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晴儿的田园生活 作者:千年书一桐(起点vip2013.04.12完结,种田)-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晴一看沈氏的表情,正想开口替自己亲娘说几句话,这时曾瑞庆开口了:“二弟愿意养着谁,也没有短了爹娘的那份,既然没有短着爹娘的,那二弟愿意养谁就养谁,关别人的屁事。你女儿要有能耐,也让女婿养养,别光想着从娘家占便宜。这么多年了,弟妹娘家从来没有给家里添乱,逢年过节也就是来看看,哪回人家也没空过手,如今好不容易有条件了,亲家婆婆也这么大岁数了,娘俩想一起过过日子,也是人之常情。”曾瑞庆的话让瑞祥、沈氏很是感动,这番话他们是绝对不敢说出口的。
    本来好好的年夜饭因为赡养费的问题别扭上了,田氏和周氏谁也不肯退让,还是曾瑞祥拉着沈氏一致保证,每年都会及时给田氏送银子过去,并且沈氏还主动提出仍给小姑子六两银子的添妆,才把田氏给答兑满意了。
    最后当然是宾主尽欢了,秋玉和子萍在净房洗个澡才走的。
    初一初二跟往年一样,乏善可陈,初三一早,秋玉来了,说周天清找人过来送信,无论如何孩子们要去一趟桥村,他们村的风俗好客,说谁家客人少了,尤其是娘家没客来,会被全村笑话的。秋玉问:“二嫂,你看是今日过去还是明日?”
    “那就明日吧,今日我娘家来人,明日本来准备请大妹一家的,那就等从桥村回来再请。”
    “二嫂,要我说今日去也一样的,二嫂娘家来人,想来二嫂准备的也差不多了,子福他们在不在也没什么要紧的,依我说,孩子们都在家,更乱乎,再说了,昨日他们不是去舅家拜过年了吗?”

    第七十五章、桥村拜年

    在秋玉的坚持下,子福、子禄、子晴还是匆匆出门了,子晴本有些不想去,太远了,光靠走路实在吃不消,子福哄着她说道:“好妹妹,去吧,要不哥哥没意思,你不就怕过独木桥吗?哥哥背你。
    子禄也在一旁劝道:“妹妹要是走不动了,二哥拉你。”
    这两年家里的条件好,子福的个子也窜起来不少,背着子晴走一段路还是可以的。子寿就没让去,还是太小,说是六岁,才四岁半不到,沈氏也不放心。到了老房那边,除了子萍,还有燕家的三个毛和桂英,一共九个人,浩浩荡荡地出门了。
    也不知走了多久,上山的路子晴实在走不动,子福拿了根棍子在前面拽着她,子禄还时不时从后面推她,下山的时候倒是一路小跑,穿过山脚的村子,几个人迷路了,不知该走哪个方向,互相埋怨了半天,矛头都指向秋玉,谁叫她是长辈呢。
    子福和大毛找人问了半天也没明白,子晴觉得不远就该到独木桥了,就问路边的一位晒太阳的老婆婆:“婆婆,我们要去桥村,就是从这过去没多远有条河,水很深,是根独木桥过去的。”
    一说这个人家就明白了,指了道,几个人来到独木桥跟前了,大毛、二毛、三毛一出溜就过去了,然后在桥上故意蹦跶,弄得桥身颤抖起来,吓哭了子萍,被秋玉骂了一顿才作罢,好在子福背着子晴和子禄走在最后。
    到了桥村,远远的就看见夏玉在门口张望,穿的仍是她出嫁时做的红棉袄,她家的房子基本算在村头,子晴见院门上贴着绿色的对联,亲家阿公去年还是没熬过秋天就走了。难怪二姑爹过年没上门。
    大家进门说了声:“恭贺拜年。”夏玉给每人一文钱当压岁钱,桌子上摆好了茶碗,客人进门就沏茶,夏玉端出一笸箩的干果茶点,大家坐着吃了些茶水,还没等肚子消化呢,夏玉就收了茶碗,从蒸笼里端出十个小碟摆在桌子上。每个碟子都是些精致的荤菜。有腊鸡、腊鸭、腊猪舌,腊猪腰子、腊猪肉、腊牛肉、还有二碟卤菜,猪头和猪尾,最后是一碟咸鸡蛋和咸鸭蛋,样数很全,不过每碟的量都很小。
    子晴估计她也是倾尽所有了。不管怎样,至少比大姑家做的好多了,听大娘和娘说话。十多年了,大姑家不花钱的饭还真就没吃过。
    因为没有大人,也就没有上酒。一人上了碗汤面,还每人卧了个荷包蛋,三个毛一到桌子上,还是那副德行,把肉菜一个劲地往嘴里塞。秋玉看得心疼,一个劲地说:“少吃点,少吃点,那是你们姨爹用来待客的,你们给吃光了,姨爹家再来客人拿什么待客?”
