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有二十难+证严法师-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于台北市,订价总共要三百八十万。当然,那栋房子是非常漂亮,她爱
得几乎发狂,天天都回去吵她蚂蚂、希望妈妈借她二百万!

  妈妈说:‘借你二百万不是问题,但是另外的一百多万呢?你要怎么
凑?’

  她说:‘我可以参加互助会,可以跟某某人借钱。’

  她母亲故意问道:‘你一个月能缴多少会款?能还人家多少钱?’

  事实上,她先生的薪水,全部拿来缴会款都还不够,何况是借的钱呢
?所以,她母亲无论如何总是劝她:‘先把这颗心,安顿下来!’

  可是,她不但没有办法控制这份欲望,甚至怪她母亲不肯帮忙,因而
和母亲断了母女之情,和妹妹也反目了。

  断了娘家这方面的亲情后,她还是没有办法压制这分欲念,而且把这
种怒气完全发泄在丈夫身上。

  她天天责怪先生没用,不能满足她的愿望。先生被她闹得没办法,竟
然去做了一件贪污的事,后来事情暴露了,钱还没拿到手,就走漏消息,
结果被判了刑。

  虽然如此,她的贪欲是否就止熄了呢?依然没有,甚至变本加厉,常
常教她的孩子读书回来后,到百货公司去,趁人家不注意时,把东西偷拿
回来。她的孩子被她教会了这种不良的习惯,看到人家好的东西,就把它
‘拿’回来!

  有一天,她的儿子在一家书局,偷拿了几枝名贵的钢笔,当场被抓到
,因此被送到观护所。最后,剩下女儿在家,这位太太似乎已狂乱了心性
,她一直骂这个女儿,也经常虐待她。有一天,她女儿放学回家途中,十
二岁的心灵不知在想什么,边走边哭,不小心就被车撞死了!结果家里只
剩下这个女人,到了这样的地步,她一无所有,终于精神崩溃了!

  这是一个家庭悲剧,为了白己的爱欲而断送了女儿的命;先生因为要
满足她的愿望,结果傻事也做了,在铁窗里不知要待上几年;孩子在她不
正确的教导下,学会偷窃的行为而沦落在观护所,这孩子的一生,是不是
敢因此毁了呢?她自己也落到精神失常的绝境!这就是爱色爱欲的心理无
法压制所引起的啊!

  所以,佛陀说:‘忍色忍欲难’,世间像这样的事,毁灭了多少人生
,毁灭了多少家庭?真是可怜的众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足常乐                          □
~~~~~~~~~~~~~~~~~~~~~~~~~~~~~~~~~~~~~~~~~~~~~~~~~~~~~~~~~~~~~~~~

  佛陀常常教育我们,对于世间的物质、情爱,要有正确的看法,如果
能通情达理,对物质的取拾就会有很正确的看法,该得的是我们的,有余
的应布施;不该得的就不要想取得,我们应该控制好爱色爱欲的心,那么
就不会犯错了。

    犯错的人,就是无法忍色忍欲的人,所以才会造成终生的遗憾,一念
差,步步错!不可不慎啊!

    
□□□□□□□□□□□□□□□□□□□□□□□□□□□□□□□□
□                                                            □
□              人有二十难之七 ── 见好不求难                □
□                                                            □
□□□□□□□□□□□□□□□□□□□□□□□□□□□□□□□□

  人人都有追求之心,前面说过‘忍色忍欲难’,因世间有五花八门、
形形色色的物质,足以诱惑人心,使人迷乱,要忍色忍欲不受诱惑,实在
是很难。所以佛陀又说:‘见好不求离’。

  人们总是不断地追求,只要认为是好的,就要再向前追寻,对凡夫而
言,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人生的烦恼,多是因此而起,为了这分追
求的欲望而误了前途的,大有人在。

  贪求心重的人,总是对自己目前的环境永远不能满足,他永远觉得空
虚而有失落感,因不满现实,所以常常向外追求;为了追求未来的目标,
他就会迷失了自我。所以佛陀在世时,常常用各种方法教育大家,希望学
佛的弟子们能接受他的警语。

  佛陀常说:‘人生无常,一切如梦幻泡影。’不过,众生却愚痴无知
,不务现实,常‘偏执于空’,或‘著于有’,而一直追求不放;所以佛
陀不管是向富有的人家,或者是贫困的人,都以平等的智慧应机教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庸碌一生何以安此心                       □
~~~~~~~~~~~~~~~~~~~~~~~~~~~~~~~~~~~~~~~~~~~~~~~~~~~~~~~~~~~~~~~~

