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2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挂满了中国字画,书桌上、床头上,连浴室里也摆满了中国书籍杂志。64岁的她,已经学了十几年的中国山水画,几乎到了如痴如迷的地步。由此还发展到对中国菜的喜好,每周必和丈夫到中餐馆美餐一顿。她告诉我,她七八岁的时候常常和祖母去城里买东西,那里有一家中国工艺品店,她隔着玻璃橱窗看到精美无比的瓷器、刺绣画品,久久不肯离开。“也许从那时起,我萌发了一个愿望,我的生活一定要和中国文化发生一点联系。”她说。

  当然也有另一种人,所有的交往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经济利益。吸引他们的是经济市场,不管这个市场是在日本还在中国、在韩国。

 

Number : 8128 

Title :酱油·汉字·大上海

作者 :潘向黎

出处《读者》 : 总第 159期

Provenance :《作家报》

Date :1994。4。9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在国内,看报刊常报道世界的此处彼处兴起“中国热”,再看看在中国的学者、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之热衷,也就深信不疑,以为普天下都对中国古老文明顶礼膜拜,对今日中国行注目礼。

  来日本之后,一些普通日本人,却给我上了意外的一课,使我觉得有些事的确该跳出圈外看一看了。

  第一次令我小吃一惊的是一个老板。我去他那儿找工作,他问我:“会讲北京话吗?”我答“会。”他一个劲儿追问:“你不是上海来的吗?你在哪儿学的北京话?”我愣了三秒种,差点没笑出来:此君将普通话当成北京的方言,认为北京以外的人都不会讲了。我彬彬有礼地告诉他:所谓“北京话”是中国的标准语,共通语,全国的人靠它交流,只要受过起码教育的人都会讲。我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里学的。

  对方嘴张得老大,一副如梦方醒的样子,一迭声地“原来如此”。此后,我又被问过好几次这个问题,我已淡然处之,微笑着把一个早已烂熟的答案再“重播”一遍。

  一个家庭主妇可令我大吃一惊。在闲谈中,她忽然以十分惊讶的口吻说:“啊,中国也有酱油吗?”这一问,我可比她更惊讶了。且不说在我印象中,酱油也是从中国传进日本的;单说遍地开花的“中华料理”中,有几道菜不放酱油的呢?真不知道她在吃那些菜时味觉出了什么问题。中国人有句很骄傲的话:’我儿子都会打酱油了。”以买酱油表示年龄,可见酱油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无端遭此一诘,真令人为之喊冤。我心里嘀咕:“千万别有人想起来问:中国有汉字吗?”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并非多余,不久就遇上一次“险险乎殆哉”的对话。那天,我正在伏案疾书(赶功课也,坏学生情状),一个大学生偶然看了一眼,说:“潘桑的汉字写得真棒!又快,真了不起!日文的汉字连我都头疼。”我心里长叹一口气:我都写了20年汉字了,受一个外国人如此“称赞”,真是从何说起?对方突然福至心田地说:“啊,对了,汉字本来就是从中国传来的嘛,难怪。”我真感谢他居然还有这份灵感,总算免了我的啼笑皆非。

  日子久了,彼此都“毕业”了,不再有令人一惊一乍的问题了。可好景不长,前几天遇上几个公司职员,他们刚从中国旅游回来,谈观感,第一句就是:“没想到上海是那么大的都市!”我想,上海同胞们听了脸色不知会变成什么样。难道他们对“东方明珠”、“大上海”等美称与种种传奇都从未听说?在他们心目中,上海是个小镇吗?转念一想,上海确比不上东京,多说昔日繁华,未免有“我家祖上也阔过”的阿Q味,所以我只说:“是啊。而且现在发展很快,不久会更好。”

  无数个问号在我脑中汇成了一个惊叹号。外面的世界对中国了解得太少了!那么中国通们固然对中国的一切如数家珍,但那绝不是大多数!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的东京尚且如此,其余可想而知。

  诚然,这说明一些外国人的文化知识是有倾斜度的,其中还混杂着自负、排外等复杂心理。但对我这个中国人来说,真的上了不花学费的生动一课。

  首先,不要轻信这儿那儿都在发什么“中国热”。也许“热”中国菜、中国茶、中国功夫、中国大熊猫……但那种“热”法,对中国的理解何其片面、何期肤浅!由此便沾沾自喜倒是令人担忧的一种“热”。

  其次,别人不了解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不以对中国一无所知为耻。这其实是我们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一面镜子。

  种种复杂的波流在我心里回旋,最后汇成一个明晰而坚定的声音:

  总有一天,中国将让所有的人不能忽略她,渴望了解她。

 

Number : 8129 

Title :爱心

作者 :蔡宁

出处《读者》 : 总第 159期

Provenance :《深圳特区报》

Date :1994。6。20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春雨中,我与从深圳来宁的大卫乘的士到一家南北货商场去洽变业务。

  突然,公路边有位老太太晃着一把小红伞招呼停车,指着路边柳树下一位裹着墨绿雨衣的少妇急切地说:“师傅,请帮忙把我儿媳送到医院去吧!她快要生娃了。”

  司机睃了睃风雨中的孕妇说:“车已被从深圳来的先生包了。你们招呼别的车吧!”说着意欲行车。

  “慢,送她们去医院,款我付。”说着,大卫从后门下车,招呼着她们婆媳两人上车,自己坐到了前座。我的眼光从他背影滑向他的侧面,定格在他左颊一块伤疤上。许是他从反光镜中看到我的神态,便回眸一笑,似是问我:“难道不该这样吗?”

