!!张宏斌那边第二次把泥鳅挖成两半。

  刘军浩已经看出来,自己这个大舅子以前根本没有挖过泥鳅。于是他很无奈的再次指点:“不要贴着洞挖,泥鳅洞一般直上直下,挖的时候要靠后五公分。还有,泥鳅洞深度大致有四五十公分,挖到这个深度就需要小心一些,注意观察。只要掌握这两个窍门,挖起来很简单,基本铲不到泥鳅身上。”

  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获大大的有

  在刘军浩的指点下,张宏斌挖的总算顺畅起来。

  不是每个洞里都有泥鳅存在,很多洞都是其他水生生物打下的,比如田螺、青虾、蚂蝗……张宏斌很快总结出经验:其他洞穴洞壁粗糙,泥鳅洞非常光滑,就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一样,难怪老人们常说“滑的像泥鳅一样”,感情是从这里来的典故。

  半个小时时间,足足挖了七八条,也算小有收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泥鳅也遵守着这个法则。此时泥鳅体内储存了过冬所必需的大量营养,个头异常肥硕,七八条就有将近半斤重。

  不过他的速度和刘军浩没可比性,人家拎起铁锨挥的飞快,这会儿工夫,已经有小半桶了。

  再挖一铁锨,张宏斌顿时兴奋起来,连声叫道:“小浩,我这里又出大泥鳅了。”

  “放弃吧,这个洞别挖”刘军浩探头看了两眼,开口道。

  “怎么不挖,肯定是个大泥鳅”张倩大哥疑惑的问道。挖这么多泥鳅,他也有经验,这泥洞光滑,洞壁有一元硬币大小,里边绝对是个大家伙。

  “这不是泥鳅洞,而是黄鳝打得。”刘军浩开口解释。黄鳝洞和泥鳅洞不同,洞穴一般七扭八拐,很少直上直下,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黄鳝也很好呀……不是更贵吗?”张宏斌困惑起来。

  “话是这么说,关键得不偿失呀。冬天黄鳝洞最少有一米深。没半个小时挖不出来。有这功夫,还不如多挖几条泥鳅呢。”

  这点刘军浩倒没有夸张,冬天天气冷,黄鳝抗冻能力差。因此钻的很深。和这个类似的还有小龙虾,冬天能钻两米多深。要想把它们挖出来,最少要挖半车土,实在得不偿失。

  “我挖下试试,真有一条大黄鳝也值了。”张宏斌却不想放弃,继续埋头苦干。

  刘军浩也没有再说什么,张倩大哥纯粹找乐子来的,挖什么都无所谓。

  不过张宏斌很快放弃。刚挖半米深,下边就是碰到江石,铁锹根本发挥不出威力,只能半途而废。

  两人从九点多一直挖到十一点。收获大大的有,泥鳅将近小半水桶。刘军浩拎了一下,足有二十斤。

  “爸,我要上厕所”他们正忙乎着,泽宇凑过来说道。这小家伙。还没有在野外方便的习惯。

  “你一个人回家吧,没看忙着”张宏斌挖的正带劲儿,头也不抬回答。

  “我不,我要看你们挖泥鳅……”小家伙说什么也不想单独离开。

  “大号小号?”刘军浩开口问。

  “小号”难得。这孩子竟然能听懂。

  “你去那里解决掉”刘军浩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条干沟,“放心吧。没人看的见。”

  “哦”小泽宇点点头离开,这家伙。去撒尿手也不离小钉耙。

  “等等,我也去”小建辉应声跟上去。

  解决完个人问题,小泽宇随意举起钉耙刨了下,结果发现湿软的黑泥上出现一个泥鳅洞。

  这下他来了兴致,抡起小钉耙刨起来。哪知道轻轻一刨,一条肥大的泥鳅出现了。

  再刨一下,出现两条……哥俩激动地小脸通红,纷纷举起钉耙忙乎。

  四条、八条……成窝的泥鳅被刨出来。这条不起眼的干沟就仿佛是一挂长鞭炮,那些泥鳅如同鞭炮上的炮仗。点着引线,一大串泥鳅噼里啪啦出现在面前。

  刘军浩他们一忙乎,彻底将小哥俩忘掉,等休息的时候,才想起两人没在身边。

  于是乎,张宏斌赶忙扯着嗓子喊叫。

  “姑父,大伯,你们赶紧过来,我们捉了很多泥鳅。这里泥鳅多得很,挖都挖不完,赶紧来呀……”小建辉在那边扯着嗓子回应。

  啥……两人有些不相信的跑过去。

  好家伙,看到面前小桶中几乎放满,刘军浩吓了一大跳。

  至于张倩大哥,更是有些无地自容。自己忙乎半天,还没有两个小家伙挖的多:“这……你们在这里挖的?”

  “嗯,你看”小建辉点头做示范,钉耙刨下,又有一条泥鳅被勾出来。

  这样也行!!刘军浩也在口中啧啧不已。他凑过去看了两眼,仍然没搞懂泥鳅洞为什么那么浅,而且分布的密度也远远比水洼中多。这个沟是自己前年为排后院积水新挖的,将后院外的水洼和田野的沟渠连通,再远些一直流入白条河中,夏天自家后院的积水就是通过它排泄出去的。

  按理说不应该有那么多泥鳅呀?老经验碰到新问题了。

  刘军浩这人就那样,遇到不懂得事情总想弄个明白。他索性泥鳅也不挖,沿着水沟走了个来回。一拍脑袋,总算明白过来,原来是上水泥鳅!

  这条沟看上去的确不起眼,但如果仔细研究过两端就发现恰好呈脸盆状,靠近水洼一侧略高些,落差大概三十多厘米。泥鳅和其他鱼类一样,都喜欢逆流而行。夏天涨水白条河中的泥鳅沿着水流一直游到这条干沟里边,结果由于前端水洼处落差太大,大部分泥鳅上不去,只能被阻拦在干沟里。

  下雨天经常捉鱼的人都知道,上水鱼大多都聚集在水流落差处,只要没人惊动,它们一般不会扭身游走,因此捉起来很容易。在落差处下方弄一张渔网,这些鱼就没跑的。

  等后院积水排尽,同样因为落差问题,水沟中就变成死水,这些泥鳅也没办法逆流而下,被困死在水沟中。

  正因为如此,这条不起眼的水沟中才会有那么多泥鳅。

  至于它们为什么打得洞比其他泥鳅浅……刘军浩现在也想明白。原因很简单,土质!!当初挖这条沟时害怕被淤泥阻塞,他特意在下边垫了层黄胶泥。这种泥里边含有的沙子比较多,泥鳅打洞时很难穿透,因此洞穴只在上边这层薄薄的黑泥上。

  想到这里,刘军浩要过钉耙在地上轻轻一挖,果然如此,七八厘米下就是黄胶泥。

  找到原因,两个大人立马挥动铁锹转移阵地。

  短短半个小时时间,他们就将这段长约二十米的干沟翻完。成果丰硕的超乎想象,两个小水桶装的满满。

  几个人越干越带劲儿,连中午饭都忘记了。直到张倩打电话过来,催他们回来吃饭。刘军浩这才回过神,将泥鳅折合进两个大桶里边,提溜着回家。

  “你们几个小时就挖这么多?”看到水桶中的泥鳅,张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