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枭-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朱雀的描述,她所见到的岳飞现在差不多还是个中下层的骑兵军官。这种天气会带着兵马在外巡视的,也肯定不是什么大官。世上同名同姓的不是没有,但表字“鹏举”都一样,再加上年龄,那就九成可能真是鼎鼎大名的岳王爷了!

这样一个震炼古今的名字,真正的英雄人物就在眼前,楚天涯想不激动也难。

太原到了,楚天涯二话不说直接扎进张孝纯的宣抚司衙门。

张孝纯接到楚天涯有些惊愕,“上将军行色匆匆的亲自前来,是何大事?”

“事情不大,但很重要。”楚天涯开门见山的道,“我问你,朝廷在河北有驻军吗?”

“啊?”张孝纯一愣,“这事,下官没听过啊!”

“连你都不知道?”楚天涯一脸狐疑,“这么说,可能是秘密的军事行动了?”“秘密?军国无小事,下官虽然不在朝廷为官,但这种事情应该多少能听到一点风声才是。”张孝纯也是纳闷,“奇怪,上将军又是如何知道的?”

“这你别问。”楚天涯想了一想,突然道,“对了,姚古姚相公现在是你的副手,驻领太原兵马对吧?”

“对。”张孝纯点头,“下官虽然权领河东宣抚司,但毕竟是文官,手下须得大将坐镇带兵才是。姚经略相公就是朝廷派给下官的副手,任宣抚司都统。”

相当于是当初王禀的角色。

楚天涯点了点头,“我想见他!”

张孝纯二话不说,就派人去请姚古了。其实论品衔论资历,出身关西军伍世家、战功卓著的姚古都远在张孝纯之上。但大宋就是重文仰武,有什么办法?你姚古的本事再大、军功再高,也得在文官麾下听命行事。此前朝廷派来处理河东事宜的许翰带了两员关西大将,一个种师中一个姚古,都是鼎鼎大名的关西将帅。种家在朝廷上的根底更深一点,于是带兵而回离开了太原这个是非圈子;姚家却因为劫营逃跑的姚平仲一事在朝廷上有些抬不起头来,没办法,非得留下一个镇台面的话就只能是姚古。忍气吞声也好逆来顺受也罢,西军大将姚古便留在太原做了张孝纯的副手。

不久姚古就来了。此前楚天涯也多少与他有过一些接触,只是未有深交。关山自刎、小苍山一役时,楚天涯网下一面放走了许翰、种师中与姚古等人,因此姚古这个官军大将就算对楚天涯这个山大王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但也谈不上讨厌。

寒暄过后,楚天涯就切入正题,“姚都统,我今日请你来,就是有事请教。还请姚都统不吝赐教。”

姚古略微一笑,“上将军太客气了,请说。”

“楚某就是想知道,大宋是否在河北派了驻军?”楚天涯问。

姚古略微一惊,“河北驻军?应该不会吧!”

光从军事上讲,大宋的确没理由这么做。黄河以北的绝大多数地域已经归属金国,留下的一片空白,正好用来留做战略缓冲地带,然后大宋把黄河当作第一道防线,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事实就是,朱雀的确在那里遇到了大宋的正规骑兵部队,骑兵小队长还是岳飞!

“事关重大,希望姚都统如实相告。”楚天涯正色说道,“楚某知道,姚都统出身关西军武世家,种姚二家世代从军良将辈出。姚都统虽然人在太原,但故吏同袍遍天下,时常定有书信往来。莫非就没有听到过一星半点的风声?”

“这……”姚古在犹豫。

既然是没有公开的军国大事,定然就是高度的军事机密。姚古是带兵的人,哪里会不知道“守密”是军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楚天涯嚯然而起,正色对姚古一抱拳,“姚都统,非是楚某要强人所难!这件事情关乎到河东的宁定与太原的安危,还请姚都统一定要如实相告!”

“如此严重?”姚古意外的皱起眉头,“河北的事情,与太原有何相干呢?”

“太相干了。”楚天涯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给这个军队里混成精了的老兵油子透点风声,他是不会轻易说实话的,于是道,“实不相瞒,我有一个大胆的军事设想,那就是主动出击。目标,就是金国占领的河北城市!”

“啊?”姚古大吃了一惊。

张孝纯正在喝茶,一口茶水就呛得喷了出来,然后连忙道,“下官失态、下官失态了!”

