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于丹庄子 心得__心约乐园-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定,才可能做到外在的顺应。 
                              那么,什么是人真正内心的安定呢?庄子在《大宗师》里曾经很清楚地写过,
                              一个人,是个老者,他面如孩童,已经到了耄(mao)耋(die)之年,周围人很奇
                              怪,你看起来那么年轻,为什么?他说,我一生的参悟,人生有七个阶段(人生
                              这七个阶段并不神秘,但我们听一听,也很难做到,也就是说,他说了内与外,
                              我们先来看什么叫做身外。): 
                              使内心安定的第一步:身外。所谓身外,是把我们心中已有的一些经验系统,
                              逐渐排除出去,腾出我们的心灵空间。一个人要外天下,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牵
                              绊你的事情,比如你住的房子,住得舒服还是不舒服,吃的饭菜,可口还是不可
                              口,所有这一切都是天下身外之事,不要在心里牵挂太重,你可以外天下。外天
                              下我们做得到吗?其实,我们老觉得天下万物在今天,都在被我们欣赏着,被我
                              享受着,我也想追求一个很好的生活境遇,这一点想要跟别人比,这就不能把所
                              有的东西真正外于心了。他说,如果你把外在的一切,包括社会人际关系,这些
                              你先都排队在你的心外,你就远离了世故,远离了外在许多约束你的规矩法度。
                              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外物。就是把物质世界的东西,尽量剥离出去。如果说外天下还很
                              大,说得还很空,那外物就不容易。我们就说人的口腹之欲,现在有多少人因吃
                              河豚而死,当然有很多人会说,我去的那家饭馆,他的厨师有专门做河豚的证书,
                              我就是为要尝这一口新鲜,我就甘愿用生命去冒这个危险。其实,去冒这个风险
                              的人,有没有想过你亲人的牵挂?有没有想过你生命的分量?哪怕有没有想一
                              想,明天你自己生命中还有哪件事情没做啊?真的值得去冒这个险吗?其实,这
                              就是不能做到外物。觉得所有这些物质的东西,既然美味当前,既然有很多美好
                              的东西,我唾手可得,我为什么不伸手呢?把所有物质的东西,从你的心里拿走,
                              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外生。也就是说把生命看得轻浅一点。什么叫做把生命看轻?其实,
                              这并不是不看重人生。道家讲究养生,道家的观点,人永远活在当下。也就是不
                              要说我这一生有多少宏图大志,有多少未来可以预支,奢侈地有一个梦想,我要
                              用多少年的艰辛努力去达到。道家认为,这一切都是违背人生自然规则的。所谓
                              外生,也就是人朴朴素素,欢欢喜喜活在当下。把生命看作是一步一步的流光,
                              从中安安详详地穿越。 
                              第四步:彻悟。这样的一种朝彻,心中通明透亮,说明当你把一切外在的东
                              西都腾空,你的心灵,开始有了虚灵之境,道集于虚,虚室生白。大家知道,只
                              有空旷的屋子,才可以装下光明。冬天的阳光,本来就已经很罕见了,如果早晨
                              真的有阳光照进你的屋子,屋子如果是庞杂的,我们会从空气中看见尘埃,只有
                              那些真正干净的房间,阳光照进来的时候,可以达到“虚室生白”,这样一种温
                              暖欢欣的境界。人心腾空,你就会通达,就会透彻,就会明朗。 
                              第五步:见独。独是指唯一,也就是说,你终于能看天下万事为一体,不再
                              孤立地去看很多事情。再去看很多东西,我们就会知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
                              倚。你在看很多事情,不再是一个横断面,而人能够看出来,它一个浑然一体,
                              它的整体气象何在。人为什么要见独呢?见独可以让我们少生很多闷气啊。我们
                              经常有人为一件事想不开,是因为你只看到所较劲的这一点,你并没有看到更大
                              的,完完全全的一片是什么。 
                              一个老画师在一张大白纸上,用毛笔“啪”地点了一点,然后说,你们看上
                              面画的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说,画的是一个黑点。老画师说,在整个这幅画
                              里,更大的面积,99 。 99%是什么?是空白,而你们只看见黑点。这就像我们
                              所看到的世界,往往只看到一丁点缺点,一丁点郁闷,一丁点眼前过不去的关坎,
                              而整个世界的空白我们看不见。所谓见独,就是不让你只看到那一点,而要看见
                              整体。 
                              第六步:无古今。当你能把当下看作是一个整体时候,你就能把它贯穿古今
                              的长河。你就会知道,人性没有国家边界,也没有时空阻隔。我们今天讲庄子,
                              讲孔子,讲先秦诸子,都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所谓道不远人,他们真正的道理
                              都贴近于当下。今天去看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他们的一句诗,半阕词,难道不
                              能让我们怦然心动吗?这就是无古今。古人的切肤之感,天地之叹,都进入到今
