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张,你把新闻部的罗姝给我找来。”唐笛终于抬起了头,对自己的秘书喊道。
秘书应声而去,不一会,新闻部年轻的女记者罗姝来到了唐笛的办公室。
“唐总,您找我?”罗姝怯生生地问道。
“小罗,我记得前年你曾经在江南省采访过一家被外资收购的国营企业,你当时还写了一个通讯稿,你还有印象吗?”唐笛开门见山地问道,这也是南导的工作风格,大家相互之间是不需要客套的。
罗姝脸上现出几分尴尬的神色,讷讷地说道:“唐总,是有这么回事。我采访的那家企业,叫做江南实华电器厂,收购它的,是美国的三和公司以及江南省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我当时没有经验,回来以后写了一篇偏颇的报道,受到了您和其他领导的批评。”
罗姝的难为情不是没有道理的,她当初在江实电采访,听了孙翔云给她介绍的情况,义愤之下,便写了一篇报道,质疑外资收购国有企业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同时还揭露说,汉华重工参与这次收购活动的原因,在于其常务副总经理林振华与美国三和公司的董事长有私人交情,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内外勾结等问题。
罗姝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带着满腔热情的。谁知,当她把文章提交给唐笛时,却遭到了唐笛的一通臭骂。唐笛告诉她,国有企业本来就应当要解散的,国有企业越少越好,像三和公司收购江实电这样的事情,应当大力提倡。而孙翔云这种人,则是国企的余孽,是完全不值得同情的。
罗姝当时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江实电的这次采访,是她第一次到省外进行独立采访,本以为即使不能一鸣惊人,至少也能让人刮目相看。谁知,她得到的评语却是幼稚、保守、缺乏全球视野、没有质疑精神。这一串一串的评语让她觉得自己渺小到了极点,很长时间都无脸见人。
如今,她已经完全接受了南导的价值观念,开始知道自己的立场应当站在哪一边了。所以,当唐笛又提起当年的采访时,她感觉到的是一种惭愧。
“那篇报道还在吗?”唐笛问道。
罗姝想了想,说道:“还在,包括当时的采访笔记,也还都在。”
“事件的当事人,就是你说的那个工人,还能找到吗?”唐笛继续问道。
罗姝道:“这个不好说,不过我知道他的名字,如果要找的话,应当是能够找到的。”
唐笛点点头,说道:“那就好,现在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再去一趟江南省,到那家厂子里去,不要惊动厂方,暗中接触一下那个工人,对他进行追踪采访。此外,如果有可能的话,你还要去一趟汉华重工,找知情人深入地了解一下与林振华有关的事情,然后把你原来那篇稿子进行修改。”
“什么?原来那篇稿子还要进行修改?”罗姝一惊,“唐总,你不是说那篇稿子写得非常糟糕吗?”
唐笛微微一笑:“小罗啊,作为一个媒体人,你要多关心时事。你那篇稿子,放在当年肯定是不能用的,和大风向不符合嘛。但是拿到现在来,就非常有意义了。现在大家都在反思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对我们国家的影响,而林振华这个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代言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与党的政策相违背的,而他现在却没有受到任何的质疑,这件事不是很奇怪吗?”
“可是……”罗姝的脑子一下子就短路了,不对啊,这难道是那个成天高喊思想解放的唐总应当说的话吗?不对,唐总一定是被盗了号了,眼前这个长得酷似唐总的人,一定是假的。
罗姝在那里胡思乱想,唐笛已经开始给她规划开了:“这篇报道,要从这样几个角度去写。首先,江实电为什么会垮台?就是因为受到私营企业的冲击和挖墙角,我记得你那篇报道里写到过,在江实电垮台之前,林振华就到江实电挖过人才,是不是有这样的事情?”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罗姝应道。
“这就对了,这不是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吗?”唐笛满意地点点头,“其次,在江实电经济遭遇困难的时候,林振华明明有实力可以帮助它,但却坐视不管,一直等到它完全崩溃了,才让自己在国外的私人朋友来收购它,这不是一个阴谋吗?”
