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鲁迅卷3-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 盖 集
华盖集续编
而 已 集
目  录
华盖集
 题记3…………………………………………………………
一九二五年
青年必读书11………………………………………………
忽然想到(一至四)13……………………………………
通讯20………………………………………………………
论辩的魂灵28………………………………………………
牺牲谟32……………………………………………………
战士和苍蝇37………………………………………………
夏三虫39……………………………………………………
忽然想到(五至六)41……………………………………
杂感48………………………………………………………
北京通信51…………………………………………………
导师55………………………………………………………
长城58………………………………………………………
忽然想到(七至九)60……………………………………
“碰壁”之后68………………………………………………
并非闲话76…………………………………………………
我的“籍”和“系”83……………………………………
咬文嚼字(三)88…………………………………………
忽然想到(十至十一)92…………………………………
补白103………………………………………………………
答KS君114…………………………………………………
“碰壁”之余118……………………………………………
并非闲话(二)126…………………………………………
十四年的“读经”130………………………………………
评心雕龙136…………………………………………………
这个与那个141………………………………………………
并非闲话(三)151…………………………………………
我观北大160…………………………………………………
碎话163………………………………………………………
“公理”的把戏168…………………………………………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176…………………………………
后记181………………………………………………………
华盖集续编
一九二六年
有趣的消息201………………………………………………
学界的三魂211………………………………………………
古书与白话218………………………………………………
一点比喻223…………………………………………………
不是信227……………………………………………………
我还不能“带住”249………………………………………
送灶日漫笔254………………………………………………
谈皇帝259……………………………………………………
无花的蔷薇262………………………………………………
无花的蔷薇之二268…………………………………………
“死地”273…………………………………………………
可惨与可笑276………………………………………………
记念刘和珍君280……………………………………………
空谈286………………………………………………………
如此“讨赤”291……………………………………………
无花的蔷薇之三293…………………………………………
新的蔷薇298…………………………………………………
再来一次303…………………………………………………
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309……………………………
马上日记314…………………………………………………
马上支日记327………………………………………………
马上日记之二348……………………………………………
记“发薪”356………………………………………………
记谈话362……………………………………………………
上海通信368…………………………………………………
续编的续编
 厦门通信375…………………………………………………
厦门通信(二)379…………………………………………
《阿Q正传》的成因382……………………………………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391…………………………………
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397………………………
厦门通信(三)399…………………………………………
海上通信404…………………………………………………
而已集
一九二七年
略论中国人的脸416…………………………………………
革命时代的文学421…………………………………………
写在《劳动问题》之前429…………………………………
略谈香港431…………………………………………………
读书杂谈442…………………………………………………
通信450………………………………………………………
答有恒先生458………………………………………………
辞“大义”466………………………………………………
反“漫谈”469………………………………………………
忧“天乳”472………………………………………………
革“首领”476………………………………………………
谈“激烈”481………………………………………………
扣丝杂感487…………………………………………………
“公理”之所在497…………………………………………
可恶罪499……………………………………………………
“意表之外”501……………………………………………
新时代的放债法503…………………………………………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506………………………
小杂感537……………………………………………………
再谈香港542…………………………………………………
革命文学550…………………………………………………
《尘影》题辞554……………………………………………
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556………………………………
卢梭和胃口559………………………………………………
文学和出汗564………………………………………………
