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自己想做的人-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对了,世界自然就对了”    
    一位牧师正在考虑明天如何布道,一时找不到好的题目,很着急。他6岁的儿子总是隔一会儿就来敲一次门,要这要那,弄得他心烦意乱。    
    情急之下,他把一本杂志内的世界地图夹页撕碎,递给儿子说:    
    “来,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拼图游戏。你回房里去,把这张世界地图拼还原,我就给你五美分去买糖吃。”    
    儿子出去后,他把门关上,得意地自言自语:    
    “哈,这下可以清静了。”    
    话音刚落,儿子又来敲门,并说图已拼好。他大惊失色,急忙到儿子房间一看,果然那张撕碎的世界地图完完整整地摆在地板上。    
    “怎么会这样快?”他不解地问儿子。    
    “是这样的”,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头像,人对了,世界自然就对了。”    
    牧师爱抚着儿子的头若有所悟地说:    
    “说得好啊,人对了,世界就对了——我已找到明天布道的题目!”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友情甚笃,但二人喜欢言语相讽,各不相让,经常是苏东坡占下风。    
    有一次,苏东坡问佛印说:    
    “你看我像什么?”    
    “看你像尊佛。”佛印说。    
    苏东坡暗喜,随即就问佛印:    
    “那你可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呢?”    
    “像什么?”    
    “像一堆屎!”    
    佛印语塞。苏东坡哈哈大笑。    
    回家后,苏东坡面带笑容哼哼叽叽。    
    苏小妹见状问道:    
    “哥哥,什么事这么高兴呀?”    
    “哼,佛印这次总算栽在我手里了!”苏东坡得意地说。    
    问明原委,苏小妹大叫道:    
    “哥哥,这次你输得更惨了!”    
    “为什么?”苏东坡急忙问。    
    苏小妹说:    
    “因为内心中有什么,外在才看到什么。心中有佛,看别人才是佛;心中有屎,看别人就是屎!”    
    客观现实对任何人本来都是一样的,但一经各人“心态”诠释后,便代表了不同意义,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事实”、环境和世界。心态改变,则“事实”就会改变。    
    心中是什么,则世界就是什么。    
    四、改变自己的心态,就能改变自己的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说:    
    “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但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    
    人是社会系统的一员,是人类社会这个大结构中的一个要素。人的位置取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这种关系又决定于人所处的状态,即与周围系统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方式和量。    
    人有很多状态,不同的状态带来不同的效果和不同的结果,同时也就决定了你与世界(社会)的关系,即确定了你的位置。    
    状态主要表现为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    
    当你调整状态,改变自己时,你与世界交换的物质、能量、信息必然发生变化,你与世界的关系(结构量)就变了,你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同时,世界(社会系统)也必然要作出反应以适应新的关系——你的改变。世界,就这样被“改变”了。    
    比如你在生活中经常愁眉苦脸,这一定代表了你现在的位置和与世界的某种既定关系。如果你开始调整表情,诸事面带微笑。进行了这个调整(改变自己)之后,与世界(社会)交换的信息就改变了,你和周边的人际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微笑使你在社会中增加人缘和机会,这些机会必然使得你在社会中的位置发生变化,你会感到:世界变了!    
    美国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种真正以友谊待人的态度,引起对方友谊反应的比率高达60%至90%。领导此项研究的博士说:    
    “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这句话大致是不会错的。”    
    雨果的不朽名著《悲惨世界》里那个主人公冉阿·让,本是一个勤劳、正直、善良的人,但穷困潦倒,度日艰难。为了不让家人挨饿,迫于无奈,他偷了一个面包,被当场抓获,判定为“贼”,锒铛入狱。    
    出狱后,到处找不到工作,饱受世俗的冷落与耻笑。从此,他真的成了一个贼,顺手牵羊,偷鸡摸狗。    
    警察一直都在追踪他,想方设法拿到他犯罪的证据,把他再次送进监狱。他却一次又一次躲脱了。    
    在一个大风雪的夜晚,他饥寒交迫,昏倒在路上,被一个神父救起。神父把他带回教堂给吃给住,但他在神父睡着后,却把神父房里的所有银器席卷一空。因为他已认定自己是坏人,就应该干坏事。    
    不想,在逃跑途中,被警察逮个正着,这次可谓人赃俱获。    
    当警察押着冉阿·让到教堂,让神父认定失窃物品时,冉阿·让绝望地想:    
    “完了,这一辈子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了!”    
    谁知神父却温和地对警察说:    
    “这些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走得太急,还有一件更名贵的银烛台也忘了拿,我这就去取来!”    
    冉阿·让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警察走后,神父对冉阿·让说: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新开始吧!”    