  佛在世时,有一位小国王,这位国王可以说是富甲天下。他本身有印
度的传统信仰,就是婆罗门教。他深信今生此世的位高权重,是他过去生
布施,造福的结果,所以他常欢喜造福。

  有一天,他启开珍宝库藏,以七天的时间为限,发出通告说:‘人不
分远近,不分种族;只要来此,一定有求必应。’他把珍宝分成一堆一堆
,每堆约六十个枣子堆起来这么大,来求助的人,固定每人给一堆。这些
财物尽管有不少人来拿,但还是剩下很多。

  佛陀知道这位国王发如是心,可是他这样的造福,并不是真正的解脱
,因为他还是有所求──求来生福。

  于是,佛陀化成一位婆罗门教的乞士来到国王面前。国王说:‘你有
什么困难尽管说,不用客气,我一定满足你的需求。’

  这位乞士说:‘我知道国王喜爱布施造福,所以我要来求取财物。’

  国王说:‘好,那你就拿一堆吧!’

  乞士拿了一堆珍宝就走,可是只走了七步,他又回过头来把珍宝放回
原处。

  国王问:‘咦!为什么又拿回来呢?’

  乞士说:‘本来我想三餐温饱就可满足,但现在有这些珍宝,却还过
者如此流浪的生活,觉得欠缺了安全感,所以很希望盖一栋房子。’

  国王听了觉得有理,就说:‘你可再拿一堆。’

  他真的再拿一堆,走了几步又回头放回原位。

  国王疑惑地再问:‘怎么啦?’

  乞士回答说:‘我想如果把这些东西拿去卖了,也只够盖一间房子,
若想娶妻也还不够呀!’

  国王就说:‘好吧!那你拿三堆去,这样就足够让你娶妻建屋了。’

  这位婆罗门乞士于是拿了三堆珍宝,回过身便走;走了七步,又回头
把东西放在原处。国王很讶异地说:‘你这个人真是奇怪,三堆财宝难道
还不够吗?’他说:‘我算一算仍然不够,因为即使房子盖好,娶了妻,
生了子,我还得请一些奴婢来奉侍妻儿,或则把房子装璜得漂亮一点,所
以算起来仍是不够用!’

  遇到这样的人,国王却也度量宽大地说:‘那你就拿七份去吧!’

  乞士真的拿了七堆宝物离去,走了一段路,他又把东西原封不动地放
回去。

  国王微怒道:‘你真是一个怪人,够你盖房子,娶妻,也够你请奴婢
了,这些你还嫌不足吗?这些财物可以让你享受一生啊!’

  乞士叹道:‘我再怎样计算,仍觉得不够,即使什么都有了,可是儿
子长大也要娶媳;唉!人生一世确实是追求不完,也做不完呀!况且人生
无常,我宁可过著目前这种朴实自在的日子,没有精神的负担及家室之累
,可以清净地过一生,我认为目前的生活,就是我最理想逍遥自在的生活
方式。’

  国王听了这位婆罗门乞士的分析,顿有所悟,他想:‘对!人生有永
无尽头的追求,我现在已经很好了,还想追求来生的福;若生生世世只追
求福报,那就永无解脱之日了。身为国王要为百姓,国事操劳,还得防范
他国侵犯,为此忧恼,像这样是真正的福吗?我应该去追求更超然自在的
福!’