文艺和革命566………………………………………………
谈所谓“大内档案”568……………………………………
拟豫言577……………………………………………………
附录:大衍发微581…………………………………………
华盖集
    本书收作者一九二五年所作杂文三十一篇。

  一九二六年六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     

                   题记
  在一年的尽头的深夜中,整理了这一年所写的杂感,竟比收在《热风》里的整四年中所写的还要多。意见大部分还是那样,而态度却没有那么质直了,措辞也时常弯弯曲曲,议论又往往执滞在几件小事情上,很足以贻笑于大方之家〔1〕。然而那又有什么法子呢。我今年偏遇到这些小事情,而偏有执滞于小事情的脾气。
  我知道伟大的人物〔2〕能洞见三世,观照一切,历大苦恼,尝大欢喜,发大慈悲。但我又知道这必须深入山林,坐古树下,静观默想,得天眼通,离人间愈远遥,而知人间也愈深,愈广;于是凡有言说,也愈高,愈大;于是而为天人师。我幼时虽曾梦想飞空,但至今还在地上,救小创伤尚且来不及,那有余暇使心开意豁,立论都公允妥洽,平正通达,像“正人君子”〔3〕一般;正如沾水小蜂,只在泥土上爬来爬去,万不敢比附洋楼中的通人〔4〕,但也自有悲苦愤激,决非洋楼中的通人所能领会。
  这病痛的根柢就在我活在人间,又是一个常人,能够交着“华盖运”。
  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华盖”在他们口头上大概已经讹作“镬盖”了,现在加以订正。所以,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我今年开手作杂感时,就碰了两个大钉子:一是为了《咬文嚼字》,一是为了《青年必读书》。
  署名和匿名的豪杰之士的骂信,收了一大捆,至今还塞在书架下。此后又突然遇见了一些所谓学者,文士,正人,君子等等,据说都是讲公话,谈公理,而且深不以“党同伐异”
  〔5〕为然的。可惜我和他们太不同了,所以也就被他们伐了几下,——但这自然是为“公理”〔6〕之故,和我的“党同伐异”不同。这样,一直到现下还没有完结,只好“以待来年”〔7〕。
  也有人劝我不要做这样的短评。那好意,我是很感激的,而且也并非不知道创作之可贵。然而要做这样的东西的时候,恐怕也还要做这样的东西,我以为如果艺术之宫里有这么麻烦的禁令,倒不如不进去;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也未必不及跟着中国的文士们去陪莎士比亚〔8〕吃黄油面包之有趣。
  然而只恨我的眼界小,单是中国,这一年的大事件也可以算是很多的了,我竟往往没有论及,似乎无所感触。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因此曾编印《莽原周刊》〔9〕,作为发言之地,可惜来说话的竟很少。在别的刊物上,倒大抵是对于反抗者的打击,这实在是使我怕敢想下去的。
  现在是一年的尽头的深夜,深得这夜将尽了,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所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但是我并不惧惮这些,也不想遮盖这些,而且实在有些爱他们了,因为这是我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凡有自己也觉得在风沙中转辗而生活着的,会知道这意思。
  我编《热风》时,除遗漏的之外,又删去了好几篇。这一回却小有不同了,一时的杂感一类的东西,几乎都在这里面。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夜,记于绿林书屋〔10〕东壁下。
  〔1〕 大方之家 见识广博的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 伟大的人物 这里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约前565—前486)。佛经说他有感于人生的生、老、病、死等苦恼,在二十九岁时出家,苦行六年,仍未得解脱的途径。后来坐在菩提树下苦思七日,终于悟出了佛理。下文的三世,佛家语,指过去、现在、未来。天眼通,也是佛家语,所谓“六通”(六种广大的“神通”)之一,即能透视常人目力所不能见的东西。天人师,佛的称号。
  〔3〕 “正人君子” 指现代评论派的胡适、陈西滢、王世杰等。
  他们在一九二五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中,站在北洋政府一边,竭力为章士钊迫害学生的行为辩护,攻击鲁迅和女师大进步师生。这些人大都住在北京东吉祥胡同,当时曾被拥护北洋军阀的《大同晚报》称赞为“东吉祥派之正人君子”。
  〔4〕 通人 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的人。这里是对陈西滢一类人的讽刺。当时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在他主编的《甲寅》周刊第一卷第二号(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发表的《孤桐杂记》中曾称赞陈西滢说:“《现代评论》有记者自署西滢。无锡陈源之别字也。陈君本字通伯。的是当今通品。”
  〔5〕 “党同伐异” 语见《后汉书。党锢传序》。纠合同伙,攻击异己的意思。陈
  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五十三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的《闲话》中曾用此语影
  射攻击鲁迅说:“中国人是没有是非的……凡是同党,什么都是好的,凡是异党,什么都是坏的。”
  〔6〕 “公理” 参看本书《“公理”的把戏》。
  〔7〕 “以待来年” 语见《孟子。滕文公》。
  〔8〕 文士们 指陈西滢、徐志摩等人。他们都曾留学英国,自以为深通英国文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