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喜欢女人,但她们对他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后宫势力,对李氏兄弟的成败,没有很大作用。正史中这方面的记载,是有意夸大的,是借女人祸国的陈辞滥调,来间接贬低李渊。
僵局之救关键时刻要有决斗的勇气(2)
作为明智的政治家,建成、世民都知道人才的可贵。他们除了各自收罗人才,还竭力从对方挖走人才。一次,李建成派人给李世民手下的骁将尉迟敬德送了整整一车金银器物,表示愿和他不论尊卑,平等结交。尉迟敬德断然拒绝,并将此事报告李世民。李世民很可惜地说:“将军何不收下?别人纵然把黄金堆到天上,我也不会怀疑将军,收下后,就有机会知道他们的密谋了!”同样,李世民也在打李建成手下的主意。在这方面,他比李建成做得成功。他的最后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对李建成的僚属或亲信的策反活动。
某郡某布店,黄昏时来一客。看定布匹,计值八千文,令店伙同往取钱。至则有老妪在室。客指伙谓妪曰:“日间言定八千之数,交彼不误。”妪唯唯。客曰:“我觅裁缝去矣。”抱布径出。伙坐待良久,妪提纸钱出,曰:“先取四千去,余容穿齐补交。”伙骇问故,妪曰:“客日间以钱四百,嘱穿纸钱八千,约同人来取。天寒日短,人手又少,故未能如数也。”伙闻言,始知着骗,而客已无从寻觅矣。说者谓客殆视市井中人,形同鬼魅。故即以鬼所欲得者骗之,然而虐矣。
此外,在朝廷大臣、地方将领中,双方都有自己的支持者,从上到下,渐渐形成了支持太子和支持秦王的两大派。
更直接的做法,是相互谋害。据说,有一次李世民随李渊到齐王府去,李元吉竟然埋伏了刺客,准备杀死李世民。李建成知道后,加以阻拦,才算作罢。恐旧李建成也并不是不想这样做,只是觉得这样做太危险。又有一次,李世民在李建成府上喝酒,回来后咯血不止,李渊知道了,也很怀疑,对李建成说:“秦王不善饮,日后勿再夜聚饮酒!”这究竟是偶然巧合,还是建成的毒药不行,也说不清了。似乎前一种可能性较大。
现存的史籍中,大量记载的,是建成、元吉如何谋害世民,而丝毫没有世民谋害兄弟的事实。其实,李建成具有合法的继承权,在各方面都占有优势,所以,更需要采取阴谋手段的,理应是李世民;而且最后以阴谋取得成功的,也是李世民。只是由于缺乏记载,后人也就无从说起。但至少武德七年的杨文干事变,其中有许多可疑之处。
杨文干曾宿卫东宫,与李建成关系密切。后出为庆州都督,辖地相当于今甘肃省接近陕西的部分。武德七年六月,李渊带世民、元吉去仁智宫(在今陕西耀县)避暑,建成留守长安。据史书记载,建成私命杨文干招募勇士送到京城,乘机发动兵变。后被人揭发,杨文干遂举兵反叛。但这事在唐人笔记中,却被记载为“人妄告东宫”,是一场诬陷。实际情况是怎样呢?在那一段时期中,李建成一直在扩大东宫武装,意在防备秦王府的力量。他叫杨文干送勇士来京,属于同样性质的举动,并没有叫杨文干搞兵变的意图。因为这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成功的可能,他不会这样蠢。但这样的举动,也是属于非法性质的,所以李世民就抓住不放,夸大事态,叫人告密,挑动李渊的猜疑心理。
果然,李渊接到密报后勃然大怒,下诏到长安,召李建成立赴仁智宫。李建成匆忙赶到,只带了十余骑卫士,见了父亲,叩头谢罪。李渊怒斥不止,李建成悲愤难平,跳起身来向墙上撞去。李渊仍然怒气不解,叫人把他看押起来,一面派人召杨文干。使者到了庆州,把真情向杨文干说明,杨文干吓坏了,知道这事绝无善果,索性就举兵反叛了。
于是李渊命李世民率军平叛。临行对世民说:“杨文干的事与建成有牵连,恐怕会有不少人响应,你要赶紧去,事成回来,立你为太子!至于建成,我不愿杀他,可废为蜀王,地方偏僻而狭小,容易钳制。他如不能奉事你,也不难擒拿!”这恐怕是李渊第一次产生改立太子的念头。