                              天我们的生命,我们才可以达到,庄子所说的第七重境界。 
                              第七步:不死不生。追求到了一种人生的永恒,人生不会因为物质生命的陨
                              落而真正寂灭,也不因为有这个形体在而过分放纵,而忽略生命的本真,所谓的
                              不死不生,也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我们所提倡的外在与世界随遇而安,尽可通畅,与内心的坚持,内心的清明
                              互为表里。一个人只有做到这一点,你在外在表面的随和中,才能够不动摇,因
                              为你内心的力量是坚强的。道家并不是真正吸风饮露,不食五谷的一批仙人,去
                              做着精神上的欢畅遨游,他们也是跟我们一样的人。 
                              庄子提出的外化而内不化,把我们的心灵逐渐腾空,把我们心中的各种杂念
                              排除,让我们的心底真正能够有所秉持,而在外在小心谨慎,行莫若就,心莫若
                              和。本着内心的宽容和洞察的清明,在外在上随遇而安,不与世争。这样的话,
                              我们会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好,会把人生的整个流光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安详走
                              过,少了很多的纷争,少了很多的矛盾,最后,获得一个圆融的,合乎道的,合
                              乎天地自然的,自己的生命境界。 
                              [画外音]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于丹教授认为,
                              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的对待死亡。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呢?
                              他面对死亡,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而我们现代人,如何才能做到对生死的旷达
                              呢?请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讲《于丹<庄子>心得·谈笑论生死》。 
                               八、谈笑论生死 
                              '画外音'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而人生就像一条不归路,当你走
                              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撼。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
                              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于丹教授认为,只有真正理
                              解了生命的意义,才能正确地面对死亡。那么,在生活中,为什么不同的人,对
                              于相同的事物,会做出完全不同的解释和判断呢?为什么有的人,在遇到挫折和
                              感受到压力时,会以轻生的方式寻求解脱?我们又如何才能看破生死?而在有限
                              的人生中,创造最有价值的生命呢?请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讲《于丹
                              心得??谈笑论生死》。 
                              今天我们说《庄子》里面一个永恒的命题,关于生死。人生百年终有一死,
                              对于生死,庄子有很多很多相似的故事,比如说他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
                              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那么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没有觉得说,
                              生命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那他也不觉得说,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
                              么多么可怕。他说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
                              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这样的
                              态度,说起来潇洒,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人的生命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一个人这一生在忙忙碌碌、紧紧张张,在整个这个匆忙过程中,其实对于越来
                              越短的时光,都心存畏惧。 
                              有这么一个寓言说得很好,说有兄弟两个人,他们家住在一个80层的高楼
                              上,两个人回家的时候,恰好忘记了看通知,就在停电梯的这一天,他们深夜才
                              回,电梯已经不走了。兄弟俩背着大包小裹走到楼底下就非常发愁,说那怎么办
                              呢,两个人商量一下,说一鼓作气,怎么也得回家,开始爬楼。就开始爬,爬到
                              20楼的时候,开始觉得负担很重了,所以商量一下说咱们这样吧,把背包存在
                              20楼,然后到时候,再回过头来取。然后就卸下了背包,两个人又很轻松,互
                              相说说笑笑的,继续往上爬。爬到40楼的时候,已经很累了,然后两个人就开
                              始互相抱怨指责了。哥哥说你为什么不看通知啊,弟弟说你也没有看通知啊,哥
                              哥说我是看完了我给忘了,弟弟说那你怎么不提醒啊,两个人开始吵吵闹闹。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