“姚都统可以说了么?”楚天涯很认真的看着他。

姚古自然懂得这点人情世故,人家连最绝密的军事计划都告诉你了,就是不把你当外人,你还能藏着掖着?

“好吧……这其实是掉脑袋的事情,但姚某,信得过上将军为人!”姚古看看四下也无闲杂眼线,就凑到楚天涯身前小声道,“姚某也是听上次与曹宦官同来的一位,在御前用事的同僚好友无意中说起的。他说,官家用腊丸送出密令,让康王赵构在河北相州暗中聚集兵马,以备监视金国的一举一动,并伺机而行。”

“康王赵构?”楚天涯心中一动:不就是历史上那个大宋南渡之后沿续国祚的、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么?河北相州,那是夹在河间府、真定府两个大军镇中间的小州。官家派康王这个信得过的兄弟在那里驻军,显然就是想将一颗钉子钉在女真南上的通道上。然后,若是东京有什么问题,相州还可以回援。

楚天涯已经记不清楚历史上的大宋朝廷是不是这么干的,是否正是因为这样的举动,让康王赵构没有像他其他的兄弟那样在靖康之变中罹难。但是就现在看来,从东京分化一支人马出去钉在前方,远比留白一片空地做为纯粹的战略缓冲更有意义。

这就好比一栋豪宅,不仅有了大门和猫眼,还有了设在院子里的监控摄像头和保安。

朝廷的这个举动,说不上多么高妙,但的确不算笨。

但楚天涯可就头大了。

大宋朝廷在哪里搞了什么绝密的军事行动,瞒住自己人倒是不难;但金国却是时时盯着南朝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南侵的啊,他们也有探子有斥候,相州驻军那一片片的大活人,他们看不到么?

换句话说,康王赵构在相州有驻军,就已是打草惊蛇、暴露目标了。楚天涯再要从这里搞什么奇袭,就会很有难度。

但是,这倒不是不可以利用。如果赵构能够愿意与楚天涯合作,他在那里吸引金国的注意力,楚天涯再派一旅奇兵突然行动,这又能化弊为利。

但前提是,赵构愿意。

听了姚古的话,楚天涯就直挠头,着急。看得张孝纯与姚古一愣一愣的。

姚古毕竟也是带兵的人,细下一琢磨就大致猜到了楚天涯的心事,小心翼翼的道:“上将军若是要借道相州出兵奇袭,姚某倒是可以代为引荐。”

楚天涯心中略喜,“姚都统可与康王有交情?”

“略有一面之缘。”姚古难堪的苦笑了一笑,“家门不幸,康王现在是否愿意搭理姚某,却又是另一说了。但是,引荐总没问题。姚某再不济也是一方经略,麾下带出的将校不在少数。稍微一点面子,康王还是会给的。”

楚天涯眼睛一亮,“如此说来,姚都统也支持楚某主动进攻?”

姚古重叹一声,“在军论军——眼前此景,除了进攻我们别无选择。就算明知道要打败仗,我们也必须主动进攻,总好过在这里坐以待毙!”

楚天涯的脸上泛起难得的欣慰笑容,“在军论军,不谋而合!”

第227章 念头

夜深了,楚天涯仍然没有睡。今天他没有回小苍山,而是留在了太原。张孝纯给安排的馆驿他没住,而是住进了摘星楼里。

石可全夫妇太过热情,都托人邀请多次了。楚天涯既然来了太原,索性就给他们一个面子。何况随行还带着太阴太常姐妹俩,也好让她们回家探探亲。

北风呼呼的刮,穿越屋脊时发出一阵鬼哭似的怪响。楚天涯房间里升了两炉旺火的挺暖和,还掌了四柄烛台,将一纸地图照得很清晰。

他在研究河北的地形,希望能够找出一条或者多条合理的行军路线。

奇袭是打定了。

不主动出击,太原就像是一只被逼到了墙角的猎物,只有束手待毙的份。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直接往北打那绝对不现实,地理位置的严重限制与退防的巨大难度,使得太原这里四面受敌而且不宜进攻。

楚天涯越来越意识到,河东真的不是什么太好的根据地。对于中原的王朝来说,这里是一处国防的咽喉,但绝不是利于发展与进攻的好地方。左有黄河右有太行,北面也是层峦叠嶂的险碍与关口,防守倒是不难,想在这里有所建树,发展的空间当真有限。历朝历代从这里发家的人是不少,但往北打的还真是没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朝的李唐,他们最终也是夺取了关中做为基业,最终才席卷了天下。