“好像……有点阴谋论的意思。”
“还有,明明是美国三和公司收购江实电,林振华却主动带着汉华重工的一群干部去帮忙接收,这算不算公器私用?如果收购方不是他的朋友,他会这样积极吗?”
“……”
“问题最大的是汉华重工。这家企业我早在几年就已经关注过了,它是一家股份制企业,虽然表面上看是国有股为第一大股东,但私人股份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半数,这是典型的一家私人控股企业。在汉华重工,林振华这样一个才20多岁的暴发户几乎是大权独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大搞私人王国,这是要把汉华重工带到哪条路上去呢?”
罗姝的思想完全崩溃了,她记得唐笛的确是关注过汉华重工的,但他对于汉华重工的评价一向是积极的,他一向认为林振华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人,代表着思想解放的成就。他甚至还授意一名记者写过有关的评论,说全中国的国企里都应当出现像林振华这样的人,要把所有的国企都变成私企。
“唐总,您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把汉华重工当成一个反面典型,是这样吗?”罗姝请示道。
唐笛摇摇头道:“把汉华重工当成反面典型,不够刺激眼球。而且,这家企业有这么大的规模,轻易也不容易撼动。我们还是把林振华当成一个突破口比较好。”
“啊?”罗姝眼睛瞪得老大。
“我想,标题就这样起吧,《姓资还是姓社,林振华现象说明了什么》。”唐笛掷地有声地说道。
410叶片材料
410叶片材料
林振华对于正从暗处向他袭来的冷箭一无所知,在会战誓师大会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大多数时间都呆在香山脚下的汉华技术情报研究所,与云集于此的数以千计的技术人员们探讨着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经过来自于各企业的技术权威们的会商,大乙烯攻关项目组总共筛选出了几百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分别交给了不同的研究小组,这些研究小组的成员来自于全国数百家石化设备、冶金、机械、电子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其中既有年愈花甲的老工程师,也有稚气未消的在校研究生。为了使研究成果能够与生产制造环节更快地融合,研究小组还吸收了大量的优秀技工。
各家加盟企业虽然在谈判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带着自己的一些想法,患得患失,但在最终签约进入联盟之后,倒也表现出了国营大企业应有的素质。参与技术攻关的技术人员们可谓个个身怀绝技,而且干起活来也有板有眼。许多研究小组都是由多个企业和院校的技术人员混合组成的,但大家往往能够很快地相互适应,形成配合默契的团队。
汉华重工作为牵头单位,派出的技术人员是最多的。在几年前,林振华就已经开始布局大乙烯的研究了,这几年里,汉华已经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今,各个研究小组就是站在汉华重工的技术积累基础上进行后续研究,进展是非常迅速的。
来自于苏联的大批技术资料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所有技术人员的眼睛里,那些数以吨计的资料简直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山。许多曾经困扰他们多年的技术难题,在这个故纸堆里都能够找到详尽的答案。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各家企业的领导都服气了,觉得汉华重工当这个“五岳盟主”,还是有它的实力所在的。
大量的实验也同步地展开了。何海峰亲自出马与石油总公司、江苏省经委两家协商,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向项目组预付了2亿元的研究经费,支持各项技术实验。要知道,大乙烯技术攻关中的许多实验是非常费钱的,比如说,要拟合出一种材料的断裂韧性曲线,可能需要测试几百根试件,而每根试件的成本高达上千块钱,这样随随便便做一组实验下来,几十万块钱就不见踪影了。
林振华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参加各个小组的讨论,了解各个小组面临的困难,然后再协调资源去解决这些困难。在这方面,项哲帮不上他的忙,因为项哲是一个文科生,对于一般的生产问题勉强还能理解一点,涉及到这种尖端技术研究方面的问题,那就是一窍不通了。而林振华则不同,他前世的专业背景十分深厚,如今参加这样的技术攻关,虽然不能像专家们那样洞悉一切,但要听懂别人说什么,还是能够办到的。