但李世民出兵后,很多人都为李建成说话,对实际事态加以分析,指出他身为太子,决没有无故谋反的道理。李渊想想这也是实情,明白根由还在他们兄弟之间的争夺,就把李建成放回长安,仍为留守。只是把罪名统统推给东宫与秦王府的属僚,将东宫的王珪、韦挺和秦王府的杜淹流放出去。这一场事变虽然糊涂了结了,但从事后李渊对建成更为信任的态度来看,他内心中对这件事并不糊涂。而李家兄弟间的怨恨,则更深了一层。
总之,武德六年以后,李家兄弟的冲突越来越激烈,渐渐形成水火不相容之势。而且,唐朝的政治也十分混乱,皇上的命令,太子、秦王的命令,常常相互冲突,官员们没有办法,只好谁的命令先下来就照谁的办。这种状态,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
那么,作为父亲和皇帝的李渊到底持什么态度呢?应该说,作为父亲,他在兄弟三人之间,并无明显的偏袒;但作为皇帝,他却知道必须维护长子的继承权。这是一种常规的处理方法,也很难怪李渊有多少不对。所以,李世民的势力逐渐受到抑制。只是,李渊既不能操之过急,以防突然发生意外,也需要李世民保持一定的力量,可以与李建成相互牵制。在帝王的家庭中,也不可能有绝对的信任,何况他的儿子,一个个都那样英雄了得!
但情况总是在向着对李世民不利的方向发展。自武德五年以后,李世民再没有特别的战功可以夸耀,李建成却在他之后完成了平定河北的重任。杨文干事件,未能动摇建成的太子地位,反而使这一地位更为巩固。李渊“立嫡以长”的观念不可改变,朝臣和地方将领中支持太子的也比支持秦王的多。
处在优势地位上,李建成对付李世民的办法,是在李渊的支持下,一步步削弱其力量。武德七年,李元吉在李渊面前诬陷尉迟敬德,敬德被逮下狱,定了死罪。李世民用强硬的态度坚决要求把他放回,总算幸免。同年,李世民的另一员战将程知节被调任为康州刺史,程知节拒绝赴任,对李世民说:“大王的股肱羽翼,快要被人剪除干净了,自身还能久安吗?知节拼死不去,愿大王早日决断!”
房玄龄、杜如晦是秦王府的主要谋士,李建成对李元吉说:“秦府中可畏惮之人,唯有房、杜。”他们又向李渊提出,房玄龄、杜如晦一向挑拨李氏兄弟不和。李渊下令两人离开秦府,从此不许接受秦王的指示。他们暂时还留在长安,不知下一步会遇到怎样的处置。
终于发展到最严重的一步。武德九年夏,突厥数万骑兵寇边。按惯例,一向是李世民督军抵御,但这一次,李建成却提出由李元吉领兵。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不让李世民再度掌握兵权;而李渊在明知这一点的情况下,竟表示同意。不仅如此,李元吉还提出要调秦府勇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一齐跟自己出征,并要求将原归秦王指挥的精兵调拨到他的麾下。这是釜底抽薪,如果答应下来,秦王府就成了空架子,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处在劣势地位上,李世民对付李建成的办法,只能是阴谋政变,突发制人。
早在武德九年以前,秦府中的僚属就在考虑这件事。房玄龄曾对长孙无忌说:“如今嫌隙已经构成,一旦祸乱突然发生,秦王府绝无侥幸之望!生死存亡,有时不容丝毫之差,今日正是如此!”他们会同杜如晦明确劝告李世民:必须赶紧下手,诛灭建成、元吉!
等到房、杜两人被逐出秦王府,形势更为紧张,剩下的僚属加紧策划。
当李渊同意调秦府战将和兵马归齐王指挥时,事情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尉迟敬德、长孙无忌来见李世民,宣称:如果再不动手,他们就要离开李世民,逃窜保命,总不能束手受戮!当然,李世民也不可能服从李渊这一道要命的诏令。他派长孙无忌悄悄召回房玄龄、杜如晦,商议大事。谁知他们的回答是:“奉旨不许再与大王相见,如果私自前来参谒,必然因此丧命,故不敢遵令!”这话的意思其实是:如果秦王仍未决断,只是空泛地商量,他们不愿奉陪。李世民大怒,“玄龄、如晦竟敢背叛我吗?”拔出一把刀交给尉迟敬德,说:“你去看一下,如果两人果然不肯来,就砍下脑袋提来见我!”