  佛陀已经知道国王的心态,这位婆罗门乞士于是向国王说:‘现在有
一位觉者──佛陀出现于人间,我要追求财物,倒不如去追随佛陀,因为
佛陀有取不完的轻安解脱的法财。所以,我想我还是去追求佛的真理比较
好。’他喃喃自语的边走边说,也就离开国王而去了。

  国王听到了世间有位觉者,他心中一震,‘对呀!国内的人民、不是
也口耳相传地说悉达多太子已经成佛了!他是天下众生的导师,我何不去
求佛陀,请佛为我开示皈依?’于是他即刻传令准备马匹;动身到祇园精
舍去。

  到了祇园精舍求见佛陀时,国王一见佛陀,觉得像是遇见故人一般,
他想‘我在那里见过他呢?’佛陀微笑地向他说:‘才没有多久的时间,
你怎么就不认得我了呢?’那时,国王见到佛陀这么慈祥的态度,于是会
意过来,赶紧五体投地,感谢佛陀启发他的智慧。

  佛陀最善于观机逗教,甚至用婆罗门乞士的形态去接近国王,以种种
的方便法,三番两次地乞求财物又归还,这就是智慧的引导,这位国王终
于被度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弃欲无贪最轻安                          □
~~~~~~~~~~~~~~~~~~~~~~~~~~~~~~~~~~~~~~~~~~~~~~~~~~~~~~~~~~~~~~~~

  佛陀常说:‘人生求无止境’,所以说‘见好不求难’,像那位国王
,他身为一国之尊,又富甲天下,也还觉得必须再求取来生的福;而婆罗
门乞士(以喻世人)想要房子,又想娶妻;娶了妻又要奴仆,而且还要为
未来的子子孙孙设想。这个例子明显地告诉我们,人生求无止境,多辛苦
啊!

  当然,‘追求’是好事;我们学佛也要‘求’精进、不过精进是为了
要解脱自我的心灵,‘求’突破人间色欲的诱惑,要真正用脱俗的精神,
追求心灵清净,而达弃欲无贪的轻安!


□□□□□□□□□□□□□□□□□□□□□□□□□□□□□□□□
□                                                            □
□              人有二十难之八 ── 被辱不瞋难                □
□                                                            □
□□□□□□□□□□□□□□□□□□□□□□□□□□□□□□□□

    第八,‘被辱不瞋难’。

    每个人生气的时候都会说:‘这口气我忍不下!’为什么忍不下呢?
‘因为我被人欺负了,人家占我便宜’,或‘他不讲道理’。大多是这些
问题让人忍不下这口气。

    ‘气’由何而来?由‘贪、瞋、痴’而来。多数人都有贪、瞋、痴三
毒之念,这就是凡夫。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确是离不开这三毒,这就是人
的心病。

    有了贪、瞋、痴、会使家庭中的每一分子不能相互忍让,社会也是由
于人有‘瞋’念而互相计较斗争。本来人生应该是很美好的,就是因为人
人有贪、瞋、痴等三项心理病态,所以稍被人家占了点点便宜,就忍不下
去。

    佛陀之所以能成佛,就是在群体中,能忍下别人所不能忍的侮辱和攻
击,做人家所做不到的艰难之事,所以他能成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忍饥耐饿以德化怨                         □
~~~~~~~~~~~~~~~~~~~~~~~~~~~~~~~~~~~~~~~~~~~~~~~~~~~~~~~~~~~~~~~~

    当年,佛的僧团中,有一位提婆达多比丘是佛的堂弟。他存有野心,
想要统领僧团,因此和阿阇世王勾结,二人互通计谋。阿阇世王想早日取
得王位,因此不惜用残忍的手段,把父王囚禁起来,禁供水谷,要让父王
活活饿死;提婆达多也用种种的方法要杀害佛陀。

    有一天、提婆达多和阿阇世王共议一计,且传令下去、命令全城的人
一律不准供养佛僧,若有违犯,必遭重罚。因此全王舍城内无一人敢供养
佛陀及僧众。

    佛的弟子虽只是日中一食,但每天也不可缺少这一餐饭。时日一久,
僧团己快无法维持生活。佛就叫目犍连、舍利弗、迦叶尊者等诸大弟子,
分别带著僧众分散到各个地方去,唯独佛和阿难及五百位僧众留在城内,
他们忍饥耐饿,佛陀想以这分忍辱,毫无抵抗的忍德来感化阿阇世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