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洲狂澜-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夜荒野孤坟,昨日柱国干臣。道甚么志如鲲鹏扶摇怀壮烈,说甚么心似铁石刚直抱忠贞,终难免行至绝处落魄失君恩。看了那喋血沙场将士苦,怎知狡兔未死狗先烹……”(注)

阴暗的铁屋之中,传出马济友沙哑的唱声,这曲寄生草原本是陆翔死后苏国民间唱词艺人暗里所作,马济友听过两回,记得了这悲壮哀婉的曲调,此时身临其境,便不知不觉唱了出来。英雄未路,先是陆翔,接着是柳光,如今轮到他来,难道当世名将,总也摆不脱这般命运轮回么?

注:寄生草为元曲小令,句式本为三三、七七七、七七,七句中五句有韵,中间三句要用鼎足句,我依元无名氏《寄生草。闲评》姑妄为之,方家且一笑而已。

三、

李均最终还是未去草原,墨蓉一人负气来到星座之地看望纪苏。她心中一面埋怨李均只顾军国大事却不顾妻子,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强打笑脸为李均解释。好在楚青风医术高明,将纪苏所中毒性解了。

待到任迁脱离危险,李均方才来到穹庐草原。此刻他已得知戎人内乱的详情,满普一则是对戎人过分依赖与和平军的关系担忧,二则是不愿改变相传多年的戎人习俗,三则受了苏国密使的教唆。因为事起仓促,在劫获忽雷汗失败之后,又听到五更更鼓声,他们便乘乱逃走,如今已被乌古力追杀,传首于星座之地。乌古力虽然不赞成修驿道,却对大呼拉尔的决定如实执行,也正因此,忽雷允诺他吞并了满普一族。

紧接着自洪国传来消息,柳光退军之后,洪王便监禁了马济友,遣快使斩杀马济友全家,其罪名中“勾通陈国,诱陈贼深犯吾境”宣布之后,洪国京城海平中士民大哗。百姓深恨柳光入侵带来的兵祸,短短两月间便有近十万将士死伤,因此对马济友都恨之入骨。当马济友一家被押赴西市凌迟之时,无数百姓贿赂监刊官,重金购得马家老少切下的骨肉,一面是马家老少呼天抢地,另一面是百姓人人食其肉寝其皮,一时之间,以赌闻名于世的海平为之罢赌。

而被监禁的马济友不知用何种手段,竟然联系上了自己的亲信。他麾下骑兵狂风军杀了钱涉烨派来接管的武将,乘夜袭入监禁马济友的铁牢,将马济友破狱救走,那一夜洪王临时行在天河城火光冲天,马济友乘乱冲出重围,以最快速度赶往玉湖雾台城去了。

自卓天处传来的消息都只是大略,事后出使洪国的鲁原归来,才说出详细经过。马济友虽然逃出生天,但谋反作乱勾通外敌的罪名却被坐实了。

“柳光老贼的反间计好生了得。”李均听完后道,“只不过马济友与洪王二人性格不合,也是这反间计可生效的原因。如今马济友必归顺柳光,洪国危矣。”

事态的发展,正向李均预料的那样。玉湖十余城守将皆为马济友任命,随马济友在陈国浴血而战,不象海平城中百姓那般容易上当,对于马济友勾通叛国的罪名将信将疑,加上洪王擅杀功臣,令武将人人自危,大多数都不顾钱涉烨新派出接管的将帅之命,举城迎接马济友。数个欲拒者,也为马济友一一讨灭,对于心念家属不肯归顺的将士,马济友也不阻拦他们回洪国。重新控制住雾台城后,马济友立刻寄降表于柳光,由李均策划,鲁原说动的洪国征讨陈国之战,便以柳光得了马济友这大将和赤岭以东以南洪国领土而告终。洪国虽兵力损伤不大,却也现出颓势。

柳光以马济友为洪国招讨使领三军都督,问之以洪国事宜。马济友复书献计道:“洪王刚愎自用,将帅多半离心,然则洪国国力未蹇,民心尚向,故此前番大帅将虎狼之兵至天河城下,而洪国勤王之师已云集两军阵前。窃以为诛暴除凶,非一日之功,讨残去秽,乃长远之策。大帅不妨别遣一将,屯于中行,未将驻于玉湖,选春秋农忙之际,轮流发兵攻击,因粮于敌,伤其农时。如此,不出三年,洪国百姓疲惫,狼狈之际必怨其君;洪王事必躬亲,多事之时必伤其身;粮食度支锐减,开战之日必无军食。怨君则为乱,伤身则命短,无食则军散,此时大帅再亲领大军,北伐海平,则洪国为大帅囊中之物矣。”