    从此,冉阿·让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搬到一个新地方,努力工作,积极上进。后来,他成功了,毕生都在救济穷人,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说明,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别人,别人就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你。    
    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临。两国夙有敌意,在边境上各设界亭(哨所)。两边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里都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国的亭卒懒惰,不锄不浇,瓜秧又瘦又弱,目不忍睹。    
    人比人,气死人。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风高,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扯断。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非常气愤,报告给县令宋就,说我们要以牙还牙,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    
    宋就说:    
    “楚亭的人这种行为当然不对。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就更不对,那样未免太狭隘、太小器了。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从今天开始,每晚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也长得好。而且,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后觉得有理,就照办了。    
    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而且是梁亭的人在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的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上报楚王。楚王深感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以示歉意。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邻邦。    
    《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里的“变”,正是指自己的“变”——调整自己的状态(心态、生态、行态)。    
    改变自己,实质就是改变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改变世界,实质就是改变世界对自己的评价。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Ⅱ你认为你行,你就行

    五、你认为你行,你就行    
    有一个雕塑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面貌越来越丑了。“丑”并非指肤色、五官(他原来长得很不错的),而是指神情、神态,怎么就那样的“狡诈”、“凶恶”、“古怪”,以至于使面相本身也让人可恶可怕。    
    他遍访名医,均无办法。因为,吃药也好,整容也好,都无法医治五官之间的“关系”——无法医治一个人的愁眉苦脸,无法医疗“满脸横肉,凶神恶煞”。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游历一座庙宇时,把自己的苦衷向长老说了。长老说,我可以治你的“病”,但不能白治,你必须为我先做一点工——雕塑几尊神态各异的观音像。    
    雕塑家接受了这个条件。    
    在中国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中,观音是慈祥、善良、圣洁、宽仁、正义的化身,她的面相神情,自然就是人民群众心中这些概念的形象化、典型化。    
    雕塑家在塑造过程中不断研究、琢磨观音的德行言表,不断模拟她的心态和神情,达到了忘我的程度。他相信自己就是观音。    
    半年后,工作完成了,同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相貌已经变得神清气朗,端正庄严。    
    他感谢长老治好了他的病。    
    “不,”长老说,“是你自己治好的。”    
    此时,雕塑家已找到了原来“变丑”的病根——过去两年,他一直在雕塑夜叉!    
    正所谓“相由心生,相随心灭”。    
    一个人是什么,是因为他相信自己是什么。那么相信你自己能行,就一定行。坚守自信,才会促使潜能发挥,想方设法。    
    齐格说得好: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思维方式(心态)正确的人达到他的目的,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思维方式(心态)错误的人。”    
    “你认为你行,你就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要一步进入角色。    
    从下决心做一个成功的人那一刻起,就要马上从状态(心理状态、生理状态、行为状态)上把自己当成已经成功的那一个人。    
    比如说你想当一个企业家,从今天开始就要以一个企业家的心态、思维模式和眼光来学习、来观察、来分析、来处理身边的事情和关系,而不是等奋斗到快当企业家了才来这样做。那样不行。要一步到位。这正是“要”当企业家与“想”当企业家的分水岭。    
    生命的蓝图已不是“我未来要如何如何”的将来进行式,而是“我未来如此,现在应该如何”的正在进行式。未来不是名词,未来是动词。从现在起,我们就是成功者,其中所有的过程都是正确执行成功的程序而已。要知道,汉高祖刘邦并非是当了皇帝那天才成为汉高祖的,而是在乡下看到秦始皇出行队伍的浩荡威仪而发出“大丈夫理应如此”的赞叹时,他就开始成为汉高祖了。    
    因此,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已经很清晰了后,就要认为已经拥有(心态),这样,你就会进入能最有效地帮助你实现愿望的状态。机会永远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有个人向禅师请教:    
    “我想学禅,体悟人生真谛。我应该从哪里开始做起呢?”    
    “从这里。”禅师边说边用木棍在地上画了一条线。    
    那人大惑不解地问:    
    “这里是哪里?”    
    禅师当头棒喝道:    
    “这里就是此人、此时、此地!”    
    因此,你想是谁,你现在就应是谁。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Ⅲ河流这边的毛毛虫

    第三篇成功殿堂——明确的目标    
    第一章Chapter1目标奇迹    
    一、河流这边的毛毛虫    
    “少数人渡过河流,多数人站在河流的这一边;他们站在河岸边,跑上又跑下。”    
    伟大的佛陀,以它超然的大智大慧俯视芸芸众生,传达出这个超越时空的喻示。    
    人们在生活中行色匆匆,却又不知道要去哪里。于是,在“河岸边”跑上跑下,又忙又累,终究碌碌无为,没有到过彼岸。    
    这就是人生。    
    每个人看起来总是忙碌不堪,但是当被问到为何而忙时,大多数人除了一问三摇头之外,唯一可能的回答就是:    
    “瞎忙!”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花盆周围不到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尽而死去。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稍与众不同,便立时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吃松叶)。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随大流,绕圈子,瞎忙空耗,终其一生。一幕幕“悲剧”的根源,皆因缺乏自己的人生目标。    
    古希腊彼得斯说:    
    “须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属浪费。”    
    古罗马小塞涅卡说:    
    “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