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届于1972年1月揭晓,4月颁奖。
正奖:一名。奖金5000元。
《升》(杨青矗)。
佳作奖:两名。奖金各1000元。
1。 《黑色大蝴蝶》(江上)。
2。 《舞泪》(张秀民)。
第四届于1973年1月揭晓,4月颁奖。
正奖:一名。奖金5000元。
《有一个死》(江上)。
佳作奖:两名。奖金各1500元。
1。 《交叉线》《今夜下着雨》(张秀民,两篇)。
2。 《跛脚天助和他的牛》(司徒门)。
第五届于1974年1月揭晓,3月颁奖。
正奖:一名。奖金8000元。
《某年夏日》(张秀民)。
佳作奖:三名。奖金各1000元。
1。 《影子》(方死生)。
2。 《鹿场之夜》(周春梅)。
3。 《投机狗》(潘荣礼)。
第六届于1975年1月揭晓,4月颁奖。
正奖:一名。奖金8000元。
《小镇印象》(冯辉岳)。
佳作奖:两名。奖金各1500元。
1。 《水流尸》(潘荣礼)。
2。 《下一代》(周春梅)。
第七届于1976年1月揭晓。
正奖:缺。
佳作奖:三名。
1。 《另一个日子》(钟桦)。
2。 《扛》(司徒门)。
3。 《鸟园》(郑石栋)。
吴浊流汉诗奖
第一届于1972年4月揭晓。
得奖人:曾材庭。颁发奖牌。
另选佳作奖33名。奖品由味全公司董事长黄烈火提供。
第二届于1973年4月揭晓。
得奖人:高友直。颁发金质奖牌。
另选佳作奖49名。奖品由味全公司董事长黄烈火提供。
第三届于1974年4月揭晓。
得奖人:郑国浈。颁发金质奖牌。
另选佳作奖50名。奖品由味全公司董事长黄烈火提供。
吴浊流新诗奖
第一届于1973年1月揭晓。
正奖:一名。奖金1000元。
《松鼠与风鼓》(岩上)。
佳作奖:一名。颁发奖状。
《归途手记》(凯若)。
第二届于1974年1月揭晓。
正奖:缺。
佳作奖:两名。奖金各1000元。
1。 《树》(曾淑真)。
2。 《透过时空》(衡榕)。
第三届于1975年1月揭晓。
正奖:一名。奖金2000元。
《孟加拉悲歌》(李魁贤)。
佳作奖:一名。颁发奖状。
《修船》(谢武章)。
第四届于1976年1月揭晓。
正奖:一名。
《电冰箱的故事》(蔡润玉)。
佳作奖:一名。
《风雨里的小草》(陈德恩)。
主要参考书目
一、作品、书信类
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无花果》《台湾连翘》,(台北)草根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7月初版,2001年8月、10月,2000年9月分别重印。
吴浊流:《吴浊流选集》(汉诗·随笔),(台北)广鸿文出版社1967年4月版。
张良泽编:《吴浊流作品集》②③④⑤⑥,(台北)远行出版社1980年2月版。
彭瑞金主编:《吴浊流集》(短篇小说),(台北)前卫出版社1991年7月版。
钱鸿钧编、黄玉燕译:《吴浊流致钟肇政书简》,(台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5月版。
二、论著
高哲、温元著、贾建梅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8月版。
《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4月版。
浙江省高等师范院校《中国通史讲义》协作组编著:《中国通史讲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版。
戚加林:《台湾真历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1月版。
吕正惠、赵遐秋主编:《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昆仑出版社2002年1月版。
陈孔立编著:《简明台湾史》,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1月版。
吕新昌:《铁血诗人吴浊流》,(台北)前卫出版社1996年4月版。
蓝博洲:《吴浊流的文学原乡——西湖》,(台湾)苗栗县西湖乡公所1999年5月。
萨特:《什么是文学?》(施康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4月版。
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季进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文艺理论学习参考资料》,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12月版。
游国恩、王起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版。
韩毓海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文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徐迅:《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
陈映真:《陈映真文集·文论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11月版。
尚明轩:《孙中山传》,北京出版社1981年9月版。
陈昭瑛:《台湾儒学的当代课题:本土性与现代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版。
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6月版。
贺雄飞主编:《世纪论语》,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1月版。
叔本华:《生存空虚说》(陈晓南译),作家出版社1987年4月版。
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11月版。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
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版。
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1月第2版。
叶石涛:《台湾乡土作家论集》,(台北)远景出版社1979年3月版。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8月版。
《吴浊流百年诞辰纪念专刊》,台湾新竹县文化局2000年12月。
格奥尔格·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张道真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9月版。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2版。
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年10月版。
赵仲邑:《文心雕龙译注》,漓江出版社1982年4月版。
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盛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1月第2版。