    姨爹在一旁憨厚地说:“吃吧,吃吧,做了就是吃的。”
    “就是,人家姨爹都没说什么,又不是吃的你家的。”大毛很不满地横了他小姨一眼。
    “跟你们出来真是丢人,八辈子没见过吃的似的,我下次再也不带你们出门了。”秋玉生气地喊道。
    下了桌子,夏玉说:“你们这会闲着,要不去村口的祠堂前面玩,那里有好多人,有游戏的,也有耍钱的。”
    二毛一听就要出去,秋玉拦不住,又不放心,也说过去看看热闹,大家都出来了。
    子晴看桥村的祠堂比他们曾家的大多了,门是关着的,门前有一大块的空地,俨然一个小型的广场,三个一堆,五个一伙的,有下棋的,有耍钱的,有做针线的,有聊天的,还有端碗吃饭的,有看热闹的,有叫好的,比子晴他们东塘村集中多了,夏玉说是因为桥村就一个姓,不像东塘有五六家姓氏,人心肯定就散。
    二毛抢了三毛和桂英的那个铜板,跑去看耍钱的了,子晴见村人打量着他们,小声地问是谁家亲戚,而且子福子禄还是戴着方巾,穿着长袍的,一眼就能看出是读书人,三兄妹的新衣服也很打眼,子晴一套娇嫩的桃红印花棉袄棉裙,梳了两个包包头,子福、子禄是一身紫红色的棉袍,夏玉出来看到村民羡慕的眼光,很是有一丝得意。
    晚饭还是比较丰盛,用的都是大盘子,八样菜,吃过晚饭不久,周天清在厅堂用一棵老树根烧了一堆火,他大弟点亮了三花灯,问有人玩骨牌吗?
    秋玉赶紧说:“都是小孩子,不用了。”子晴倒是有些好奇,想见识一下,可惜不能说出口。
    围着火堆大家坐着聊天,夏玉在一旁坐了一壶开水,周天清给每人泡了一杯茶,端出了干果点心,并在火堆里埋了几个洋薯,大家说说笑笑的,喝着茶,吃着烤洋薯。
    夏玉和秋玉说着家务,告诉秋玉今天的腊味都是她自己腌的,鸡鸭都是自己养的,还养了一头猪,又说着今年的收成,水稻减产的厉害,还不足往常的三成,亏得种了不少洋薯,花生等物,日子也就将就着。
    子晴听了有些心酸,二姑小姑素日在家,阿婆可是连一根手指头也不舍得让她们动的,如今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是需要自己操心动手的。由此想到自己的娘,小时候在外婆身边想必也如此吧,外公在世时家里条件还不错,嫁过来之后,不光要做一大堆的家务,还吃不饱穿不好的。
    子晴就听小姑抱怨过,她娘刚嫁过来时还嫌弃阿婆家的饭食粗糙,难以下咽,因此也就不受阿婆的待见,嫌她娇气。后来还是时间长了磨合成这样。
    子晴这一刻想,自己一定要挣下一份家业,将来的生活才有保障,不然,像她们这样委屈地过日子,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甘心的。
    正想着,也不知是几时了,姑爹又起来张罗宵夜,宵夜是一人一碗酒酿小汤圆。子晴数了数,进门到现在吃了五顿了,怪不得说此村的风俗好客,客情重。
    晚上睡觉自然是男女分睡,早上起来子福穿好衣服,发现自己口袋里的六个铜板不见了,他问子禄:“小二,看看你的铜板还在吗?”子禄一看也没有了,子福一生气,就去翻二毛的口袋,二毛理直气壮地嚷道:“凭什么翻我的,我就不能有钱?你这不是欺负人吗?”
    三毛还是年龄小些,问道:“二哥,你哪来的钱?你昨天抢了我和姐姐的,你有钱还抢我们的,外婆给的两个铜板你也抢去了。”
    子晴一听,敢情这也区别对待啊,自己一家人都是给一个铜板的,忙嚷嚷:“阿婆才给我们一文钱,你们怎么有两文呢?阿婆还是喜欢你们多一些。”子晴可不怕乱。
    秋玉见大家闹起来了,嫌烦,骂了二毛几句,又骂三毛,三毛莫名其妙回道:“骂我干什么呢?又不是我偷的?”