  我的思绪荡向远方。20多年前,我从石城下放徐州的一个农场,与彭城去的邢小虎分在一个知青排里。他额头光洁,浓眉大眼,鼻梁高挺,一脸刚毅,且身骨高大。一位搞美术的“插子”说他有些欧洲石膏像大卫的味儿,并率先喊了他“大卫”。

  那年初春的一个夜里,万物似在悄悄勃发着绿色的憧憬。大卫点起了墨水瓶盛油、古铜钱制作灯头的小油盏,在水泥浇制的台子上摆起了楚河汉界。弈杀正酣,他忽然丢下棋子,说:“听,像是有人呼救。”

   我们急忙起身出门。呀!知青点前的一个小村子里有火光。我们急步奔去,噢,是出身地主的二黑子家失火。二黑子又去窑厂守夜去了,他老婆发疯般直喊“屋里还有小娃儿!”大卫猛然甩开我的手,脱下上衣向院里泔水缸一浸,朝头一披,就冲进了烟火弥漫的草房。顷刻间,他抱着一个襁褓一脚跨出门槛。谁知就在这刹那间,一扇呼呼燃烧的门板脱楣砸向他的左肩,一块烧红的木炭进向他的左颊。“哧”一声连烙带剜,削去他脸上一块肉。

  大卫出院后听人说,上头派人来调查他的事迹后,认为他救个地主小崽子不宜宣传,奖励自然也取消了。事过几月后他对我说:“这救人一命可是胜造七级浮屠的功德,岂不比拿那花花绿绿的奖状有意思?就如这春天,不管在什么样的风雨中总呈生命的绿色。”

  听斯言,观其色,我感到他内心的隐伤远比他脸上的创伤来得更疼痛。他这怆然却酒脱的思想着实让我心灵震颤。是啊,谁又能扼杀春之绿色呢?

  的士在一家医院门口停下,大卫拉门送走了那婆媳两人。的士仍旧在春雨中前行着。我由此又提到了那次壮举:如若发生在今天,他定然会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他若有所思,蓦地又睁开眼睛动情地说:“人之所以为人,乃是因为有一颗区别于一切动物的心。在关键时刻,如若做出与人心相背的事来,灵魂一辈子也休想安宁。”

  他无怨无悔地说着那段岁月,娓娓地说着他这次来宁为深圳一家公司开拓长江区域市场的前景,仿佛车窗外的春雨也在飘洒着爱心。

 

Number : 8130 

Title :生命的礼物

作者 :王周生

出处《读者》 : 总第 159期

Provenance :《新民晚报》

Date :1994。6。25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

  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亡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作兴”,再说捐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作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肺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母亲时,她说,我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Number : 8131 

Title :官联趣话

作者 :梁书润

出处《读者》 : 总第 159期

Provenance :《南方日报》

Date :1994。6。18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历史上一些廉政爱民之官,常书贴警联以自律。

  某知县上任后,针对衙门腐败之风,特书一联昭示于众:“头上有青天,做事须循天理;眼前皆脊地,存心不刮地皮。”

  清代赵慎畛任官广西桂林,为策勉自己和同僚,到任第二天就在公堂贴出一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已而出;做管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江苏无锡知县武诚谟,为警诫自己,下车伊始,即在客厅书挂一联:“疲乏,  道罔害民,真正公平,心斯无愧;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历史上有不少贪官污吏也常借楹联或自我吹嘘,或欺骗百姓,结果遭到人们无情的谴责和辛辣的嘲讽,成为千古笑柄。

  清代,某赃官平时贪得无厌,却在公堂书挂一联:“爱民若子,执法如山。”第二天,便有人在上下联后面各添加几个字,变成:“爱民若子,无非金子银子;执法如山,实属钱山靠山。”一针见血,赃官看了目瞪口呆。

  一贪官乘天灾人祸之际,大刮民财,却自我标榜,在衙门挂出一联曰:“眼前皆赤子,头上有青天。”衙门中的人看了很恼火,晚上把它改成:“眼前皆赤地,头上有黑天。”两字之变,联意全非,真是入木三分。

 

Number : 8132 

Title :玫瑰

作者 :苏叶

出处《读者》 : 总第 159期

Provenance :《南方周末》

Date :1994。6。17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假如没有风,空气又不潮湿,那么,这座没有暖气设备的城市冷到零下6℃还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太阳必须要好。

  太阳在秋天很女性,妩媚,多悉,尤其到了晚秋,嫣红柔软的光线,仿佛伤感的红酒,一滴一滴都要醉人。栅栏中慢慢移动的光斑,屋檐下渐渐拉长的树影,菊丛怒放那无畏无怨的颜色……都好像有秋的叹息和盈而不落的泪。

  可是一入冬,太阳就冷漠了,高高的,淡淡的,像一个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