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诜雇爬锓乓涣礁雒纷樱嵌杂谖依此担褪且欢俜崾⒌奈绮土恕!�
“这种创业的艰辛,我是有所体会的。”林振华答道。
石川明道:“我知道的,我虽然去中国的次数不多,但我也听说了中国人的奋斗精神,这和我们日本在昭和30年至昭和50年之间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
“他说的是1955年至1975年。”何飞小声地对林振华解释道。
“这段时间,是日本经济起飞的时期吧。”林振华对石川明说道。
“是的,是经济起飞的时期。在那些年代里,整个日本民族都充满了活力,大家永远都不知道累,也不会抱怨生活的艰苦,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美好的希望。我们的产品在海外打败了欧洲人,也打败了美国人。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日本制造的商品。当时我们非常骄傲,我们声称我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我们都相信,日本是不可战胜的。”石川明的脸上因为回忆而洋溢着激扬的神采。
林振华默然无语了,他面前的这个老人,其实已经失败了,但却在回忆着胜利的荣耀。他当年的胜利越是辉煌,则越反衬出他今天的失败是那样悲惨。林振华不知道该对石川明说什么好,作为一名胜利者,他为自己能够击败尼宏重工而欣喜,但如果作为一名旁观者,他深深地为石川明的现状感到悲哀。
果然,石川明在回忆完往事之后,话锋迅速地转回来了。他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惜啊,所有的这些激情,不知什么时候全都消失了。日本人已经不愿意吃苦了,不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吃苦,甚至连我也开始懒惰了。过去这十年,日本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如此的繁荣,任何一个人只要打几个电话,押中几支股票,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挣到几千万甚至几亿日元,有谁还愿意吃着饭团在工地上干活呢?”
“但是,一个国家总是需要有人在工地上干活的。”林振华简短地评论道。
“你说得对,你说得非常对。”石川明诚恳地说道,“我父亲退休的时候,他把公司交给了我。我当时问他,我应当如何管理这家公司。他只对我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林振华问道。
“永远不要做房地产。”石川明几乎是一字一句地说道。
屋子里的几个人全都惊呆了,尤其是左治义雄,他是在石川明的父亲还当董事长的时候就已经进了公司的,但他也从来不知道老董事长居然对现任的董事长有过这样一个嘱咐。
要说起来,老董事长当年留下这样一句话,实在有点莫名其妙,因为当时尼宏重工根本就没有做房地产的意思,它在化工设备市场上正做得风生水起,有谁会想到去做房地产呢?可是,放到今天来看,老董事长的这番话真是英明得让人唏嘘了,尼宏重工这些年,不就是因为依恋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上的暴利,而使自己一步步走入深渊的吗?
石川明看出了众人的惊愕,他凄然一笑,说道:“当时,我根本没有把我父亲的话当一回事。我觉得他是老糊涂了,尼宏重工怎么可能去做房地产呢?这不是一句废话吗?后来,日本的房地产开始兴旺起来了,我认识的一些朋友,都转行去做了房地产,而且迅速地赚了大钱,比我做一年的化工设备挣的钱都多得多。于是,我便忘记了我父亲的叮嘱,也开始把公司的资金转向了房地产市场。”
“那么,老石川先生呢?他难道没有阻止你吗?”林振华问道。
“他已经去世了。”石川明说道,“在他去世前,他还是坚持那句话,叫我绝对不要去做房地产。但我即使记得他的话,又哪里会相信呢?我觉得他不过是一个思想过时的老人而已,他哪会了解现代社会的商业机会呢?”
