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漏尽解脱│漏尽解脱│ │漏尽解脱│
│ │ │ │ │ │ │具六通
这一类的修证次第,虽有小小出入,主要是戒定慧的进修次第。戒学中,有三说不同∶具足戒法,是离十不善业,离一切不如法的生活。这就是『长部』(一)『梵网经』所说的小戒、中戒、大戒。这样的戒法,是通於在家的。如『中阿含经』(六三)『 陵婆耆经』所说。四种清净,是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命清净。身语意清净,就是离十不善业。命清净,是离一切不如法的生活。所以这二说,是一样的。戒成就,是出家人在僧伽中所遵行的戒法,内容是∶「安住具戒,善护别解脱律仪,轨则圆满,所行圆满,於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这一类的次第,一致说依四禅而得漏尽。或但说「心离诸漏而得解脱」。或说三明,或说六通,漏尽明与漏尽通,与上心得解脱一样。这就是「明解脱」的另一说明。这一次第中,或加入「四念住」,或 'P740' 前或後。依四禅,得三明,传说为释尊当时修道入证的修证事实(61)。
「中阿含」以禅慧修证的出家众为主。对当时外界,尤其是宗教界的思想,也给以条理而加以论破。如(62)∶ Ⅰ三度∶宿命论·尊(神意)论·无因缘论 Ⅱ四非梵行∶虚无论·无作用论·无因缘论·七界论 Ⅲ四安息∶自称一切智者·传承者·推理者·诡辩者
对外道的思想,条理得更具体的,是『五三经』(63)∶
图片
┌─死後有想
├─死後无想
关於未来的──┼─死後非有想非无想
├─死後断灭
└─现法涅盘
┌─我及世间常无常等四句
关於过去的──┼─我及世间边无边等四句
├─我及世间一想异想等四句
'P741' └─我及世间苦乐等四句
这里面,传统的婆罗门教,是「尊论」,「传承者」。责难的重点,在乎全凭传承的信仰,而自己没有证知(64)。评破四姓阶级(65)。认为当时的婆罗门,早已俗化,失去了婆罗门的原始意义(66)。「中阿含」对於外道,特别著重於尼犍子的苦行一流,破斥「以苦断苦」的见解(67)。叙述种种苦行,而说佛曾修一切苦行,比他们更苦而一无所得(68)。这表彰了佛的伟大,反显了苦行的无益。尼犍弟子的叛归佛法(69);尼犍死後而分破论诤(70)。这表示了佛法与尼犍派,当时有著深重的关切!对於邪命派A^ji^vaka──尼犍的一流,呵斥的态度,最为坚决,如说∶「邪命外道,无身坏(死)而作苦边际(解脱)者。┅┅忆九十一劫来,邪命外道无升天者,唯除一人,彼亦是业论者,有作用论者」(71)。
在对一般宗教而表显佛法的超胜,赞叹如来,是当然的事。「如来是正等觉者」(法是善说,僧伽是正行),是从知见清净,离贪寂静中理解出来(72)。从如来四众弟子的梵行成满,而表示对三宝的尊敬(73)。『法庄严经』中,波斯匿王Prasenajit见众弟子的终身修行梵行;比丘们和合无诤;比丘众的喜悦健康;比丘众的肃静听法;没有弟子而敢於驳难世尊的;即使返俗,也只是责怪自己;尊敬如来,胜过了对於国王的尊敬。从弟子们的一切活动中,理解到佛是真正的「等正觉者」;这是赞仰佛陀的最佳范例(74)。或有见佛的相好具足,而对佛表示最高的尊敬(75)。 'P742' 或因外人的诽毁,而历举现有「三明」、「十力」、「四无所畏」、「普入八众」、知「四生」、「五趣」、「三学具足」;过去曾经行「四支具足梵行」(苦行);年老而智慧不衰,以证明如来有「过人法」,有「殊胜最上智见」(76),这就多少类似一般宗教信仰了。
