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李中梓是真急了,怎么能这么干呢?我们实在看不过去,来劝劝他吧。
李中梓,你疯了?有这么干的吗?医疗事故推还推不掉呢,你怎么能往自己身上揽?
可是再不服药这个人就要出大问题是啊!
我跟你说中梓,再出问题,那也是患者家属自己选择的,你怎么能往自己身上揽责任呢?
你是说,为了躲避责任,可以看着患者家属选择错误的治疗方式?
不是躲避责任,可是医生也要保护自己啊!我们这个时代因此而打官司的事情很多啊!
你是什么时代的我不管,你们那个时代出了什么问题我也不管,我只知道,医生就是要救人,我现在有明确的诊断指征,我的医学知识比患者家属的高无数倍,我怎么能够由着他们来做错误的判断呢?
这……
医生,这两个字分量很重啊!是要“医”治患者,让他“生”的啊!见死不救,不是医生啊!
我看到了李中梓眼中的红血丝,很是内疚:可是你一定要有把握啊。
我已经历过多少个这样的患者了,我已经把此病的诊断规律研究清楚了,我当然有把握把他治疗好!
得,不但是我听了没有话说,这下连患者的家属也听傻了,于是大家一致点头,与其这样等死,不如让李中梓来开方,万一可以救活呢?
这样,李中梓就开出了大剂量的补中益气汤,加上秦艽、钩藤、防风、竹沥,有的时候换成天麻和姜汁。
李中梓的用意很明显,这个患者很虚,正气不足,他的脉络中总是没有推动的力量,所以才会出现某个部位淤阻的情况,因此要用补中益气汤来补足正气。同时秦艽和防风都是风药。秦艽是产在云南、四川的一种龙胆科植物,是可以疏风活血的药材,性味苦、辛、平,入的是肝、胃、胆经。因为肝主筋,所以它舒筋活络的作用比较强,但是它最大特点是在通络的同时可以养血;而防风是味重要的辛温发散药,它发汗的力量并不大,如果想要发汗,一般都是和苏叶或者是荆芥一起用的。如果是和秦艽同用,则可以驱散经络筋骨中的风邪。如果是和羌活同用,则可以疏散上身的风邪,如果和独活同用,则偏于疏散下身的风邪。总之在治疗风湿的时候,防风是一味最常用的药材了。
方子里的钩藤是一味镇肝熄风的药材,中医认为抽搐或者半身不遂、言语失利等都是由于风邪导致的。这风邪不但有外面来的,还有因为体内肝气勃郁而产生的,这叫内风。钩藤对于这种内风就有熄风的作用,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经常要开出钩藤这味药,就是因为他们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气上逆造成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我要指出,对于这个钩藤,古代中医都要在药的后面标注“后下”两个字,这是为什么呢?现在药理分析认为,古人的做法是对的,因为钩藤的有效成分在水煎20分钟以后,就被破坏了,就没有效果了,所以开方子的时候要标明把钩藤单包,然后在药快熬好的时候后下。我观察过许多医生,几乎没有这么做的,全是在一个方子里写了,然后药房就给抓到一起了,真是可惜了这味药。以后各位看到自己父母去瞧病,如果医生开了钩藤,您一定要提醒一声,千万要写明后下啊,到抓药的时候,也要让药房单独包出。
至于竹沥,就是我们南方的竹子,放在火上烤,烤出的液体。这可是味救命的药啊。竹沥性寒,可以化去热痰,它尤其擅长的是,化去经络四肢、皮里膜外的痰,一般药物无法到达的地方,它都可以到达。
竹沥在治疗外感病热证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化痰的速度,力量大,王孟英在给患者治病的时候经常用,有的时候一个重病下来,一共要烧掉竹子几十根(在南方生活真幸福啊,可以随砍随烧)。
竹沥的一个更大的作用是救急,很多中风患者,有脑血栓的,有脑出血的,昏迷不醒,口中痰声辘辘,这个时候用竹沥下去,就可以很快把痰化掉,使得病人尽快醒过来。如果怕竹沥寒,可以在用的时候滴入几滴姜汁,这种情况下竹沥可以用九克到三十克。
还有那种重症手术的,有的是开颅了,有的是切开气管了,等等,总之是痰声辘辘,高烧不退,在重症监护室里住着,各种抗生素都上了,还是没有效果。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处理,病人会很快死亡。此时如果用竹沥七八十克甚至一百克,配合些化痰的药物,就可以很快退烧,等到痰涎涌出,患者就会恢复过来。