林振华说道:“也许,老石川先生是从历史经验中得出这个结论的吧?历史有时候会惊人地相似。”
“是的,年轻人,你能够想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石川明像对自己的子侄那样对林振华说道,“年轻人,记住我的教训吧,老人的话有时候听起来像是过时的,但其实永远都不会过时。他们所拥有的经验,是我们这些做晚辈的人永远都无法超越的。”
“谢谢石川董事长的教诲。”林振华诚恳地说道。
在来日本之前,林振华设想过种种与石川明见面的场景,唯独没有想到石川明会如此推心置腹地给他讲自己的故事。老石川留给石川明的那句话,尤其让林振华感慨万千,如果石川明能够遵循父亲的遗嘱,如果整个日本民族能够保持前一代人的奋斗精神,他们也许不会输得这样快的。
80年代之后的中国,正如50年代至70年代的日本那样,大家心里充满着创业的激情,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做着最艰苦的工作,创造出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林振华在心中暗暗想到,这样的激情在中国人心里还能够持续多久呢?中国的下一代是否还能够像上一代人那样艰苦奋斗呢?
永远不要做房地产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十分武断,甚至十分迂腐,但其中蕴涵的思想却是十分深刻的。老石川留下这句话,并不仅仅是希望自己的后人不要去做房地产这个行业,而是指永远不要贪图那些来自于虚拟经济的暴利。虚拟经济就像一个赌场一样,它能够让你一夜暴富,也可以让你一夜破产。一旦迷上了这个行业,那就永远也不可能再回到踏实创业的路子上去了。
“何飞,你帮我记一下,回到公司之后,我要把老石川先生的这句话写下来,贴在我的办公室里。不管未来汉华有多大的规模,不管市场上有什么样的诱惑,我们永远都要守着自己的根,那就是工业”林振华说道。
“明白,林总。”何飞答道。
石川明有一些中文基础,他大致听懂了林振华对何飞的交代,这让他觉得非常欣慰。听林振华说完,他微微笑着说道:“都是一些陈年往事,说出来让林董事长见笑了。如果我的这些经历能够对林董事长有一些启发,那我会觉得非常高兴的。”
林振华道:“石川董事长,您刚才说的这些,是我这次日本之行最大的收获。”
433悲情的石川
433悲情的石川
怀旧的话说完了,石川明回到了正题上。他向林振华详细介绍了尼宏重工的情况,包括技术水平、人力资源情况、客户关系、政府关系等等,这些信息对于林振华接手尼宏重工都是很有用的。林振华拿着本子认真地记录着,不明白的地方还要详细地追问几句。
石川明在这一点上还是有些“费厄泼赖”精神的,虽然企业已经被林振华收购了,但他并没有把林振华当成自己的敌人,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接替人,似乎自己不是输掉了这个企业,而仅仅是年龄到了要退休了而已。
左治义雄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石川明的话。偶尔遇到石川明说的某件事涉及到他时,他便一低头,应一声“嗨”,十足一个电影里小鬼子的形象。不过林振华和何飞看到此情此景,还是有颇多感慨的,不得不说,日本人的服从精神还是有其可取之处。
石川明介绍完了情况,似乎有些如释重负的样子,又似乎有些怅然若失。他指了指左治义雄,对林振华说道:“林董事长,左治君是我们公司的老员工了,为公司服务了20多年,如果有可能的话,请多关照他。”
林振华转头看看左治义雄,然后对石川明说道:“石川董事长,你放心吧,我与左治先生也是曾经打过许多次交道的,对于左治先生的能力以及敬业精神,我一向是非常欣赏的。”
说到这,他又转向左治义雄,说道:“左治先生,我在此再次向你发出邀请,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希望你仍然能够留在公司里工作,负责公司的海外业务开拓。”
左治义雄道:“林董事长,非常感谢你的关照。不过,贵公司的褚先生和舒女士,都是非常优秀的业务人员,我想,我对于贵公司应当是没什么作用的。”
林振华笑道:“左治先生,红阳和舒曼的确是非常不错的业务人员,但他们对你的能力也是赞赏有加的。过去你们是对手,未来你们就是同事了,你的业务经验也有许多是他们所无法企及的,我还希望你能够多多指导他们呢。”
“愿意效劳。”左治义雄深深地鞠着躬说道。照常理来说,他也许是不应当在石川明面前向林振华表示效忠的,但既然是石川明专门向林振华推荐了他,他自然也就应当表现出一个明确的态度了,否则,便是拂了石川明的好意了。
