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00—205 页。
② 万燝传见《明史》'41',245,第6367—6368 页。
… Page 383…
他用场。下令重修泰昌朝实录,并在翰林院的倪元璐——一个年轻的东林同
③
情者的恳切请求下,将魏忠贤的《三朝要典》的底版焚毁。同时,皇帝对魏
忠贤弄权时被杀害或被处死的人的家属,公开表示关切。许多人作为烈士受
到赠恤。他们的遗族受到馈赠并得荫官职。
残余的东林集团和他们的支持者,似乎必然能像他们在天启朝初年那样
主宰朝政。1628年末,韩爌回到北京并成为首辅。他立即联合其他新近任命
的同情东林运动的官员,编一份魏忠贤党羽的名单,刊布全国。就在开始编
辑这份名单之前,已有其他东林人物在京城担任了重要官职,袁崇焕则恢复
④
了东北前线最高统帅的职务。袁崇焕与东林集团的确实关系不甚清楚,但东
林成员同情他在魏忠贤掌权时的遭遇,力主将他召回。
尽管东林的命运有这种戏剧性的转变,但年轻的皇帝看够了万历和天启
①
朝的政治,努力使他的政府不受任何派别的控制。 1628年末,东林的追随
②
者钱谦益 (1582—1684年)被推为阁臣。他在此之前被魏忠贤罢黜,是刚
召回北京的。按当时朝中普遍反对宦官的态度,他似乎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然而他的提名遭到礼部尚书温体仁(1598年进士,死于1638年)的有力反
对,温体仁在侍郎周延儒 (1588—1644年)的支持下,指控钱谦益在 1621
①
年典试浙江时结党受贿。皇帝相信了他们的话,认为钱谦益应受到惩处。他
被罢官并被削籍;他的几个支持者也受到惩戒。温体仁和周延儒的企图得逞,
崇祯朝遂失去免于党争的一线希望。
海上贸易的发展,约1628—1634年
17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东南沿海的贸易因荷兰人和中国海盗在台湾
海峡和南中国海的活动而受到严重的干扰。但由于著名的海盗首领和走私犯
郑芝龙 (1604—1661年)向新任福建巡抚熊文灿 (1607年进士,死于1640
②
年)投降,情况有了戏剧性的改变。郑芝龙答应帮助政府控制他曾经参与过
的非法活动。他结果很成功,三年内,福建和浙江沿海的情况得到很大的改
善,熊文灿建议恢复这个地区正常的海上贸易。
不管菲律宾的海运、关税和其他记录是多么不完全,却都表明中国商人
并没有等待政府的批准才做生意。在17世纪20年代末,他们再次开始了同
③
西班牙的大规模贸易。到1632年,通过马尼拉流入中国人手中的白银数量,
④ ⑤
每年达200万比索,这是一个极大的数目。 不完整的和有时是矛盾的贸易
③ 赵翼:《廿二史劄记》'46' (序,1795 年和1800 年;上海,1937 年重印;台北,1971 年重印),第514—515
页。
④ 冯铨传见《清代名人传略》'271',第240—241 页。
① 周顺昌传见《明史》'41',245,第6353—6355 页,和《明人传记辞典》'191'第274—277 页。又见贺凯:
《苏州和魏忠贤的代理人:〈开读传信〉译文》'268',见《人文科学研究所创立二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
(京都,1954 年)第224—256 页。
② 《国榷》'498',6,第5330 页;赵翼:《廿二史劄记》'46',第512—513 页。
① 崔呈秀传见《明史》'41',306,第7848—7850 页。
② 《明史》'41',110,第3379—3381 页。
③ 《明史》'41',112,第3492—3495 页。
④ 傅吾康:《明史资料介绍》'172' (吉隆坡和新加坡,1968 年),第17、32 页。
… Page 384…
数字,使概括发生困难,但看来在17世纪30年代初,由于葡萄牙人通过澳
①
门运入大量白银,中国同日本的商业活动也大有起色。这些发展似乎给明帝
国的这些与海上贸易最直接有关的地区带来了暂时的繁荣。
经济衰退和西北的叛乱,1628—1631年
其他地区没有这么幸运。1628年春,萧条的西北省份陕西受到严重干旱
的打击;到冬天,一些地区的情况骇人听闻,卖儿卖女很平常,人相食的事
时有所闻。当政府无能提供食物以减轻饥荒时,就爆发了叛乱,特别是在这
个省的东部和中部。②
1629年初,当皇帝为了削减政府开支而减裁驿站数目和人员时,局势恶
①
化了。这壮大了造反队伍,因为被裁的人员无以为生。官军中的逃兵和叛变
者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据报告,造反活动很快就蔓延到全省。1629年3月,
②
为了对付迅速恶化的局势,左副都御史杨鹤 (约1604—1635年)奉命总督
三边军务,管辖陕西的大部分。
杨鹤虽是一个尽职的文官,但不是一个使人鼓舞的军事统帅。他在陕西
两年半导致的结果有好有坏。尽管他在劝说造反领袖投降方面取得一些成
功,甚至使他们的军队为政府所用,但他未能消灭那些不能信任的造反者。
批评者指出,许多已经投降的造反者一有机会又叛变了。其他一些造反者根