“低压叶片材料的选择,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这是在工业汽轮机研究组的办公室里,材料专家安子轩正在向林振华介绍项目的进展情况,“低压叶片应用于汽轮机的湿蒸汽区,需要较好的搞腐蚀能力,此外,还需要有适当的承受稳定离心应力以及弯曲应力的拉伸屈服强度。传统上,这类叶片的材料是选用12Cr不锈钢,但张工他们提出来,目前国内这种钢材的减振性能还达不到他们所希望的水平。”
“张工又给安教授出难题了?你们提出来的减振性能是一个什么情况?”林振华呵呵笑着,向坐在一旁的发动机专家张逸华问道。
张逸华是搞航空发动机出身的,如今在林振华的yin*下,已经把精力全部转向了工业汽轮机。不过,据他说,航空发动机和工业汽轮机本来就是有相通之处的,汽轮机的近亲燃气轮机有一些就是用航空发动机改造而成的。我国也曾搞过航空发动机改造船用燃气轮机的研究,张逸华自己还亲身地参与过。
听到林振华的问话,张逸华答道:“我们目前设计的这型汽轮机,包括20级叶片,叶片的尺寸较大,在高速旋转时,容易发生共振。叶片振动会加速材料的疲劳,导致材料断裂。我们查过国内外几百起汽轮机叶片断裂的案例,发现其中80以上与叶片的共振有关。所以,为了提高汽轮机的使用寿命,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减振性能更好的材料。”
“12Cr不锈钢是公认的减振性能良好的材料,可是在张工眼里,还是达不到要求啊。”安子轩无奈地说道。
张逸华坚持道:“公认是公认,事实是事实。我们在实验室里进行过测试,咱们国家生产的12Cr不锈钢的确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如果用现有的钢材来制造叶片,我们估计,我们的汽轮机使用寿命,只能达到ALK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林振华道,“我们搞大乙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既然要搞,我们就一定要搞得比ALK好。”
安子轩道:“我们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我们目前也正在积极研究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材料减振性能不足的原因。”
“这应当是与钢材的微量元素配方有关吧。”林振华问道。他知道,一种钢材的型号只是反应它的主要成份,在实际冶炼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某方面的性能,人们往往要在炼钢炉中添加一些微量的其他元素。这些微量元素的配比,是各家炼钢企业的不传之秘,有时候人们说某些钢厂的产品好,另外一些钢厂的产品差,其实往往就是差在这些微量元素的控制上。
安子轩道:“的确是如此,我们去钢厂了解过,我们的冶炼技术并没什么问题,主要原因应当是在微量元素方面,所以,我们已经在着手研究配方问题了。对了,在这方面,小林同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啊。”
说到这,安子轩转回头去,向坐在自己身边的林芳华说道:“小林,跟你哥说说你们现在研究的情况吧。”
林芳华此时已经如林振华所愿,成为安子轩的博士生了。安子轩知道她是林振华的妹妹,自然是格外照顾。而林芳华倒也没给哥哥丢人,她带着另外几名博士生和硕士生,承担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关于12Cr不锈钢中微量元素的配方,我们目前的思路是先查阅国外资料,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之后,再进行实验。我们查阅的主要资料,就是目前汉华技术情况研究所的苏联资料。苏联在工业汽轮机制造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200兆瓦单轴汽轮机就是1982年在苏联投入运行的,压力是24兆帕,蒸汽温度是540摄氏度。”林芳华对哥哥侃侃而谈。
林振华问道:“你们目前查资料查到什么程度了?”
林芳华道:“我们已经查了两个多月时间了,看了几千份实验记录,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想法了。不过,要最终形成一个明确的思路,估计起码还得半年时间。”
林振华像是牙疼似地轻轻抽了口凉气,说道:“小芳,你们的进度是不是太慢了一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