“往南,那是大宋啊,我总不能掉转枪口打自己人吧?”楚天涯心里挺纠结,暗道,“虽然大宋王朝的气数已经差不多了,现在也挺不争气不得人心。但是战争就是一台绞肉机对,平民百姓的伤害才是最大的。无论如何不能因为我而卷起内战,否则,得益的只是外族……”

“但是如果不南下另作良图,我就只能一直窝在太原。背后是对我不信任的赵宋王朝,左边是朝秦暮楚飘乎不定的隐藏敌人西夏国,东面除了天堑太行山就是沦陷的河北,北面不用说,那里有着千千万想掐死我的女真人。”楚天涯的心里,危机感越来越重。

现在他考虑的,已经不只是眼前的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了。仅仅是通过这段时间的战略较量,就让他感觉到了太原在战略上的被动。这是天然的劣势,很难扭转。唯一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转移根据地或者扩张地盘。

思来想去,唯有向南才有这个可能性。

关中二京,长安与洛阳,无疑是最理想的地方。那里是历朝古都,出入有户山川交错,加上沃野千里关山稳固,的确是成就大业的极佳位置。

但是只要调转枪口往南,河东义军的性质就会变成真正的乱臣贼子,就会失去最基础的民心支持。这离败亡也就不远了。

楚天涯十分的头疼。

这个问题,或许连白诩都没有思考过。毕竟站的高度处的位置不同,需要担待的责任与思考的问题也不会相同。

眼前战争还没有正式打响,因为战略上的被动,楚天涯不得不作出冒险的军事设想,那就是绕过太行奇袭河北,以攻代守打乱金国的军事计划,从而赢得一点战略上的主动权。为此,他还不得不事先派出了朱雀与贵人做前哨,这已是一场不小的牺牲。

接下来的奇袭出击,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将要派出来的,还是河东义军中为数不多的、弥足珍贵的骑兵。

这就好比家里来了强盗避无可避,只好捡起了金元宝去砸人,借以赢得一点喘息之机。

今年砸了,暂时赢得一点喘息了,侥幸太原守住了——那明年呢?

所以,战略转移的需要,变得十分迫切。但是眼下,楚天涯感觉自己就像是栖身在棘丛之中,连转个身都难,就别说挪个窝了。

“啪——”

越想越烦闷,楚天涯一手将笔砸在了桌案上。溅出的墨汁在纸笺上摔出几道杂乱的曲线。

守在门口的太常与太阴听到屋里一响,还以为房间里闹了刺客,一脚踹开门就冲了进来,子母双刀一同架出!

楚天涯眨了眨眼睛回头看着她们,“收起来。”

姐妹二人慌忙收起刀,“属下鲁莽,请主公恕罪!”

楚天涯却笑了,“不错,反应很快。”

太常连忙上前来帮楚天涯收拾桌子,楚天涯随眼一瞟,那张纸上的墨汁图案让他眼前一亮。

“放下。”楚天涯走上前,拿起那张纸端详。

姐妹俩静静的站在一旁,满脸狐疑。

“你们看,这像什么?”楚天涯拿起那张鬼画符似的纸笺给她们看。

“啊?”姐妹俩齐齐一愣,然后又整齐的摇头,“什么也不像,乱。”

楚天涯就笑,“你们还真是心意相通啊,说话都是一个音。”

其实他是看到,这纸上摔出的墨汁与朱雀的面具形状有点像。不由自主的,他就想到了朱雀。

姐妹俩也笑了,“我们在娘肚子里就一直在一起,到现在就没分开过。”

“我问你们,你们觉得河东义军好吗?”楚天涯问道。

“好。”姐妹俩一起点头。

“好在哪里?”

“……反正就是好。”姐妹俩憨笑,“主公好,老爷子好,青卫的兄弟姐妹们也都好。山寨里的都是好汉义士,干的是替天行道护国安民的好事!”

“那河东这地方、太原这地方,好不好?”楚天涯又问。

姐妹俩的眉头就皱起来了,摇头,“不好。”

“为什么?”

“因为经常会打仗。打仗就要死人。”妹妹太阴说道。

姐姐太常却道:“人也住得不安稳,说不定战争一来,辛辛苦苦种的庄稼、攒的家业就没了。现在我姐姐和姐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