本拒绝投降,有一伙人使杨鹤大伤脑筋,他们从1630年夏至初秋占领了陕西
东北一个战略城镇。1630和1631年,陕西的造反者对邻省山西进行了毁灭
性的袭击,这个事态发展在当地和北京部引起了惊恐。虽然杨鹤初期的绥靖
政策曾受到热情的支持,但皇帝渐渐醒悟。1631年10月,由于陕西的造反
者愈来愈多,杨鹤被解除职务并被逮捕。
1629—1630年的满族人入侵
①
1629年12月,努尔哈赤第八子和继承人皇太极(1529—1643年)率领
军队出人意料地从山海关西边入长城,直捣北直隶。不几天,他们占领了遵
化的重要铁厂,并迫使袁崇焕从边境驰援北京。在他12月30日到达之前,
城里就流传满族人散布的谣言,说他密附满族将领。满族人害怕袁崇焕的军
事才能,希望引起崇祯皇帝对他的怀疑。谣言容易被人相信,因为几年前袁
崇焕曾与皇太极进行过暂时停战的谈判。1630年1月13日,他以通敌罪被
捕。
随后的几个月,明朝军队在北直隶遭到一连串失败。1630年1月14日,
满族人分兵占领北京以南30英里的固安。十几天后,受尊重的将领满桂(死
⑤ 同上,第17—18、63—64 页。
① 布希: 《东林书院》'13',第57—66 页;和约翰·梅斯基尔:《明代的书院与政治》'376',见《明代政
府研究的七篇论文》'263',贺凯编(纽约和伦敦,1969 年),第171—174 页。
② 《明史纪事本末》'293',4,第68—71 页。
① 《明史》'41',第7845 页。
② 朱由检传见《清代名人传略》'271',第191—192 页。
① 例如,见艾伯特·詹: 《明朝的衰亡:内因研究》'18',哈佛大学学位论文,1953 年,第10 页。
… Page 385…
②
于1630年)在永定门外战死;2月中旬,当满族人终于退出北京地区时,
③
国门前真可说是尸横遍地。但是,满族人的出征并没有结束;他们接着扫荡
了北直隶东部的几座城市,然后在山海关西南仅几英里的地方停下。
1630年4月,皇太极回到盛京沈阳,派阿敏去巩固,并如可能就扩大四
个月前意外获得的长城内的据点,阿敏是朝鲜战役的英雄,当皇太极不在沈
阳时,由他摄政。5月初,阿敏抵达北京以东125英里的永平 (今卢龙),
抵抗前辽东经略孙承宗指挥的一次进攻,孙复职才几个月。六月下旬,阿敏
由于在几个方面受到中国军队的压力,他的供应线又有被切断的危险,被迫
从山海关西边50英里的冷口退出长城。
对北京和王朝的直接威胁已经过去,但朝廷吓坏了,特别是皇帝,他相
信了谣言,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杀了他最有才能的将领袁崇焕。阿敏
的遭遇比他好一些。他一到沈阳就被捕,受审,被判了各种罪,其中包括从
驻地逃走。更值得注意的一个罪名,是他从北直隶撤退时,允许在几座中国
①
城市进行杀掠;这对皇太极想取明而代之的计划是一个严重打击。阿敏被免
去死刑,于1640年在幽禁中死去。
大凌城之围及其余波
在1631年9月初皇太极包周新筑的大凌城之前,东北边境这时相当安
静,大凌城是明要塞锦州北边的一个战略前哨,在山海关东北125英里。10
月,派去的救兵被满族人击溃;到11月中旬,大凌城守军粮尽,食马,甚至
②
同伴的尸体。最后,在11月21日,总兵官祖大寿(死于1656年)投降,
③
投降之前至少杀死一个希望继续战斗的将领。祖大寿接着说服皇太极让他回
到锦州,设计诱降守者。他后来食言,但皇太极已经在心理和战略上赢得一
①
个重要胜利,因为许多明朝将领,包括张存仁 (死于1652年),这时投降
了满族人。
这些事件也影响到山东的政治稳定。1631年末,驻在山东登州的军队(他
们许多来自辽东),奉命回东北抵抗满族人。当这些军队通过北直隶南部时,
②
发生了兵变,叛军说服指挥官孔有德 (死于1632年)参加造反。孔有德迅
即率领他们一路杀回来,横穿山东北部,围登州;1632年2月22日登州失
③
陷。中军耿仲明(死于1649年)先叛降孔有德,为叛军开了登州城门。这
② 《明史》'41',114,第3542 页。
③ 《国榷》'498',6,第5387 页。
① 赵翼: 《廿二史劄记》'46',第513 页。
② 倪元璐传见 《明史》'41',265,第6835—6841 页,和 《清代名人传略》'271',第587 页。又见黄仁宇:
《倪元璐:一个新儒学学者和政治家的“现实主义”》'253',载《明代思想中的自我与社会》'137',狄百
瑞编 (纽约和伦敦,1970 年),第415—449 页。
③ 刘伯涵: 《论袁崇焕与东林党的关系》'351',《历史研究》,4 (1958 年),第11—27 页。
① 詹:《衰亡》'18',第10—11 页;和杰里·登纳林:《嘉定义士:中国17 世纪的儒家领导阶层与社会变
迁》'142' (纽黑文和伦敦,1981 年),第28—29 页。
② 钱谦益传见 《清代名人传略》'271',第148—150 页。
③ 温体仁、周廷德传见 《明史》'41',308,第7923—7937 页,和《明人传记辞典》'191',第277—279、
1474—1478 页。
… Page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