当然,现在在大城市里一般中医是没有机会进入重症护室的,这些经验都是在小城镇获得的。四川就有位老中医,叫江尔逊,他很擅长救治这种濒危患者,经常是大剂量的竹沥下去两两三天后,本来还住在监护病房的患者就开始恢复了。
李中梓对这个患者到底用了多少竹沥我们是无法考证了,总之,两副药以后,患者的神志就清醒了。李中梓又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来回加减用药,等过了五十来天以后,这个患者就痊愈了。
看到了吧,这就是高手,他把患者的虚实程度拿捏是非常好,这个患者如果不补足正气,那么最后一定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正在我们在治疗这种病的时候也是一样,很多医生认为患者的高血压,不能用补气之药,所以都用滋阴的药物,说是柔肝熄风,将什么生地、白芍、龙骨、牡蛎用得很多,其实,补气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把正气补足了,血压也就下来了。这是中医的辩证,不能按照西医的思路来开中药。

例案7、有位吴大侠很是有趣,做官那是没得说,为民请愿,在生活中,他也像普通人一样,很想长寿。但是他养生观念不大对头,他不知道打哪儿听说夫妻进行房事的时候,如果不泄精,就可以长寿(这是古代的一种怪论,说精液可以回流再补先天)。于是我们的吴大侠就坚持着,和老婆同房的时候不射精,这么坚持了好几年(闭精入房有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平时还要经常写东西,非常累,结果就患上了白浊这个病。这种病就是尿液浑浊,颜色偏白,小便的时候疼痛难忍,每次小便时这位吴大侠都痛得感觉如同刀割一样,这份罪受的,就别提了。
吴大侠在当地那是很有威望的啊,于是就请来了名医,开的方子是通利和补肾的药物,结果服用以后一点效果没有。
这怎么办呢?再找更有名的医生呗,这就把李中梓给请来了。李中梓诊完了脉,就问:“您这个病是怎么患的呢?”
吴玄水一看,没办法啊,人家都看出来了,于是就把自己闭精行房的修炼方法说了。
李中梓一听,这都是听谁说的啊,这哪儿是修炼啊,这是害自己啊。
吴玄水很疑惑,“啊?难道我的方法错了?”
李中梓向他解释,说:“同房的时候,精液不流出去,积攒起来,会腐败的啊,对人体当然是没有好处的(败精久蓄,已足为害)。何况你还要写那么多东西,劳费心神,这会使得心肾不交啊,怎么能不病呢。”
于是开了方子,是萆薢分清饮,加上茯神、牛膝、黄连、肉桂。这个萆薢分清饮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组成是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专门治疗下焦虚寒导致的小便白浊。此病的症状是小便像米泔水一样,频数,等尿液放置一段时间,还会凝结成膏状。
方子里的萆薢是味去湿的药,它可以把下焦的湿气泄出;益智仁是味收敛的药物,它可以温脾肾,燥脾湿,摄涎液,收小便。有的人经常在睡眠的时候流口水(这种情况小孩子也很多),这就是收敛的功能有问题,一般是脾虚不摄的情况为多,可以用一些补脾的药物,如白术、苍术、茯苓等药,配合益智仁,就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方子里乌药是入肝经的,可以行气宽胀,对于寒性的下焦气痛效果比较好,通常用来治疗疝气等病。同时乌药也有暖肾收缩小便的作用,它和益智仁合起来,再加上山药,就是一个方子,叫缩泉丸,对于小便特别多、遗尿等症状效果特别好。有的女士就有这个毛病,经常是小便控制不住,一不留神就尿出来了,这时就可以用这个方子。也可以根据症状分别配合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归脾丸服用,效果还不错。
为什么在去湿的同时,还要用收摄的药物呢?因为现在是清浊混杂在一起了,要把废物排泄出去,还要把有用的物质留下,所以就在去湿的同时还用了乌药、益智仁这样有收摄作用的药物。