    夏玉听见动静,进来问子福丢了多少文,要补给子福,子福赶紧说:“二姑,不用了,我不是为这几文钱,是担心二毛不学好。”
    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下午回到家里,子福很生气地对曾瑞祥和沈氏说了此事,两人都没有吱声,曾瑞祥是不知说什么好,沈氏是看曾瑞祥在没好意思说难听的话。
    次日请春玉他们一家过来吃饭,子福把各屋值钱的小物件都收起来放到书房,把书房锁上了,要不是怕阿公阿婆难堪,子福都想把东西两屋都锁起来。多年以后,子晴一家还一直保持这个习惯。

    第七十六章,艾草米粑

    元宵节刚过,子晴就让子福、子禄帮忙,把院子里的大树苗移到后山了,好在树坑是早就挖好的,三个人做起来倒也不费事。各种树苗加一起,也差不多百来棵了,加上子晴没事就去墟市转悠,偶尔也能碰到卖树苗的,虽然不多,子晴一般都买下来,积在一起,也有个好几十棵了。
    因为有三十多只羊,子晴怕羊把树苗给啃了,找些装木炭的篓子给圈上,忙完这个,又是育西瓜苗,今年新院那边还有十亩的沙地改造好了,栅栏也做好了,也要种西瓜,因而瓜秧需要的比往年多多了,子晴很是忙碌了几天。
    因为沈氏又有了身孕,曾瑞祥临走前把何氏接过来了。何氏说沈氏以前生孩子亏着身体了,趁这次机会好好补补。院子里的体力活,基本都是找人做的,不是曾瑞玉就是沈家他们,这次十五亩地的瓜秧移栽都是沈家他们完成的,当然,多余的瓜苗,子晴都让他们带走了。
    这日,何氏让子晴去村外的山坡上找些新鲜的艾草,说是要做些艾草米粑。子晴上辈子的老家一到春天,也会做那种墨绿的艾草米粑吃,子晴很喜欢吃,有一种艾草的清香,到这以后,还没吃过呢。子晴拎着篮子出门,看到有三三两两的村人在山坡上掐艾草,子晴也学着掐了一篮子嫩尖回家,到家看见何氏把糯米泡上。
    家里没有男子,沈氏叫了子晴去请曾瑞玉打碓。子晴没明白什么意思,也不敢瞎问。何氏端着泡好的糯米,子晴拿着筛子,笸箩跟着曾瑞玉到了村头的一个屋子,里面有三个石臼,需要有人专门踩那个木头碓的尾端,脚一松开,木碓就正好砸进臼里,原来打碓就是这个意思。
    有二家正在舂米,石臼旁蹲着的妇女,正麻利地从石臼里舀出碎米来过筛,再把筛里的碎米倒回去接着捶,子晴看着心惊肉跳的,担心这力道要控制不好,把手砸了可怎办?
    “外婆,你行吗?仔细别伤了手。”
    曾瑞玉和何氏一听都笑了,何氏怜爱地摸摸子晴的头。
    在三堂叔的帮助下,花了半个多时辰,何氏端着舂好的糯米粉回到家,沈氏已经把艾草煮过了,只剩下墨绿色的汁液,何氏就用这汁液倒入糯米粉里,开始揉搓,子晴和子寿还有子喜在一旁巴巴地看着。
    原来每年的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生日,有条件的这日要供奉艾草米粑给观音菩萨享用。
    “那旧年我们怎么没做?”子晴问。
    “旧年那两日不是刮大风,把你大娘刮飞了吗?哪里还能出去找艾草?前年刚搬来,家里什么也没有,也没顾上这个。”沈氏边说边揉搓。
    “娘,看起来像牛屎,这能吃吗?”子寿问道。
    “牛屎,不吃,小四不吃牛屎。”子喜在一旁也说道。
    沈氏、何氏和子晴哈哈大笑了,沈氏就手拍了子寿的后背一下,说道:“这孩子,两年没吃不记得了,你三岁那年,娘给你拿一个,你非说是牛屎做的,死活不吃,后来见大家都吃了,你又馋了,娘给你拿了一个,咬了一口,说好吃,再要你阿婆就不给了,一共也没做几个,她给你大姑家送去了。”说到后来沈氏还叹了口气。
    “还想那些个干什么?现如今的日子多好过了,咱呀,可劲地吃,是不是呀,小三?”何氏劝道。
    子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非要用艾草,沈氏也说不上来,只说是祖祖辈辈这么沿袭下来的,不光有这个,还有一种斋饼,就是普通大米粉做的,专门有一个木制的模子,揉好了一块圆饼,再往模子上一扣,揭下来就有图像,好像是小童献桃吧,有些模糊,子晴也看不清。
    等做好了这些,沈氏就在厅堂的长桌上点上三根香,对着观音菩萨的佛像磕了三个头,恭恭敬敬地奉上一碟艾草米粑,一碟斋饼。子晴拿了一个绿绿的艾草米粑,仿佛还能闻到艾草的清香,自己在前世吃的还香,里面有豆粉,红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