「中阿含」所类集的经,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部分,已如上略说。佛教内部的开展,比丘进入了僧伽──大众和合的律治时代(佛陀晚年开始)。法义的分别、抉择、阐明、整理,是直承「修多罗」而来的。修证的次第纲目,也明确的,具体的列出。戒学,并不限於「波罗提木叉律仪」,说明了「中阿含」所代表的时代,佛教进入律治,而还在逐渐加强的过程中。传说「七百结集」,在佛灭百年(不应该是确数)。「中阿含」所代表的,属於这一时代的前期。
从「中阿含」来看「长阿含」,就不难发现「长阿含」的特色。「中阿含」以比丘的禅慧修证为主,而「长阿含」却重在婆罗门与外道,适应天、魔、梵的宗教(神教)要求,而表彰佛陀的超越、崇高,佛法的究竟。「长阿含」一再说到戒定慧,戒定慧解脱,然与僧伽的毗奈耶有关的,仅(一六)『大般涅盘经』所说,「七不退法」与「六不退法」(77)。此外,『清净经』说到 ∶师灭度而弟子无忧;梵行支具足(上二,表示佛灭後的佛法兴盛);结集佛法,有关句义正不正的论定(与结集有关,与『中部』『如何经』相同);四依的少欲知足;四安乐行(四禅);声闻法久住;阿罗汉不为九事(78)∶这都是佛灭度後,僧伽的内部情形。关於法义的分别、抉择, 'P743' 有(一五)『大缘经』;(二二)『大念处经』。这两部经,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 是编入『中阿含经』的。法藏部Dharmaguptaka的『长阿含经』,也没有『大念处经』。反而,在铜 部Ta^mras/a^t!i^ya中,『大念处经』又编入『中部』。总之,法义的分别,不是「长阿含」所重的。法义的类集,是(三三)『等诵经』,(三四)『十上经』。这是法数的类集,舍利子S/a^riputra为大众诵出。『等诵经』,本名「等诵法波梨耶夜」(79),是经大众公认的结集。无论是方法──增一法,内容,都比「中阿含」进一步。有关修道次第,是「戒蕴品」(一三经)所共说的。与「中阿含」的诸说相对比,与『中阿含经』的(八0)『迦 那经』相合。但关於「戒具足」,不但叙列更多,更分为小戒、中戒、大戒;於戒,正念正知,离五盖,得四禅,具足六通中,加上更多的比况。文段繁长,应该比「中阿含」部分的集成迟一些。而这些修道次第,不是为了教导弟子,而只是列举完整的修道纲目,在不同的情形下,表彰佛法的究竟。
「长阿含」的重心,是对教外的适应与化导。对於当时的宗教界,破斥婆罗门、苦行者,种种外道,内容与「中阿含」相近,只是文段长些。(二四)『波梨经』,说白木Pumu的裸形者,七日後腹胀而死;吠舍离Vais/a^li^的七位苦行者,舍戒而死;波梨子Pa^t!ikaputra 狂言而不敢来见佛(80)。佛这样的预「记」,形容了外道的虚妄,也表彰了佛的神力。又如(三 'P744' )『阿摩昼经』,指阿摩昼Ambat!t!ha本为奴种,然後归於族姓的平等(81),都是非常善巧的叙述。当时宗教界的思想,条理为∶1。六师思想的介绍(82)。2。异见的条理∶比起「中阿含」的『五三经』,更为详备。『梵网经』列举六十二见(83)∶
图片
┌─ 我及世间常(四见)
├─ 我及世间一分常一分无常(四见)
过去十八见─┼─ 我及世间有边无边(四见)
├─ 诡辩论(四见)
└─ 无因论(二见)
┌ 死後有想(十六见)
├ 死後无想(八见)
未来四十四见─┼ 死後非有想非无想(八见)
├ 死後断灭(七见)
└ 现法涅盘(五见)
又『清净经』,列举二十四见(84)∶
图片
我及世间常无常───四见
'P745'
我及世间自作他作──四见
乐与苦常无常────四见
乐与苦自作他作───四见
我有色无色─────四见
我有想无想─────四见