尉迟敬德、长孙无忌再去见房、杜,告诉他们:“秦王已下决心,不必迟疑了!”于是房玄龄、杜如晦打扮成道士,悄悄地进了秦王府。一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胆的局,就在这个时候决定了。六月三日,秦王李世民上密奏于李渊,是他们布下的一个诱饵。
僵局之救关键时刻要有决斗的勇气(3)
按照正史的记载,六月四日李世民之所以突然下手,是因为事先李建成与李元吉已经谋划好,要在李元吉出征的饯别酒宴上,埋伏刺客当场杀死李世民,然后再杀死尉迟敬德等人。李建成的一个属下将这消息密报给李世民,他不得已,才做了这样的决定。
这完全是谎言。其用意,不过是为李世民六月四日的阴谋政变制造充分的根据,为这位具有雄才大略而根本蔑视公认道德的政治家作一种道德上的美化。李建成的整个计划,是对李世民的力量逐步加以削弱。如果李世民乖乖交出兵权,放走秦府的几员战将,他不过是个空头王爷,哪里还需要设什么“鸿门宴”?政治家从来不做徒劳无益的事情。
但李建成绝没有想到,他的这一似乎完美的计划,直接造成了自己的灭亡。这并不是因为他愚蠢,而是因为他的优势太充分了。
李世民堪称杰出的军事家。但在长安城中,他根本无法调动军队。能够动用的武力,只有极有限的秦王府卫队和暗中蓄养的武士,总数不过几百人。而太子东宫的卫队,按照规定,规模比秦王府大得多,再加上齐王府,总数有几千人。这些卫士,也是经过反复挑选和训练的勇士。不仅如此,由于太子多年镇守京城,京城的几万禁军,名义上虽不属他管辖,而实际上,将领大都是他的亲信。这样的力量对比,他怎么会想到李世民敢轻举妄动呢?过去,李渊因为他们兄弟不和,曾设想把李世民派到东都洛阳。但李建成认为,世民一旦去了洛阳,占据一方,手握军队,便谁也奈何不得。所以他想尽办法,劝李渊改变了主意。李建成对李元吉说:“秦王留在长安,不过是个匹夫,容易对付!”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但所有的人都犯了—个致命的错误,他们不明白:李世民究竟有什么样的胆魄!
六月三日,李世民上密奏,李渊派人约李建成、李元吉次日一早进宫。同时,后宫情报员张婕妤将李世民密奏的内容转告了李建成。建成召元吉商量,二人都感到李世民上这样的奏章,必然有相应的举动,事态将会变得严重。元吉说:“当令宫中卫队戒备,推称有病,拒绝入朝,以观望形势。”建成说;“这不是自认有过吗?为防意外,我已令京城各处兵马严加防范,有何可惧?当与弟入宫参谒父皇,问明究竟!”
次日一早,李建成、李元吉只带了几名亲随,由玄武门(皇宫北门)入宫。负责玄武门禁卫事务的常何,过去曾跟随建成出征河北,建成对他很放心。进入宫门,一片寂静,只有几名卫士守立大门两侧。建成与元吉缓缓前行,前面就是临湖殿。忽然,建成发现殿侧有人影闪动,大吃一惊,说声;“不好!”立即拨转马头,欲向宫外驰去。此时,世民一马跃出,大叫:“大郎停下!大郎停下!”
建成稍一犹豫,而元吉已经看到从临湖殿两侧有数十骑人马狂奔而来。他赶紧拉弓搭箭,向世民射去。元吉素称勇猛,然而这时心急慌忙,弓未拉足,就将箭射出,一连三次,都未射中。世民却勒住马,稳稳一箭,正中建成后背,建成应声落马。
在这片刻之间,尉迟敬德率领数十骑赶到,一阵乱箭射来。元吉身中一箭,坠于马下。回头望时,见世民的乘骑受了惊,向路旁树林中奔去,被地上枯树枝绊了一下,将世民死死地摔倒在地。元吉急奔过去,将世民手中的弓夺下,用弓弦紧紧勒住他的头颈。这时,尉迟敬德跃马冲来,狂呼:“逆贼大胆!”元吉赶快放下弓,拔腿就奔,想逃入父亲所居住的武德殿。尉迟敬德岂敢放松,纵马狂追,连射数箭,将元吉杀死。
一阵骚乱,片刻过去,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