收得马济友之策,柳光大喜,以之遍示众将,众将也莫不叹服。先前以为柳光殚精竭虑对付马济友不值者,如今也改颜向柳光称贺。这对策流传甚广,便是洪国也有人得知,表奏给钱涉烨之后,钱涉烨默然半晌方道:“马济友何其毒也。”全然忘了自己下令处死马济友全家时的快意。

虽然得知马济友之策,钱涉烨却一筹莫展,无法为御。经马济友逃走之后,他对于朝中将士都怀疑忌,将士也内心不自安。凡行军布伍,都由内宫出来的太监充当监军使,这又令为将者无法随机应变,故此在与陈国的边境冲突中屡战屡败,将士怨声载道,钱涉烨为安众心,也颇斩杀了些胆怯懦弱的监军使以解将士怒气,但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洪国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苏国也好不到哪去。失去了丰腴甲于天下的清桂,而贡奉北方强邻岚国的岁币却不见减,再加上李均用凤九天之计,将清桂征战中先后战殁的苏国将士遗骸尽数归还,数以十万计的军士之家哭天抢地等待抚恤。本来颇为富足的苏国国库为之一空,度支日渐捉襟见肘,官府不得不加重于百姓的赋敛,又激得各处百姓小规模暴乱不断,朝中欲征讨则缺兵少将,欲姑息则愈演愈烈,焦头烂额的李构在亲政不足三月之后,便又将这一切丢给了吴恕。

而吴恕虽然举世皆知的大奸臣,却绝非无能之辈。他先以“以贼制贼”之策,收买分化了暴乱的百姓,将之一一殄灭,又亲自出使岚国,与岚国定了密约,在贡奉岁币之上求得谅解,虽然面临和平军的强大压力,却暂时算安稳下来。

与此同时,南方淮国的凌琦以借尸还魂之计,在恒国内将过去数十年中为恒国所灭的诸国一一复建,令恒国四处起火,他再蚕食鲸吞,用了年余时间便将若大一个恒国肢解殆尽,紧接着便又向自己扶持起的小国下手,已统合了大半个南神洲,国势之盛,远胜于柳光为帅时的恒国。令人意外的是,他并不曾急于北上,而是陈重兵于国境以观时局,在后方则讲文修武,与民生息。其为人虚心纳谏,为政宽和,若非对“幽冥宗”这教派优礼有加,实在是难得的好君主。

而神洲诸国中最为广阔的岚国,却失去了进取之心。岚国地处极寒之地,地域虽广,人口倒不过与苏国相当,国内富有金矿,又有苏国年年贡奉的岁币,再加上除去了陆翔这心腹大患,君臣上下都颇为志满。

此时李均因征讨倭贼之事名声大作,如果说以前他在神洲各国各族心中,不过是乘势而起的一处割据势力话,那么现在,他已是关系神洲人望的重要人物。千载以来与倭人的血海深仇,在李均手中得到报复,先前对李均占据尚颇有反感的清桂百姓,如今则觉得在李均治下的他们有着特殊的荣誉。

李均在得到郭云飞带来关于淮国的情报之后,对于淮国的局势也极为重视起来,从长远来看,与凌琦在军阵之前交手不可避免,而李均是欠凌琦一个人情的,这人情如何还法,李均心中也是无数。

好在此乃远忧而非近虑,李均更重要的是推广凤九天策划的平衡之政。苏白在苏南三郡任那三南都司,推行新政虽然遇上不小麻烦,比如他任命的地方官吏习惯于将地方的刑狱诉讼也纳入自己管协之中,而所设的纳言使却连着一个月也收不到一句百姓建议,地方士族对提高商人与作坊主地位,让商人作坊主与他们一起商议各的规则也颇为不满。

好在苏白狂则狂矣,做事却极有魄力,他深知百姓不至纳言使处建议,无非是以为纳言使如官府前的鼓,不过是作个样子。因此他令况涯寻了个人来,提出一个极为合理却极微小的建议——在下治各城之中都建上厕所,以备路人内急,绝随地便溺之害。纳言使早晨得这建议,下午快使便将苏白决定传至各城,各城主管虽然觉得不雅,却也无由推拒,一时间苏白纳言修厕所成了坊肆民间笑谈。但百姓却相信了纳言使有言必应的承诺,再闻得那进言者以此一言得了数十金币的奖赏,几乎一夜之间,各处纳言使便为来献言者所包围了。