石川明微笑着点了点头,接着又向林振华推荐了几个他认为非常不错的人,其中也包括了小泉次郎。对于石川明所推荐的人,林振华一概表示了愿意接收,他相信,石川明不会向他推荐不合适的人。汉华重工接收尼宏重工之后,还要维持在日本国内的几家工厂以及最有价值的尼宏研究所,维持管理体系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石川明推荐的这些人,整个融合工作就会更加容易了。
交代完所有这些事情之后,石川明凄凉地笑了笑,对林振华说道:“林董事长,实不相瞒,我不是没有想过我的尼宏重工会破产倒闭,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挤垮了我的企业,并且收购了我的企业的,竟然会是一家中国公司。”
“这个嘛……”林振华不知如何回答了。
石川明摆摆手,示意林振华不必勉强答话,他继续说道:“其实,把我逼上失败道路的,并不在于你们汉华重工,而是我们日本自己的企业。”
“此话怎讲?”林振华问道。
石川明道:“10多年前,中国刚刚开始搞现代化,那时候,中国非常需要化肥,而日本既是化肥生产的大国,也是化肥设备生产的大国。中国一边从日本进口化肥,一边又从日本进口化肥设备。我们尼宏重工,就曾经为中国建造过十几套化肥设备。”
林振华不知道石川明为什么会说起这件事,不过他还是客气地回答道:“这一点我是知道的,对于尼宏重工为中国现代化做出的贡献,我表示感谢。”
石川明摇摇头道:“不,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我要说的,是在当时,有许多日本的化肥企业都向我们抗议,说我们为中国提供了化肥设备,使中国自己能够生产化肥了,就不用再从日本进口化肥了。有一位化肥公司的董事长,他是我的好朋友,还专门跑到我的办公室来和我大吵了一通。”
“这算什么逻辑?”林振华随口说道,不过,在他的心里却非常清楚,日本化肥企业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卖化肥是授人以鱼,而卖化肥设备是授人以渔,二者对于中国的效果是不同的。从日本企业的利益来说,当然是卖化肥比卖设备更长远。
石川明继续说道:“当时我也是这样说的,他不能光图自己挣钱,就不让我挣钱。结果,他气乎乎地离开了我的办公室,从此与我绝交了。我至今还记得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他说,你们会后悔的”
“他是什么意思呢?”林振华问道。
石川明道:“我当时也不理解这句话,不过,后来我理解了。”
“你理解了什么?”
石川明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似乎是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后来,中国的企业开始自己开发和制造大化肥设备,不过,大化肥设备的制造,需要一些高端的机床和焊机,这些装备,恕我直言,目前中国人还无法制造出来。”
林振华点点头:“确实如此,不过,我相信我们迟早能够把这些设备制造出来的。”
“是的,是的,你说得非常对,我毫不怀疑这一点。”石川明哈哈大笑起来,他笑得那样诡异,让林振华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的话到底有什么可笑的。
“林董事长,你心里是明白的,如果不是包括我们日本西乎公司等一批机械企业向你们提供了高端的制造设备,你们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制造出40万吨大化肥设备,并且一举将我们尼宏重工挫败的。我也曾经像那位化肥公司的董事长那样,去央求过西乎公司的董事长,劝他不要向中国出口高技术装备。可惜的是,他的态度正如我当年的态度一样,完全是置之不理的。”石川明说道。
林振华开始有些明白石川明的意思了。当年,尼宏重工向中国出口化肥设备,使中国具备了自主生产化肥的能力,从而导致日本的化肥企业破产。而随后,西乎公司等机械企业又向中国出口了高端机床、焊机等设备,使中国人能够生产出大化肥设备,并最终导致了尼宏重工的破产。从石川明的角度看来,这就属于报应不爽了。
“尼宏重工的失败,一半在于我们自己,另一半则在于西乎公司等企业不顾我们的死活,为你们提供了装备。你们是用我们日本企业生产的设备,打败了另外一些日本企业的。”石川明说道。
林振华沉吟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