「长阿含」不但详备的列举异见,更说明其所以然。「推理者」而外,『梵网经』更以禅定的经验,说明事出有因,只是论断的错误。破斥而又融摄他,的确是善巧极了!当时外人不满於佛陀的,主要为∶佛不现神通;不记说世界的起源(85)。佛法不流於神秘,不落於形而上学的思辨,这本为佛法的特胜。然在『波梨经』中,解说为佛现神通而不肯信;佛法将进入以神通取胜的新境界了!佛陀胜过婆罗门与外道,为婆罗门与外道所归信。一方面,更举诸天、魔、梵,以表彰佛陀的超越,而归结於诸天、魔、梵,对於佛(及佛弟子)的崇敬与护持∶佛法不只是人类的佛法了。这就是(一八)『 尼沙经』,(一九)『大典尊经』,(二0)『大会经』,(二 一)『帝释所问经』,(三二)『阿吒曩胝经』,及(一一)『坚固经』的主要意义。「长阿含」到处表示了佛陀的超过一切,(一四)『大本经』广明七佛;(三0)『三十二相经』广明佛的相好,都只为了引起对佛的敬信。而(一六)『大般涅盘经』,从最後游化的事迹中,使人间大 'P746' 圣的释尊,充分表达了超越的,不思议的特性,如(86)∶ Ⅰ预言巴吒厘子城Pa^t!aliputra的兴盛 Ⅱ神力渡过恒河Gan%ga^ Ⅲ自称善修四神足,能住一劫或过一劫 Ⅳ正念舍寿 Ⅴ普入八众 Ⅵ脚俱多河Krakus!t!ha浊水成清 Ⅶ临终容光焕发 Ⅷ双林周围十二由旬,大力诸天遍满 Ⅸ最後化度须跋陀罗Subhadra Ⅹ梵天、帝释来说偈赞佛
在上列十则中,如来的正念舍寿,表示佛寿的不止於八十,引发佛寿无量的仰信。而「普入八众」,到什麽众会中现什麽相,说什麽话,谁也不知道他是谁;这是「随机应现」的说明(存有某些天神、外道,实是如来化现的意义)。综合起来说∶「长阿含」破斥当时的婆罗门与外道,摄化了诸天、魔、梵,在一般的宗教要求中,给以佛化的思想与行为的化导。这一切,都表达 'P747' 了佛陀的超越性,不可思议性,以确立佛是真正的「等正觉者」,「一切知见者」的信仰。
「长阿含」与「中阿含」,是各有特色的∶「中阿含」重於僧伽,「长阿含」重於社会。「中阿含」是法义的阐明,「长阿含」是宗教的适应。「中阿含」是「修多罗」胜义的延续,「长阿含」是「八众相应」──「只夜」随顺世俗的发扬。在「中阿含」──法义分别的确定过程中,部分佛弟子,更有条理的综合当时的宗教思想,承受佛教界所完成的修道次第,而结集传出的,是「长阿含」。所以,「中阿含」与「长阿含」,可说同一时代集成的;而「长阿含」多少要迟一些。「中阿含」代表那个时代的前期,「长阿含」是中後。
注【80…001】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四九三──五四二)。
注【80…002】『相应部』「觉支相应」(南传一六上·三0九 ──三一一)。
注【80…003】『杂阿含经』卷二七(大正二·一九一中)。
注【80…004】『中部』(八七)『爱生经』(南传一一上·一四六──一四八)。
注【80…005】『长部』(一五)『大缘经』(南传七·四──一四)。
注【80…006】『十诵律』卷二四(大正二三·一七四中)。『长阿含经』作『大缘方便经』,「方便」应就是「波利耶夜」的义译。
注【80…007】『长部』(九)『布吒婆楼经』(南传六·二六五──二六七)。 'P748'
注【80…008】『中部』(一二七)『阿那律经』(南传一一下·一八一──一八二)。
注【80…009】『中部』(四三)『毗陀罗大经』(南传一0·一九──二一)。
注【80…010】『中部』(九)『正见经』(南传九·七五──八九)。
注【80…011】『经集』「大品」(一二)『二种随观经』(南传二四·二七二──二九二)。
注【80…012】『增支部』「六集」(南传二0·一五八──一六一)。『杂阿含经』卷四三(大正二·三一0中──三一0下)。
注【80…013】『中部』(一)『根本波利耶夜经』(南传九·一)。
注【80…014】『中部』(二0)『考想止息经』(南传九·二二二)。
注【80…015】『中部』(八)『削减经』(南传九·七三)。
注【80…016】『中部』(一二)『师子吼大经』「南传九·一三八)。
注【80…017】『杂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