但这不过是第一步,苏白接下来在这进言者之中挑出那些言之有物思路清敏者,礼聘为三南都司府纳言使参事,敲锣打鼓送他们在城中巡游以彰其名,他们平日里各务其业,闲暇之时便于百姓中采风观礼,每有得失便至城中纳言使处将之收录,每半年选不误农时际请众人一起合议。苏白除去给这些纳言使参事们荣耀之外,还于合议之时发放车马钱,数目虽不算多,但对于一些家境贫寒的纳言使参事却价值不菲。也正是因此,不足一年,三南都司辖区内向上建言便成风气。

但随之而来,建言者便少了,苏白在与凤九天书信探讨之后,以为并非上言者无事可说,而是一些关系重大之事建言者不敢说,或者畏惧当事者权势,或是担忧事不济有后患。

凤九天回信中建议:“法不为民所知,故有胥吏乱法者;权不受人所禁,故有佞官专权者。乱法则上下互不相知,专权则内外各怀异己。都督宜将律令公之于众,使百姓知法则胥吏不得乱法,另设按察使署衙,自纳言使参事之中择人行其事,监督参事上言是否有遭报复者,使参事所言皆有律令依据,所行却无后顾知忧,则上言者必又众。”

苏白深以为然,但随之又回信称:“每设一署衙,府库开支便增,开支一增,赋税便不足于用,必欲为此,请允裁冗员,撤虚官。”

凤九天在与李均魏展得商议后,以为若立刻大规模裁撤冗员虚官,必然使为官者不自安,裁是要裁,却急他不得。因此回信中建议苏白用变通手段,将这些冗员分批送入太学之中学习新政之理,定其对之考核,将合格者补入官署,而不合格者则淘汰。如此他们仍有为官升迁的可能,自然不会过于反对。对由于死亡或犯罪而空出的职位,一律不补,如此过个三五载,则年老体衰的顽固者被自然淘汰,新补进者皆为受过大学中新政教化的壮年官员,对于推行新政极为有利。

苏白一面实践,一面将实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摆出来,既与凤九天李均等商议,也听取三南下属参事意见,而且有和平军兵威为后盾,这教化新政,虽然遇着不少波折,却终究走出条路来。

新政终非一日之计,如立竿见影般迅速见效是不可能的,反倒是姜堂要求推广新稻种之事,所得效果堪称远过于目标。在利用了越人提供的新式秧马等工具后,无论是播种还是收割速度,都远胜从前。更重要的是,新稻种生长期较短,在条件适宜之处可以达到一年三熟,故此虽然连着两年余州与清桂都算不得风调雨顺,但粮食不仅自给,尚且有余。粮食有余米价便贱,米价一贱便会伤农,姜堂虽然有意乘机压低粮价,却为凤九天所阻。若是商人,贱买贵卖那是常理,若是政权,则必须维持粮价的平稳。故此姜堂仍以平价籴买。虽然如此,无须远洋收购余州与狂澜城必须的粮食,已经为姜堂节约了不少资金。

姜堂治下的和平军度支局可谓掌握着李均的钱袋子,其收入主要来自五个部分。最多者是盐利,天下生民,不可不食盐,而余州海盐自姜堂煮海以来甲于天下,再加上由和平军苦儿营组织的武装走私盐,使得诸国防不可防禁无可禁,这一块收入既多又稳定。其次是和平商号之利,自茶酒至绢绸,凡与民生有关者,和平商号几乎都加入进去,甚至于可以说和平军本身便是一个巨大财阀,扣除必要开支,每年都能提供巨大利润,但如今天下大乱,各国间虎视眈眈,和平商号生意并不是最理想。第三部分为工商之税,故往之时,各地征税往往指定,甚至于任意夺取商人财富,和平军则不然,他们吸取夷人远洋船上经验,在度支局下设专员检点各商号进出货物便征收商税,有他们发放的凭证者,在和平军辖下各地可随意运送也无关卡拦截之忧,惟有在进出穹庐草原之时要按比例缴纳过关税,而无凭证者,不惟寸步难行,甚至有可能为人所检举没收,检举者可以获取没收财物十分之一为赏,故此各家商号作坊往往窥测竞争对手是否未如数纳税,以此为打击对手的手段。第四部分方是农田租赋,百姓既可以粮米折算成钱货以物完税,也可将粮米卖出后以钱完税,一切听凭百姓自愿。虽然也有故意苛扣农夫者,但总体而言,和平军辖区内农夫负担极轻,冬休闲暇之时,和平军尚组织些水利或道路修筑,招募百姓劳作,从而给其另一分收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