周振甫:《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5月第2版。
王恩衷编译:《艾略特诗学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12月版。
钱中文主编:巴赫金著作系列之《哲学美学》《小说理论》《文本对话与人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版。
蒋孔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版。
古继堂:《台湾文学的母体依恋》,九州出版社2002年9月版。
《赛义德自选集》(谢少波、韩刚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4月版。
罗钢、刘象愚主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
许南村编:《反对言伪而辩——陈芳明台湾文学论、后现代论、后殖民论的批判》,(台北)人间出版社2002年8月版。
何言宏:《中国书写——当代知识分子写作与现代性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5月版。
陈永国、马海良编:《本雅明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安兴本:《冲突的台湾》,华文出版社2001年9月版。
丁帆等:《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
《台湾香港文学论文选》,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白少帆、王玉斌、张恒春、武治纯:《现代台湾文学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李旭初、王常新、江少川:《台港文学教程》,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1月版。
赵遐秋主编:《台湾乡土文学八大家》,台海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曹惠民主编:《台港澳文学教程》,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古继堂主编:《简明台湾文学史》,时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却尔:《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吴启之、顾洪洁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6月版。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熊伟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12月版。
《赞美理论——伽达默尔选集》(夏镇平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9月版。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
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齐鲁书社1989年8月版。
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版。
钱锺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年8月版。
弗兰克·克默德:《结尾的意义》(刘建华译)。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
张文杰编:《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4月版。
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姜丽、张跣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洪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阿尔文·古尔德纳:《新阶级与知识分子的未来》(杜维真、罗永生、黄蕙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12月版。
王幼华:《冰心丽藻入梦来——日治时期苗栗县的诗社》,(台湾)苗栗县文化局2001年7月版。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4月版。
安然:《台湾民众抗日史》,台海出版社2003年9月版。
三、论文
钟肇政:《铁血诗人吴浊流》,吴浊流学术研讨会,1996年10月5日,台湾新竹县立文化中心。
许俊雅:《小说/历史/自传——谈〈无花果〉〈台湾连翘〉及禁书现象》,吴浊流学术研讨会,1996年10月5日,台湾新竹县立文化中心。
张良泽:《不灭的诗文》,(台北)《台湾文艺》杂志第58期,1978年3月。
尾崎秀树:《吴浊流的文学》,(台北)《台湾文艺》杂志第41期,1973年10月。
黄灵芝:《我所认识的吴浊流先生》,(台北)《台湾文艺》杂志第53期,1976年10月。
金会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民族形式论争”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3期。
吴晓东:《建立多元化的文学史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1期。
汪晖:《我们如何成为“现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1期。
安德烈·莫罗亚:《追忆逝水年华序》(施康强译),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中译本,译林出版社1989年6月版。
卢斯飞:《寒凝大地发春华——论吴浊流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吴浊流学术研讨会,1996年10月5日,台湾新竹县立文化中心。
曾镇南:《我所看到的〈亚细亚的孤儿〉》,《曾镇南文学论集》,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吕正惠:《被历史命运播弄的人们》,陈义芝主编《台湾文学经典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9年版。
彭瑞金:《从〈无花果〉论吴浊流的孤儿意识》,《台湾文化季刊》第2期,1986年9月。
张国庆:《殖民主义、异化与自我:吴浊流小说的历史观》,吴浊流学术研讨会,1996年10月5日,台湾新竹县立文化中心。
陈万益:《胡太明及其“孤儿意识”——〈亚细亚的孤儿〉两岸评的不同点》,黄维樑编《中华文学的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