石菖蒲是一味什么药呢?它是祛痰宣气,开通心窍的,对于热入心包和痰迷心窍等情况有很好作用。除此以外,它对中瞧湿浊阻滞引起的胸腹胀闷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那么,既是治疗小便的疾病,为什么还要用开通心窍的药物呢?原来,中医认为这种小便白浊不光是膀胱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肾精虚寒不固(其实还有肾经的湿热,后来到了清朝,又出现了程氏萆薢分清饮,把原来方子里温热的乌药、益智仁去掉了,加上了莲子心、车前子等去热之药,用来治疗白浊的热证)。那么为什么肾会出现问题呢?是因为心神也太劳累了,导致心肾不交造成的。
李中梓在方子里加入茯神,各位可以看到了,这也是一味治疗心神的药物,牛膝是补肝肾的,黄莲和肉桂一个清心火,一个补肾阳,这是要让水火交泰,达到水火既济的效果,因为李中梓认为这个病就是“水火不交,坎离顺用”的格局。
这个方子服用下去后没多久,吴玄水大侠的病就好了。估计在经过这件事以后,他一定对中医养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不会再听那些乱七八糟的小道消息了。

例案8、李中梓给许霞城诊病时,应该就在许霞城从朝廷罢官下来不久。许霞城还是因为罢官的事很郁闷,因为李中梓记载的医案开头就说:“给谏许霞城,悲郁之余,陡发寒热,腹中满闷”。
这说明当时许霞城的情绪很不好。以许霞城的知名度,也是找了很多的医生,估计这些医生的中医诊断都学得不大好,也不管患者有没有什么发病的诱因(这里明显是和情绪有关系)居然都判断是“外感风而内挟食”,也就是脾胃里有积,同时外面患了感冒。
许霞城一听就觉得不靠谱,其实有的时候自己有什么病,病根在哪儿,患者自己也很清楚。许霞城心想,我哪有什么食积啊?我这都是因为郁闷而憋出的病。
许霞城只好另请医生,就托人把李中梓给找来了。李中梓到了以后,就开始诊脉。他把手搭到许霞城的脉搏上以后,感觉“举之无浮盛之象,按之无坚搏之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轻轻地按,并没有感觉到脉象是浮的,如果有外感病,这个脉轻取应该是浮的,应该在浮位上很有力气,但是现在没有,说明并没有外感。而当李中梓把手指按下去以后,这个脉象也并没有坚搏的感觉。各位,如果这个患者有食积的话,那么在右手的关部一定会有坚硬的感觉,这是食积之象,一般是关脉独大,上下之气被食积所阻,气机会不相流通,可许霞城明显没有,所以不能判断他有食积。
这样,李中梓就判断出来了,这位许霞城并不是患了感冒,也不是脾胃中有食积。
那许霞城到底患了什么病呢?根据发病的前因后果,李中梓认为这是一个肝气不舒的症候。
确定了病证,李中梓就给许霞城开了方子。这个方子让我们开了眼了,一般的肝气不舒怎么治疗呢?就是梳理肝气呗,开些柴胡类的方子,这是一个很常用的思路。
但是,李中梓开出的却日补中益气汤,加上木香,白寇仁。
为什么这么开方子呢?原来,李中梓判断许霞城因为肝气不舒,横逆的肝气伤到了中气,所以身体才会发寒热,腹中还感觉满闷,这样就要把中气补足,同时稍微加一点木香、白寇仁行气就可以了。而且补中益气汤里面还有点陈皮、柴胡、升麻等药,量虽小点,但是也可以起到理气的作用。
那么,这个药开去效果如何呢?十剂以后,许霞城就完全恢复正常了。

例案9、钱机山从监狱出来,回老家江南。很是郁闷,搞不懂这“拔一气”怎么还拔错了,结果就患了病,具体的症状是“两膺隐隐痛,膈间不快,食后苦剌酸”。这个症状估计各位都有体会,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会胸闷胁痛,吃完饭反苦酸水。
开始的时候,是李中梓派门人去治疗的(李中梓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学生了)。这位门人叫孙黄绪,去诊断了以后,开了方子,用的是六君子汤,加上黄莲和山栀子。他认为这是气虚有热,所以用的是补气同时散火的方子。
但是患者服用以后没有效果,孙黄绪同学很是惭愧,于是就报告了老师,说自己开的方子没有效果。
李中梓一听,这说明自己的弟子还没有完全学成啊,于是亲自出马,带着弟子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